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643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像汉朝那样,分为儒生、文法吏,儒生只管教化礼仪,其余的都交给文法吏。”朱元璋点点头道:“其实儒家内部不也分通儒、师儒吗?咱跟老六当初创国子大学,就是奔着培养通儒的方向去的。不然也不会把孔夫子供在鸡鸣山顶。”
  “就那小庙……”太子无奈苦笑,又正色道:“而且国子大学所谓的通儒,与儒家所谓的通儒,完全是两码事的。”
  “在儒家看来,儒者,区也。言其区别古今,居则玩圣哲之词,动则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当时之事,此通儒也。若能纳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讲诵而已,无能往来,此俗儒也。”太子便给父皇纠正概念道:
  “所以与通儒相对的,不是什么师儒,而是俗儒。师儒是最厉害的儒者,所谓‘正儒有三等,通儒为上品’。其必须要德进于己,力施于人。化之所及,佑乃归乎天;化之不及,咎乃责乎己。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儒人至此,虽未造极,但已是仅次于圣贤了。”说着他苦笑一声道:
  “国子大学说自己培养出的就是通儒,那外面的儒家子弟算什么东西?见了面还得执弟子礼不成?”
  “行礼有什么问题吗?”朱元璋却反问道:“孔夫子不也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以后咱还就让他们给大学生行礼了!”
  “话是这么说……”太子哭笑不得道:“但作为一个集团,他们不能甘居人下啊。”
  “你这才说到点上了,什么狗屁之争,道统之争,统统都是权力之争。”朱元璋这时放声大笑道:“咱早就看穿了这帮读书人,说的比谁都冠冕堂皇,心里头却还是放不下的蝇营狗苟。”
  “那儿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见自己的论断被给父皇推翻,太子也就不想再劝谏下去了。
  “哟,生气了?”朱老板见状,反而态度软化下来,便改口笑道:“也对,咱爷们之间总没有蝇营狗苟吧?看来路线之争也确实存在。”
  “是。”太子不禁失笑道:“父皇也好,儿臣和老六也罢,都是单纯为大明好,只是不可能总是看法一致。”
  “是啊。”朱元璋点点头道:“现在看来那小子跟咱更像一点。而你更随你娘一些,所以你兄弟俩是绝配。他可以很好的辅佐你,但你也得管住他,不能让他信马由缰,不然肯定会乱套。”
  “是。”太子苦笑道:“怎么说他也是我弟弟,肯定会听儿臣的。”心说那跟自己现在干的活也差不多,不过再一想,管个小爹总比管个老爹强。
  “行吧,老大你都开口了,咱还不得遵命?”朱元璋也就顺势送太子个人情道:“这样吧,这回咱只杀主谋刘三吾、董伦,泄露考题的赵瑁,还有朱善、张溥那二十名考官……”
  顿一下,他又补充道:“至于那帮举子,也只杀散布考题的彭奎、姚川几个,其余的就通通流放云南。老六不是嚷嚷着缺人吗,都发给他当苦力去。”
  “父皇仁慈。”太子满意的点点头,他这次主要的目的,就是给那四百多名举子求情。但这种事也是讲策略的,所以他先不提举子,而是先给涉案官员求情。
  他知道父皇最恨被人欺骗,所以涉案官员大概率是保不住的,而且他也不是什么人都保的滥好人。故意给他们求情,就是为了让父皇驳自己一回。因为朱老板绝对不会连驳他两回面子,所以再开口给举子求情,就十拿九稳了。
  只是没想到父皇已经预判了自己的预判,倒让他不好得寸进尺了。沉吟一下,太子便道:“这样也好,云南现在不是一般的缺人,三江以内的州县,基本都还是空架子,现在又收复了三江以外,一下子多了二十多个府,老六都快愁死了,天天跟儿臣要人。”
  “呵呵呵……”一提起这茬,朱元璋就忍不住得意的笑:“沐英的定边之战打的好啊,一战全歼了思仑发的三十万大军。什么天南一霸麓川国,就这?”
