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不怕血战,但不代表秦人没有情绪,在知道面对李牧后,谁都会有些不安,毕竟想立功是真,但不愿面对李牧,也是真。
“别胡说,根本不是李牧!”
“就是,你们勿要动乱军心,我听说杨瑞和将军从颍川与赵国的边境,朝着邯郸进攻,李牧在南边与杨瑞和将军血战呢,怎么会在这里。”
“对,除非李牧不要邯郸了!而且我方才听将军说,似乎是司马尚领兵过来解救阏与。”
一些老卒这时候听到年轻士卒的话,突然开口说道。
说完,一名老卒指着远处的铁骑大军,在周围其他秦卒的目光下。
“那支大军你们可知晓其来自何处?高奴的铁骑!当初月氏、匈奴十五万大军的人马进攻上郡,那支铁骑都敢死战不退,此次其主将白衍将军,便是此次全军的副将军。”
一名老卒开口说道。
这名老卒方才说完,就听到另一名老卒点点头:“听说那支铁骑,就是来对付赵边骑的,而你们等会找机会靠近一点看看,定会发现那支铁骑有所不同!”
伴随着老卒的话,四周所有将士都纷纷面露吃惊,甚者更是起身,望向远处那支铁骑大军。
对于那上郡高奴一战,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
起初他们在秦国听到的时候,没人敢相信这事是真的,但直到后面听到,主将白衍,已经被封为左庶长。
那时候他们才敢相信。
之前在祁城之时,看到铁骑到来,他们就受命立刻赶赴阏与,而今日,是他们第二次看到那支铁骑。
故而他们一直不知道,那支铁骑,居然是此前他们听说过的高奴铁骑!
“居然是高奴的铁骑!”
“他们居然与我们一同来赵国!”
“也就是说,如今我等主将是白衍将军?”
一些年轻的秦国将士,听到白衍,纷纷面色激动起来,方才脸上的惶恐不安一消而散。
对于这些年轻的将士来说,他们在大营之中,听得最多的,便是如今左庶长,白衍将军的事迹。
在他们心中,一直都对那白衍将军,心生向往。
因为那白衍将军不仅和他们一样,也是年纪轻轻,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将军不同,白衍将军是与他们一样,从最低级的士卒做起的。
他们听说过,白衍将军曾经在蓝田入伍,于阳城一战以士卒的身份,为先登,登楼杀敌。
直至下楼时,甲胄血红,身负数道伤口,那一次,杀敌五大夫,二十一敌卒。
最让他们感同身受、心中触动的是,听说过灭韩归来之时,白衍将军也与普通人一样,会因为等好友归来,而去酒楼等待。
这些事情在他们眼里,让他们感觉那白衍将军,不仅骁勇善战,有本领,更是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如今知道统领自己的将军,就是昔日自己心中最向往的白衍将军,他们怎能不激动。
……
两面环山的旷野上。
白衍与王贲牵着战马,来到漳水河旁,让战马饮水。
看着眼前这条河流,白衍依稀记得,地图上,这条河流的源头是少山,往南下,便是涉城,直达赵国的南赵长城。
与北边的赵长城不同,北边的长城用于对付匈奴,而南边的那条南长城,曾经是用于防范韩、魏。
“将军,已经安排好了,士气已经稳定下来!”
白衍喂马饮水的时候,一名秦军将领快步来到王贲面前,拱手禀报道。
闻言,白衍转头,看向远处那些大军将士。
发现如那名秦军将领所言,秦国大军之中,隐约传来的动静与一开始不同,这种声响夹藏着激动。
“好!”
王贲点头,也看向远处大军将士休整的地方。
待将领退下后,王贲转头看向白衍。
“士气可用!”
