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人的餐桌_分节阅读_第238节
小说作者:孑与2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01
  阿幸点头道:“对,我就是这样想的。”
  阿倍就指着倭国使者的房间大门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去大人那里换一下。”
  阿幸哼了一声,径直推开倭国使者卧房的大门,一进去就跪地恳求道:“我愿意与阿倍交换学习之地。”
  使者咳嗽一声道:“阿幸,你应该知道,你在国子监已经是最好的位置了。”
  阿幸执拗地道:“我在国子监受尽侮辱,如果跟阿倍交换一下,也能获得大唐官府的大赏。”
  使者轻声道:“阿幸,陛下对你的要求是不同的,阿倍醉心于建筑,回去之后要负责修建我们的平城京,你要学的是大唐的法度。
  你们都是阿部大人的弟子,背负着不同的重任,轻易舍弃是不对的。”
  阿幸低头不言,只是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地萎靡。
  阿倍对使者道:“还是让我去吧,阿幸可以在曲江里度过他悠然的生活,还有可能吃到晋昌坊大食堂的美味佳肴,或许,这才是他希望的生活。”
  使者看着阿幸道:“这就是你的追求吗?”
  阿幸不言,只是将头贴在地板上。
  使者转向阿倍叹口气道:“那么,你去吧。”
  阿倍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点点头说:“万年县令云初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且看我如何在国子监簸却大唐这滩沧溟水。”
  就离开了使者的房间。
  “一个人的信心极为重要,假如这个人目标坚定,且意志坚决,那么成功就是可以预期的事情,如果老天轻视他,或者钟爱他,他都可能成功,假如老天厌弃他,不待见他,如果不要他的性命的话,成功也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无论如何,轻易地放弃是不可行的。”
  面对找上门来的刘滔,云初叹了口气,还是准备说服他继续留在官营织造作坊里面,在这里积蓄功劳与履历,好为日后做官打好基础。
  刘仁轨已经带着老婆离开了长安,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或许这是李治在为刘仁轨留后路,一旦他在海边也站不稳脚跟,回来的时候,也不至于影响他的官声。
  所以,作为刘滔的长辈,云初还是多操了一些心。
  刘滔施礼道:“小侄实在是耐不得那群宦官颐气指使的模样,只想一心求学。”
  云初叹口气道:“杨英家学渊源,出身豪奢,他都能在官营织造干得风生水起,你弟弟与你更是一母同胞,他也能在官营织造做得如鱼得水,为何就你总是闷闷不乐,甚至到了要退却的地步呢?”
  刘滔沉默片刻道:“只愿直中取,不愿曲中求。”
  云初点点头道:“既然你觉得太学才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不妨就全力去追求吧,至于,你在官营织造的差事,我自然会找人去顶替。”
  刘滔自己也有一些羞愧,默默地施礼之后,就离开了云初的官廨。
  温柔从外边走进来,瞅着刘滔的背影道:“别强求,他之所以在百骑司手下待不住,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本事吃这一碗饭,早点退出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云初点点头道:“只是凭借他的一般化的才能,想要成功,几乎没有可能了。
  国子监如今越发地拥挤了,我担心他出不了头。”
  温柔笑道:“无论如何,这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怨不得旁人,就算是刘仁轨也无话可说。”
  “你不是去御史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温柔摇摇头道:“我觉得我还是继续待在万年县当巡察御史比较好。”
  云初瞅着温柔道:“朝堂上又起风了?”
