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320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瓷泥是哪来的?”朱桢饶有兴致的问道。
  “御窑厂用的瓷石产于两百里外的祁门,坪里、谷口两处山中。”周吉忙答道:“工人用水车将瓷石舂成泥,然后运来这里,再进一步淘练,才能使用。”
  朱桢点点头凑上前,便见一个工人将瓷泥放入水缸浸泡,翻搅,使杂质下沉。
  另一个工人再将沉淀好的泥浆,用马尾细筛过滤。
  第三名工人将过滤后的泥浆,注入过泥匣钵内沉淀,使泥浆稠厚成形。
  第四名工人将成型的细瓷石放入匣内,砖压沥水。
  最后,第五名工人将淘好的泥土翻练匀实,放到工棚下以备用。
  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工序,便已经分工给五名工人,每个工人只干一项。可见景德镇的分工,已经精细到何种程度。
  ……
  然后练好的瓷泥,被送到第二个工棚里,和灰调成浆水。周吉告诉老六,御窑厂用的灰出自一百四十里的乐平县。是用青白石和凤尾草迭垒烧制而成的。
  这也就是楚王殿下来参观,而且还是自家的窑厂,不然这种秘方,是绝对不会示人的。
  接下来,是匣钵作。
  “瓷坯入窑需要洁净,不能沾半点沙灰,故需套入匣钵内烧制。”周吉介绍道:“制匣钵的泥土也是有讲究的,取自位于镇东北的里淳乡和宝石山两地。别处的都不合适。”
  倒是一点不藏私。
  然后便是圆器拉坯、琢器做坯的车间。圆形的器具可以直接用轮车拉出坯来,十分快捷。
  而方形的瓶、尊之类的,棱角之器就只能纯手工打造了。这也是此类器具价格昂贵的原因。
  泥坯制好后还有修模、阴干,然后才能送去绘青花。
  这一步的分工就更细了,勾线、渲染、打青箍,花鸟禽鱼、人物、写款都各有专职,且按类聚室操作。
  然后再经过凿器、制画,蘸釉、吹釉,旋坯、挖足,前前后后经过十几道工序,上百个分工,才能成坯入窑开烧。
  前前后后要经过一百多个工人分工合作。跟别的手工业,工匠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人从头干到尾,完全是两个极端。
  也许这就是景德镇能脱颖而出,独霸全国的秘诀所在吧。


第五三八章 大明瓷业总会
  参观完生产过程后,周吉请殿下到正衙休息品茗,并观赏烧制好的成品。
  因为是御用器具,所以考察团的众人没资格过目。便在周吉手下太监的安排下,到偏厅吃茶。
  看着博古架上那些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官窑瓷器,朱桢不禁暗叹,这些玩意儿要是能完整保存到后世,随便拎出一件来,都是几千万起步。
  其实在眼下也已经很值钱了,周吉告诉朱桢,别看昨天程前吹得玄乎,但民窑和官窑的瓷器根本没法比,那一架子换不了这儿的一件。
  “这么夸张的吗?”朱桢有些吃惊。
  “他民窑那些工艺样式,全都是仿我们官窑的,但最多只能算是东施效颦。”周吉掩口笑道:
  “而且我们御窑厂这边,标准高的出奇,一窑烧出来,最多留个两三件,其余的统统敲碎。他们哪舍得这么干?”
  “那也太浪费了吧?”朱桢看着手中薄如纸的黄釉碗:“不就是吃饭的碗吗?差不多得了。”
  “哎呦,我的爷,这可是只有恁家才能用的碗啊。”周吉哭笑不得道:“御用之物,可不能有一样流到民间,流出去一件,奴婢都担待不起啊。”
  “这么搞有点过了,我家老头子知道了,肯定要发飙的。”老六没想到,原来自己家里随便一件瓷器,就这么贵重。
  他把玩着那黄釉碗,忽然瞥一眼周吉,幽幽问道:“那些你们口中说的废品,真的都敲碎了吗?”
