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753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你叫什么名字?!”那官员沉声问道。
  “……”伯颜两眼直勾勾的看着他,一脸的茫然,好像听不懂汉话。
  另一个穿着明朝官服的蒙古人,便用蒙语又问了一遍。
  “伯颜。”他这才回答道。
  “你听不懂汉话?”蒙古人沉声问道。
  “听不懂。”伯颜摇头道。
  “那背后有人喊封绩的名字,你为什么回头?”那名汉人官员通过蒙古人追问道。
  “我是听到有动静才回头。”伯颜答道。
  “那你又跑什么?”官员冷声问道。
  “看到他们要抓我,我才吓得逃跑。”伯颜振振有词道。
  “呵呵,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掩饰的天衣无缝?我们也奈何不了你?”那官员却讥讽一笑道:“但是抱歉,你的主子已经出卖你了。你知道是谁指认的你吗?”
  “……”伯颜僵了半晌,有些艰难的问道:“谁?”
  “脱古思帖木儿。”那官员一字一顿道。
  “啊?!”伯颜如遭雷击。
  “需要他来当场指证你吗?”官员问道。
  “不用了。”伯颜这次说的是汉语,而且是标准的官话。
  “看来你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事。”那官员淡淡道。
  “是,元主把我卖了。我藏了七年,还是藏不住了。”伯颜颓然点头。
  “那咱们重新认识一下吧。”那官员便露出一抹冰冷的微笑道:“本官吴庸,审刑司左审刑。”
  “审刑司?没听说过,是新成立的衙门吗?”伯颜说着吐出长长一口浊气道:“我叫封绩,原来就是蒙古人,后来我所在的军队被今上义军击败后,就投降了。再后来,做到了胡惟庸相府上的守卫千户。”
  “那你怎么又跑到北元王廷去了,还隐姓埋名?”吴庸沉声问道。
  “那是洪武十三年,我与相府的侍女春香相好,正幽会时被逮了个正着,扭送到胡相面前。胡相便说——“你今当死,若去北边走一遭,便饶了你,还将春香与你做妾。”我便允了。”
  “胡相便差宣使,将我送往宁夏耿指挥处。耿指挥差千户张林、镇抚张虎将我转送亦集乃地面,然后辗转被鞑靼人送到了哈剌章蛮子处,请他们转交给元主的书信。又将胡丞相消息,备细说与。”
  “说的是什么?”吴庸又问道。
  “丞相说——“请元主发兵扰边。我奏了,将京城军马发出去,我里面好做事。事成后以黄河为界,共享天下。””封绩答道:“结果元主还没答应,就传来胡相败露的消息,我便留在了那边,隐姓埋名,想了此残生。”
  说着自嘲的一笑道:“谁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逃不了这一天。”
  吴庸却没有陪他感慨的兴致,冷冰冰道:“你把那封信上提到的人,还有协助你去草原的大明军官,以及你知道的胡惟庸同党,统统写下来,一个都不许遗漏。”
  他顿一下道:“不然免不了皮肉之苦!”
  “时间太久了,有些记不清了……”封绩写了几个名字,就写不下去了。那些名字都太吓人了,他怕自己在大明的亲人,会因此遭遇不测。
  “还真是皮痒呢。”吴庸狞笑一声,挥手道:“用刑!”
