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家村前往白家堡,足足两个时辰的路程,所以出发前,大伙儿都得好好饱餐一顿。
三十二给他们借来锅碗瓢盆,又张罗了一些大白米、大白菜、鸡肉条,煮了好大几锅鸡肉白菜粥,香喷喷的,一人吃上两大碗。
白家堡的佃户们以前还真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不少人吃得直掉眼泪,心想:我被贼人追杀几十里,逃难中吃的饭,居然比在家里吃得还好,这算什么事儿?
若是我们也想过上这样的生活,今后该当怎么办?
白鸢在旁边叹了一声道:“我能力不足,无法带领你们过上如此好的生活,不过没关系,今后有天尊照拂,我们白家堡也一定会过得好起来的。”
临行前,白夫人和白公子爬上了马车,但是很快两人就从车里探出了头,惊叫道:“老爷,这车里全是面粉,我们在车里待不住啊……”
白鸢哼了一声:“忍着!”
白夫人和白公子就只能忍着了,车厢里堆了半车面粉球,车子行驶起来,微微一颠簸,面粉球滚动,白色的粉尘飞起,搞得整个车厢里白灰乱舞。
白夫人和白公子好几次想跳下车去步行,但他们这种娇生惯养的大户人家,哪里受得了步行几十里的苦,只好在车里强忍着,等到了白家堡,两人钻出车来时,已经变成了两个白人。
白家堡果然已经被贼子劫掠一空,白家的财物全部被抢光,家具、布匹、粮食、金钱……一样不留,只留下了空荡荡的大宅子。
不过,这倒难不倒白鸢。
他挥退家丁们,只带着儿子走到后院,撬开地上一块大青石,下面出现一个长长的通道,沿着通道走到最下面,有一个地下室,里面金银珠宝,堆了不少。
随手抓了一袋金银在手,走出暗室,盖好青石。
哼哼!
我白家又复活了。
白鸢站在白家堡前,将手一挥,对家丁佃户们下令道:“每人领一两银子,领两斤面粉,然后去把逃散的乡亲们叫回来,我们来重建白家堡。都记住了,切勿作奸犯科,否则,连神仙都不会帮你。”
所有人齐声应道:“遵命!”
白鸢暗想:我这次把天尊教我的话传送到了,礼数做全,那君子六艺中的礼这一项,可以给我加回来了吧?
……
高家村的天,是晴朗的天。
三夫人抱着一大堆瓶瓶罐罐,正在狂喜。
这些瓶瓶里面,装的都是药。
天尊大人用手指头尖儿交给她的,她很小心很谨慎的,用家里最好的罐子装了起来,还在每一罐药上标注了名字。
“烫伤”、“金创”、“皮癣”、“感冒伤风”、“肠胃”……
这里面中药西药都有,乱七八遭的。
李道玄本身不太懂这方面的事情,只是把家里的常备药品,每样给她弄了一点点。
膏状的药很方便,撬一坨给她便是。
但有些药是颗粒状的,例如感冒药、消炎药,李道玄只能切下一小块,交给三夫人自己碾磨成粉。
这事儿折腾了两天,三夫人装了十几个罐子。
李道玄千叮万嘱,要她注意用量。
外敷的药还好,敷多了也问题不太大。但是内服的药,吃多是要人命的。李道玄无法告诉他哪种药该吃多少克,因为古人并没有“克”这个概念,要让他换算成古代的什么斤两钱,也很难换算。
他只能一边看药盒子里的说明书,一边叮嘱三夫人:“这种感冒伤风药,宁少勿多,每次服用,最多只能给病人半个小指盖那么一丁点儿,一日三次,饭后服用,切勿空腹服用,否则会腹痛难当……”
三夫人恭敬记好,还补充一句:“天尊放心,小女子舍不得多用,绝不会给多了。”
“这种清热解毒药,必须非常非常小心使用,也是半个小指盖的份量,一日两次,宁少勿多……”
三夫人也恭敬地记好。
十几张纸,每张纸上记好了对应的药物使用方法,贴在罐子上面。
三夫人抱着这些瓶瓶罐罐,就像抱住了整个世界,整整两天时间,她都是疯的,见人就把药罐子往身后护,连三十二想要摸一下,也被她一通母老虎拳法打了个鼻青脸肿。
“知道这些是什么吗?”三夫人对着三十二咆哮:“这是天上的仙丹!仙丹!天尊亲手交给我,要我用性命保管的。你居然伸手乱摸?你这只手快快拿去剁掉。”
三十二当然不会去剁手,只好向夫人赔礼道歉,只差一点就要跪下磕头了,才终于安抚下了夫人的怒气。
两夫妻重归于好,三十二离那些罐子远远的,压低声道:“夫人,你拿到了这十几罐仙药,接下来打算如何?”
