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人的餐桌_分节阅读_第326节
小说作者:孑与2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01
  冲着云初施礼道:“卑下李成松领命。”
  钟馗的丑脸上流露出一丝难看的笑意,指指那个粮栈道:“快去吧,你的孩子们正等着你解救呢。”
  李成松擦试一把眼角的泪水,再次向钟馗施礼道:“请借横刀一用。”
  钟馗解下横刀递给了李成松道:“如果这件事你一个人办不来,可以多找一些同伴来办,只要不嫌弃我们是唐人就好。”
  李成松哽咽道:“某家七岁束发就学,苦读圣贤书近二十载,自忖知晓何为礼义廉耻,直到今日为即将饿死的母亲求一口粥而不可得,不得已才卖儿卖女,已经愧为人子,愧为人夫,愧为人父。
  再愧为人又如何呢?”
  钟馗道:“救人吧,能救多少救多少。”
  李成松再次向钟馗施礼,就带着二十个府兵,杀气腾腾的进入了那家粮栈。
  钟馗瞅着笑眯眯的云初道:“乱世之初,以杀人多论英雄,乱世之中,以抢占地盘多寡论英雄,乱世之末,以拯救多少人论成败。
  将军,你既然开始施粥,我可以认为这代表着,这些人苦难就要过去了吗?”
  云初点点头道:“大唐兵马在百济攻城拔寨,烧杀劫掠,对百济来说是一场灾难。
  而后各地豪强纷纷起兵,胁迫百姓参与战乱,且相互攻伐不休,百姓死伤惨重,无力经营民生,这对百济人来说又是一场灾难。
  祈活军雄起于百济北方,他们在百济打击豪强,分封土地,将原本已经麻木的百姓再一次激发出来了斗志。
  钟馗,不知道你看清了没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钟馗见云初似乎有考校之意,就笑道:“没有一个愿意好好筹备生产的,统统以劫掠为生。”
  云初哈哈大笑道:“百姓们已经没有了可以被劫掠的东西,就说明,他们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第九十一章 唐人的大拯灾
  能治理好百济人的只能是百济人。
  强势的唐人没有可能变成百济人,只能期待百济人向上走变成唐人。
  生活环境会让一个人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李成松就是被这么改变过来的。
  当现实生活摧毁掉他所有的骄傲之后,个人荣辱其实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自然也不害怕当什么百奸。
  有了第一个,云初就能从百济人中间找出一百个,一千个愿意给唐人办事的人。
  不到绝境,类似李成松这类读大唐圣贤书长大的人,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更追求的。
  更残酷的现实生活相比,李成松这类人因为读书识字,目光可能看的更远一些,也更加能够发现事情的弊病在什么地方。
  所以,当他们发现不论是唐人,各路造反者,祈活军还是扶余王子都不能将百济从地狱中带出来的时候,他绝望了。
  天涯海阁是百济人学习大唐学问的一个基地,也算是百济人的教育中枢。(并非杜撰)
  这里出来的学子基本上都会成为百济的地方官员,如果身份足够,还会进入百济权力中枢。
  大唐军队进入熊津城的时候,对于天涯海阁里的人保持了一定的尊重。
  因为百济的教育完全复制了大唐的教育,因此,这种天然跟大唐亲近的团体,自然不能损伤它。
  苏定方曾经拜访过天涯海阁里面的教授,人家声称苏定方是率兽食人的禽兽,不愿意搭理他,如果他非要让这些教授,博士们出山帮助唐人的话,就拿他们的尸体去代替唐人管理百济人。
  那个时候,他们家中的食物不缺,还被仆人,奴隶们伺候的很好,自然不愿意败坏自己在百济的名声。
  现在,粮食吃完了,仆人,奴隶跑光了,云初觉得这些人的想法可能会有所改变。
  今天之所以来市场,就是专门来看李成松卖孩子的。
  苏定方被人家羞辱之后,虽然没有为难他们,却也不愿意帮助他们,任由他们这群人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挣扎,而李成松恰恰是天涯海阁这座森林中,经济环境最脆弱的一棵树。
  根据监视天涯海阁的人的禀报,李成松终于扛不住了,在向自己的同窗们借贷无门的情况下,终于要卖孩子。