  官差便拎起沾水的皮鞭,开始猛抽起来。
  与此同时,定远侯府门外车水马龙,门内张灯结彩,宾客如云,一派喜气洋洋。
  今天是正式颁下国公铁券的大日子,在京的公侯勋贵、文武高官,自然要前来道贺。虽然梁国公和营国公的铁券也在同时颁下,分流了好多宾客,但来这边的客人还是最多的。足足摆了八十桌。
  原因很简单,不光朱桢一家子,秦王晋王周王蜀王湘王也全都来定远侯府观礼。这下好多勋贵官员,就只能给另外两处各送一份厚礼,然后来定远侯府道贺了。
  辰时一到,吴太监便带着铁券准时来到定远侯府。
  王弼赶紧请老吴太监到早就设好的香案前,然后率领全家跪接铁券。
  一系列冗长的仪式后,便见吴太监从一个玉匣中,捧出一块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型制如瓦的铁券。这也是最大号的铁券了,上头用金填字,世代相传,所以又称金书世券。
  便听吴太监高声念诵铁券上的金字道:“敕曰:靖难安民,肇锡龙兴之佐;酬勋颁爵,封扬府拜之休。咨尔定远侯王弼,自杖策渡江,身膺副帅。英武冠群伦,廓清湖湘闽浙;忠义本无性,削平幽豫燕秦。滇南奏捷,先开龙尾之关;汉江宣威,扫尽鱼儿之海。”
  “今天下已定,黎庶乂安。论功行赏,大典懋昭,敕封尔定国公,食禄四千石,世袭定远侯。罪从三宥之条,免尔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谨尔侯度,与国咸休。屏藩王室,永昭宝劵。明思带砺河山,恪守金汤之固,于戏!世写忠贞饮承之命。钦此。”
  “臣王弼惶恐接券!”王弼涕泪横流,双手接过铁券,朝着香案高声道:“皇恩浩荡比天高!臣世世代代为大明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
  “定国公恭喜啦,快请起吧。”吴太监满脸笑容的扶起王弼,凑趣道:“咱家向你老道贺了。”
  吴太监甚至还准备了一张礼单。什么时候见太监传旨的时候还给人送钱来着。他真的我哭死……
  虽然王弼给的赏钱肯定远超他好几倍。
  “哎呀公公使不得,公公快请上座。”王弼赶紧将铁券供在香案上,然后拉着吴太监入席。
  “那就厚颜跟公爷讨杯酒吃。”吴太监笑呵呵的向诸位王爷请安后,便欣然入座。
  “来,”朱桢便笑着举起酒杯,对众来宾道:“咱们先敬定国公一杯!”
  “恭喜定国公!”众来宾便一起向王弼敬酒。
  “多谢王爷,多谢诸位!”王弼眼含着一泡泪,一饮而尽。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家丁将“定远侯府”的牌匾小心翼翼拆下,然后换上一面更大、更气派的匾额——“定国府”!


第一三七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新鲜出炉的定国府中觥筹交错,宾客轮番向定国公敬酒,王弼也是来者不拒,喝得醉态可掬。
  朱桢一边笑呵呵的旁观,一边跟吴太监小声说着话。
  酒至半酣,老三有些奇怪的问道:“老吴,你不用去另外两家传旨吗?”
  “回晋王,不用。”吴太监笑眯眯道:“营国公府那边有人去了。”
  “你什么意思?”老三压低声音问道:“莫非梁国公府没人去?”
  “哦,好像那边的铁券要改,所以就不一起颁了。”吴太监也压低声音道。
  “这样啊……”老三便识趣的不再追问。吴太监虽然不用去传旨,但还要回去当差,所以略坐了一会儿,也就起身告辞了。
  待他离去后,老三低声对老六道:“事情有变。”
  “嗯。”朱桢点头道:“蓝玉有麻烦了。”
  那铁券上的敕书,是先用毛笔描一遍,然后由工匠錾刻上去的,最后再用金填字。
  要是书写有误,一定会提前发现的,不至于事到临头才看到。
  所以一定是敕书的内容改了……而敕书是钦定的,自然也只有老贼能改。
  “前日凯旋大典时,父皇还把他当成心头肉,说他是自己的卫仲卿、李药师。”朱棡嘿然一笑道:“怎么一转眼就失宠了,这也太快了吧?”
