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230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当然是永久的规定了。”朱元璋黑着脸道:“此乃万世之法,关系到百姓的钱财、朝廷的信誉,岂能朝令夕改?”
  “说得好!可是,不管是铜钱,还是白银,放在那里十年,一百年,都不会有变化。大明宝钞却会很快损毁,烂掉,说白了它就是一张纸啊!”朱桢大声道:
  “现在,宝钞发行不到两年,就已经出现了昏烂的钞票。昏钞难以防伪,所以必须要去官府兑换新钞。结果还要另交三十文,才能换一张新钞。也就是说,老百姓辛辛苦苦赚来的一贯宝钞,什么都没买,就只剩九百七十文了!
  “请问父皇,面额一贯的昏钞,还等于铜钱一千文么?!”朱桢大声质问道:“按照两年一换的频率。昏烂三十三次之后,也就是六十六年之后,一贯宝钞的价值将只剩十文了!
  “而一千文铜钱,六十六年后,还是一千文!父皇,这就是万世之法么?这就是百姓信任我们老朱家的结果吗?!”
  朱元璋瞠目结舌,无法反驳……


第三七四章 楚王绕柱跑
  乾清殿中,只有父子三人。宫人们早就被太子斥退了。
  “父皇三思啊,老百姓说的有道理,收工墨费既坑了老百姓,又损害了宝钞的信用啊!”太子也深以为然的附和道。
  “那就一直白给他们换新钞?”朱老板的小农意识发作,心疼啊。
  “什么叫白换新钞?!”朱桢忍不住当场就开了嘲讽。“恁咋不说,自己先拿一张纸,换了老百姓值一千文的东西呢?!”
  “这……”朱老板被问的面红耳赤,但他一生要强,岂能让儿子教训了?马上大声道:“那朝廷早晚非得亏死!”
  “亏个大鬼头啊!第一,随着宝钞大批量印刷,成本会大幅降低的,一张一文钱都嫌多。还收老百姓三十文?黑心商人都没这么黑!第二,朝廷每年都可以新发千万贯宝钞,比起所得来,印钱的成本不过九牛一毛!按照谁得利,谁负责的原则,完全应该由朝廷负担。
  “第三,朝廷持续把宝钞投入民间,让经济循环起来,国家才能强大,百姓才会富裕。这就需要维持宝钞不贬值,花多少钱都值得!”顿一下,老六接着嘲讽道:“不懂经济怎么搞好国家,老豆!”
  “……”不管老朱怎么样,太子先脸红了,觉得自己实在是无知。
  “我叫你小子狂,我叫你小子狂!”然而老贼却恼羞成怒,找不到荆条便脱下鞋底来抽。
  “难道我说错了吗?!朝廷为什么可以拿纸当钱?那是老百姓对大明的信任啊!是父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换来的!老百姓是相信你洪武皇帝,不会坑他们,才会接受宝钞的!”
  老六提上裤子跳起来就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嚷嚷道:“父皇用一张纸换百姓一千文,以为自己赚了便宜,以为自己没有付出什么吗?
  “不,大错特错啦!你付出了自己的名誉,透支了国家信用啊,笨蛋!”
  “你骂谁笨蛋?”朱老板本已经一脸沉思,闻言再度火冒三丈!
  他光着一只脚,提着一只鞋,跟在后面追。
  “你给老子站住!”
  老六终究腚上有伤,一瘸一拐跑不快,冷不丁就吃一鞋底。
  “老六,跟父皇好好说话,不要自找苦吃。”太子赶紧劝老六:“笨蛋,绕着柱子跑啊!”
  洪武逐楚王,楚王便绕柱跑,一边跑一边嘴上还不停道:
  “元朝是怎么玩儿完的?就是把自己的钞法玩儿坏了,发的宝钞一文不值,没人收没人用,最后活活穷死的!
  “父皇要是不吸取元朝的教训,大明的钞法一旦败坏,国家就完了!你也不想等你孙子辈,就没纸钞用了吧?”
