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42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说着提起炭盆上的水壶,把钵盂往上一坐,掀开盖儿献宝道:“瞧瞧,不光童子尿,还是有鸡蛋的。”
  “你给我提开,还放在火上煮,还嫌不够骚吗?”刘伯温见状骂道。
  “哎,鸡蛋都凉了,得加热才好吃。”道衍一本正经的笑道:“在宋濂他们老家那边,开春这时节,家家户户讨要童子尿。据说没有一滴童子尿会浪费呢,都用来煮鸡蛋了。”
  “呵呵呵……”刘伯温不禁失笑道:“没那么夸张吧?老夫和宋先生相交多年,怎么没听他说起过。”
  “那就是他不厚道了。”道衍撇撇嘴道:
  “吃了这童子尿煮鸡蛋,夏天不会中暑,春天不会犯困没力气,东阳人从小就吃。他肯定也不例外,不然都七十多了,咋身子骨还那么硬朗呢?”
  说着三角眼一眯道:“这会儿正星夜兼程往京里赶呢。”
  “哦,是么?你消息还挺灵通?”刘伯温看这居心叵测的和尚一眼。
  “贫僧哪有什么消息?”道衍呵呵一笑道:“他是文坛盟主,士林泰斗,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哪能安心躲在家里?”
  这时,钵盂里上来热气了,屋里登时就骚透了……
  刘祥进来给爷爷上茶,差点没哕了。
  “这啥味儿啊?在屋里煮尿了么?”刘祥忍不住脱口道。
  “嘿嘿,是,童子尿煮鸡蛋。”道衍依然笑呵呵的,伸手从钵盂中捞出一个,烫的他手指头都捏不住,鸡蛋在指尖不断跳动。
  但道衍不愧是老饕,都这样了,不一会儿,就剥好了鸡蛋皮,递给刘祥道:“来,尝一个。闻着骚,吃着香!”


第七四九章 和尚吃鸡蛋,聪明无极限
  “哕……”刘祥搁下茶盘,跑外头吐去了。
  “这孩子,不知道好东西好吃。”道衍讪讪收回手,又递给刘伯温道:“专门给你煮的,吃了就不怕冷了。”
  “你自己吃吧。”刘伯温敬谢不敏道:“我茹素多年了,用不得荤腥。”
  “真不吃?”
  “废话,好东西么……”老刘翻翻白眼,他一世英名,不能毁在个尿蛋上。
  “不知道好东西好吃。”道衍撇撇嘴,便自己津津有味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赞道:“咸咸的、香香的,连蛋黄都是咸的,吃了一个还想吃……”
  “那你就全吃了吧。”刘伯温没好气道:“口这么重,当什么和尚?快还俗吧你。”
  “那不成,托刘施主的福,贫僧好容易才在天界寺谋到一僧职,总算是吃上皇粮了,怎么还俗呢?”道衍一边往嘴里塞童子尿煮鸡蛋,一边含混道:“那贫僧不又一事无成了?”
  “你少在这儿卖乖装可怜。”刘伯温却冷笑道:“去年陈潜夫余熂那帮人搅风搅雨,你也没少在里头掺合吧?”
  “冤枉啊!”道衍口中喷着蛋黄沫子道:“不能因为他们也是苏州人,就武断认定,小僧也参与其中了啊!”
  “你当初跟高启那十一人,不就是苏州士林的领导者么?”刘伯温淡淡道:“陈潜夫可是高启的密友,别跟我说你们不熟。”
  “熟归熟,可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贫僧早就跟他们划清界限了。”道衍苦笑道:“那些个蠢材就是不听劝,我跟他们说多少遍了,洪武朝的文官狗都不如。至少狗还能给皇上看家,急了还会咬人呢。”
  “而这帮文官呢,武不能保家卫国,文没法经世济民,只有一身前朝带来的坏毛病。”说着他不屑笑道:
  “靠这样一群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只会三纲五常、道德说教的虫豸,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这样的儒家官员,不过是些光鲜的摆设罢了。从朝廷到地方,有他们没他们,各级衙门都一样转。你说凭什么叫皇上在乎他们?”
