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214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大哥怎么说?”这时老三忽然问道。
  “三哥,你就别担心大哥了。”朱桢咽下口中肉,揪起帕子擦擦嘴道:“他不会猜忌我们的,更不会允许旁人欺负我们。”
  “那肯定。”老三点点头,失笑道:“我就怕他身边那些人胡说八道多了,让大哥和咱们生分了。”
  “那,不可能的!”二哥断然道:“俺,保证!”
  “好,咱就相信老二的判断!”朱棣一拍桌子,端起酒碗道:“干!”
  “干!”哥几个碰一杯,终于体会到了忧谗畏讥的滋味。
  老三饮尽杯中酒,捻着空酒盅,不禁感慨道:“我从前看史书,常见历朝历代的皇子,都活得憋屈无比。要么捧着卵子过河,战战兢兢;要么就花天酒地,得过且过;要么就口蜜腹剑、处心积虑,把父皇兄弟当成敌人算计。
  “我看着都替他们心累,同时又庆幸无比,咱们家不是那样的……”说着他眼角噙着泪花道:“现在才知道,那些帝王家原来也不是那样的,是被逼着变成那样的。”
  “别胡说!”老四瞪老三一眼道:“我们家永远不会变成那样的,有父皇,有大哥在,我们啥也不用瞎想!”
  “你那是把难题都抛给大哥!”老三摇晃手指道:“我不会的,我会主动替父兄分忧——回京后,我就上书父皇,要求把封地换到辽东去,这下总行了吧?”
  “你那是赌气,料定了父皇不会答应的。”朱棣闷声道:“再说我封地在北平,你去辽东什么意思?给我镇守关外么?”
  “我会求父皇,把你封去漠北的。”老三没好气道。
  “其实三哥说得有道理。”这时老六终于吃了个七分饱,搁下筷子道:“我们的封地位置,有些不妥啊。”
  “就说我吧,我的封地在武昌,手里除了三护卫外,按说将来整个湖广的军队,都归我节制。”朱桢淡淡道:“父皇、大哥当然不会猜忌我,可未来大侄子呢?会不会担心我或者我儿子?担心楚王会率兵顺江而下,进逼南京?”
  这番话让哥几个一下子醒了酒,尤其是老三老四这种聪明绝顶之辈,顿时明白这几乎是必然的。
  “换位思考一下,真不怨人家,咱们的身份、权力、军队、位置,都太有嫌疑了。”老六抬出自己的神主牌道:
  “我师父也说,未来的皇帝肯定会忌惮藩王,所以将来一定会削藩,而削藩一旦开始,所有人都没有退路了。”
  顿一下,他缓慢而沉重道:“到那时,天家就是修罗场,不会有例外的。”
  “……”听刘伯温也说这种话,哥几个的脸色登时难看了数倍。
  如果说,原先还只是发发牢骚,现在他们真的给催生出危机感了。
  “那……你师父没说,我们该如何化解?”哥几个巴望着老六问道。
  “他送我们两句话……”朱桢故意顿一顿,卖足了关子才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么?”
  “啥,啥意思?”这话对老二来说,难了点儿。
  “这话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学霸三哥便给老二解释道:
  “说刘表娶了小老婆后,很宠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十分担心自己会遇害,就苦求诸葛亮帮自己想想办法,诸葛亮便对他说了这两句话。刘琦就依言请求离开襄阳,去做了江夏太守,成功逃过了继母和蔡瑁的迫害。”
  “你还是没,没说,这两句话,到底啥,啥意思?”老二还是不懂。
  “这两句话里的申生和重耳,都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儿子。他们的处境跟刘琦类似,都是父亲偏爱小老婆。小老婆意欲铲除他们,让自己儿子上位。结果长子申生不听劝告,坚持留在国内遇害;而次子重耳因为提前离开了晋国,最终保存下来。”老三又解释道。
  “我们都封到西安、太原、北平、武昌、苏……呃,还不够外么?”老四闷声道。
  “当然不够了,汉地十三省对天子来说,都是国内!”老六沉声道:“对我们来说,都还不够外。”
  说着他举例道:“什么算外?高丽那才叫外!如果咱们谁被封在高丽,你们想想,是不是跟在国内大不一样?”
