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76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等你当了皇帝,再彻底赦免他们吧。”朱老板果然不耐烦了,语气生硬道:“现在是咱当皇帝,他们就只配在犄角旮旯待着!”
  “是,父皇。”太子叹息一声,告退出去。
  “老大你站住。”朱元璋也觉得自己刚才话说重了,赶紧叫住儿子道:“咱跟你说过,就让咱试试,能不能给大明找出一条新路来。要是咱找的路走不通,等你再走回老路上不迟……那时候你拨乱反正,尽收人心,仍不失明君圣主。”
  “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太子点点头,强笑道:“父皇放心吧,儿臣不会撂挑子。”
  “哎,那就好……”朱元璋也不是个会安慰人的,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第八一二章 救救宋太史
  太子回到春和宫,老四老六赶忙迎上来。
  “怎么样大哥?父皇同意了?”
  “唉。”太子叹口气道:“宋慎还在名单上,但父皇将宋老先生一家改为流放川贵边疆。”
  “那挺好。”老四笑道:“大哥也算尽上力了,老六也不用看着他烦了。”
  “别这么说我,我对宋太史还是很尊重的。”老六白了四哥一眼道:“想当初,我还想请他到国子大学任教呢。”
  “咦……”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太子眼前忽然一亮,一把抓住老六的手道:“六弟,大哥求你件事。”
  “大哥你太客气了,你的话在我这比圣旨还好使。”老六讪讪一笑,暗骂自己多嘴。
  “我很担心宋老先生,此去路途遥远,而且是被流放,他会有什么三长两短。”太子便拉着老六的手,忧心忡忡道:“要是那样,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大哥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看他此去是凶多吉少了。”老六点点头,他依稀记得宋濂因为孙子牵扯进胡惟庸案后,虽然在太子的争取下改为流放,但也不知他是生病还是自杀,总之死在了流放途中。
  “是吧。你也这么觉得?”太子的手更用力了,诚挚的恳请道:“你可一定要帮帮大哥,现在只有你能救宋先生了。”
  “大哥也太看得起臣弟了,我在父皇面前有什么面子可言?你都搞不定,我能有什么办法?”老六苦笑道。
  “哎,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话在父皇那里很有分量的。”太子大摇其头道:“而且在这件事上,谁说话都没你好使——因为你和宋老先生是对头,你开口向父皇要人,父皇一准答应!”
  “我要他到国子大学任教?”老六不大情愿道:“我那不自找麻烦吗?”
  “哎老六,话不能那么说,大哥也不只是为了救人。”太子叹口气,正色道:“你国子大学这半年来举步维艰,四面楚歌,退学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对吧?”
  “嗯。”老六郁闷的点点头。“还不是宋太史的徒子徒孙,把国子大学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一直在给我出阴招使绊子。”
  “那我问你,你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儒教吗?”太子又问道。
  “当然不是。”老六赶忙摇头道:“儒教统一思想、教化百姓的作用,是谁也无可替代的。咱们老朱家想要坐稳江山,是不能抛弃儒教的。我要是敢有那种大逆不道的念头,父皇头一个不答应。”
  “我只是想让儒教不要把手伸的太长,野心不要太大。”老六也正色道:“安心负责意识形态、思想建设就行了,别的什么军事、吏治、法律、工程、财政……等等这些庶政,还是交给专业对口的技术官僚吧。”
  “那就是回到西汉初年那种,儒生负责轨德立化,文法吏负责治国理政的局面呗?”太子问道。
  “也不能这么说。”老六道:“技术官僚不是文法吏,是既学习儒术,又精通一门专业知识的新型官员。”
  “既然你不想消灭儒教,那最终还是要妥协的。”太子语重心长道:“可要是宋濂死在流放途中,你们之间就彻底不死不休了?”
  “相反,如果你能在这时候不计前嫌,伸手拉他一把,”太子柔声细语道:“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缓和,有宋濂在国子大学任教,那些明枪暗箭就会戛然而止,学生们也不用再面对家族的压力了。”
  “还真是……”老六沉吟道。把儒教的带头大哥弄到国子大学教书,确实是可以让国子大学走出困局的一招妙手。
  不说别的,至少以后士林,就没有人敢公开怼自己了。大学生家里头也知道,他们上的是正经最高学府,不是什么传播异端学说的野鸡学校了。
  “只是这样一来,他会不会喧宾夺主,跟老六来个鸠占鹊巢啊?”老四替老六担心道:“就算他没那本事,一通瞎搅和也够老六受的。”
  “四哥说的也有道理。”老六点点头,不愧是四哥,好兄弟,一辈子。
  “放心,宋老先生何许人也?”太子却断然摇头道:“他要么不答应,要么答应了就一定会尽职尽责,绝对不会当搅屎棍的,更不会干那种恩将仇报的事情!”
