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箱子里的大明_分节阅读_第241节
小说作者:三十二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6:24
  邢红狼问道:“这普救寺里,现在谁说了算?”
  “阿米偷佛。”一个拿着哨棍的中年和尚站到了邢红狼面前:“贫僧法号战僧,女施主有什么事可以和贫僧说。”
  “战僧?”邢红狼:“这法号……”
  和尚有点小尴尬地道:“贫僧年轻时心气火爆,喜欢打打杀杀,因此用了战僧的法号,现在年岁见长,有心改掉,但大伙儿都叫得惯了,改不了了。”
  邢红狼:“好吧,战僧大师,这寺院里的乡亲们,现在都听你的话吧?”
  战僧叹了口气:“乡亲们遭逢大难,现在六神无主,急需有人给予引导,贫僧只好厚着脸皮发号施令……善宰善宰!”
  邢红狼:“现在寺里有多少人?”
  战僧:“大约八九百人。”
  邢红狼:“你这寺院,养得活这么多许人么?”
  战僧脸现尴尬之色:“那当然是养不活的。”
  邢红狼:“那大师打算怎么办呢?”
  战僧:“这事情贫僧还没想过呢,乡亲们突然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前脚刚到,贼兵后脚就跟了过来,贫僧只想着怎么抵御贼军了,完全忘了吃饭问题……女施主这一问,可真是……”
  他的大光头上流下汗来,八九百人啊,吃什么啊?
  糟糕了!
  别在我这寺院里闹出人吃人的惨剧吧?那可就真的“善宰善宰”了。
  邢红狼道:“战僧大师,麻烦你帮我给乡亲们通个话吧,我有办法养活他们,古渡码头现在需要大量的工人,搬运粮食和搭建一个木寨子,愿意去干活的人,管吃饱,每日还有三斤面粉的工钱。”
  战僧一听这话,双眼顿时亮了。
  不过,他马上又想了点什么,双手合什:“阿米偷佛!善宰善宰!女施主,您这个方案虽好,但家里没有男丁的老弱妇孺又该怎么办呢?他们可干不了搬运工和建寨子的工作啊。”
  “没男丁的老弱妇孺负责给工人们做饭!”邢红狼:“做饭也一样每日管饱。”
  战僧双眉微微一扬:“这事可不容说笑,这八九百人都已经又惊又饿又累,若是得不到饭吃,白走十里路,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还有,你那里既然有这么多粮食,流寇说不定也会打你的主意,岂不是非常危险?”
  邢红狼:“我永济邢红狼也算是江湖上有名头的盐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码头边上有大量的粮食,管这八九百人吃饭绝无问题,我甚至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出售。至于安全问题,码头上还有我的兵,可御流寇。”
  战僧表情严肃:“女施主是位盐枭,你的手下当然不会是官兵吧?”
  邢红狼:“官兵有我靠得住?”
  战僧:“这些老百姓,就是因为不愿意从贼,才会躲到贫僧的寺院里来,若是去了你的地方,就算是从了贼,这可如何是好?”
  邢红狼:“一般的贼不管饭,得逼着他们出去抢劫。而我管饭,不需要他们的双手染上鲜血,只要做工就行,这样的贼,他们肯定愿意从。”
  战僧:“将来官兵来剿你时,这些百姓又如何?”
  邢红狼:“朝廷一向都是首恶必办,从者不究,官兵只要杀了我,这些老百姓就能回返乡回原籍,不会有事的。”
  战僧盯着她的眼睛看了好几秒:“贫僧自认识人无数,看女施主的样子,不似说谎,好吧,那就信你一回,贫僧这就把你的话传出去。”
  他把乡亲们召集到一起,给他们讲了一番。
  有位和尚帮忙传话,那效果杠杠的,他们也许不会相信邢红狼,但要相信普救寺的大师真是不要太容易,很快,整个寺院里的气氛都转好了。
  刚刚经历了家破人亡的老百姓们,重新振作起了精神,准备出发前往古渡码头。
  外面兵荒马乱,要出去还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
  老百姓们在寺院门口畏畏缩缩地向外张望,想看还有没有流寇埋伏在外。
  好在并没有了!