  “看来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朱桢用大拇指抹了一下唇须。
  “什么事?”老三望着他。
  “我哪知道。”朱桢苦笑一声:“我现在是巴不得诸事莫扰,好赶紧抽身。”
  “嘿嘿,只怕你又要事与愿违了。”朱棡怪笑一声道:“我有种直觉,这事小不了。”
  “你就乌鸦嘴吧。”朱桢白他一眼。
  日暮,酒席结束,宾客纷纷告辞。
  王弼将客人全都送走,然后转回花厅。
  厅里头,滇王妃、杨氏还有他几个儿子儿媳,一大家子在吃茶说话。
  “王妃,王爷呢?”王弼问道。
  “王爷在书房等爹爹。”王润儿答道。
  “哦。我这就过去。”王弼应一声,赶忙到后宅的书房见驾。
  书房中,朱桢正背着双手欣赏挂在中堂的那副开平王的画像。
  听到他进来,朱桢笑道:“来,公爷请上座。”
  “王爷切莫消遣为臣,我还不知道这个国公怎么来的?”王弼酒品比蓝玉好多了,虽然也喝高了,但脑子还清醒。“其实是皇上赏王爷的。”
  “哎,千万别这么说,世上哪有“人情国公”,首先还是岳父的功劳足够了。”朱桢笑着拿起那面铁券念道:“没听父皇说吗?廓清湖湘闽浙,削平幽豫燕秦。滇南奏捷,先开龙尾之关;汉江宣威,扫尽鱼儿之海!这社稷功劳封个国公,一点不为过!”
  “王爷真是太给为臣面子了。”王弼话虽如此,却乐得合不拢嘴。
  “哎,还是那句话,面子是岳父自己挣的。”朱桢在他身边坐下,手指轻轻叩着茶几道:“岳父现在也该自己起座山头了……”
  “为臣可没那野心……”王弼连忙摆手,说着却一愣。他知道王爷不会没来由说这种话,尤其还是今天这种日子。便赶紧拧了自己一把,让脑袋更清醒些,然后低声问道:“王爷的意思是?”
  “你现在跟蓝玉都是国公了,再杵他山头上,不太合适吧?”朱桢便轻声道:“哪有跟着别人混的国公?当然邓镇、李景隆那些二代不算。”
  “怎么,蓝玉有什么不妥吗?”王弼脸色发白,这下酒醒了大半。
  “有那个苗头。”朱桢幽幽一叹道:“就算一时无事,以他在战后表现出来的骄狂,早晚也会害了身边人的。”
  “是。为臣也有同感。”王弼神情凝重的点头道:“捕鱼儿海大捷前,他虽然狂傲,但不失冷静。大捷之后,尤其是跟王爷分开之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目中无人、肆意妄为,还不听劝说。我劝了他两回,他差点跟我翻脸。”
  “嗯。”朱桢轻声道:“我估计他干的那些事,已经传到父皇耳朵里了。所以才会推迟颁他铁券。”
  “啊?”王弼吃了一惊道:“难道皇上要免了他的国公?”
  “应该不至于,他毕竟是父皇的“仲卿”、“药师”,那样太打脸了。”朱桢摇摇头道:“但我估计父皇肯定会予以警示的。”
  “但愿他能警醒。”王弼神情凝重道。
  “你觉得能吗?”朱桢反问一句。
  “……”王弼沉吟半晌,颓然道:“够呛。”
  “明白了王爷,我会设法跟他划清界限的。”然后他对朱桢表态道。
  “不用设法。我近日南下,临行前跟父皇把你要过来,你可愿意?”朱桢问一句道:“如今天下无战事,只有西南还有仗可打,公爷再接再厉,争取世袭罔替可好?”
  “当然没问题。”王弼笑道:“能跟着王爷再好不过了。”
  “好。调动的事不用你操心,我来搞定。”朱桢高兴的伸个懒腰道:“跟我一块启程怕是来不及,岳父就跟润儿娘俩一起动身吧。”
  “遵命。”王弼应一声,不禁笑道:“王爷真是归心似箭啊。”
  “那可不嘛,我是洪武十七年出来的,这他么都洪武二十年了!”朱桢满脸苦笑道:“再不回去,孩子都不认我了。你说像话吗,像话吗?!”
  “是,不过这话怎么听着有些耳熟?”王弼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7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3/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