  云初觉得时候应该到了,所以特意带了老大一群人来看李成松卖孩子,再把已经陷入绝境的李成松从地狱里面拉出来。
  一切都是无意中发现的。
  一切都是在无意中发生的。
  第二天,李成松就带着十几个同样贫穷的同窗开始按照熊津都督府都督的命令,开始收缴熊津城里的粮食,准备施行配给制度。
  就连云初都不敢相信,在李成松一干百济读书人的配合下,在掏空居住在熊津城这个原百济都城的百济大族,沙氏,燕氏,解氏,国氏,木氏在城内城外的秘密储粮点之后,居然从熊津城搜集出四十万石以上的粮食。
  所以,熊津城作为唯一一个没有被祈活军打过土豪的城市,现在被李成松补上了这一课。
  粮栈里的粮食搜集完毕了,李成松就开始搜集大户人家的粮食。
  让云初难以置信的是,他勒索大户的第一刀就砍在了昔日的同窗以及师长们的头上。
  尤其是那些在他悲苦辗转四处求告想要给快要饿死的老母亲求一口粥喝,明明家中存粮不少,却不愿意借给他的同窗,师长更是他此次大力搜检的对象。
  一时间,天涯海阁的人纷纷登云初的门,希望云初能够约束一下李成松这条疯狗,给他们这些读书人更多的体面。
  云初甚至在这群人中间看到了几个自己昔日国子监的同窗。
  在客客气气的招待了这些人之后,得知他们并不愿意帮助唐人治理百济,只想着耕读传家,或者浪荡于荒野,闲云野鹤一般的过完残生。
  鉴于此,云初就给了李成松更大的权力——执掌百济人的生杀大权!
  一百口巨大的铁锅架在野战炉灶上,暗红色的火苗舔舐着漆黑的锅底,铁锅里煮着不知名的粥。
  每一口粥锅前边都排满了人,铁锅里面的粥还没有熟透,每口锅的前边就排满了人,放眼望去,队伍的长度超过了三里地。
  百济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南北不过四百七十里,东西最宽处不过两百里。
  在这么狭小的土地上,还有超过二十万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精壮男子在周留城战斗,等这一场仗打完之后,应该剩不下几个人。
  云初决心善待剩余的十余万百济妇孺,因为这个国家将来只剩这点人了。
  所以,当半岛其余地方战火纷纷的时候,云初正在以赈灾的名义将收缴来的百济粮食煮给百济百姓吃。
  百济有很多很多饥饿的人,好在,这个国家不大,当这些饥饿的人在得知去了熊津城就有饭吃的消息,纷纷离开了空空如也的家乡去熊津城寻找一口饭吃。
  吃了云初的饭食,就要给云初干活,这一点云初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即便是在万年县,云初也是这样做的。
  等云初跟钟馗再一次来到熊津城市场上的时候,那种极度仇恨,极度鄙视的目光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感激的目光。
  不是那些仇恨唐人的人改变了,而是那些人已经消失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成了奴隶,正在旷野上忙着在春雨落地之前,往地里播撒种子呢。
  天涯海阁里的教授,博士们来寻找云初的频率在不断地增加,每一次,云初就闭门谢客。
  这些人的能力或许要比李成松高,甚至可能高的多,云初还是不愿意启用他们。
  对于目前的百济来说,有以李成松为首的一群只能依靠大唐的力量做官的人,对于百济来说已经足够用了,云初要的只是一个平和的百济,一个能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的百济,至于别的,还是等百济人彻底将自己当成唐人以后再说吧。
  这个时候启用过于高明的人治理百济,对大唐不好。
  进入三月的时候,熊津城周边的农田已经全部播种完毕,来熊津城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多,根据李成松的统计数字来看,投奔熊津城的流民,已经超过了五万。
  原本还可以更多的,是因为泗沘城里残存的百济大户们,发现了自己地盘人口流失严重,也开始学云初在熊津城做的那样,煮粥赈灾。
  这样做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于是,钟馗就带着五千兵马绕过周留城这个混乱的战区,去了泗沘城。