  ……
  元朝的殷鉴不远,所以朱老板对宝钞贬值还是很警惕的。并不像老六以为的那样,完全放任宝钞贬值。而是一直在积极维持它的价值。
  比如洪武十七年三月,大明宝钞发行还不到十年,朱元璋就下旨停发过。表面的理由是‘国用既充,欲纾匠力’,意思是宝钞已经够用了,让造币的工匠休息休息。
  实际上是为了应对宝钞不断贬值,稳定商民对宝钞的信心。
  于是到了洪武十八年底,一贯钞还能兑四百文……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宝钞一贯兑铜钱二百五十文。
  为了遏制宝钞贬值,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朱元璋甚至下诏禁止在交易中使用铜钱,好歹没有让宝钞彻底玩儿完。
  不过他死后,先是好圣孙靖难,然后是好大喜功的老四修这个,建那个,六出漠北、七下西洋……这些都得花大钱啊!没钱怎么办?疯狂发钞呗,结果把宝钞一气干挺。
  一文不值,彻底没救……
  ……
  所以朱老板在暴揍老六一顿之后,还是不耻下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其实,纸币要想保持币值稳定,做好三件事即可。一个是可以免费以旧换新。这样就不会有新旧钞的差别价格,百姓才不会拒收旧钞,才能放心储蓄宝钞。”
  老六便侃侃而谈起来,要不是被揍得鼻青脸肿,倒也颇有几分贤王的风采。
  “二个是不能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绝对不能表现出对铜钱的偏好,必须对宝钞和铜钱一视同仁。只有朝廷坚信钞就是钱,百姓才不会重钱轻钞!”
  “嗯……”朱老板和太子一起点头,都听得十分认真。
  “还有第三,就是严格控制宝钞的投放量了。”朱桢沉声道:“尤其是在建立信用的初期,比如每年不能超过前一年的一成。最重要的是,规定定下来,就得遵守。这样肯定不如随便印钞来的方便,但一旦滥发,必然重蹈元末覆辙。所以这是件极考验皇帝自控力的事情。”
  “哼哼,这个没问题……”朱元璋便露出自得地笑容,论起来自控力来,他简直可以称为历代帝王之最了。
  “只要时刻记住,自己不是在拿纸,而是拿自己的信用,换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就不会没有节制的滥发了。”太子也表示自己没问题。
  “嗯。父皇和大哥肯定都能克制得住。”朱桢点点头,叹口气道:“但说实话,但凡靠信用支撑的东西,早晚都有破产的一天。子孙后代肯定会有揭不开锅,火烧眉毛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忍不住滥发的。”
  “唔。”朱元璋沉声道:“咱可以定个祖宗之法,谁敢违背?”
  “呵呵……”老六呵呵一笑道:“这样肯定能好很多。”
  他本想说,祖宗之法算个屁。其实是你步子太大扯到蛋了。但实在不敢再挨顿揍了,便委婉道:
  “等将来收回云南,有了滇铜。朝廷还是应该逐步允许百姓自由兑换的。然后放开金银之禁,金银天然是货币,咱们不让老百姓用,不是坑人么?咱们坑谁,也不能坑老百姓啊。这样老朱家的天下才长久,对吧?”
  老六这个老六,最后一段话用了话术。他知道老贼肯定不舍得让百姓用宝钞兑走铜钱。所以他最后用老贼经常教导他们的话,堵住了老贼的嘴。让老贼不好意思直接否决他这个提议。只能留待日后再说了……


第三七五章 堤高于岸,浪摧
  不管怎么说,朱桢都给他爹和大哥,上了一课粗浅的货币学。
  朱老板最后叹气道:“这才是有用的学问啊!看来,把你送去拜刘先生为师是对的。”
  说着他忽然眉头一皱,奇怪道:“不对啊,咱跟他同吃同睡那么多年,都把他肠子翻出来三遍了。为啥从没听他说过这些?”
  “爹,你都冷落人家多少年了?人家刘先生就不兴捣鼓出点儿新学问?”太子笑道:“不然,谁还能教老六这些?总不能是他娘胎里带出来的吧?”
  “那不能。”朱老板果然不疑有它道:“这小子六七岁的时候,二加四等于几都不知道。娘胎里除了狗脾气,啥也没带出来。”
  “……”朱桢翻了翻白眼,刚想反驳说,俺不识数是随了你。
  却被大哥捂住嘴,拖了出去。
  “时候不早了,儿臣告退,父皇也早点歇息吧……”
  “这么早睡个屁,咱还有很多事儿要干呢。”朱老板挥挥手,回去继续看帖回帖。
  待儿子出去后,又问吴太监道:“今晚哪个侍寝啊?”
