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或许不需在意,那两次、三次之后呢,今日那两个赢氏的年轻子弟有句话说得没错,再明智的君王,也是人,也会有情绪,这才会被奸臣得逞。
“继续说下去!”
正当白衍有些手无足措,不知该不该继续开口说下去的时候,犹豫要不要拿起身旁木箱内的竹简,嬴政这时候却开口说道。
望着看竹简的嬴政,白衍目光一怔,两息后,点点头。
“一个尚未被教化过的人,会偷东西,若是用刑罚来让他害怕,那么只能让他担心被发现,不敢在眼前偷,或者不敢偷这件东西,却不能阻止他想偷其他东西的心,而若是身边的人都是行窃之人,那么刑罚,在这个时候就不适用!”
白衍轻声解释道,话音落下,原本看着竹简的嬴政,神情虽是不变,但明显微微一顿,看竹简的目光也停留下来。
“而若是一个受过教化的人,则是不需要刑罚,也不会去偷东西,因为教化,使得他不耻去偷东西!即便是身边的人偷东西,他也不会参与,甚至不耻为伍,久而久之,甚至他还会影响那些偷东西的人,因为这两种人在一起,反而会让其他人害怕他会告发,从而受到刑罚,如此,这两种人便会分开,而收到教化的人越多,便会让越多偷东西的人忌惮……”
白衍轻轻诉说着,而原本看着竹简的嬴政,早已经听得入神,很快便联想到,白衍口中偷东西的人,不正是楚地的楚人,而偷东西,便是动乱。
“如此,法不在,而人在,亦能存善,善则民安,民安则无需法令!”
白衍认真的说道。
目光早已不在竹简上的嬴政,面露思索,放下竹简后缓缓起身,绕过木桌,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木桌旁,白衍则安静的跪坐着,耐心的等待嬴政的询问,这时候便是要为嬴政解惑的时候。
“楚存之时,便以礼治,结果如何?”
嬴政一步步来到地图旁,看着巨大的地图上,那个大大的秦字,再看看昔日楚国的大片疆域,如今变成陈郡、泗水郡、九江郡……
“回王上,楚为儒治,自然不可!”
白衍听到嬴政的回答,轻声说道。
一番话。
安静的书房内,别说木架旁的蒙毅神情一震,就连地图旁的嬴政,也神情一怔,随即疑惑的转过头,看向白衍。
礼与儒、儒与礼,基本不分开,嬴政一直以为,白衍口中的礼,便是如今的儒,没想到眼下白衍的回答,似乎却不是儒家。
“说!”
嬴政这时候终于再次提起浓厚的兴趣,既然不是如今的礼,那么嬴政心中,自然不会那么抵触,如此一来,嬴政倒是十分好奇,白衍的礼,又是如何。
“臣以为,治楚,先治儒!”
白衍起身,在诸多烛灯的照亮下,在嬴政的注视中,抬手对着嬴政说道,低头后,看向嬴政。
“至周以来,世间儒家,莫以士族为言尔,是为士儒,若是后世儒家,皆以君王为言尔,再代之楚儒,是以教化楚民,又是如何?”
白衍站在木桌旁,看向嬴政说道。
嬴政听到白衍的话,双眼一亮,脑海里不由得浮现一幅场景,整个人都有些失神、眼中忍不住有丝激动,可两息后,平静下来,却是忍不住摇头。
想法倒是可信,并且有理有据,但实行起来,难如登天,基本不可能做到。
“天下士儒皆在齐楚,寡人数年来,征贤纳士,可天下士人,皆在齐楚而不赴秦,莫说治儒,就是让天下儒家,为寡人说上一句话,都汝妄想!”
嬴政看着地图,指着地图上齐地的位置,话语中尽是幽怨、愤怒、不甘,最终,尽数化为难以言喻的无奈,那份心中的不平,或许唯有嬴政一人,方能体会到。
“治儒,从而治楚,谈何容易!”
