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前一句。”朱桢抬下手,不让她说那些有的没的。
“殿下就是把婢子抱到井里……”
“我明白怎么写了!”朱桢忽然大叫一声,抱着沐香蹦跳欢呼一阵,然后赶紧坐下奋笔疾书起故事大纲来——
主人公不再是懦弱好色的张无忌,而是吴国公朱元璋的二儿子——果干好色的朱二公子。
这位朱二公子少年英雄,为父出征,决意效仿陈庆之,率领五千精骑,直捣元大都!
一路上锐不可当,连下八十城。但还是因为年轻,中了王保保的奸计,结果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但追兵依然穷追不舍,把朱二公子逼到一处万丈峭壁。朱二公子宁死不屈,纵深跳下山崖……
结果在崖底发现了失传百年的《九阳神功》秘籍。朱二公子练就绝世神功,从此可以随时随地喝上自己磨的豆浆……哦不,总之从这里,基本就接上了倚天的故事,只是主角从张无忌换成了化名洪灏的朱二公子。
故事讲述的,就是朱二公子用化名行走江湖,一边行侠仗义,一边为死去将士报仇的故事。
而赵敏作为王保保的妹妹,就是他行走江湖的主要对手!
“这代入感,直接拉满好吗?!”朱桢十分满意,奋笔疾书了一宿,最后趴在桌上睡着了……
把沐香心疼的不要不要的。
第二一三章 近日流行烟熏妆
次日天不亮,朱桢便被汪德发和沐香从床上拖起来。
这可怜的娃,在宫里的时候,还是得回大本堂念书。
已经完全丧失熬夜能力的楚王殿下,几乎是梦游般穿衣吃饭,然后趴在牛背上被送去大本堂的。
当他顶着一对乌黑的眼圈,出现在弟弟们面前时,老七一见他便笑道:
“呦,老六你这眼圈咋了?肯定不是用功太晚。是让人打的吧?你一定是出宫偷人家东西了!”
所以说这人啊,得积口德呀。他昨天才笑话了邓铎的熊猫妆,今天自己也带上了熊猫妆,让老七笑话了……
“没大没小!”朱桢白老七一眼,趴在桌子上。今天没力气收拾他,便对老八道:“今天放学,让你骑牛到天黑。”
原本事不关己的老八,便睁大眼睛训斥老七道:“七哥,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你胳膊肘又往外拐!”老七怒道:“也太容易被收买了吧?!”
“都是兄弟,怎么分里外?”
“我真鄙视你,一头牛就把你收买了!等我就藩了,养一万头牛!”老七发狠。
“那你也弄不进宫来。”为了骑牛,平素里笨嘴笨舌的老八也是拼了。
“你!”老七气得鼻子都歪了。
“行了,都是手足兄弟,别吵吵了。”朱桢坐起身子来。他现在是大本堂的老大了,弟弟们吵架了,得管。
说着他从桌洞里摸出个铜管来,笑道:“来,给你们看个好东西。”
“不看,会长针眼的。”老七是拒绝的。
“什么好东西。”老八却颠颠儿跑过去。
“你把眼睛凑在这个孔上,看院子里的假山。”老六悉心指导老八。
老八便依言把眼凑到小孔上,往远处一看,登时激动的叫起来。
“啊!外头假山跑到眼前了!”
然后他搁下铜管。
“哦,又回去了。”
再用铜管看。“啊,又到眼前了。”
再搁下。“哦,又回去了……”
老八便反反复复,哦哦啊啊个不停。
“你鬼叫什么啊?”老七终于忍不住害死猫的好奇心,凑过来了。
“别老是训老八,你想看就看,六哥不跟你计较。”朱桢便大度的拿过铜管,掉转头递给老七。
“这……”老七有些不好意思。
“自家兄弟,不用客气。”这一刻,朱桢尽显兄长风范。
监督早读的侍读官暗暗点头,楚王历练之后,果然长大了。要主动化解矛盾了。
兄弟敦睦,多好……
老七终于还是把眼睛凑了上去。却不敢接过来。怕摔碎了被老六赖上。
“看吧。”老六便把那铜管一端,紧紧贴在老七的左眼上。
“咦,我这假山怎么跑远了?”
“不能吧,我们看都是跑近的。”朱桢大惊小怪道。
“就是就是,七哥你眼有问题。”老八帮腔道。
“不可能!”老七自然是不信的。
“换一只眼。”朱桢便把铜管,怼在他右眼上。
“这回怎么样?”