  “这……”周吉闻言心里咯噔一声,下意识的想要摇头。可昨天程前的遭遇,还历历在目。他哪知殿下是不是又挖了坑,等着自己往里跳呢?
  一旁的罗贯中心说哪还用问吗?他已经对老六的操作烂熟了。
  这老六,自从在金山寺腊八宴,被狗大户伤了一回后。再有什么事儿,就从来不跟人好好谈了。
  他现在是一上来先把你打入深渊,在你最绝望的时候,再伸出橄榄枝把你拎上来。
  这时候,你就只能把殿下橄榄枝当成救命稻草,死死抓住,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胆量。只能他说什么是什么。
  所以说,这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就是一下的事儿……
  ……
  在楚王殿下那仿佛洞悉一切的目光注视下,周太监愣是半晌没说出话来,后背却湿的透透的。
  这期间,他已经脑补出被楚王审问的全过程来。以及各种悲惨的结局……
  跟程前不同,他可是皇家的奴才,楚王殿下想怎么处置自己,就怎么处置自己,都不用担心影响不好。
  最终,周吉双膝一软,跪倒在地,使劲磕头道:
  “奴婢不敢欺瞒殿下,御窑厂的开销太大,光靠朝廷给的那点钱,根本入不敷出,所以三不五时也会截留一些废品,让程前他们代卖给海商。不过奴婢反复叮嘱过了,所有的废品都必须卖到海外,不能留在国内一件,不然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顿一下,他又补充道:“当然,还有上上下下的打点,奴婢自己的养老钱,也都是从这里头着落。奴婢该说的都说了,请殿下处置。”
  说完周吉便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一副任其宰割的架势。
  “瞧瞧,终究是宫里出来的。”朱桢满意的笑道:“就是比地方上的商人懂事儿。”
  “确实。”罗贯中淡淡道:“都是一屁股的屎,偏生有些人还以为自己闻起来是香的。”
  “罗先生现在说话越来越粗俗了。”朱桢笑道。
  “呵呵,正常。”罗贯中笑笑,尽在不言中。
  跟罗老师调笑几句,朱桢才转头看向周吉,淡淡道:
  “本王不是那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还是懂的。再说景德镇督造太监也是宫里有数的肥缺,老吴还有我们家老汪他们,还等着你孝敬呢。你不想法子捞点外快,用不了两天就让人顶了。”
  “哎呀,殿下说的太对了。”周吉感动的涕泪横流道:“奴婢也是身不由己啊。”
  “行了,说你胖还喘上了。”朱桢作势欲踢道:“你们这些阉货,哪有个不贪财的?就是不用打点你也一样会捞钱的。”
  “是是。”周吉讪讪道:“不过奴婢从来不在别处贪一文钱,都是靠卖废品来钱的。”
  “说的还怪可怜的,你那是废品吗?一件还不卖到十两上去?”朱桢笑骂道。
  “是是。”周吉忙点点头,心说二十两还差不多。
  “不过你也别觉得自己干的天衣无缝,”朱桢又把话锋一转道:“整个过程多少人经手?说不定哪天分赃不均,就会有人把你卖出去。”
  “是,奴婢也是有这个担心的。”周吉讪讪道:“刚才殿下发问,还以为是有人告发奴婢了呢。”
  “所以啊,这个钱虽然好赚,但也要命。”朱桢笑道:“你现在也是有财有势的人了,还是赚点见得光的钱吧。”
  “奴婢愚鲁,请殿下指点迷津。”周吉可一点不愚鲁,一下就听出殿下的意思来了。
  “你听说过织染局吧?”朱桢便问道。
  “当然知道,跟我们御窑厂差不多。”周吉忙点头道:“我们是给宫里制瓷的,他们是给宫里做衣服的。”
  “知道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吗?”朱桢问道。
  “昨天听考察团的人说了,”周吉继续点头道:“所有销往海外的丝绸,都要经过他们认证。”
  “嗯。”朱桢颔首道:“瓷器与丝绸,素来并为两大外销产品。故而本王打算再成立一个类似的瓷器认证机构。来把控外销瓷器的质量,指导他们的生产和销售。”
