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留下那一批老贼的原因所在,我听说,霍毒他们已经组建了护卫队,还准备从县衙接一批活计去西域赚钱呢。”
“养寇自重吗?”
“不养寇自重,我们只希望关中人习惯杀戮,习惯刀口舔血,习惯用自己的武力去讨生活。”
“到时候,一旦长安有危险,你振臂一呼,就能立刻聚集十万猛士?”
云初摇头道:“不是这样的,我只要听到有人窥伺长安,我就会让他们这些人杀过去,且寸草不留。”
温柔摇头道:“这也太霸道了吧?”
云初道:“我们总说异族人畏威而不怀德,其实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见一个杀一个,见十个杀十个,见一百个就杀一百个,等到我们杀够了一百万,就连皇帝都不敢轻易说到长安。”
温柔瞅着云初的眼睛道:“皇帝都不敢来?”
云初在温柔的肩膀上拍一下道:“你以为我这么忍辱瘪屈的大力发展长安是为了什么?
我就是想让这大唐的土地上出现一片光明之地。
不为皇帝,不为我们自己,就是为了这片老秦人的土地上能有一片世外桃源。
可以让人像人一样活着的土地。”
温柔的眼睛没有挪开,继续道:“造反?”
云初摇头道:“不造反,就这么一点点的发展,一点点的向前走,等皇帝意识到长安不对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长安已经不是他能动的地方。”
温柔的双眼猛地迸发出两道骇人的光芒,抓着云初的手道:“我还是觉得造反比较有意思。”
云初摇头道:“我们造反,最得意的是异族人,所有的苦都让大唐人吃了,他们捞便宜的事情我们不做。”
温柔愤愤的转过身道:“竖子不足与谋!”
云初笑道:“想想啊,我们两个如果造反的话,你第一个要杀的人是谁?”
温柔面无表情的道:“狄仁杰。”
“第二个人呢?”
“刘仁轨!”
“你去杀如何?”
“我下不去手,还是你去。”
云初再一次拍拍温柔的肩膀道:“我们兄弟两都没有成为盖世奸雄的素质,还是把造反这事给忘了吧。”
温柔长出一口气道:“我阿祖说过,我们两个都不成,你成不了盖世奸雄,我也成不了恶毒谋主。”
云初笑道:“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等事成之后,我如果成了王啊,皇啊一类的人,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你,我至今都不敢想杀了你之后我是个什么模样。
所以,就这么混着吧,说不定混着混着我们就把长安混成了我们需要的样子。”
温柔点点头道:“重情重义加上心太软,这就是我们两个人最大的缺点,以后要改啊……”
一阵商业互吹之后,不论是云初,还是温柔都有了一个不错的心情——老子不是不能称王称霸,是不屑为之!