  皂莺的骑兵队从北面回来,大笑:“那批贼被我赶得远了,我追着他们后面射箭,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老百姓们松了口气。
  战僧背了一个小包裹,操起一根哨棍,大声道:“都走起来,没力气也要走,放弃寺院,尽快走到古渡码头去。”
  大量的人群开始走了起来。
  只要大多数人走了,少数人对于“给盐枭打工”心里还有点不太乐意的人,也不敢再留在寺院里了,只能跟着走。
  这其实也是一种裹胁!
  战僧明白这样做不太好,但善意的裹胁总是比恶意的裹胁要好。与其让这些老百姓被流寇裹胁跑了,还不如让他们被盐枭裹胁跑算了。
  老百姓们走得慢,皂莺的骑兵散开,护住队伍两翼,大伙儿缓缓向前。
  幸运的是,这一路上走过来,倒是没有再碰上流寇了。
  十里路,老弱妇孺们足足走了一两个时辰,直到傍晚时分,大伙儿肚子都饿得咕咕直叫了,终于看到了古镇码头那一片破破烂烂的茅草房子。
  以及……
  一艘巨大的船!
  一艘战船,一艘货船。
  还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运载粮食,只是运了皂莺的骑兵队,骑兵下船之后已经空了,所以它已经提前返航,回洽川码头去了。
  战僧一见到那巨大的炮船,心中就暗惊了一惊:区区盐枭,居然这么强大的实力?不,这肯定不仅仅是盐枭,这人背后,一定还有什么别的势力,只是推出盐枭来做幌子罢了。
  而老百姓们看的东西就和战僧不一样了,他们看到的是粮袋,大量的粮袋,堆满了货船,还有一群码头工人,正在从货船上卸货,他们显然已经干了很久了,但船上还有一半的粮食没有搬得下来呢……
  短暂的懵逼之后,八九百名老百姓齐声欢呼起来。


第419章 加税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京城,御书房。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翻看奏章。
  一封从山西来的奏章引起了他的注意,“盖晋土自天启初年以来,无岁不灾,而去年尤甚……”
  这封奏章正是不久前,铁鸟飞拿给邢红狼看的那封。铁鸟飞还真只是抄录了一份,并没有真的将它劫下,因此它还是落到了朱由检的手里。
  朱由检的心情就像是坐上了一台跳楼机。
  “要钱,又是找朕要钱,这最后一句‘欲除晋之盗,莫先欲抚晋之贫民’,就是想让朕拿钱出来吧?”
  大太监曹化淳低声道:“他们都盯着皇上的内帑呢。”
  “哼!”朱由检:“朕哪来这么多内帑给他们?这些官员的职责是什么?不就是帮朕管理好地方吗?现在地方乱了,他们不好好出力,却来找朕要钱?休想!”
  随手将山西的奏章往墙角里一扔,眼不见心不烦。
  再拿起下一份奏章,定睛一看,这封奏章是户部尚书毕自严递交上来的,奏章里说,因“度支大绌”,上疏十二事,请皇上增加关税。
  朱由检微笑:“看,这就说得对嘛,叫朕加税,不过,加税这种事,可不好加啊,天下老百姓,都是朕的赤子,如今百姓截皆贫,可不能再加税了。”
  这话说出来,正好被刚刚钻进御书房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听到了,梁廷栋立即道:“民穷之故,皆因官贪。使官贪风息后,再加派田赋,百姓自会同意。”
  朱由检:“哦?那梁爱卿觉得,自朕登基以来,贪官是否已经被一扫而空了呢?”
  梁廷栋赶紧道:“陛下登基之后,扫清阉党,已将贪官污吏一扫而空,如今官场清明,正是加税良机。”
  朱由检的心情就好似坐上了一台喷射机。
  御笔亲批:“向缘东事倥傯,履亩增赋,豁寝无日,久轸朕怀。乃迩来边患靡宁,军兴益急,户部谘奏再三,请于每亩除见加九厘外,仍再征银三厘,前后共银一分二厘。惟北直保、河六府向议免征,今量行每亩加征六厘。前项俱作辽饷,事平即行停止。朕因廷议既协,权宜允从。凡我百姓,各有同仇之志,能无好义之思?”