  “嗯嗯,这可是大好事。”周吉赶忙点赞。
  “这个未来的大明瓷……业总会,得有足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所以御窑厂跟景德镇的瓷业行会,都要加入进来。”楚王又道:
  “当然,得保证代表的广泛性,还得吸引一些龙泉窑、磁州窑之类的名窑加入。日后只有经过瓷业总会认证的合格产品才能出口。不过大明太大了,各个窑口离得又远,不可能完全统一管理,还是要分成各个分会的。
  “比如景德镇这边,就是青花瓷分会,认证的标准呢,你和程前他们商量着来就行,你们认证的就算。别处也类似,不过每年认证数量是要由总会来定的。”
  “殿下放心,奴婢一定给殿下看好景德镇这一摊!”周吉就很上道。“保准让他们都唯殿下的马首是瞻。”
  “好!”朱桢赞许的点点头,自己总算没表错情。


第五三九章 一个也不能少
  景德镇行程最后一天,朱桢在下榻的行辕内,宴请饶州孙知府,以及周吉、季明、程前几位,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
  几人自然受宠若惊,但更知道殿下请他们吃这顿饭,是有正事要谈的。之前那都是铺垫。
  菜过五味之后,朱桢便对那浮梁知县季明道:“前前后后耽误贵县这么多天,真是过意不去啊。”
  “殿下言重了,殿下能来景德镇留下足迹,走走看看,是我们全县无上的荣幸。”季明忙受宠若惊道。
  “是啊,楚王加海王殿下莅临鄙府鄙县,日后是要写进县史、府志的头等大事呀。”孙知府也忙附和道。
  “哈哈哈,言重了。”楚王殿下摆摆手道:
  “本王知道,现在地方官府都忙的要死。既要清丈田亩、编制黄册、推行里甲,又要安排移民各项事宜。真是想想都替你们头大。”
  “还好还好……”孙嘉、季明笑道,心中却暗叫,还不都是你丫,派下来的鬼差事?
  “哦对了,这都是本王派给你们的任务。”朱桢一拍脑门,装模作样道:“哎呀,一玩起来,把正事都忘了。”
  “殿下日夜操劳,太辛苦了,放松几天也是应该的。”两名官员唯有苦笑,这就叫该来的躲不掉。这下终于轮到自己了。
  “说的是,不过既然想起来了,就随便问你们两句吧。”朱桢拿起帕子擦擦嘴。
  “殿下请问。”两人赶忙正襟危坐。
  “不要紧张,这不是正式的问话,就当随便聊聊吧。”朱桢便笑问道:“孙知府,饶州这边进展如何?”
  “回殿下,工作队已经完成了鄱阳县的全部工作;余干县的清丈也已经完成,正在加紧编制黄册中。乐平县那边,下官也催促开始着手准备了。预计下月,也就是七月份开始清丈。然后就该轮到浮梁县了。”孙嘉忙恭声禀报道。
  “哎哟,今年都过去一半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朱桢不禁有些感慨。上个月,他两个哥哥已经就藩去了,下个月,朱高炽……哦不,四哥的长子,也该出生了。
  “呵呵,不算快吧……”两个官员却有不同感受,他们都觉得今年真是度日如年。每天都战战兢兢,说不准哪天就脑袋搬家。
  “你们浮梁县也不能一味坐等,很多先期工作可以先搞起来了。”老六又对那季知县道:“比如说你们可以提前把人口田地摸摸底嘛,这样既可以减少到时候的工作量,又可以给工作队留下好印象。”
  “是是。”季明赶紧点头表示受教,就差拿个小本子记下来了。
  “其实,府里已经命各县提前着手这些工作了。”孙知府邀功道。
  “哦?那不错。不过下面执行的怎么样?”朱桢便问季知县道:“本王来考考你,单说这景德镇吧,有多少户籍人口啊?”
  “回殿下。”季知县赶忙答道:“景德镇共有两千一百零三户,一万六千二百零六名户籍人口。”
  “不错不错,对答如流。不过本王这两天看下来,可不止这么点人。”朱桢先夸后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3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