  “是啊。”刘伯温深有感触的颔首道:“十年寒窗并不能让儒生懂得河工漕运、查找隐户、征发徭役这些最基层的工作。”
  说着他忍不住叹了口气道:“而且地方上的人口田亩、财力多寡这些关键的信息,都掌握在那些地头蛇胥吏书办手中,事情也得胥吏来办。所以才会有人说,皇帝其实是与胥吏共天下。官员不过是朝廷派下去,代表皇帝监督胥吏工作的罢了。”
  “对吧,洪武朝的文官,没那么重要的。”道衍笑道:“所以皇上怕得罪武将,怕得罪军队,怕得罪百姓,甚至怕得罪胥吏,就是不怕得罪他们……你说他们闹个什么劲儿?那不是越蹦跶死的越快吗?”
  “唉……”刘伯温长长叹了口气道:“衮衮诸公,不如你个和尚看的清楚。总觉得自己很重要,其实他们根本没那么重要。”
  “没办法,当局者迷,贫僧这旁观者清罢了。”道衍连吃了八个童子尿鸡蛋,噎得直翻白眼,赶紧端起茶壶,冲嘴吨吨吨灌了一通,这才舒服的喘口气道:
  “要是换了贫僧在他们那个位置,也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少了自己不行的。但其实把他们全换掉,也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运转。”
  说着他嘿嘿一笑道:“再说,贫僧还真不屑于这种小打小闹,我要干就干票大的,惊天动地那种。”
  “你胃口倒不小……”刘伯温看着他剥了一地的鸡蛋皮,语带双关的苦笑道。
  “那是。”在刘伯温面前,道衍也丝毫不掩饰道:“大丈夫一生一世,轰轰烈烈,岂能跟陈潜夫那帮人一样蝇营狗苟,净干些不光彩的事体?”
  “你还真是……”刘伯温哭笑不得的看着他道:“别具一格呢。要是生在乱世,到真有可能做一番事业。”
  “可惜我出山太晚……”道衍郁闷道:“皇上这江山打得太快。”
  “没办法,谁让有老夫在呢?”刘伯温便淡淡道。
  “呃……”道衍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老先生心情大好啊,都开起玩笑来了。看来那胡公子之死,定是出自你的手笔,不然你不会这么轻松。”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刘伯温这点就比目前的道衍高明,不管对方猜的多准,反正没有证据,就是不承认。
  因为他除了是个智谋家外,还是个饱经磨难的政治家……而道衍,还什么都不是。
  “青田先生真谨慎啊。”道衍当然明白他的想法,不禁赞道:“贫僧要向你学习啊。”
  说着他正色问道:“不知先生唤贫僧来,有何吩咐啊?”
  原来是刘伯温叫他来的,怪不得他那么自信,一定能进门呢。
  “那件事待会儿再说。”刘伯温却摆摆手道:“咱们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聊,你说洪武朝的文官不重要,胥吏比他们都重要……听你这意思,是不看好文官这次的抗争啊。”
  “当然不看好,把他们全杀了都没多大影响,他们拿什么抗争抗争?”道衍指指门外道:
  “都求到你这个不问世事的老先生门上来了,你说他们有多不着调吧?”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道:“当然,皇上也不可能把他们都杀光。至少国子大学生没顶上来之前,还得靠他们来运转朝廷,坐镇地方呢。他们要是真能拿出鱼死网破的勇气来,前赴后继、舍生取义,估计他们的四个诉求,说不定能实现一两个。”
  “就不能都实现?”刘伯温笑问道。
  “当然不能了,一二三四都给皇上推翻了,那到底谁是皇帝?”道衍笑道:“这大明朝谁能说了算?反正不是那帮文官……不过贫僧估计,皇上最后还是会答应他们一两件事,调和折中一下的。”
  说着他嘿嘿一笑道:“这就是皇上和楚王殿下的阳谋——既然这些改革中任何一项,都会让儒生们沸反盈天,那干嘛不三项改革一起推出呢?再拉上一个攻其必救的的孔庙,看他们怎么选吧?”


第七五零章 乱世佳人楚海王
  炭盆上咕嘟嘟炖着蛋,刘伯温在摇椅上微微摇晃,不禁暗暗赞叹。
  这道衍和尚确实了得,把老六父子的想法看的清清楚楚……
  他昏花的老眼微眯间,眼前猛塞鸡蛋的胖大和尚,变成了半个月前,在这里大嚼辣鸡的庞大老六。
  “有位我很尊敬的大喷子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话有点意思……”刘伯温不禁眼前一亮,笑道:
  “这么有见地的言官可不多。这人啊,往往长了嘴就不长脑子,是魏征说过的吗?”