  太子不禁暗笑,也不知是哪位陛下,当时急得直蹦脚,生怕云南局面因此崩坏,竟又动员了二十万大军要去支援云南……


第一一四三章 朱老板又不做人
  定边之战的胜利,麓川国的覆灭,让朱老板这阵子心情一直都很不错。就像征南大军收复云南时那样,看什么都顺眼,所以才能从轻发落一干案犯。
  要是景东府沦陷那会儿案发,他能把涉案人员都喀嚓咯……
  于是洪武十八年的科场舞弊案,就以这样一个相对较轻的处置结果,宣告结案了。
  但其实还有两个案犯没处分呢……
  父子俩沉默片刻,还是朱元璋主动提起那俩货道:“怎么在卷宗里没看到老七老八的名字?”
  “是儿臣吩咐,所有涉及七弟八弟的案情,都直接向我禀报。所以法司的卷宗中,都隐去了关于他两个内容。”太子神情纠结道:“其实也不多,就是刘三吾供述说,齐王帮他们知会了潭王,让潭王不要多管闲事。仅此而已。”
  “什么叫仅此而已?!”朱老板对太子轻描淡写的态度很不满意,拉下脸来呵斥道:“老八管的是什么,是锦衣卫!是咱的耳目眼线!他不管闲事,咱就瞎了聋了知道吗?!”
  朱元璋越说越生气,重重拍着御案道:“再说他那是不管闲事吗?他那是给科举舞弊团伙充当保护伞,而且对付的还是他的亲六哥!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必须要严惩不贷!”
  “父皇息怒,老八还是太年轻,根本没想到会是这种后果。老六不也替他求情了吗?”太子赶忙劝道,赶忙苦口婆心的劝说,唯恐老爹脾气上来,一冲动要了老八的命。
  “他不做人老六还得做人,不替他求情还能怎么办?!”朱元璋没好气道,说完他瞥一眼太子,才想起这也是老八他哥。
  “你们是他哥又怎样?老子还是他爹呢?但他犯了罪,一样得狠狠收拾!”
  “儿臣已经命他在王府反省了,不许任何人进出他的潭王府。”太子忙道。
  “这叫什么处罚?诺大的王府里,那么多人伺候着,他一样能花天酒地!”朱元璋不满的吩咐道:“马上给他换个地方,把他白衣关到大宗正院里去,先关上他十天禁闭,咱再亲自审问他,到底让老七抓住了什么把柄?!”
  “是,父皇。”太子只好沉声应下,回头再跟母后求情去。
  “还有那个该死的老七!”朱元璋又把矛头转向了齐王,咬牙切齿道:“平日里就残暴不仁,虐待军民,咱申斥他多次,依然屡教不改!这回居然敢把手伸到朝廷来,公然干预科举开了,他到底想干什么?准备造反吗?!”
  “这个……”太子一阵心累,他都不记得给老七求了多少回情了,这回实在是张不开这个口了。“这个老七,这回实在是不像话,应该把他弄回来,好好教训教训了。”
  “嗯……”难得太子支持他一回,朱元璋却慎重起来,沉声问道:“京城的事情,老七应该已经听到风声了吧?”
  “应该。”太子点点头,老七既然能把手伸得这么长,说明他的眼睛时刻都盯着京城。现在殿试已经过去十天了,他在青州那边肯定已经得到信儿了。
  “听说青州民风彪悍,他在那里着实招纳了许多亡命之徒,还命护卫军接手了青州的城防,不让地方文武登城夜巡……”朱元璋的眉头越皱越紧。
  太子已经明白了父皇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担心这时候派人去召回老七,会刺激他铤而走险。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要知道老七已经是拥有齐装满员三卫护军,和自己的王国势力的藩王了……当初朱老板唯恐儿子们镇不住地方文武,拼命给他们加的码,现在却成了收拾他们的障碍了。
  而且这两年老七岳父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桢兄弟俩相继暴毙,老七一直怀疑是锦衣卫所为。加上自身也是三天两头被父皇责骂,情绪据说很不稳定……
  万一要是老七狗急跳墙,来个扯旗造反,可就太难看了。而且青州地处山东中心,一旦造反,全省都会受影响。父皇能不慎之又慎吗?