  温柔笑道:“你可能都想不到,纪王李慎在高陵那边的封地出了问题。
  李义府上表弹劾纪王李慎,说他这些年在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封地在向三原县那边侵袭,到目前为止,已经侵犯民田,官田共计一千一百多亩。
  现如今,御史们正在勘察,一旦被御史查证确有其事,李慎这一次一定会很糟糕。
  如果仅仅是李慎一人出事,我还不以为意,但是呢,御史台开始彻查,自永徽元年到现在,所有的勋贵封地的变化,我觉得这可就不怎么正常了。
  皇家的事情很难能说得清楚,更别说六年的陈年老账了,这中间可以取巧的手段太多了。
  我不想参与进去,还是回万年县躲一阵子,等风平浪静之后,再升官也不迟。”
  温柔的流言路子比较多,既然他已经感觉到了危险,连好不容易通过敬献两尊周代青铜鼎得来的升官机会都不要了,这说明问题真的很严重。
  之所以没有能成黄帝时代的青铜鼎,主要是那个时代的青铜鼎所需的东西实在是太杂,铜质不如周鼎清晰,再加上黄帝时期的字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万一人家用的是仓颉的鸟兽纹,而温柔跟狄仁杰两人弄错了,那么,就是大灾难了。
  因此,用周代的青铜鼎比较有把握一些。
  听闻温柔不去御史台了,就遗憾地道:“可惜那两座汉鼎被你们糟蹋成那副鬼样子。”
  温柔摊摊手道:“看来我终究没有通过歪门邪道升官的命,以后,还是绝了这个心思吧。”
  云初哈哈大笑,深表同情。
  十月的清晨,石板上已经有了霜,枣红马在蹄子因为加了蹄铁,又不肯听话,所以蹄铁与青石板摩擦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溜火星子。
  何医判终于来信了,他将在今天乘船抵达落帆沟,同行的还有老神仙孙思邈。
  落帆沟是大唐皇宫御苑的出入水口,所谓的皇宫御苑指的就是曲江池。由于远来船只进入御苑前,都要在沟口落帆,故名:落帆沟,再由牛马拖拽船只经过狭窄的沟渠,最终抵达曲江码头。
  一年半的时间没有见过老神仙了,云初颇为想念,再加上今日太医署已经是倾巢出动,去迎接降服瘟疫的老神仙得胜归来,自然不能少了云初。
  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一些,曲江池子的边缘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估计再过半个月,只要来一股寒流,长安水运就会彻底地结束。
  因此,落帆沟外等待进入曲江的船帆林立,远远望去,连绵十里不绝。
  由一组二十头牲畜组成的拖船队伍,正缓缓地将一艘黑色的帆船从狭窄的河沟里拖过来。
  云初仔细看看这艘黑色的帆船,发现竟然是滕王李元婴的旗号。
  对于滕王李元婴,云初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这家伙总共修建了三座滕王阁。
  一座在山东滕州,一个洪州(南昌),这两座滕王阁导致他两次被贬,估计这一次来京城,还是被贬斥的命运,准备去蜀中修建他的第三座滕王阁去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仙回来了
  云初一群人在码头上等待了许久,直到滕王的仪仗出完,李元婴都出来接受迎接他的人施礼,都没有看到老神仙跟老何的踪影。
  云初对于迎接李元婴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不管身边还有吹鼓手在呜哩哇啦的奏乐,更不管那些为了礼仪周全而在跟滕王李元婴哈拉的太医署官员们,扭身就走。
  才走出百十步,就看到了安步当车的孙思邈,以及跟两个药童一起背着一个硕大包袱的何医判。
  云初来的时候可是带着马车来的,招呼一声,肥八就赶着一辆马车赶紧过来。
  老神仙看起来清减了许多,不过精神依旧矍铄,云初估计再活个百十年不在话下。
  倒是老何看起来极度憔悴,估计再有三天就会一命呜呼。
  “见过老神仙。”
  老神仙瞅着云初微微点点头道:“黄花蒿有奇效,你也很不错。”
  云初裂开大嘴笑道:“会被老神仙宠坏的。”
  孙思邈笑道:“结束了一场劫难,宠一宠还是应该的,皇帝的小女可还安泰?”
  云初笑道:“肥胖可爱,已经会走路了。”
  孙思邈朝云初身后看了一眼,没看见李慎,不禁皱眉道:“李慎过的不好吗?”