  “这样吧,我来当这个保人。”说着他一拍胸脯道:“要是六弟你日后觉着宋老先生碍事,随时跟我说,我当天就请他卷铺盖回老家。”
  “大哥这话说的,臣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太子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老六不可能再推三阻四,便唱起高调道:
  “国子大学的精神就是‘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还能容不下区区一个老儒?”
  “那戴良、苏伯衡、胡翰三位你也一起收了吧?”太子笑道。
  “那那,那也太多了。”老六讪讪一笑道:“两个就有点容不下了。”
  “哈哈哈,你小子。”太子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道:“放心,大哥不是得寸进尺的人。”
  “呵呵,臣弟怕他们人多了欺负我……”老六心说我要是嘴再一秃噜,这仨就都给我塞进来了。一个宋濂还好对付,让这帮人凑成伙儿,那可真要鸡犬不宁了。
  “行,那三位就不麻烦你了。”太子笑道:“只要宋先生保下来,他们几个的问题就简单了,我慢慢跟父皇磨吧。”
  “不管吴状元他们了?”老四又请示道。
  “顾不了那么多人了。”太子叹息摇头。朱标对那位开国状元失望透顶,已经不想再保他了。
  “明白了。”老四老六也松口气,老头子给的名单上本来人就不多,大哥要是保的人太多,他们实在不好交代。
  ……
  从春和宫出来,老四便回去锦衣卫衙门,抓紧给不在名单上的官员结案。老六则又回去武英殿,跟朱老板要人……
  “什么?让宋濂去国子大学任教?”朱老板听了,打量着老六道:“你大哥让你来的吧?臭小子,为了救他老师也是拼了。”
  “也不光是大哥的意思,儿臣也觉得宋太史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儒,能到国子大学任教,是件大好事。”老六便正色道:
  “能让天下儒生不再抵制国子大学,踊跃入学念书,儿臣觉得比什么都重要!”


第八一三章 儒生文法吏
  朱桢自始至终也没有说过,国子大学排斥儒生的话,反而是儒生一直在抵制国子大学。
  因为他们将国子大学视作文法吏复辟的阵地。这勾起了他们记忆深处,曾经被文法吏支配的恐惧……
  正如太子所言,西汉时,政府的官吏是分为文法吏和儒生两个泾渭分明的团体。
  文法吏负责治国理政,儒生负责轨德立化。
  在当时,前者无论人数和地位,都占据绝对优势。萧何曹参这些汉之名相,清一色都是文法吏出身。
  而后者只是占据一些文翰礼仪方面的官职,譬如博士、文学侍从、太子舍人之类,无关紧要,地位低下。受尽文法吏的打压和排挤。
  这种局面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得以扭转,随着儒术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生的地位开始大大提升。
  而且至圣先师的子弟,善于吸收学习,也开始学习文法律令,积极参与到治国理政中来了。
  尽管东汉儒生仍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的抱怨,但那也是因为其政治期望值较之西汉已大为提高。
  在当时,儒生的上升通道已经完全畅通,那些兼有‘优事理乱’能力的‘通儒’,更能得到皇帝的青睐,比单纯的文法吏拥有更优越的仕途前景。
  最终儒生彻底压制了文法吏,将其打为吏员,令其永远沉沦下僚,再无上升通道。从此官吏殊途,判若云泥。
  在儒教不遗余力打压和掩盖之下,知道文法吏昔日辉煌的人都不多了,官员们毫不羞耻的将吏员们的功劳据为己有……以至于绝大多数人,以为历朝历代都是靠儒生在治国,离了他们国家就无法运转一样。
  当完成了对政治资源的彻底垄断,儒生们不可避免的怠惰起来,没有人愿意再辛苦学习治国理政的本领,反而将其视为俗务,不屑一顾。反正有卑鄙低贱的文吏来处理,何必被这些蝇营狗苟的俗务,玷污了自己高洁的思想?