  ……
  “要慎重啊父皇。”太子轻声道。
  “是啊。”朱元璋自嘲的笑笑道:“孽障翅膀硬了,老子要收拾儿子还得掂量着来,真他娘的可笑!”
  “怎么说也是大权在握的藩王嘛,正常。”太子安慰一下父皇,心中却五味杂陈。他还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真心实意觉得老六真他么有远见呢。
  但把老七弄回来是一定的……
  “你说派谁去把他弄回来?”朱元璋闷声问道。
  “儿臣不好说。”太子欲言又止道。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你就是总想当好人。”朱元璋白他一眼:“老六正好在京里,他还是宗正令,这本就是他的分内之职。”
  顿一下,朱元璋又补充道:“再说,还能给他出口恶气,你说他不去谁去?”
  “话是这么说。”太子却摇头道:“但儿臣这回是真不想让老六趟这浑水,他俩从小就水火不容,万一出点什么事,他可说不清楚。再说,他都离开云南半年了,妙清和刘璃临盆在即,还是让他赶紧回昆明去吧。”
  “老婆生孩子怎么了,又不是他生。”朱元璋却撇撇嘴,背着手来回踱步良久,摇头道:
  “想来想去,还是他最合适。再说山东还有个不省心的老十,听人说他两口子越来越离谱了,居然到处搜罗男童入宫,你说这不变态么这不?正好让老六也顺道去看看,实在不像话一块弄回来,别让那哥俩霍霍山东老百姓了。”
  “一个不够还得两个?”太子彻底无语道:“父皇是彻底不打算让老六做人是吧。”
  “他把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遍了,还怕得罪那几个弟弟跟姨娘?”朱元璋满不在乎道:“再说他这个宗正令,不就是干这个的么?谁能说他什么?这事就这么定好了,回头咱亲自跟他说。”
  “我看老六够呛答应。”太子却不乐观道:“父皇可千万别逼他。这次老六回来一直不太开心,儿臣真怕以后他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
  “有吗,他干嘛不开心啊?”朱元璋却毫无察觉。
  “有的。”太子点点头,叹气道:“藩王回京,什么事也干不了,光挨骂去了。他能高兴才怪。”
  “他不是把会试结果都推翻了吗,这还是叫什么事都干不成?”朱元璋嘟囔一声道:“行吧行吧,这回咱不威逼,只利诱,让他心甘情愿的答应,这下总行了吧?”


第一一四四章 胜方结算画面
  楚海滇王府,朱桢正在给他大舅接风洗尘。
  胡泉是奉沐英之命,跟郭英一道押送思仑发、刀干孟等一干麓川国俘虏,回京献俘的。
  这可是个露大脸的活,而且胡泉还是麓川之战的首功之臣,沐英派他回来就是要趁着朱老板高兴,争取论功行赏的时候中个头奖。
  果不其然,在献俘仪式上,朱老板当场加封胡泉为定边侯,与武定侯郭英同日领受铁券!