  “唔。”哥几个不禁纷纷点头,他们都去过高丽,知道那里与大明山海相隔,朝廷鞭长莫及,很难像内地省份一样直接管辖。所以高丽一直有很强的独立性,元朝用了几十年功夫,都没将其消化掉。
  哥几个闲聊时未免替父兄发愁,日后朝廷该如何统治这个‘高丽承宣布政使司’?可别成为大明背不动、丢不下的沉重包袱啊。
  但思路一下打开了,看问题角度也变了。面目可憎、让人讨厌的高丽,登时变得眉清目秀、招人喜爱起来。
  “那里才是独立王国。”老三摸着发青的下巴,神往道:“封在那里,才能威福自专、成为真正的国王。”
  “那才是列土封建啊。”老四也喃喃道:“咱们这种封国,不过是一城之地,甚至连城主都不算不上,不过是个大号总兵官罢了。”
  “差太远,太远了……”连老二都这样判断。


第三四四章 朝歌会议
  正如当初对刘伯温所言,朱桢是有把握说服几个哥哥,加入到争取分封海外阵营中来的。
  因为他们都很能打,也很能吃苦,以及最重要的,都充满了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野……哦不,雄心。
  所以只要有可能,他们一定会选择开疆拓土,建立自己的王国,而不是被封在国内,处处受限、饱受猜忌,战战兢兢、动辄得咎。
  对真正的男子汉来说,顶天立地的畅快,比什么都重要!
  果然,哥几个一扫心中阴霾,兴致勃勃畅想起来。
  “高丽那地方虽然穷山恶水,人口不过百万,但据说宋朝时最多有过六百万人口,可见潜力还是很大的。”老四摩拳擦掌道:“我要是能封到那里,十年修养,十年生聚,就开始打日本,早晚把日本也打下来!超过忽必烈!”
  “怎么就你封到高丽了?长幼有序,我封到高丽还差不多!”老三当时就不干了。畅想道:
  “高丽归了本王的话,就先全力‘用夏变夷’,最多二十年时间,把他们彻底中国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就是想睡遍高丽娘们……”老四不屑道:“你当了国王,肯定就变种马。”
  “那,那多快活。”老二就很神往。
  “可惜高丽只有一个。”一直听得出神的五哥,忽然幽幽说道。
  “哈哈,五哥放心,高丽确实只有一个,但并不是只有高丽一个。”老六摆弄着盘子里的牛肉道。
  “没错,辽东也可以。”老四笑道:“老三就想去辽东。”
  “辽东确实可以,但太冷了,不是上选。而且我们更希望能自己开疆拓土。到时候我们兄弟各居一国,攻守相望,一起为华夏开拓版图,这才不枉一生啊!”
  朱桢说话间,用牛肉在白瓷盘上,摆出一盘世界地图。
  “你们看!”
  “这是?”哥几个端详着那盘摆成奇形怪状的肉。
  “这就是整个世界。”朱桢拿起筷子,指点着其中一块上脑道:“我大明是这块上脑。”
  “才这么小?”哥几个难以置信道。
  “对,也就是整个陆地的二十分之一。”朱桢点头,指着五块牛里脊道:“蒙古人曾经征服了整个陆地的五分之一,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元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另外四大汗国,不过大概都日薄西山了。”
  “这么大的么?”哥几个震惊无比。
  “所以说,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建立一个远超蒙古的大帝国,任重而道远啊,哥哥们!”朱桢沉声道。
  “嗯。”哥几个两眼放光,老六这饼,画得实在太合胃口了。
  他们十分了解蒙古人这个头号大敌,对那四大汗国也早就有所耳闻。知道是蒙哥汗在攻打南宋时暴毙,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爆发了争夺汗位的内战。
  后来忽必烈虽然正统元朝的皇帝,但之前成吉思汗分封的诸王,也在西征夺取的广袤领土上,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这些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于‘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共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国。
  但他们只是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种模式简直太合哥几个的胃口了。
  这颗种子一种下去,就算朱桢再不干预,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往这个方向去靠拢的。
  不过老三心细如发,兄弟们光顾着激动的时候,他已经发现问题。“不过蒙古人打下来的这些地方,怕是只能游牧,没法农耕吧?”