  周留城的战斗对黑齿长之他们率领的祈活军,极为不利,黑齿长之与沙咤相如几次三番想要带领祈活军离开周留城不与鬼室福信,扶余忠他们硬拼,黑齿长之认为既然祈活军的战斗力不如别人。
  这个时候,就该避免硬碰硬的战斗,不断地利用小规模的队伍,袭扰鬼室福信的军队,以小胜积大胜,等武力等级相差无几的时候,再发起致命一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惜,此时的祈活军因为战损实在是很严重,不仅仅祈活军部将们不愿意放弃富饶的周留城,就连一向只占便宜不吃亏的王氏兄弟,也支持继续鏖战。
  为此,王老大决心在第二天,就率领他的高句丽奴兵向周留城发起一次突击。
  黑齿长之很怀疑这是云初的策略,但是,第二天的时候,王家三兄弟亲自领着自家的奴兵勇敢的向周留城头攀爬。
  这一次,黑齿长之没有从王家三兄弟的表现上看出任何伪饰与诡诈,看样子,他们确实很想杀进周留城,为此,王家老大在身重箭矢的情况下,依旧高声呼喝,催促后边的奴兵跟上。
  眼看着奴兵们就要登上城池,周留城的大门洞开,从左右两边的城门里杀出两支骑兵,准备上下夹击,把高句丽奴兵绞杀的周留城下。
  看到这个状况,黑齿长之与沙吒相如不得不带着本部兵马向那两支骑兵迎上去,以保护还在攻城的王家三兄弟的奴兵。
  城头的鬼室福信见黑齿长之与沙吒相如的兵马动弹了,就亲自带领着兵马跟着出城,支援那两支宝贵的骑兵。
  王老大顶着圆盾,忍耐着城头泼下来的金汁散发出的恶臭,见黑齿长之已经与鬼室福信酣战到了一起,就大喊一声“撤退”。他自己率先顺着梯子滑到城下。
  王家另外两兄弟也纷纷放弃了攻城,而是顶着从背后射来的羽箭,死命的向鬼室福信进攻,希望能够减轻一下黑齿长之这边的压力。
  这一战,从清晨一直鏖战到下午太阳落山时分,从战场上归来的黑齿长之瞅着战场上遍地的敌我两方将士的尸骸,忍不住长叹一声。
  今天又是一场难以分清胜负的战斗,一场毫无意义的战斗。
  “云初在干什么?”黑齿长之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好久没有接到云初的指令了。
  沙吒相如用沙哑的嗓子回答道:“听说在熊津,泗沘两地赈济灾民,也忙着种庄稼呢。”
  黑齿长之点点头道:“这就好,这就好,这就好……”


第九十二章 百济的第一场春雨
  云初已经传递给了黑齿常之一个非常明显的讯号——只有周留城附近好战的百济人死光,残余的百济人才有机会好好地活下去。
  海滩边上爆炸的那一颗雷火弹,便是一个严厉的警告,如果他做不到,云初就会带着大唐军队亲自做。
  总之,百济需要安定,需要彻底的臣服,哪怕最后一个人都不剩,也是一种安定,也是一种臣服。
  这就是大唐帝国对于百济的要求,对高句丽的要求,也是即将对新罗的要求。
  站在夕阳下的山包上,黑齿常之俯视着脚下的祈活军大营。
  他的祈活军,与其说是一支军队,不如说就是一支流浪的百济族群。
  在这一支庞大的队伍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孩子跟一些牲畜。
  夕阳从西边渐渐下落,黑色的阴影逐渐从西边铺向东边,就像有什么东西吞噬掉了光明,只把黑暗留给百济……
  他相信,云初就带着强大的大唐军队就站在黑影里看着他,看着他们这群百济人,高句丽人,新罗人,倭国人在周留城附近相互厮杀。
  一旦这些人厮杀不动的时候,也就到了大唐铁骑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到时候,那些身着黑色甲胄的骑兵,将会把这里的喧闹彻底平息下去。
  这一刻,黑齿常之很想冲着被黑色淹没的地方放声大吼,喉咙里却似乎堵塞着东西,喊不出来。
  黑齿常之坐在一块石头上坐了很久,直到月亮出山,沙吒相如才端着一碗麦饭走了过来,将麦饭塞进他的手里,找了一块石头也坐了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4页  当前第3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6/10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人的餐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