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得乡亲们赶紧跪地,高呼万岁。
朱元璋笑容可掬的从后殿转出,亲手扶起老乡亲。
“都起来,不必拘礼,反正你们也不懂那些规矩,干脆就像在老家那样,想怎样就怎样。”
朱老板说完,也不回他的龙椅了,拉着两个老者的手,直接在乡亲们中间坐下,与他们把酒言欢。
众乡亲起先还有些拘谨,三杯酒下肚,气氛便渐渐热烈起来。开始纷纷向朱元璋敬酒。老朱是在军中练出的海量,自然来者不拒,酒酣耳热之际,跟他们拉起了家常。
“现在大伙儿的日子,过的怎么样啊?”
“托皇上的洪福,自打大明开国以来,咱们凤阳便连年风调雨顺。”一个老者满脸感激道:“皇上又免了咱们的赋税和徭役,那日子还不是掉到蜜罐罐里啊!”
“对对对。”众乡亲也赶紧附和。
“哈哈哈,好。”朱元璋也笑得很开心。“咱当了皇帝,总得让老乡亲也沾个光吧。不然这皇帝不他娘的白当了?”
“哈哈哈!皇上真是念旧啊!”乡亲们便笑着拍起老朱马屁来。别看他们都是乡下来的,歌功颂德的词儿可层出不穷。
“之前听说咱那些淮西老兄弟,派家人回去圈地建庄园,很是扰民,咱已经整治过他们,还在奉天门广场上立了铁榜,告诫他们约束家人,不得滋扰地方。”朱元璋又问道:
“这几年过去了,不知他们有没有再犯啊?”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老乡亲们一齐摇头,一个老者笑道:
“谁敢不听皇上的话啊?再说不是还有韩国公他老人家看着吗?哪个敢乱来,丢皇上的脸,不用官府办,韩国公就打断他的腿!”
“哦呵呵,好好。”朱元璋拢须笑笑,一旁陪酒的太子,却听出父皇这笑声有些不自在。
但朱元璋不会跟老乡亲摆脸子,又问他们中都修建进度如何,有没有扰民?
乡亲们都说进度很快,一天一个样,韩国公管的很好,民夫跟老百姓互不打扰。
“唔,好好,等中都皇城修好了,咱就回去看你们。”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叒问道:“还有从江南迁去的那些个富户移民,和你们相处的怎么样啊?有没有跑路的?”
“能到中都定居,是他们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撵都撵不走!”乡亲们笑着擦擦汗,一个个酒都醒了。
皇上的问题也忒多了,问的他们裤子都湿了。
好在朱元璋也没打破砂锅问到底,又问了几个旁的问题,便只和他们喝酒拉家常,气氛很快重新轻松起来。
一直喝到日头西斜,朱元璋才让太子替自己送老乡亲们离宫。临走还不忘让人打包剩下的菜肴,给乡亲们拿去驿馆当晚饭。
待到太子送客回来,朱元璋已经喝了壶浓茶,基本醒酒了。
“你觉得怎么样?”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后背,让太子赶紧给挠挠。“刚才喝酒就痒得厉害了,可把咱痒坏了。”
“说不好。”朱标一边被父皇挠背,一边摇头。“感觉似乎有点不太真实。”
“是啊,他们年年来年年演,一个个都学精了,也学会报喜不报忧了。”朱元璋点点头道:“看来得每年换换人,才能听到点有用的了。”
“不过乡亲们的日子,肯定一年比一年好。”朱标笑道:“我看他们光喝酒,也没怎么动筷子。”
“哈哈,是啊。你是想起洪武元年,他们把咱们吃得锅干碗净那回吧?”朱元璋哈哈一笑道:“也对,老乡亲们把小日子过好了就行,别的事儿也不该他们操心。”
“爹,你先迷瞪一会儿吧,晚上还有一场呢。”朱标轻声道。
“也好。”朱元璋点点头,折腾到现在还有点儿乏了。便在儿子的搀扶下起身道:“养足精神好唱晚上那场重头戏。”
……
奉天殿里张灯结彩,大张宴席,规模比中午那顿要大得多!
朱元璋要设宴和老兄弟们一起过年了。
除夕夜跟家里过,元旦夜跟兄弟们过,是朱元璋多少年来的习惯了。从打下和州,有了第一块地盘开始,到现在正好二十年,二十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酉时一到,在京的勋贵们便陆续前来赴宴。
因为带有家宴的性质,在奉天殿门口迎宾的都是朱元璋的儿子。
朱桢也主动请缨,跟哥哥们一起站在门口。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为了趁机见识一下,那些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的名人。
最有名的自然是征虏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只见他面貌清癯,身材魁伟,三缕长须飘飘,双目神光内敛,举止从容有度,看上去倒像个读书人多点。
可从二哥四哥看他那狂热的眼神,狗腿子一样围着他转,就知道徐大将军已经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证明了。
人家可是历史前十,乃至前五的名将啊。
但徐达只是个例,大部分勋贵长相都很随意,举止更是奔放。甚至还有搂着他亲一口的……
妈蛋,本王的清白之身啊……朱桢都后悔死,来当这个迎宾了。
第四十四章 夜宴武英殿
好在五哥告诉他,亲他的是他们姑父,曹国公李贞,也是父皇唯一在世的同辈亲人。楚王殿下这才稍微顺气点。
谁让人家是唯一的长辈亲戚呢?哎,老不修,没办法啦。咱王爷就是这么豁达……
跟在曹国公身后的,是另一位曹国公,他的表哥李文忠。
没错,眼下就是有两个曹国公。国初草创阶段嘛,朱老板又没啥文化,都能给老五封吴王了,封俩曹国公还有啥奇怪?