  云初据实回答道:“有御史在查他侵占,民田,官田的事情。”
  孙思邈的神情变得黯然了,微微叹一口气道:“一个走路都怕踩死蚂蚁的人会在雍州侵占民田,官田吗?”
  云初笑道:“老神仙回来了,纪王就应该没事了。”
  孙思邈道:“我不管他们李家的事情。”
  说完话,就踩着肥八早就放好的矮凳,上了马车,看样子是准许了云初,把他带回家的建议。
  老神仙进了马车,云初跟何医判就坐在车辕上,老何心惊胆战的冲着云初努努嘴。
  云初就道:“那两位已经死掉了,据说是上吊自尽了,你的事情过去了。”
  何医判不等云初问他为何会憔悴这样,就低声道:“感染两次疟疾,差点把命交代在柳州。”
  云初道:“为何会感染两次之多?”
  何医判带着哭腔道:“老神仙就住在疫区,我已经在按你说的努力防止被蚊虫叮咬,结果,还是两次中招。
  老神仙中招一次,还是硬挺着,幸好,你的那个黄花蒿真的很好用,老神仙躺了十六天之后痊愈了,我第一次躺了二十天,第二次躺了十一天。”
  云初笑道:“看样子老神仙对黄花蒿的认知越来越深了,你要是再病一次,估计三五天就会好。”
  何医判苦笑一声道:“再来一次,你就做好替我收尸的准备吧,咦,不能找你收尸,我很担心你把我弄成骨架子摆在太医署。”
  云初没有问柳州疫区到底是个甚么模样,他已经从朝廷塘报得知,柳州减户一千三百余。
  “回来了,就好好地养一阵子,把损耗的都补回来,看你的样子,我觉得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万一死了,会败坏老神仙的名头。”
  何医判左右瞅瞅,见四下里无人,就低声道:“这段日子还是伺候在老神仙身边啊,我总觉得老有人想要杀我,还是住你家比较好。”
  就在这时,老神仙的声音从马车里传出来。
  “若是医家因为诊病无意中发现他人隐私就要丢掉性命的话,老夫会直接去问皇帝,这世上还需不需要医家,若是不需要,从此天下医者,可以拒绝给皇家诊病。”
  听得出来,老神仙真的已经很愤怒了,正代表着大唐最高良心的老人,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
  不过,这话只有老神仙能说,且是当着李治的面可以说,换一个人说,早就被五马分尸了。
  从曲江路过曲江坊,云初刻意打开车帘子,指着冒着浓烟的砖窑得意的道:“老神仙,您看看这七口砖窑,可是真正的日进斗金啊。”
  孙思邈瞅着遮天蔽日的浓烟道:“终究不符合自然之道,会有后患的。”
  云初笑道:“这世上最可怕的病症是穷病,您老人家负责诊治天下疑难杂症,弟子我,就全心全力的负责诊治天下穷病。”
  原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孙思邈却郑重其事的点头道:“真正的不治之症就是穷病啊。”
  也不知道这句话勾起了老神仙那些伤感的回忆,说了这句话之后,就再也不愿意说话了。
  这一点跟玄奘大师非常的像,两个人似乎都已经厌倦了说话这回事,听娜哈说,玄奘大师现在一整天都说不了两句话。
  云初为了让老神仙的心情好起来,特意把马车赶到了晋昌坊的平准药房。
  此时此刻,平准药房里已经人满为患了,尤其是郎中那边排着长长的队伍。
  就在郎中隔壁,十几个药童忙着熬药,捡药,再往旁边,就是一大排平房,这些平房里有穿着白色褂子的药童在进进出出。
  孙神仙看到这一幕,心情果然好了起来,下了马车,就来到了郎中身边,看这个郎中如何给病人诊病,下药方。
  郎中开始还不以为意,当他忽然发现身边的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孙神仙的时候,就趴在地上连连磕头道:“弟子该死,弟子该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4页  当前第2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8/10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人的餐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