明知道不可为的事情,拿出来吹嘘一顿,这就是云初跟温柔之间的秘密。
可惜,这种玩笑不能跟狄仁杰说,要不然这个家伙这一辈子都会陷入到两难之中,说不定会出家当和尚,或者当道士,一辈子躲在深山老林里不出来。
更不能跟刘仁轨说,一旦说了,刘仁轨就会大义灭亲,弄死云初跟温柔之后,自己有可能会自杀,或者不自杀,而云初全家加上温柔全族,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对自己没好处,又让兄弟为难的事情,就干脆不要做了,当然,如果相当权臣,不论是狄仁杰,还是刘仁轨都会全力以赴的帮助。
四月天的时候,皇帝,皇后率领一众皇族离开了长安城,跟历史书上记载的一样,刘仁轨成了长安留守。
云初总觉得皇帝夫妻之所以会提前离开长安,是因为长安的城墙已经被云初他们挖开了八个巨大的缺口。
如果太宗皇帝还活着,还要发动玄武门事变的话,现在可方便了,只需要击败看守缺口的折冲府军卒,就能直入皇宫。
任何时候,皇帝的安危都是最重要的。
目送皇帝的车驾要离开长安,长安城的百姓如丧考妣,皇帝离开的时候,百姓们的哭声直上云霄,为此,就连心如铁石的李治夫妇,也冒着危险出现在云初刻意安排的乡老们面前,喝了几碗左春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米酒。
乡老们哭声不绝,一遍遍的哀求李治不要离开长安,还说这天底下不会有比长安更好地皇城了。
李治泪洒当场,还说自己以后要在东都,西都两京轮着住,这才让百姓们放下了心。
等乡老们将灞桥柳别在皇帝,皇后衣衫上,皇帝皇后这才上了车驾,跨过灞桥滚滚东去。
云初当场赋诗曰:“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
跟百姓们的离愁相比,云初的这首诗则充满了希望与逍遥。
李治对云初的这首离别诗非常的欣赏,毕竟,迁都洛阳是他一直以来的希望,如今梦想成真,他自然希望去东都的路上可以一路欢歌,一路逍遥。
离别的时候,云初认为只有纪王李慎的眼泪是真实的,其余的人的眼泪都是假的。
李慎之所以不愿意离开长安,完全是因为孙神仙不肯跟着他一起去洛阳。
皇帝,皇后走了,长安城里最大的官便是太子李弘。
皇帝并没有准许李弘留在长安,只是允许他跟着刘仁轨观政一阵子,看看,刘仁轨这个长安留守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皇帝离开长安之后的混乱。
皇帝,皇后不在,李弘这只猴儿彻底的失去了所有的管束,因此,在几次三番要求居住在云家不成之后,就发脾气住进了曲江。
之所以住进曲江,完全是因为靠近曲江的一段城墙被百姓们给挖开了,从那里到云氏的晋昌坊,快马一炷香时间就能到。
直到现在,云初跟温柔上的奏疏,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百姓们如今都在拆除城墙的工地上,他们非常的忙碌,不但要夯土城墙拆开,还要把拆墙留下来的黏土泡水,再烧制成青砖,如此一来,云初手中没有人手去干别的。
对于这件事,长安城的百姓们深深地感到失望,他们苦苦期盼的改造工程终究在皇帝离开之后也没有一个决议。
皇帝走了,长安城里的和尚们也带着娜哈走了,这一次皇帝将娜哈的坐床仪式地,选在了洛阳白马寺,而不是留在大慈恩寺这个法相唯识宗的祖庭。
这必然是一个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娜哈坐床,需要更多的佛门中人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有法相唯识宗。
这是一种明显的掺沙子的行为,玄奘大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同意,在他看来,没有事情能大过娜哈坐床仪式,只要娜哈真正成了佛国女王,那么,对法相唯识宗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但是,云初不这样看,他觉得这是皇帝不愿意百分百相信玄奘的一种体现,因此,才把朝堂上的平衡功夫拿出来对付玄奘,如此一来,娜哈的佛国今后将成为一个小号的皇庭,里面将出现皇庭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而玄奘想要的一个圣洁如雪山般的佛国,终究只能在梦中,而不能真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第一百二十六章 火力不足时代的恐惧