  ……
  太子领着老六出了乾清宫。
  老六这一脸一腚的伤,得跟贤妃娘娘有个交代,所以要把他送回去。
  老大本打算像小时候那样,背他回去呢。
  但没背出几步,老六不好意思非要下来,只能作罢。
  而且,这小子也太重了吧?太子殿下估计有误,差点儿扭了腰……
  “你小子,怎么这么沉了?”朱标哭笑不得的揉着腰。“骆驼肉这么管用的么?”
  “那可不。”老六讪讪笑道:“回头也让雄英吃点,再喝上骆驼奶,保准长得壮壮的。”
  “哈,那等他知道真相,我这爹就……信用破产了。”太子活学活用。
  “那等我开府了,让他去我那吃饭,我不怕信用破产。”老六笑道。
  “哈哈,再好不过了。让他跟六叔好好学学本事。”太子笑笑,正色道:“老六啊,你可真让我刮目相看。”
  “看啥?”朱桢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像让大哥好好夸夸自己。
  “多了。市舶司,宝钞,还有之前那个奏销法……”太子借着天上的月光,和护卫的灯光,打量着自己从小看到大的老六。
  “大哥也算博览群书,还一直听先生们讲课。但你的很多说法,大哥都闻所未闻,而且一听就很有道理。”太子发自内心的高兴道:
  “虽然有刘先生这个好老师,但你要不是那快料,也不可能学的那么快,而且还能学以致用。你真是上天赐给咱老朱家的绝世瑰宝啊。”
  “我不懂的地方更多,不都是大哥教我的么?”朱桢忙谦虚笑道:“你送我那本《大学衍义》,我都快翻烂了……再说我那都是纸上谈兵,做不得数的。”
  “不是纸上谈兵。”太子摇摇头道:“我能听出来,你对海上贸易、朝廷财务,以及宝钞,都有很深很全面的见解……父皇说的没错,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学问。你一定得教教大哥。”
  “大哥拜你为师如何?”说着他作势要给老六作揖。
  朱桢赶紧拉住大哥道:“大哥,我会啥肯定都告诉你。”
  “好,你先把关于宝钞的学问,传授给大哥吧。”太子高兴道。
  “这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从头了解,什么是货币和货币符号……”朱桢便给大哥讲解起来。
  太子越听越确定,这是一门大学问,肯定不是一晚上能学会的。再说老六还带着伤呢。
  “这样吧,以后你就不用再去大本堂了。”太子想一想道:“学那些四书五经,对你确实没什么用处。”
  “太好了,大哥万……事大吉!”老六差点儿高兴嘴瓢了。
  “还是双日去诚意伯府学习,单日么……”谁知太子话锋一转道:“便来文华殿,上午与我一起听先生讲学,下午再陪我听断诸司启事,肯定比你在大本堂学的东西多。”
  “呃……”老六登时就垮了脸。“那还不如去大本堂呢……”
  “你当我不知道你那点儿花花肠子?”太子冷笑道:“大本堂的先生,不知跟我告了多少回状了。说你每天上课睡觉,下课欺负老七,从来不背书,更不写作业,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嘿嘿……”老六不由心虚道:“大哥,你是知道我的。在诚意伯府学的太累了,只能在大本堂养精蓄锐,不然根本应付不了刘老师……至于逗老七玩儿,不也是我老师给我压力太大,得有个发泄工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啊。”
  “你倒是健康了,老七可越来越神经了!”太子没好气道:“那也是我弟弟啊。所以还是你去文华殿,跟他分开少见面的好。”
  “不会让他去么……”老六实在不想整天在大哥眼皮子底下,那还怎么摸鱼啊。
  “他去有个屁用……不是,有你讨价还价的份儿么?!”太子一瞪眼道:“就这么定了,明天你先休息一天,大后天就去文华殿报到,听见了没有?”
  “哎……”老六垂头丧气道。
  心说果然是堤高于岸、浪必摧之。自己就是个浪催的……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2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