  于是通儒越来越少,耽于典籍、不谙政事的腐儒越来越多,他们也丝毫不以为耻,反而习以为常,反正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以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谁知却出了个不懂事却还较真的朱老板,非想用科举选拔出能治国理政的读书人。
  这就像非要从一群狗里挑几只狼出来,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怎么可能挑的出?读书人是不学治国理政的,懂吗?
  要是单独一个朱老板,也还好应付,毕竟他懂得不多,找不到症结所在。儒生们捱上几年,他没办法还是得捏着鼻子回来,跟儒教搭伙过日子。所以大家起先并不慌……
  可偏偏又出了个朱老六,给朱元璋道破了儒教一直以来掩盖的真相——国家一直是靠吏员运转的,走马灯似的文官,不过是上传下达的监工。跟太监没有本质的区别……
  一旦勘破了儒教的障眼法,文官和士林在朱老板心里的分量大降,所以朱老板才会毅然决定支持老六,推行三项改革。
  但朱老板也没有要动摇儒家正统地位的心思,那会动摇老朱家的统治根基。所以他想的是改造儒生,让他们重新成为掌握行政技能的通儒。
  甚至老六口中的技术官僚,在朱元璋看来就是通儒的代名词,而不是什么学了经学的文法吏……
  其实哪怕老六本人也知道,以儒生可怕的学习能力,一旦放下抵触,开始学习‘庶政’,未来国子大学还是他们的天下。
  所以能体系化的培养出通儒来,他就谢天谢地了。根本不奢求什么文法吏重振雄风……各方面差距太大了,实在强求不得。
  ……
  所以能让儒生不再抵制国子大学,踊跃成为大学生,学习行政能力,朱元璋当然求之不得了。
  他反复寻思,让宋濂到国子大学任教,确实是一步妙棋,原本坚决的态度不由有些松动道:“那老儒的影响力可是极大,你就不怕大学生们都听他的?不听你的了?”
  “没事,一来,儿臣只请宋濂一人,戴良、苏伯衡那些人统统不请,要是他一个人能把儿臣一手建立的国子大学翻了天,那我还是老老实实回苏州去吧。”老六笑笑道:
  “二来,儿臣还有对冲的法子,我准备把我老师搬到鸡笼山上去养老,两个老友做个伴儿,宋太史有什么苗头,我师父也能及时掐灭了。”
  “哦?你师父身体又好了?”朱元璋眼前一亮,这法子确实靠谱,有刘伯温在,谁也翻不了天。
  “养了这些年,确实好一些了。”老六很谨慎道。
  “要不让他重新出山,来给咱当太傅吧?”朱元璋这些年不知动了多少次请刘伯温重新出山的念头,现在胡惟庸倒台,朝廷急需能镇得住场子的老臣,他对刘伯温的渴求就更重了。
  “就父皇这工作强度,我师父不用半个月就得一命呜呼了。”老六却断然摇头道:“我让他去鸡笼山是养老的,听说老人在大学校园里能长寿……”
  “一个个都把老师捧在心尖尖上,从来不见对自己的老爹这么上心。”见他这么坚决,朱元璋也没法强求,酸酸哼一声。
  “父皇,恁说话要凭良心啊!儿臣搞得这么狼狈,被天下读书人往死里喷,还不都是为了父皇的执念?”老六登时就一阵火大,跟老贼瞪眼道:
  “这还不叫对老爹上心?那还能怎么上心?!”
  “你跟我瞪眼干啥?”朱元璋眼瞪得更大,弯腰做脱鞋状道:“又找打了是不是!”
  “我瞪眼了吗,我这是最近瘦了显得眼大。”老六立马怂了。
  “哼,臭小子。”朱元璋这才直起腰,骂一声道:“发配那帮老儒,本就是为了给你减压的。现在你不领情,那咱也不当这恶人了。”
  “父皇好意儿臣心领了。”老六赶紧做受宠若惊状,尽管他知道老贼根本就是在送干人情。“请父皇日后继续爱护儿臣。”
  “放心,谁在给这个家拼命,谁在摸鱼当逃兵,咱清楚着呢。”朱元璋淡淡道:“去吧。”
  “是,儿臣告退。”


第八一四章 又断一条腿
  在太子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公布的胡党名单成功缩水。不止宋濂保住了,那三个大儒,还有已经致仕的郑九成,也被从名单上拿掉了。
  他们的罪名从胡逆党人,降为了与胡惟庸过从甚密,私相授受,被判处流放边疆。这已经是太子能做到的极限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4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6/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