皇帝走了,长安城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了下来,就连昔日听起来庄严肃穆的晚钟,现如今听起来声音发飘,且软绵绵的毫无厚重之感。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这是大唐还没有出生的著名诗人许玫的一首《提雁塔》,这首诗算不得顶级,但是,却把大唐长安的风韵写到了骨子里,浩然,磅礴,又带着少许看破尘世的沧桑与慵懒。
皇帝走了,这首诗里的帝王气就消失了,如果许玫来到这时代,再上大雁塔的时候,一定作不出这样的诗来。
因为,整个长安如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拆城墙的人在拆城墙,挖水道的人在挖水道,烧砖的烧砖,采石头的采石头,伐木的在伐木。
现如今,为将来的大建设备料才是第一位的,而修建水道,是为了方便运输这些材料,等宫室,民居,商业区这些东西修建完毕之后,这些被挖出来的水道,正好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填平。
大唐从来不缺少手段高明的工匠大师,这些安排并非出自云初之手,而是出自将作监的高手将作之手。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将作,完全是因为云初彻底的得罪了工部的结果。
工部希望云初在此次大建设中使用工部的在籍工匠,云初也非常的喜欢用工部的在籍工匠,毕竟,这些人在修建城池,宫殿群方面有着更高的水平。
可惜,大唐工部尚书段仑不等云初询问该给工部多少钱粮才能使用工部在籍工匠,段仑却抢先给了云初一个数字——二十七万贯。
这二十七万贯并非是动用工匠们的总费用,而仅仅是开工之前缴纳给工部的分润钱。
在看到这个数字之后,云初果断的去寻找了大唐将作大匠阎立本。
见了面什么话都没有说,云初就把工部尚书段仑手写的二十七万贯的文书拿给阎立本看。
阎立本看过之后,把后面的十七两个字划掉了。
然后,将作的工匠们就及时的出现在了云初指定的工地上。
知晓此事之后,工部尚书段仑跳着脚咒骂阎立本,却拿这位从三品的将作大匠毫无办法。
先要联合少府监跟太常寺一起来压制一下云初,却发现不知何时,少府监的少监胡玉书不知何时起与云初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就在段仑决定与留在长安看守皇家祖庙的太常卿一起上奏弹劾云初跟阎立本私相授受的时候。
太常卿戴书在一个明月灿烂的晚上,正在平康坊与名妓十七娘一起把酒赏月的时候,极为尴尬的遇到了白龙鱼服来平康坊长见识的大唐太子李弘!
尽管李弘本人掩面而逃,太常卿戴书却打算回家之后就投缳自尽。
不论是太子李弘,还是太常寺卿戴书,都不可能在祭祀太宗皇帝曾祖景皇帝李虎的日子里来平康坊与妓子一起寻欢作乐。
就在戴书与家人抱头痛哭之后,准备投缳自尽的时候,太子李弘的心腹狄仁杰悄然来访。
也不知道狄仁杰跟戴书说了一些什么话,总之,在狄仁杰走后,戴书一人狂喝了一坛子最烈的杀毒药后,大醉了三天。
从此守在太庙中,轻易不离开一步。
四月底的时候,工部接到了皇帝的诏书,命他将衙门搬迁去洛阳皇城,给长安留下四千在籍工匠,交由太子李弘统领。
至此,云初在长安城中,最后的掣肘力量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掣肘的力量虽然没有了,长安城头上却迎来了一群身披甲胄,手持长刀的老将们。
他们日夜巡逻在长安的城头,虽然一个个白发飘飘,中间还夹杂着几个白发老妪,可就是这群人巡逻在长安城头之时,无人敢问。
皇帝离开了,长安城里的已经没有金吾卫,只剩下左武卫等六卫的兵马用来防御长安城,即便是这六卫的兵马,也只剩下一半,另外一半跟随皇帝去了洛阳。
满打满算的三万六千府兵,还需要与洛阳的本部人马一年一换。
温柔听说此事之后,特意带了酒水吃食去城头慰劳这些老将或者老将的遗孀们,没料想,才到城头,就被这些人提着刀子追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
好不容易狼狈逃回来,在云初这里大口的大口的喘着气,却不知道该如何说明。
半晌,才对云初道:“我们把长安城的城墙拆的七零八落的,这样真的对吗?”
云初道:“绝对正确,没有人心,什么样的城池都守不住,一旦我们把长安的城池修建好了,大家高高兴兴的躲在围墙里过醉生梦死的生活,就没有人在意城外的那些府兵,民壮。
长此以往,府兵废弃,民壮久不操练,迟早会荒废掉,也会因为跟城里的人不亲,生出隔阂,一旦外敌入侵,也就没有人愿意舍命来保卫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