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知道这些炮都是装饰用的假炮,不知道会不会气死。
所有人都露出了感动、激动的表情,只有白鸢一个人的表情怪怪的,歪着头,似乎在想什么,好一会儿,才知道听到用古怪的语气道:“这次天尊赐的船不对啊。”
张员外:“哪里不对了?辣么大的船,好厉害的船,你还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白鸢一本正经地道:“这艘船居然是木纹的,太奇怪了。为什么没有漆成五颜六色的‘天尊色’?这艘船根本不是天尊的风格,莫非,天尊在暗示我们什么?”
李道玄:“……”
张员外:“……”
白鸢头顶上灯泡啪地一下亮了:“在下明白了,天尊这一次只给我们一个模子,让我们自己将它漆成五彩色,以示对他的尊敬。”
第389章 试驾新船
李道玄也被他这一番解释给逗乐了,这一次的船因为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铁皮的,上面还覆盖了一层防晒用的复合材料压制板,所以为了美观势必要重新油漆。
而蔡心紫为了把船模做得仿古美观,就给它用上了木纹油漆,漆出来之后看起来很像古代楼船。
哪知道这种正常的颜色,在小人眼里反而不正常了。
“上船,去艦長室。”
李道玄亮出了大纸。
白鸢赶紧收起了乱七八遭的想法,带着一群人来到了船边。
虽然是内河船,并不像海船那样有非常高的船舷,但这船的船舷对于小人们来说依旧挺高的,想要上船,需要用很不雅观的姿势爬上去。
白鸢擅长装逼,不擅长使用不雅观的姿势,在船舷边僵住了……
一个家丁在旁边大喊:“老爷,这里有个梯子。”
白鸢定睛一看,船的侧舷边居然还有一个小梯子延伸到船甲板上去,可见这船在建造的时候,充分地考虑了细节,当真是挺棒的。
这下白鸢上得去了,潇洒地爬上了船,用最快的速度穿钻舰长室,一眼就看到了圆形的舵,他不用脑子想也知道这是控制方向的,再看舵的旁边,有一个熟悉的开关,就和小火车的开关做得一毛一样。
“这东西不是一看就明白怎么驾驶了么?”白鸢嘿嘿笑了起来:“只需要先点下这边的开关,船就会向前跑,然后转动船舵,就能控制方向,想停下来的时候再点一下开关就行了。”
张员外大奇:“这么简单就能操纵?不需要帆和浆吗?”
白鸢:“嘿嘿,天尊赐的东西,都是这样的!使用的是仙家动力,凡人哪能看得懂?”
张员外在这方面可不敢提出置疑,但是,他也算是黄河边长大的人,对操船这方面还是懂一些的:“就算它用仙家动力,不需要帆和浆,但这么大的船,在转弯、靠岸等等操作的时候,依旧很困难,白兄,千万不要乱按开关。”
白鸢的手都放到开关上了,听他一说,倒是慎重起来,又将手收了回来:“也对,我可不太擅长操船,毕竟这不属于君子之艺。”
他身后一名家丁站了出来:“老爷,我略懂一些划船的本事。”
原来,白家堡旁边就是马蹄湖,白家家丁大多数在湖边长大,都会游泳,几乎个个都能驾驭小船。
但是像这么大的船,他们谁也没驾驶过,现在他们也只能说尝试一下,并不敢说马上就会开。
白鸢精神一振:“好,所有会划船的家丁都准备一下,咱们还尝试一下操纵这艘大船,张弟,你们合阳县这边也有许多一辈子在黄河上长大的渔民吧?把他们叫上船来,一起来尝试着操纵这艘大船,此船若是能用起来了,还怕什么水上来流寇?”
