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此前魏王可是把白衍亲伯的双手砍下来,并且折磨鞭打,甚至打断双腿,并且用犬屎堵住嘴,以此来羞辱白衍。
白衍昨日下令封渠口,已经让他们不解,毕竟就算白衍屠城,他们都能理解白衍,结果眼下,白衍不仅没有打算淹死城内所有人,更没有屠城的意思,反而是调来粮粟,要救济城内的魏国百姓。
“杀魏王即可,与百姓无关,若非大梁城难以攻克,这场战事,本就不该把百姓牵扯进来!”
白衍说完,转头看虞和、惠普。
“虞和将军、惠普将军,你们二人即刻统领边骑,前往接临齐楚的魏国边境,驻扎于棠城,随时警惕彭城、兰陵等地。”
白衍说到这里,看向于奉。
“于奉将军,待粮粟抵达大营,即刻把下游救下的魏国百姓,魏国士卒,带来上游,让其吃饱喝足,随后把粮粟的消息,送去大梁城内。”
吩咐好这些之后,白衍看向杨彦:“立即书信命人送去给王贲将军,提防楚国生变!”
“诺!”
“诺!!!”
听到白衍的命令,杨彦、虞和、惠普、于奉纷纷拱手领命。
白衍看着地图,如今大梁城内,就是再厉害的精锐,战力都已经快要消磨殆尽,更别说数万魏国大军,麾下秦国大军,留有十余万将士在这里已经绰绰有余。
彭城是要地,若是要占领楚国最东边,彭城必须要拿下,遏制楚国会绕路从魏地与齐国合盟,对他形成围拢。
至于齐国,或许要想办法,用熊犹的势力以及班定的能力,让齐国也参与到‘攻打楚国’的事情中。
……
两日后。
随着白衍在大梁城外,对城内的魏人,设下的一个个心理攻势,在暴雨过去的接下来的两日里,大梁城内的浓烟,一日比一日多,次数也愈加频繁。
而就在大梁城下游,随着暴雨过去,此刻在大梁城下游的河水两旁,都有秦国士卒手持长戈,在河道两旁看守着。
白衍也拿着湛卢,身穿黑色纹衣站在河旁,看着一个个魏国百姓,以及魏国士卒从河内挣扎着爬上岸,最终由秦国士卒带走。
然而每当看到河道中,飘走的那些尸体,白衍目光之中,满是愧疚。
两国交战,万不该牵着百姓。
白衍不知道当初白起水淹鄢城时,看着满城尸体浮在水中,会是何等感受,白起是否会像他这般,心中难受至极。
“将军,今日逃跑出来的魏卒,比前都要多上不少,方才已经有三百多人!”
于奉来到白衍身旁,对着白衍说道。
白衍闻言点点头,目光看着远处大梁城,也不知道城内魏王假,还能撑得住多久,或者说,城内那些魏国氏族,还能撑得住多久。
“将军,昌平君已经来到大营!”
鸠听到一名将士小声禀报后,便走到白衍身旁,拱手禀报。
“已经到大营?”
白衍听到鸠的话,侧身看向鸠,眉头微皱。
昌平君来到这里的速度,有些超出白衍的预期,白衍本以为至少要等魏王出城降秦,把消息呈送到郢陈,昌平君方才会从郢陈赶过来。
“鸠,暗地里查探一下,在厘城之时,有那些将军身边的亲信,曾离开过厘城。”
白衍看着鸠,轻声嘱咐道。
“诺!”
鸠点点头。
大梁城外,秦军大营内。
白衍回到大营之时,便见到身穿秦国官服,带着爵弁的昌平君,正在营帐外等候着。
“白衍,拜见昌平君!”
白衍在昌平君的注视中,骑马靠近后,翻身下马,走上前对着昌平君打礼,说话间,不管是表情还是语气,皆露出对昌平君的敬重。
牤与其他亲信将士,也跟着白衍,一同对着昌平君打礼。
“恭贺白将军!”
昌平君也拱手还礼,笑着看向白衍。
“魏国迁都大梁后,古今多少将军,多少名将,皆止步大梁城外,损失惨重后皆无功而返,如今,白衍将军兵不血刃,便拿下大梁城,昔日咸阳以及朝堂内,对将军的妄言,怕是再也不会出现!”
昌平君笑着恭维道,当初虽然不在咸阳,但对于咸阳朝野,昌平君还是有所耳闻,绝大多数人,都不赞同嬴政让白衍为主将。
而当初在洛阴,白衍那‘狂言’,也是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方才他去看过大梁城,清楚大梁城内的魏王及魏国文武百官,出城降秦只是早晚的事情。
“日后待魏王降,魏灭,王上得知将军大捷,定会因将军,而倍感欣慰!”
昌平君对着白衍拱手打礼道,表情满是感慨,似乎已经料想到,嬴政得到白衍攻下大梁的消息,定会满脸喜悦。
“昌平君谬赞!”