嬴政叹息一声,独自站在地图旁,看着眼前巨大的地图,第一次感觉到乏力,明明诸侯皆灭,明明秦字,已经替代昔日所有诸侯,成为这张地图疆域上的主人。
“儒士皆以士族为首,为士族所拢,而齐楚之地的士族,面对秦国,那些士族不可能会耗费心力,让儒士帮助秦国,若是那些士族有心,楚地又怎会如此动荡,寡人又怎会为楚地而愁!”
嬴政转过头,看向白衍。
本以为随着这番话,这次的讨论便到此为止,毕竟白衍有心,也出谋划策,是个办法,但奈何实施起来,基本不可能。
嬴政对治理楚地,短时间内已经不抱有太大希望,只能等到迁徙那些旧族到关中之时,再好好谈一谈,至于那些大儒名士,嬴政日后去泰山封禅之时,自会召见,彼时想办法拉拢。
这也是眼下嬴政唯一的机会,也是面对楚地,整个秦国,唯一的办法。
“臣有一策或能为王上解忧!”
突然响起的声音,让本就已经放弃的嬴政,突然目光一凝,转头看向木桌旁那个拱手的少年,眼中尽是疑惑不解。
“白衍,汝有办法,解士族、儒生之患?”
嬴政开口询问,语气中隐约有些不可置信,就连称呼,也是直言白衍,而非武烈君。
天下士族对儒士的垄断,这几乎已经是无解之局,士族圈养儒士,而儒士又能引导天下生民的言论,从而保护士族,纵观天下,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能解决这彼此间的关系,纵使嬴政统一天下,麾下秦国军队所向披靡,也不敢冒天下大不为,杀光士族。
士族,并不是指某地的人,也不是某个姓氏,更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而是一个阶层的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莫说天下,秦国亦是如此。
“回王上,此前臣忧儒士焚竹毁籍,故而私下曾收集天下著书学说,暗地里置办学府,招阵亡将士之遗孤,请诸地大儒教学,数年而学,莫有所成,皆可南下,破楚地之局!”
白衍对着嬴政禀报道。
“学府!!!”
书房内,嬴政懵了,瞳孔一怔,满是不可置信的看着那少年,看着年纪轻轻的白衍,不敢相信耳中听到的话。
白衍数年前,便置办学府?请名师大儒教学,而其门生,乃是阵亡将士之遗孤!
呼吸间,嬴政有些口干舌燥,胸腔发热,恍惚而又震惊的看向白衍。
“白衍,此事速速与寡人细说!”
嬴政看着被自己一手一手提拔起来,并且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劳的白衍,第一次感觉到有一丝陌生,第一次有些捉摸不透这个少年。
置办学府!还是在数年前!
这是嬴政都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要知道,纵观天下,不是没有诸侯国想要效仿齐国,置办稷下学宫,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无他,这其中耗费的精力,投入的成本,以及得到的回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诺!”
白衍看着嬴政上前绕过木桌,那婉如第一次见到自己,认识自己的眼神,连忙低头打礼。
“回王上,事情还要从士人焚书说起……”
白衍看着嬴政跪坐在旁边的木桌后,目光急切,神情却又十分震惊的模样,开口把昔日置办学府的起因、经过,以及昔日的担忧,最终的目的,全都详细的说出来。
“白衍,数年前,汝便已经察觉到,士族会通过士人,从而要挟秦国,甚至祸乱诸地?”
嬴政听到白衍的话,有些哭笑不得的问道,看着白衍,此刻嬴政荒谬的神情之中,目光却是隐藏不住的震惊。
也就是说,很早很早之前,白衍便已经预料到秦国会面临的处境,或者说是秦国的隐患。
“是!而臣思量过,昔日诸国效仿稷下学宫,招揽之学士,皆为士族子弟,纨绔之人,也是如此,最终得不偿失,空耗府存、精力,故而白衍用阵亡将士之遗孤,其一,不负将士为秦战死沙场,其二,将士皆为王上效力,将士之遗孤,自然愿意为王上效力,其三将士之遗孤,不如权贵子弟,学府教导,定会苦心钻研,学有所成!”
白衍看着嬴政,一边解释原因,一边告诉嬴政,不敢把这件事情说出来的担忧,这件事情若是被士族知道,定会暗地里使坏,到时候学府被干扰事小,就怕士族纵使勾结外族,想尽办法杀人毁地。
“白衍啊白衍!寡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不曾想,几年前,汝之举动,终解寡人之难!”