张员外大喜:“白兄所言即是。”
他赶紧对着洽头那一片渔船上的渔夫吼了起来:“水性好的,操船技术好的,都上大船去,给白先生出了主意。”
那群渔夫早就想去大船上一探究竟了,一听这话,哪有不积极的道理,十几个渔夫一起冲上了船来,在甲板上跑前跑后,东摸摸,西摸摸,稀奇得不行。
李道玄也小心翼翼地看着那船,一只手随时放在了箱子外面的“东南西北”四个按钮上。
黄河太宽了,占据了他的箱子全部视野。
箱子宽达5米,如果船驶到箱子中间,李道玄伸手都够不到,如果船只倾覆,他很有可能来不及救援落水的小人。所以要把手放在“东南西北”四个按钮上,随时调整视野,让船只一直保持在他的箱子边缘行驶,他才能伸手下去帮忙。
箱子里箱子外的人,都有点小紧张。
就在这一股子紧张的情绪中,白鸢“啪”地一下点下了电动开关。
小马达带动螺旋浆旋转了起来,船尾立即翻起了白白的水花。一个站在船尾的渔民大叫道:“这船屁股后面有个东西在旋转,在推着咱们的船走了。”
“还有这种船?”
“所以是仙船嘛。”
“哇,快左转!提前点左转,不然黄河水流一推,就来不及在前面的礁石前掉头了。”熟悉黄河水文的老船夫大叫起来。
白鸢全神贯注,操纵着船舵,一开始紧张得直冒汗,但是稍稍过了几分钟后,他就镇定下来了,船舵在手里旋转得飞快,大笑道:“这东西比我想像的操纵起来更简单,哈哈哈,而且这东西比开小火车自由,小火车只能沿着轨道行驶,但这个仙船可以在黄河上任意行驶。”
一名渔夫在甲板上跳:“这船比咱们的小渔船好多了,又平又稳还快,我如果在这个船上撒一张大网下去,捕鱼也比在小渔船上方便。”
“一辈子穷命,都有这么大的船了还在想捕鱼?用这样的大船运一船粮食,运到陕北那些粮价斗米千钱的地方去卖,不就发财了吗?不比你打鱼赚钱快?”
“切,那地方是你我能去的?有命赚,没命花,半路上流寇不砍死你。”
“以前我们弱才怕流寇,有了这么大的船,我们就强了,还怕什么流寇?去哪里做生意做不得?”
“就算是官府的水军,我也不怕了。”
“哇,这话可不兴说啊,你这话和谋反没区别了。”
渔民们哈哈大笑起来。
白鸢一番试开之后,将大船又靠回了洽川码头,渔民将一根长绳甩了下去,缠在码头的木柱子上,但是他看了看这庞大的船,又看了看平时缠渔船的小木柱,大叫起来:“这大船,不是一根绳子缠得住的啊,万一半夜三更被水流冲跑了怎么办。”
“锚!要用锚!”一个老渔夫大声道:“官府的大船都是用四爪大铁锚的,咱们这艘船上,肯定也有,快找找。”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巨大的船锚,有一个专门的架子将它架在船尾,对着机括一按,船锚就哗啦一下落进了水中,将大船固定住了。
渔民们顿时欢呼起来:“成了!成了!这船咱们会用了。”
第390章 他们收的粮真多
会用和能熟练使用,中间还隔了十万八千里。
李道玄知道这艘船他们短时间内还玩不转,而且,这船上的大炮都是假货,还需要从高家村的匠井里调来不锈钢大炮,然后一门一门的安装到船上。
对于古人来说,这工程可不小!