白衍听到昌平君的话露出丝许笑意,看着昌平君,白衍不相信昌平君不知道他此番,想要在灭魏后,立即攻打楚国的事情。
至于咸阳朝堂的那些文武百官,还有昔日那些诋毁他的话,白衍都懒得理会那些人。
“此番能不负王命,已是白衍所幸!”
白衍露出谦虚的表情,说完后对着昌平君拱手还礼,随后抬手示意:“有劳昌平君久等,请!”
“请!”
昌平君感激一番,然后抬手示意。
营帐内。
白衍吩咐亲信去准备一些酒菜,待亲信离去后,便与昌平君来到木桌旁,跪坐下来。
“此番前来大梁,启听闻一传言,不知白将军可否为启解惑!”
昌平君见到白衍跪坐下来后,想了想,便率先拱手说道。
“还请昌平君直言!”
白衍没有过多犹豫,点点头,随后示意昌平君问。
“白将军乃是齐人?”
昌平君说道这里,沉默两息,眼神满是认真的看向白衍,不愿放过白衍任何一丝表情。
“是齐人!”
白衍抬起手,见着昌平君的眼神,对着昌平君点头打礼。
昌平君看着直言不讳,直接承认下来的白衍,心中这一刻,顿感荒谬至极,此前他想要除掉的白衍,并非白氏子弟。
他耗费无数经历,花费巨大代价,冒了那么大的险,结果到头来,他一直对付着的人,居然是一个齐国人!
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被欺负,后面长大一些,回去报仇,结果等打了半天,才发现,和自己打架的人,根本就不是自己要打的人。
打错人了!
想到这里,回想到此前上郡高奴的事,又想到芈旌,即便是活大半辈子的昌文君,此刻都感觉满心荒诞,心中总感觉闷着气,吐不出的那种憋屈感。
第五百一十九章:被动的昌平君,献策:假鼎之说
“将军,丞相已经遣使,去大梁城内。”
营帐内,随着宴茂前来禀报,白衍看着蜷缩在一起,浑身发抖的大伯,眉宇微皱。
昌平君这是前来笼络大梁城内的士族权贵的,魏国虽小,然而士族名门、大儒名士,却是比十个秦国加起来,都还要多得多,这并不夸张,秦国自商鞅起,便奉行耕战,非耕即战。
虽说从秦惠文王时期开始,便修缮许多,后经历代秦国君王,以及名相吕不韦的封赏重用,情况已经好得多,但比起拥有数百年底蕴的齐、魏两国,依旧远远不如,秦国在文士方面,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连楚国都要比秦国好上一些。
这跟国策律令,氏族传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毕竟这个时期的士人是要有士族所依靠的,非是后世天下大儒,皆有苦穷寒门之身。
而昌平君此番显然,也是前来,想要笼络大梁城内的名门望族。
在外人眼里。
昌平君是秦国右丞相,自然应当为秦国,收纳大梁城内的名士门阀。
但若是像白衍这般,清楚昌平君与楚国素有勾结,后世便是在秦国攻打楚国时,直接在背后领兵叛变,那么眼下昌平君的举动,就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宴茂,如今军中,所有将士都知道我白衍是齐人否?”
白衍看着颤抖的大伯,开口询问道。
昌平君此番派人去城内拉拢魏国名士,白衍就是有再多理由,也不能去阻拦,毕竟昌平君是右丞相,在所有人眼里昌平君一切举动,都是为了秦国,他白衍若是私下动用手段,那么一旦被昌平君或者其他人发觉,讨不到半点好处。
换做任何一个秦国将军,哪怕是王翦明知道昌平君的目的,都无法阻拦,只能无能为力的干看着。
但偏偏。
他白衍是齐人!
与昌平君不同,昌平君乃是嬴政亲舅,而他白衍却是一个齐人,外加上此前他白衍堵渠口,上书咸阳请求粮粟的举动,还有尸埕联络尸家的书信,这些都是只要昌平君不明说叛秦,就根本无力弥补的短板。
“将士们都知道!将军放心,所有将士都对白衍绝无二心!”
宴茂听着白衍的询问,没想明白过来,以为白衍是在担忧军中出现流言,故而连忙拱手禀报道。
白衍转过头,看了宴茂一眼。
宴茂那有着显眼刀疤的脸上,面对白衍的目光有些不知所措,见到白衍没有说话,便一脸古怪的看了看自己,确定自己并没有什么古怪的地方,不明白白衍为何这般看他。
一旁的牤看了看宴茂,随后也不解的看向白衍。
“将军,哎,老夫,已经无能为力!”
大伯身旁的老医,满是劳累的站起身,摇了摇头,对着白衍拱手说道。
紧接着,另外两名老医,也对视一眼,纷纷叹息,然后起身,沉默着对白衍打礼。
“将军之亲,恐怕此番,就要看天命造化!”
老医师对着白衍说道。
营帐内,牤、宴茂听到老医师的话,顿时吓一跳,皆是一脸担忧的看了看躺在卧榻上的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