  “差不多吧。”老六含混道:“我跟父皇讲了这话之后,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决定宣称要把整个屋子都拆掉……而且关键是这事儿,他真能干得出来。”
  “那是。”刘伯温苦笑点头道:“这都洪武十三年了,谁还不知道你父皇的脾气?”
  说着他问老六道:“所以说,你们爷们儿准备把官制改革、教育改革和科举改革,一股脑都公布了?”
  “不错。”老六点点头道:“不过这三扇窗户,我是都要开的,不然这屋子里还是不够亮堂。”
  “嗯。”刘伯温也颔首道:“教育改革必须要有科举改革配合,而科举改革又需要官制度改革来配合……”
  “是。只有六学一馆的毕业生,都能考进士,而且各部衙门分科录用,才会有人愿意学习经学以外的专业。
  “只有各专业都能拥有光明的前景,国子大学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结束‘独尊儒术’的局面!”老六挥舞着手中的鸡腿,声音沉稳,目光坚定。
  “还真是……”刘伯温点点头,并不需要老六来跟他解释此中的真意。
  因为这三大改革里浸透了他的心血。可以说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了。比如‘官吏合流’的官制改革,就是他力主的。
  至于此中原因,展开说又是一篇大文章,留待日后细述。实在不能插叙之中再插叙啊……
  “不过你开这三扇窗,跟拆屋子也没啥区别了吧?”刘伯温有些无奈道。按照他的想法,此乃千年大计,当徐徐图之、伏线千里,但那显然不是老朱父子的风格。
  “没事,我给他们准备了更劲爆的礼物——”老六便得意道:“去孔圣!”
  “去孔圣?”
  “对。”老六又扯一根鸡腿,重重点头道:“整个国子大学校园里,没有孔圣人的一点痕迹,边上也没建文庙。”
  “你……”刘伯温差点一口茶水喷他脸上道:“你这手也太损了。这是要刨他们祖坟啊!”
  “他们不是口口声声说什么‘纲常名教、以名为教’吗?”老六揶揄笑道:“还说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么,这次咱就看看,他们到底是要名,还是利?”
  ……
  庞大老六变回了胖大和尚。
  道衍一边继续剥蛋,一边笑道:
  “按说呢,阻止那三项改革,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将其拦下,就能阻止对儒教地位的挑战,到时候皇家一样得毕恭毕敬将文庙请回去。
  “可儒教的核心是‘正名分’,所以才又叫名教。现在楚王把他们的教主牌位移出太学了,他们别无选择,必须要先维护孔夫子的名分。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更别说说服别人了。”
  “唔。”刘伯温点点头,这话跟老六说的如出一辙。“然后呢,你觉得三项改革会被驳回几个?”
  “事实上,一个都驳不回。”道衍断然笑道:
  “皇上和楚王这算盘打得精啊。首先,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四件事情里,儒教起码得让步一件吧?肯定是已经开始的教育改革了。”
  “而朝廷正式公布的旨意,不可能转头就下旨废除,最多就是推迟再推迟,最后不了了之。而官制改革是三年后的事情,科举改革也得等到三年,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以后才施行。所以暂缓不暂缓,根本没影响。只要皇上想搞,三年后一样可以搞起……”
  “所以贫僧预计,最后八成是各退一步,国子大学重新迎孔庙,士林接受六学一馆的教育改革。至于科举改革和官职改革,就先搁置下来,日后再议嘛。”顿一下,他沉声道:
  “当然,这是朝野儒士齐心协力,前赴后继为护教献身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表现拉胯的话,怕是一个也争不回来。”
  “嗯。”刘伯温点点头道:“不得不承认,和尚有两把刷子。”
  “嘿嘿……”道衍苦笑一声道:“那有什么用呢?怀才不遇,纯属闲扯淡。不如吃蛋……”
  说着又开吃第十四个蛋……
  “……”老刘都被他这副恶鬼投胎的样子,勾起食欲来了。但凡这鸡蛋不是尿煮的,今天高低破个例。刘伯温咽口唾沫道:“少来这套,以和尚的聪明才智,会不知道老夫叫你来干啥?”
  “干啥?”道衍含混道:“真不知道。”
  “那就算了。”见他拿乔,老刘淡淡道:“请回吧。”
  “嘿嘿别别,”道衍赶紧使劲咽下蛋黄,捶捶胸口,满脸赔笑道:“开玩笑的,贫僧知道肯定有好事,这不颠颠儿就来了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4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