“这还用问?当然是回县城啦。”三夫人道:“天尊命令我们拯救世人,你在这小小高家村里能救得到几个?这里的人全都有天尊照顾,已经不需要我来拯救了。我得回县城,在那里才能将天尊的恩义洒向更多的人。”
三十二的眉头深深皱起:“县城……那边情况混乱,现在回去,还是挺不安全的,万一又有疯子冲杀进县城,那就危险了,天尊又不会在县城帮你,你可能还没注意到吧?他老人家偏爱高家村,只愿意在此地显圣。”
这话吓了三夫人一跳,她其实也是怕死的,但几秒之后,她的眼神又转为坚定,自己给自己上了一个狂热的信仰BUFF,怕死之心就淡了。
“哼哼!”三夫人道:“我奉天道以救世人,虽非圣女,也是神使,世间邪魔外道、魍魉魑魅都该绕着我走才是,何惧之有?”
三十二:“……”
这话怎么接?
饶是三十二自诩脑子灵活,这一刻也失去了应对能力。
他只好叹了口气道:“罢了!过几天,我把村子里的事情处理一下之后,带上几个村里的年轻后生,一路护送你回县城,把你安排好了,我再回高家村来为天尊处理杂务。”
第54章 我们还缺材料
第二天大清早,阳光依旧刺眼。
李道玄刚刚起床,就看到三十二正站在高一一的家门口,骂人。
“李大,高一一,你们这两个光吃饭不干活的废物。”
三十二叉着腰指着两人的鼻子骂:“天尊让你们打造铁甲,一眨眼时间都过了大半个月了,前几天贼人来袭,你们却只拿出来了两幅两当甲,天尊要你们何用?吃天尊赏的饭时,你们自己不脸红么?”
这话骂得,两个铁匠还真有点脸红,两人身后还有一些从王家村、郑家村、种家村等地来村子的铁匠,也跟着一起脸红。
好一会儿,才见高一一站了出来,低头道:“这事不赖李大师傅,天尊给他的命令是打造奇怪的新式火铳,给我的命令才是打造铁甲,我……我先前……没想到贼人真的会来,而且一来就这么多,所以……我就只打了两件两当甲,然后就一直在慢吞吞的学习造各种铁甲的技术……甲片倒是打造了许多,但是都没来得及拼成甲。”
那群新来的铁匠也跟着一起认错:“我们也在跟着李大师傅学造铁甲,也是打造了一大堆铁片,但是没拼接。”
三十二骂道:“少糊弄我,甲片很多是吧?拿出来我看看。”
高一一返回家里,不一会儿捧了个大簸箕出来,里面还真装着许多甲片,形状各异,能看出来它们有的是装在肩部的,有的是装在手臂上的,有的是装在胸前的……
三十二:“既然都这么多了,为何不拼起来?”
高一一抠了抠头,露出尴尬笑容,不知道怎么解释。
李大把话头接了过去:“三师爷,这确是我们的错,一来,我们也没想到贼人真的会来,而且这么多,以为高家村一时半会用不上铁甲,疏忽大意了。二来,我们也缺乏把这些铁片拼接起来的材料。”
村长从旁边溜达过来:“天尊给了你们这么多铁,你们还缺材料?是铁不够了吗?”