王贲对着白衍说道。
随着时间推移,与面前年纪轻轻的白衍相处,王贲愈加感觉舒服。
甚至此前与杨彦、蒙叔一起领兵的时候,都没有与白衍相处得这般畅快。
这种感觉就像是相辅相成。
他比白衍年长,在布阵扎营、以及利用地势,他比白衍更加有经验,而这些白衍全权听他的,没有半点迟疑。
同样的,在对待将士方面,白衍远比他细心、敏锐,感觉到士气被影响之时,几乎立刻就想到如何处理。
而且处理方式没有半分强硬,还十分隐晦温和,而且还能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激发将士的士气。
王贲清楚,这种对待麾下将士的方式,依照白衍如此年轻的年纪,恐怕就是有名师教导,也少不了一些与生俱来的天赋。
为将者的天赋!
“嗯!”
白衍听到王贲的话,点点头。
与王贲不同,白衍虽然领兵作战的经验,没有那么丰富,但在如何整顿士气方面,还是略有心得。
方才在知道将士们有些惶恐之时,白衍就决定曝光铁骑将士的装备,稳定军心、士气。
如今在赵国境内,随时可能会与赵军交战,这时候大军士气绝对不能出现问题,否则都还没交战,将士们都已经胆怯,那还怎么打。
堵不如疏。
与其严令士卒不准私下交谈,扰乱军心。
白衍第一时间就想到先骗将士,告知对手不是李牧,让将士安心。
待士气提升起来之后,后面哪怕知道是李牧,将士们也不会如一开始那般胆怯。
在白衍眼里,这方法虽然是欺骗,但对比记忆之中的后世的厚黑,还不算什么。
真正善于厚黑的人,只要不死,就永远有数不尽的将士、士卒为其卖命。
咕噜咕噜~!
这时候,一名铁骑将士急匆匆驾马来到白衍面前。
“将军!七里之外,发现赵军!其人马不下十万。”
将士对着白衍拱手说道。
话音落下。
四周所有铁骑将士,连同王贲的亲信,脸色全都一变
白衍与王贲表情也凝重起来,互相对视一眼。
七里!
这几乎就是近在眼前。
第二百一十九章:说出来,谁睡得着。
在知道不下十万赵军就距离此地七里后。
白衍与王贲背后都浮现一丝冷汗。
差一点,若是再往前走五里,或者再晚一点抵达这里,后果都不堪设想。
白衍看着天色。
黄昏落幕下,如今应当不会交战,不过不排除李牧会派遣大军夜袭,毕竟七里的距离,别说赵边骑,就是士卒趁着夜色袭来,都不需要走多久。
“再探!”
白衍对着将士开口说道。
“诺!”
将士拱手,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骑着战马转身离去。
“王贲将军觉得眼下是攻,还是守?”
白衍没有着急下令,而是转头看向王贲。
不管是年纪还是作战经验,王贲远胜与他。
如今他们与赵军只有七里的距离,攻还是守,就需要尽快做出决定。
“攻还是守?”
王贲听到白衍的询问,有些吃惊。
王贲没想到白衍在知道赵军的数量之后,居然还想着进攻。
沉思几息,王贲摇摇头,他主张固守。
“王贲以为,应当坚壁固守,等吾父将率领后续大军抵达此地。”
王贲说道。
随后给白衍分析。
如今秦军已经分为三个部分,这里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大军在围困阏与,第三部分的大军便是他父亲麾下赶往阏与的大军。
李牧的大军一定是打算来到这里,或者更靠近阏与的地方驻扎,但被他们抢先抵达这里。
作为迎面对战李牧的第一道防,也是大军将士最多的一路,这里事关伐赵成败,绝不能失守。
其次,眼下虽说赵军失去先机,但赵边骑是李牧一手带出来的,常年经历恶战,战力绝非一般,贸然冲去赵军,固然可以打个猝不及防。
然而一旦赵军回过神,没有援军,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这里太过重要,他不赞同冒险。
“好!那我们便在这里驻守。”
白衍听着王贲的分析,思索片刻,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