起码还要折腾好些天,它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白鸢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转身对张员外道:“张弟,我们现在需要挑选一批船员,专门用来驾驭这艘仙船,我白家堡是生在马蹄湖边的,堡子周围的村庄里渔民不少,我打算挑选一些白家堡的渔民来做船员,而你合阳县这边,也有不少渔民终年在黄河上谋生,这些人你也去挑选一些出来,加入船员。”
张员外低声道:“渔民们没有加入民团,还没有上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呢,让他们直接上船,只怕不妥。”
白鸢点头:“那肯定是不妥,但黄河水流复杂,如果没有熟悉水文状况的老渔夫在船上,搞不好就出大事,所以也只能先让他们上船,同时再教他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
说到这里,白鸢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一定要好好挑选人,若是让奸细混上了仙船,在船上捣乱搞怪,将仙船弄翻了,天尊肯定要生气的。”
“天尊生气”这几个字吓了张员外一大跳,所谓神仙一怒,天崩地裂,若是天尊生了气,怪罪自己没选好人,迁怒到自己的头顶上,那还得了。
张员外看过《西游记》,里面写了一个情节,凤仙镇里有一对夫妻吵架,掀翻了祭祀上天的供桌,得罪了玉皇大帝,结果玉帝就停了凤仙镇的雨,要等等鸡啄完米山,狗舔完面山,油灯烧断金锁才给凤仙镇降雨,凤仙镇大旱三年,饿殍遍野,尸骨累累,直到唐僧一行人到来,才终于化解了这段恩怨。
这事如果是现代人听到,铁定骂玉皇大帝是个气量狭窄之辈,做事情残忍无情,垃圾狗屎帝,不配统领天下,就算他是神仙也得找几个“弑神者”来把他给剁碎了喂狗。
但古人却不敢去怪玉皇大帝不好,只敢怪自己没尊敬好神仙。
张员外吞了一口唾沫,心想:做啥也不能去惹神仙生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着天空中的矮云就是一个大礼:“天尊您放心,小人必定尽心尽力挑选船员,绝不给您老家人添麻烦。”
白鸢和张员外派了重兵,将停在码头边的“仙船”严密地保护了起来,张员外开始务色品德优秀的渔夫,而白鸢则快马加鞭,先回高家村匠井,通知三十二安排人去给船上的大炮都换成真货,再回白家堡马蹄湖,找自己老家那些早就跟着天尊混了很多年的渔民去也。
……
合阳县,杨庄。
一群农夫正在田地里烧秸秆。
烧秸秆这事儿,在现代已经是被禁止的事项,但在这个时代,它还是农民们给土壤增加肥力,消灭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一边看着秸秆燃烧,农夫们一边聊着天:“老杨,你们家今年收了多少粮啊?”
老杨摇头:“两亩地,四石粮。”
“哇,收得不少呢,怎么你还摇头?”
老杨叹气:“人家高家村,一亩地就能收四石,我两亩才收四石有什么好得意的?”
“那不是吹的吧?”
“吹个屁!”老杨道:“村子里的小杨铁匠,你们都认识吧?他有一手铁匠技术,就去高家村打工赚大钱去了,前几天小杨回村来探亲,亲口说了,高家村一亩收四石。”
“哇!”
这一下杨庄的农民们无法淡定了:“他们用了什么办法?”
老杨:“听说是用了天尊赐下的仙肥,那仙肥比咱们的粪肥厉害得多,叫什么……科学配比来着,反正我也不太懂,就只记了这么一个词儿。”
一个农夫道:“那我们也去高家村买仙肥啊。”
老杨:“光有了仙肥没用,还得会使用,咱们都是种了一辈子田的,还不明白肥料不能乱用的道理么?你要是搞不清仙肥怎么用,往地里乱用,一旦烧了根,颗粒无收。”
这话有理!
老农夫都知道,肥料不施还没啥,顶多就是少收点粮。但若是施错了,那整片田地里的庄稼都会死掉,导致颗料无收。
一个农夫又道:“那咱们去高家村学呗。”
老杨:“就怕人家不肯教。”
众人叹了口气,也是,谁肯把这种压箱底的好活儿教给别人呢?
“赶紧的烧完秸秆,趁着冬天还没来,咱们还能再种些杂菜。”
农民们应了一声,正打算各自努力点干活。
就在这时候,一辆公交太阳车,从杨庄外的水泥路上驶了过来,车上跳下来十来个人,大多数都是农夫,虽然他们穿着干净的棉布衣服,但看他们的肤色和看向田地的眼神,就能知道他们是如假包换的农夫。
这群农夫里还夹杂着一个三十几岁的书生,看起来秀秀气气,文文弱弱的模样,被那群农夫围绕着,看起来像是领头的。
杨庄的农民们有点好奇:这来个什么奇怪的组合啊?怎么一个书生领着一群农夫来这儿?
那群不速之客从公交太阳车上拖下来几个大袋子,袋子上写着字,但杨庄的农民们都不识字,也看不懂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那群农夫巡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很快就发现了聚在一起的下庄农民们,便扛着袋子,一路小跑了过来。
那书生也跟着在跑,跑了没几步,突然双手扶膝,呼呼喘了起来:“慢……慢点……我……跟不上了……”
农夫们停下来等他喘了一会儿,又跑,短短几个田坎的路,这伙人跑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杨庄农夫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