李大摇了摇头:“铁是够的,但是铁甲并不是全部用铁制成。您想想,全用铁拼的话,那多重啊,都不用穿上阵去打仗了,铁甲就能把咱们压死在地。”
村长忍不住问道:“那用啥?”
李大道:“棉。”
他这一说,箱子外的李道玄倒是明白过来了,“棉”,或者说成“棉布”比较准确。
依稀记得在某个资料里看到过,现存出土的明朝铠甲,没有一件是纯铁打造的,或多或少地使用了棉布,铁甲片都是靠棉布条来连接在一起的。
有些铠甲甚至棉布用得比铁片还多,因此叫做棉甲。
棉甲相对传统铁甲来说,优势很多。
首先就是轻,不至于还没打仗就压扁了士兵,其次是价格低廉,保养容易,不易腐朽,保暖性好,特别适合气候寒冷的北方冬天,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对早期火器还有很强的防护力。
这是传统铁甲,如札甲、锁子甲、鱼鳞甲所欠缺的优势。
听李大这么一说,三十二的表情倒是缓解了,没那么生气了:“你既然缺棉布,早说嘛,我就安排人,带上面粉去县城,换一些棉布回来给你便是。”
李大和高一一有点尴尬地抠了抠头:“实在没想到贼子来得这么快,这么多,就没急着说。”
“嗨呀!”三十二摇头:“【蠢不可及】。”
听到他们聊到这里,李道玄倒是乐起来:我倒是有一件老棉袄,本来就不想要了,从里面薅一团棉花出来给他们?
但是,棉花纤维变粗200倍之后,还能用来织布么?
再仔细一想,这里有古怪!
回想自己放进箱子里的各种东西,他依稀感觉到,这个箱子的规则并没有这么简单。
好像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物品,放进箱子也不会变大。
举个例子,他放进箱子里的白菜叶子,如果菜叶里的纤维也变粗200倍,那小人们根本无法食用。
还有鸡蛋、白米里面的“分子”、“原子”这一类的东西,如果也变大,那早就出乱子了,还有水里的细菌,如果也变大,那池水还能喝么?
这样一想的话。
他倒是依稀感觉到,像细菌、分子、纤维这一类微观的东西,放进箱子之后并不会变大两百倍。
多想无益,不如试一试,像这种事情一试便知。
李道玄打开衣柜,翻出早已经不想要的老棉衣,从衣角的破洞伸手进去,抓住里面一团棉花,用力一扯,将它薅了出来。
然后轻轻地,将它放到了高一一等人的面前。
这时候三十二正在琢磨去哪里买棉花呢,突然一团棉花从天而降,轻飘飘地落到了高一一面前。
众人一看:好大一团棉花,一幢房子那么大。
这当然是天尊恩赐的了。
所有人赶紧谢过天尊。
三十二磕完爬起身来,伸手到半幢房子那么大的棉花团上,薅了一把下来,在手里搓了搓,一脸兴奋:“天上的仙棉,真是好啊,又白又细又长。”
这不废话吗?李道玄暗乐:我这可是一流的新疆长绒棉,是1955年从苏联引入的中亚型长绒棉品种,在明朝肯定是没有的,你看了当然觉得稀罕。
他看出来了,棉花纤维并没有变粗,依旧保持着很细腻的特质。这就说明,微观的东西,放进箱子并不会变大两百倍。
在棉花纤维没有变大的前提下,整个棉花团却变大了,那说明,棉花纤维的数量增加了。
从这里看来,放进箱子里的微观物品,例如分子、原子、纤维、细胞这一类的东西,并不是体积变大,而是等比例数量变多,才使得物品整体变大。
这样一想,先前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就豁然开朗了。
三十二抓着一把长绒棉,喜道:“村长,你快去把村里的女人们都叫来,凡是会织布的,都有活干了。”
村长看到这么多棉花,早就已经喜不自胜了:“咱们全村人,好像都可以换新衣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