  于是,加税的事就这样定了!
  刚把这圣旨发下去,户部管理新饷的右侍郎周士朴又来了,各地赋税经过多次催促,仍然没有解运到部。
  朱由检又提笔写道:“户部勒限各抚按查拖欠根因,一一指名纠参,以凭惩处;如过限不参,一体重治。”
  写完,朱由检有点小开心,朕这治国的水平还是挺可以的嘛,这笔加税只要落实下去,几百万两银子随随便便入手,辽东战事可保无忧,哈哈哈哈哈!
  ……
  午饭时间,李道玄正在吃荣昌卤鹅,鹅翅膀啃起来贼有嚼劲,吃得他两只手都是油。
  箱子的视野停留在白水县东边的一片空地上,四个龙头,正对着箱子里喷雾降雨呢。
  上一次扩视野能看到黄河的时候,白水县就已经有一半的地盘进入他的视野了,但他忙于经营洽川码头,没空来管白水县,现在洽川码头那边已经安排好了,便开始偷偷给白水县降点雨,再派人过去卖书什么的,一整套攻心流程开始走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箱子上的“高家村”三个字,突然闪起光来,这说明,高家村里又有人在敲钟呼唤他了。
  这还真是不太常见。
  高家村人一向害怕打扰天尊,所以拼命自食其力,极少有呼叫他的时候,李道玄知道肯定是重要事,赶紧拿餐巾纸擦掉手上的鹅油,在“高家村”三个字上一点。
  视野刷地一下回到了望楼正上空。
  只见高一叶正在敲钟,而澄城县令梁世贤和合阳县令冯隽两人,都站在高一叶身后,一脸急切地等着。
  李道玄这一波视野切得急,连降雨的四个龙头都忘了收,结果这视野一回来,就变成了四个龙头对着高家村上空喷雨了。
  高家村们哈哈一笑:“下雨啦!”便各自躲到了屋檐下。
  高一叶嘻嘻一笑,回屋拿了把油纸伞出来撑开,她知道天尊不会介意自己撑伞。
  但梁世贤和冯隽两人是来求见天尊的,现在天尊来了,他们两人哪能马上躲起来?这样做的话动作未免太不敬,两人只好硬生生的站着不动,任由小雨淋在身上。
  梁世贤还好,没啥反应,淋了就淋了。
  冯隽的表情是恭敬的,眼珠子却在提溜提溜的转,显然是在想用什么办法遮雨。
  李道玄从这个小小细节看出来了,梁世贤头比较铁,而冯隽处世的手段更灵活。
  他随手把龙头一收,雨停了:“有何要事?”
  高一叶将伞放了下来:“天尊问你们话啦。”
  梁世贤和冯隽对视了一眼,精神一振,由梁世贤开了口,抱拳道:“启禀天尊,朝廷开始不干人事了,在这大灾之年,居然加派辽饷,每亩地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三厘税银。”
  李道玄一句“卧槽”差点骂出口来,想到高一叶还在下面听着呢,别让小妮子学了太多粗口,这才强行忍住。
  梁世贤道:“眼看着流寇去了山西,陕西之地终于可以缓口气,却没想到上面的人如此胡来,这一下只怕……唉……”
  冯隽接口道:“虽然咱们澄城和合阳两县,有天尊降雨,已经算是度过了灾年,但别的县城,这一下子就难了。”
  李道玄心想:好吧!又有更多的人要从贼了。不过,这件事应该对两位县令不会造成直接影响啊,澄城和合阳现在根本就一直没交税,在拖欠耍赖吧,加不加税他们两人怕啥?
  他刚想到这里,梁世贤就道:“咱们澄城县拖欠税银已达三年了,合阳县也拖了两年的,现在户部勒限各抚按查拖欠根因,一一指名纠参,以凭惩处;如过限不参,一体重治。”
  说到这里,他露出尴尬神色:“巡抚大人派了人来,问我们澄城县和合阳县的税为什么一拖再拖,拿不出个像样的原因,就要治我们的罪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6页  当前第2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1/8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箱子里的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