  “不,不要紧,游牧也挺,挺开心的。”老二满不在乎。
  “不不,很要紧。”朱桢断然摇头道:“文明的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们是农耕文明,不能变成游牧文明。一旦变成游牧文明,就蛮化了。”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称王称霸,而是再次扩大华夏文明的版图。就像西周建立时,所能控制的疆域,仅为陕西和河南一部分而已。正是‘周公分封’使得华夏文明得以快速扩展到整个中原大地,奠定了我华夏文明的根基!”
  老六激动的站起身来,指着脚下的大地道:
  “我们所在的淇县,就是西周所灭的商之朝歌所在,我兄弟今日在此共议‘再扬华夏’可谓天意!”
  “还真是!”老三一拍脑袋道:“当年武王伐纣,帝辛在鹿台自焚,开启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八百载周天下。今日我等兄弟,击溃叛军,在此吃着火锅共襄盛举,也定会开启‘分封海外,再扬华夏’的千载大明天下!当浮一大白!”
  “干!”哥几个面红耳赤,碰杯饮尽烈酒。
  “可是老六,咱们不去打蒙古人的地盘,那往哪里开疆啊?”老四搁下酒盅追问道。
  “多了去了。比方收复云南、安南、打下暹罗、缅甸、日本,那些地方天高皇帝远,而且适宜农耕、能养活的人口也多——总之,这条线往南,都可以!”老六说着,用筷子在盘中牛肉上划一道‘四百毫米等降水线’,鼓动哥几个道:
  “而且越往南,就越温暖湿润,地广人稀。那里没有冬季,水稻一年三熟,岁无饥馑,年有丰余!正如两汉之楚越,唐宋之闽粤,是天赐我华夏之宝地也!天予弗取,必受其咎啊!”
  老三老四一听两汉之楚越,唐宋之闽粤,顿时就对老六说的这些地方,有了清晰的认知。
  “若真是如此,当为大明取之,守之。”老三缓缓点头。
  “好好,我们自己打下来的地盘,总没有人再说‘分封太侈’了吧?”老四也豪气干云道:
  “将来我们也世子守业,其余王子想要封地,也得自己扩张。世世代代为大明开疆拓土,早晚有一天,把这一盘肉全吃下去!”
  朱桢听了不禁竖大拇指,四哥就是不一样,千古帝王也是一等一的大格局。就该把他放到海外去,让他为大明开疆拓土去!


第三四五章 天堑变通途
  哥几个当晚聊得倍儿起劲,甚至连哪里归谁都分好了。
  可第二天继续上路,让西北风一吹,人就清醒了。
  老四骑在马上,对一旁裹成个球的老六叹气道:“唉,你的想法好是好,可惜父皇不能答应,一切都白搭。”
  “是啊。”老三也凑过来,愁眉苦脸道:“一来,父皇封我们这些塞王,是为了大明镇守边关。我们跑去南边的话,谁来对付蒙古人?”
  “二来,父皇之前说过,‘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他觉着征服这些国家,既不经济,也没意义。”
  “三来,唉,天下甫定,西南未平,等到收复了云南,国家差不多也该休养生息了,怎么可能为了满足我们的愿望,继续大举兴兵呢?”
  “嗯,是这个理儿。”老四点点头,没抬杠。
  朱桢吃力的举起胳膊,隔着厚厚的皮手套,挑了个大拇指。
  三哥也是真的强,一晚上时间,就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了。
  晋王燕王,绝对堪称老朱家的卧龙凤雏,褒义的那种。
  “三哥,我们昨晚说的是路线方针,你今天提的都是具体问题。只要坚持路线方针不动摇,什么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坚持?”朱桢看着老三老四。
  “当然愿意了。”两人不假思索道:“只要有办法解决,不管多难我们都能坚持!”
  “好。”朱桢伸出手掌道:“咱们说话算话,可不能打退堂鼓,把我一人撂半道上。”
  “一言为定!”哥俩重重点头,与他击掌为誓。
  “三哥说的三件事呢,都是可以解决的。”朱桢便为二人分解道:“第一个,塞王戍边,为大明抵御蒙元。我们想办法,让蒙古人不再为患不就可以了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2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4/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