“呃……”老七迟疑一下,违心道:“果然是跑近了……”
“你看,我们说吧。”老六老八就很开心。
这时,云板敲响,正式上课时间到了。
“好了好了。”监督早读的侍读官便对老七老八道:“殿下快回,扑哧……”
只见老七两个眼眶上,一边多了一个圆形墨印子……
老七老八见状互相看看,后者也忍不住扑哧笑了。
“怎么了,我脸上有花吗?”老七伸手一抹,好家伙,直接成大花脸了。
“哈哈哈哈!”这下连伴读的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大本堂中又充满了久违的欢快气氛。
“呜呜,老六,你不是人!”老七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脸上怎么了,却已经知道自己中了谁的招。跺脚掩面,哭着跑了出去……
朱桢撇撇嘴,用草纸擦干净那铜管一端的墨,对老八道:“你可看到了,是他先惹我的。”
“嗯,七哥又菜又爱玩。”老八已经彻底变节,就连口中都是老六教的梗。“六哥,这个叫什么?”
“这个叫望远镜。”朱桢便将铜管递给他道:“还是个半成品,送给你玩了。别对着太阳看,会瞎了的。”
“哎,谢谢六哥,六哥最好了!”老八登时如获至宝,感觉自己母妃都不如六哥亲了。
“唉,学风尽丧啊……”台上的讲官直摇头,又觉得这老六也太嚣张了。自从历练回来,就彻底不把学堂的规矩放在眼里了。
他们没有刘伯温、李希颜两位老先生的辣手,不敢打亲王板子。
又没法把老七老八撵出去。因为那样课堂上,就没有一个皇子了。还上课,上个屁啊?
只能捏着鼻子,视若无睹了……
……
那厢间,早朝散朝,文武百官却不着急出宫,而是来到奉天门内开始吃早饭。
别看朱老板出了名的抠,恨不得把官员当长工使唤。可他也有厚道的一面,觉着地主都给长工管饭,自己总不能连刘德都不如吧?
于是便规定,每逢早朝,光禄寺要为百官准备早餐,下朝后便在奉天门内赐膳。
奉天门说是门,其实是一排面阔九间、进深四间的巨大宫殿。春夏秋日暖时,光禄寺便在殿外设席。近日秋寒,朱老板便恩准在殿内开席了。
虽然因为人数太多,条件有限,只能上些馎饦、糁汤、馄饨之类的汤水,配上胡饼、馍、锅盔之类面食,尽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早点。
但官员们‘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坚持到这会儿早就饿得前心贴后心了,能马上热热乎乎喝口汤,吃点面食,就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
于是纷纷作诗作赋,称赞朱老板这是前所未有的善政啊……
所以说好人做一辈子好事,未必有人记得。
坏人偶尔做一件好事,就让大家一惊一乍。
当然,也可能是大家怕朱老板哪天觉得花钱太多,再把这点儿为数不多的福利给砍喽。
在大明朝当官,容易吗?简直是可怜!
可为啥还这么多想当的呢?
第二一四章 温柔且强大
奉天门东西两侧还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西为宣治门,是勋贵高官们用早膳的地方。
通常,太子也会在这两处,与股肱大臣一起用膳。一来加强感情,二来,也能及时了解到他们对早朝的意见。
今日,朱标在昭德门用膳,跟几位国公闲聊之后,便虚心请教起卫国公,关于乌斯藏的局势来。
乌斯藏就是元朝在西藏设立的政区,乌斯指前藏,藏指后藏。大明成立后,依然沿用了这一名称,先设立了乌斯藏卫。洪武七年,又升格为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
同时,朝廷对不断对前来朝贡、归附的雪区僧俗首领授官封号,以‘多封众建’的政策分而治之。
“但恕臣直言,目前的分封还是过于随意了一些。”邓愈便斟酌对道:“皇上‘杀其势而分其力’的总方略,怕是不易奏效啊。”
“为何?”太子亲手给邓愈舀一碗面片汤,又撒上些碎虾皮。
“谢太子。”邓愈赶紧欠身双手接过,然后缓缓道:
“主要原因还是朝廷分身乏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乌斯藏。对其地的特点还认识不深,对雪区的僧俗领袖基本都授予官职,却很少赐予宗教封号给僧人首领。
“这是为了削弱宗教在雪区的影响,以我们汉人官职来强调朝廷对乌斯藏的统治。这样当然不能说错,但确实与雪区现状不符,很难得到雪区领袖,尤其是宗教领袖的真心拥护。而雪区乱不乱,喇嘛说了算……”
邓愈说着叹了口气道:“而且近年,胡元的豫王频频自朵干南下乌斯藏,与那些心怀不满的喇嘛勾三搭四,频频制造事端,这就是乌斯藏近来乱象频生的原因。”
“受教了。”朱标心悦诚服的拱手道:“卫国公真是非但知兵,还知政啊。”
“太子过奖了。臣对政事不感兴趣,但朝廷距离彻底收服乌斯藏还差一仗,臣要知己知彼罢了。”邓愈谨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