而且是李文忠先封的曹国公,转过年来老朱觉得老子比儿子爵位低不好看,就也给李贞进爵曹国公,便出现了这种父子同爵的奇景。
朱桢不跟姑父计较,多半倒是因为这位相貌堂堂,面皮微黄的大表哥。保儿表哥可是在常遇春去世后,便成了大明军中二号人物呢。
在骄兵悍将云集的洪武初年,没有实打实的战绩和超人一等的能力,哪怕靠着裙带关系上去,他也坐不稳这个副将军之位的。
跟在表哥后面的青年就更厉害了——他的名字是大本堂第一帅哥伴读、下一任曹国公,为燕军力挽狂澜的永乐盛世开创者,‘一代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身高腿长、猿臂蜂腰、英气勃勃,就算是草包也是个能唬人的绣花草包。
让楚王殿下啧啧称奇的是,这位‘大明战神’居然跟四哥的关系极好。
“哎呦,大表侄儿,你咋才来呢?”两人一见面就勾肩搭背、谈笑无忌。
“大过年的,忙着应酬啊。不像四叔,连门儿都捞不着出。”李景隆也笑嘻嘻的揶揄起来:“赶明儿带你出去,到秦淮河长长见识?”
“去你的,明知道我出不去……”
看着两人这份腻歪劲儿,朱桢有点儿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李景隆才是靖难第一功臣了。
这一走神,好多公侯他都没来得及细认,倒是瞧见了曾有一面之缘的德庆侯。
因为别人都是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只有廖永忠黑着个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像谁都欠了他八百吊钱似的。
廖永忠看都没看他们兄弟几个,就径直进去大殿了。
朱桢记得两个月前,这厮还意气风发,对他们兄弟也恭敬的很呢。
怎么才俩月没见,就这么一副倒霉相了?
……
酉时四刻,韶乐声响,洪武皇帝陛下驾到。
乱糟糟的奉天殿内登时恢复了秩序,一众公卿跪地恭迎上位。
“哈哈哈,大伙儿来咱家克饭,莫要拘礼。都起来,该拉呱拉呱,该哈吧哈吧。”朱元璋满面春风,一嘴的凤阳话。
“遵命,上位!”众公卿轰然应声。
上位,就是一桌吃饭坐在首位的人。这是淮西老兄弟对朱元璋特有的称呼,要比叫‘皇上’更亲近,也更显出他们高人一等的地位。
“坐坐。”朱元璋便在主桌的上位坐定,然后招呼大伙儿也坐下。
“谢上位。”众公卿这才纷纷落座,李贞坐在朱元璋的左手边,徐达坐在朱元璋的右手边。往下依次是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太子作陪。
余下的侯爵伯爵,也在小火者引导下就坐,秦王、晋王、燕王、吴王分别作陪。
坐下之后,一众侯爵伯爵,还有那些淮西文官便开始四下张望,看看自己这是第几张桌,谁又坐在哪里?
从古至今,座次从来就不是人坐哪儿那么简单。梁山好汉要排座次,当年的吴王起义军也要排座次,现在当了爵爷也一样。
朱桢跟着五哥坐在第二排角落一桌,好巧不巧,他又跟德庆侯坐一桌。
看着廖永忠的脸色,比刚才还黑了,他就知道德庆侯对自己的座次不满意。
‘跟小孩一桌还不满意,真是的……’楚王殿下暗暗吐槽一句,便开始眼巴巴的等开席。
这时,光禄寺卿请开席。
“人都来齐了吧?”朱元璋大声问道。
“回禀上位,都到齐了,没来的也告了假。”坐在邻桌的右丞相胡惟庸,赶紧起身禀报。
“谁没来?”
“诚意伯,说是老毛病又犯了。”
“哦。”朱元璋面无表情点点头,吩咐一声道:“开席吧。”
“开席!”光禄寺卿一声高唱。
中和韶乐声起,盛装的宫人们便端着金漆托盘鱼贯而入。
随着一道道盘菜肴摆放在桌上,众公卿却傻了眼。
只见一个个精美的瓷盘中,盛的却是炒韭菜、炒菠菜、炒莴苣丝、炒白萝卜丝,还有一大碗菜叶子豆腐汤。
最后也没见一点儿荤腥。
好家伙,一桌子绿油油,绿的人心发慌。
得亏这不是曹老板,而是朱老板请客,不然一帮武夫怕是要拔剑而起了。
当然抱怨还是难免的。
“怎么这么素?”朱桢听人小声嘀咕道。
“喂兔子么这是?”
“我家狗都比这吃得好……”
“嘘,小声点儿。”
就连五哥也忍不住对朱桢笑道:“你不用难过了,父皇想让大家都陪着你减肥。”
“是啊,你的减肥药不愁卖了。”朱桢撇撇嘴,然后双手支颐,趴在桌边,准备看好戏了。
果然,便听朱元璋笑道:“怎么都不动筷子呀?难道咱的菜不合心意吗?”
“合合合……”众勋贵忙讪讪笑道,但这话听起来也像‘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