  所以这回不光是接风宴,还是大舅的庆功宴。朱桢又特意叫上了郭英和岳父王弼一起,一王三侯在王府的水榭中开怀畅饮……
  “来来,这一杯敬二位终于得偿所愿,也当上侯爷了。”定远侯王弼满面红光,频频举杯敬酒。
  “哈哈,岳父这个‘也’字用得好啊。”朱桢便对胡泉和郭英大笑道:“二位舅舅,我可不是挑事的人,这分明是在显摆自己,比你们封侯早。”
  郭英是郭宁妃的兄长,老十的亲舅,朱桢跟着老十叫舅舅,一点毛病也没有。大明藩王和勋贵集团的关系,就是这么紧密……
  “哈哈,王爷说笑了,定远侯说的可是实话,他就是比我们早封侯好多年,都已经升到‘世袭罔替’了,我们这种新封的侯爵,只能老老实实给‘老猴儿’敬酒。”郭英也笑呵呵的举杯,跟定边侯一起敬定远侯。
  大明勋贵的爵位分公侯伯三等,每一等爵位又分只授终身,和世袭罔替两种,世与不世皆给诰券。其实还有一种,衍圣公及外戚的恩泽封爵,是只给诰命不给铁券的。
  不过以社稷军功得封者,都是初授时便给诰券,待其再立大功,或可升为世袭罔替的。比如王弼、蓝玉和沐英,几年前封侯时都是只授终身,是靠着平定云南之功,才升为世袭罔替的。
  朱老板的军功爵位设计,确实很有水平,充分利用了武人的好胜心和虚荣心,驱使他们为了不落人后,一把年纪了还得不断的再立新功。
  更别说在老六的大力运作下,爵位现在跟封地挂钩了,吸引力一下子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说别的是假的,咱们都得好好敬王爷几杯。”所以郭英又瞄准了老六,诚心实意的说道:“多亏了王爷的英明领导,带着咱们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咱们这才能有机会立功受赏啊。”
  “对对。”王弼和胡泉也赶紧点头敬酒。“吃水不忘挖井人,敬酒先敬六王爷。”
  “你们都是长辈,就这么消遣本王的吗?”朱桢苦笑道:“本王在云南三年,啥时候上过战场?我一场仗都没指挥过。”他很有自知之明道:“当然了,要是本王亲自指挥的话,你们就会品尝到成功之母的滋味了。”
  “那也是个寡妇吗?”郭英三人也是喝多了,什么都敢说。
  “咳咳,不是不是。”朱桢差点没让一口酒呛死,咳嗽连连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话都没听说过吗?”
  “嘿嘿,头一回听说……”三人讪讪一笑,主要是没失败过,跟他娘不熟。
  “王爷咋变得这么谦虚了?”王弼看看老六,十分得意自己当初的坚持,这人啊,在关键时刻就得不要脸。要脸有啥用?过了这村没这店,这么好的女婿上哪找去?
  “没有王爷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没有王爷坐镇后方,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没有王爷为我们排除干扰、顶住压力,我们怎么可能打得了胜仗?”
  虽然王弼这话颇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但这就是事实……郭英重重点头道:“我们的活大明有的是人能干,但王爷的活只有王爷一个人能干。”
  他们这些一线将领,最服气老六的,就是他那份担当。不管是敢于在景东之败,依然坚持调走蓝玉,只留沐英,统一军心。
  还是在皇帝震怒,已经下达动员令的情况下,毅然进京说服皇帝,继续信任云南的军队;支持沐英诱敌深入、以少胜多的方略。都需要卓绝的勇气、判断与担当,才能顶住巨大的压力,始终做出正确的决断。
  关键他还从来不揽功,能有这样的上司,夫复何求?
  “哈哈哈!”不管怎么说,被人吹捧都是件愉快的事,朱桢大笑道:“你们真是这么想的吗?那本王可就厚着脸皮喝这一杯了。”
  “千真万确。”一直不太说话的胡泉,这时也点头道:“从沐帅到普通的士卒,都是这么想的。”说着他叹了口气道:
  “王爷让我带进定边城的那封信,将士们每当顶不住的时候,就让我拿出来读一遍。那种谁也不会把身份当回事的活地狱里,才能看出王爷在将士们心里的地位。”
  “是啊。”郭英苦笑道:“定边之战后,我陪沐帅来到城下,让将士们好一个怼。”
  “兄弟担待点吧。”胡泉与郭英一碰杯道:“换了谁在那个环境里待上三个月,都不会正常的。”
  “我可没有要怪他们的意思,守卫定边城的将士,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大英雄。”郭英挑起大拇指,然后双手举杯,与胡泉碰了一下。
  “是啊。”朱桢也深以为然道:“我们应该一起敬定边城的将士一杯。”
  “合该如此。”三人赶忙点头举杯,与朱桢一起,敬牺牲和仍然活着的英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3/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