嬴政一脸感叹的说道,不管白衍能不能解决楚地的隐患,但眼下,秦国各地缺乏官吏的隐患,倒是终于能让嬴政松口气。
看着身旁这个年纪轻轻,面色清秀,出身低微的少年,嬴政实在不解,为何这个少年,总是那么让人意外。
“白衍,告诉寡人,可有其四!”
嬴政看向白衍问道。
若是说嬴政早已经在内心之中,无比器重白衍,要栽培白衍成为日后秦国朝堂的顶梁之臣,那么眼下,嬴政仿佛看到日后的白衍,要远比他想象之中,要更为重要。
而眼下,嬴政最需要确定的,是白衍有没有私心,尽管嬴政从始至终都相信白衍,但嬴政还是要询问一句。
“回王上!”
白衍也没想到,嬴政会突然询问,见到嬴政直勾勾的眼神,瞬间白衍脑海里便想了很多,紧张至于,心里也警告自己,不要瞒着嬴政。
“臣出身寒微,知民间疾苦,臣于临淄,见有学宫,大伯欺父,衍有不忿,而遭母斥,求伯教字!”
白衍说到这里,脑海里浮现在临淄故乡,年幼时,大伯欺负爹娘,每当自己愤慨之时,娘却又担心大伯不愿教导自己识字,从而忍气吞声的场景。
思索间,白衍鼻尖泛酸,思念爹娘之余,看向嬴政,不惧嬴政的目光。
“臣想要天下苦寒子弟识字,想要让往圣之所学,能入茅屋草棚家!愿后世天下人,皆是如此!”
白衍抬起手,对着嬴政打礼,这一次,白衍把头低得很低,腰也弯下去。
书房内。
这一次看着白衍的举止,沉默下来的,不仅仅是嬴政,远处木架旁,身穿秦国官服蒙毅,也愣楞的站在原地,望着嬴政旁那个辑礼匍匐的人影,莫名的察觉到差距,让他内心之中,本能的自行惭愧的感觉。
这是以往听到传来白衍战功时,从未有过的念头!以往蒙毅自诩文人,而白衍乃是武将。
眼下,蒙毅却有些恍惚,看着那人影,却莫名的生出高山敬仰之感。
……
良造府邸。
田非烟与白君竹在凉亭下乘凉,望着皓月,吃着水果、品着小吃,聊着咸阳城内发生的事情,而后听着白君竹对妫涵子很好奇,于是田非烟便大致的解释一下。
没多久,随着宫内来人,没有等待白衍回来,田非烟却看到韩谒者一脸急匆匆,神情焦急的模样。
“良造夫人,这是大良造书信!”
韩谒者连忙把白衍的书信交给田非烟。
在白君竹好奇的目光中,田非烟点点头,随后让韩谒者稍等,转身便吩咐侍女,去房间角落,把第三个小木箱带过来。
没多久,在白君竹与韩谒者的注视下,随着侍女端来一个小木箱,田非烟打开后,从里面拿出昔日由雁门送来给白衍的东西,交给韩谒者。
若是田非烟没有记错的话,这个东西白衍称为书册!
第七百一十五章:东胡、匈奴南下的消息
“王上这两日似乎挺高兴的,言语间似逢喜事一般!”
“此事,老夫也有所察觉……”
在咸阳王宫内,一众大臣跟随宦官前往书房之时,不由得低声细语,议论着这两日嬴政明显的变化。
王绾、冯去疾、李斯三人,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但一边走一边听着,三人的目光中,也露出思索之色,似乎也在想着,这几日可是发生何事,让嬴政神情大变。
然而思来想去,却又不记得发生过什么喜事!
待众人一路来到书房之中,见到嬴政时,便看到嬴政正在木桌旁,与蒙毅说着什么,其容貌带笑,宛如在说什么趣事一般。
见到这一幕,众多大臣心中纷纷松口气,嬴政开心,那么他们内心之中,也不会感觉到有何压力。
“臣,拜见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