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人的餐桌_分节阅读_第236节
小说作者:孑与2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01
  “平白给吗?”
  “不是的,这两天雨小,小的就带着这些人继续挖土山,将挖下来的土堆积到曲江里边缘,在哪里形成一圈高高地堤坝,等以后朝廷准许了,就在那些土堆上比照晋昌坊的坊墙,修建出一座小小的坊市子出来,到时候安上大门,咱们也好管理不是?”
  云初诧异的瞅着曾二牛,没想到这还是一个有野心的,现在看来,当初让这个家伙去澡堂子当掌柜的,还真得锻炼出来了。
  好吧,能让二牛亲自招呼的人中间好人不多,李慎不是好人,云初不是好人,温柔不是,狄仁杰也不是,就连刘仁轨也算不上一个纯粹的好人。
  “在长安城外修建堡子墙,你想都不要想。”
  二牛嘿嘿笑道:“既然不能修建堡子墙是朝廷的律令,咱们自然不去触犯就是了。
  不过,县尊,咱们不修墙,挖坑总可以吧?”
  云初皱眉道:“什么挖坑?”
  二牛笑的越发得意,指着身后的那个倭国人小声道:“阿倍说,倭国人不善于筑墙,主要是巨石运送不到高处去,可是呢,城堡没有高墙这怎么防守呢。
  所以,就有一个聪明的倭国人就想出来一个办法。”
  云初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去倭国看到的天守阁,天守阁外边,就没有城墙,只有数不尽的樱花。
  虽然没有城墙,天守阁外边却有好几道回字形的深坑,这些深坑深度超过了十五米,宽度超过了二十米,开始还以为是护城河,结果,这些深坑里面一滴水都没有。
  听了解说之后,才知道,这些深坑其实就是天守阁的城墙。
  只不过把原本高高耸立的城墙,变成了几圈回字形的深坑,敌人如果想要进入天守阁,就必须一点一点的沿着九曲回廊争夺。
  如果不小心掉进了坑里,根本就没机会往上爬,会被深坑上面的守军,射成筛子,或者被守军倒进燃料,将整个大坑点燃……
  再想到曲江里本就是一个吃土的大户,以目前长安城旺盛的砖瓦需求,不管有多少土都会被这些砖窑吃的干干净净,最后,变成长安城里的房子。
  如此下来,只要曲江坊的砖瓦窑继续冒烟,曾二牛在曲江坊的外边,完全可以弄出一个倒着的高大城墙出来,且用不了几年。
  原本矗立在这里的那座土山,这才几年的功夫就缺少了八成,绕着曲江坊挖出一圈大坑,最后变成他们的独特的城墙,真的不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事情。
  “县尊,倭国能用在大唐的东西实在是不多,即便是如此,阿倍依旧把它贡献出来了。
  我知道县尊对这样的技巧看不上眼,但是,这能向县尊表明阿倍的心。
  倭国的人,至今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我们向天祈求一些食物,从土地里栽种一些食物,从大海中获得一些食物,即便是这样,我们的粮食永远都不够吃。
  我们那里的大地经常会抖动,翻滚,刚刚修建好的房子人们才住进去,房子就会倒塌,将里面的人活活埋在里面。
  我们那里的大山常年冒着滚滚的浓烟,有时候还会喷出炽热的火焰,那些火焰连岩石都能融化。
  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大海的危险,可以折断连腰粗的大树的狂风,比山峦还要高的海浪,每时每刻都在夺走倭国人的性命。
  很多孩子刚刚出生就死掉了,很多人还很年轻,就因为疾病死亡了,以至于,在很多的地方,一旦人活得时间太长,年纪太老,为了节省为数不多的粮食,他们的子孙就不得不把他们背进大山里,任由野兽啃食……
  县尊,倭国人是人,不是自生自灭的野草,阿倍来大唐,目的就是希望将大唐人的生活,引入到倭国,让我倭国人同样可以如同大唐人一般衣食丰足。
  祈求县尊,请允许我们学习,允许我们倭人在很多年后,也过上大唐人的这种幸福的生活。
  拜托了。
  阿倍说完话,就双膝跪在地上,将双手平整的铺在地上,再把自己的前额贴在上面。
  阿倍的唐话说的非常好,字正腔圆不说,还自带着一股子奇怪的韵律,极具欺骗性。
  在场的人,除过云初依旧面色不虞,其余的人都把怜悯的目光投向阿倍。
  很多万年县所属的官员,此刻都觉得他家的县尊啥都好,就是心胸实在是太狭窄了。
  云初忽然笑了,瞅着拜服在地的阿倍道:“放心吧,迟早有一天,会有大唐人亲自登上你们的岛屿,亲手教导你们学会这一切的。”
  阿倍欣喜的抬起头瞅着云初道:“真的吗,真的是这样吗?那可太感谢您了。
  早就听说县尊乃是大唐有名的诗人,如果县尊有一天能够去倭国,阿倍愿意陪同县尊一起去看冒着烟的白头雪山,等到每年三月,樱花盛开的时候,阿倍就带上酒,在微风中感受樱花雪片般的凋落,想必,那样的景致一定能让县尊诗兴大发,给倭国留下流传万年的诗篇。”
  阿倍的一番描述,让云初回忆起自己在富士山上游览的场景,回忆起自己跟同事在京都看樱花的场景,更回忆起自己在芦之湖漫步的场景。
  你别说那里的风景谈不到多美,却真的很有意境。
  不过,还是觉得阿倍在装傻,自己明明说的是,将来一定会有大唐兵马踏上倭国,是以君主国之名踏上倭国,而不是作为客人再去倭国。
  云初不喜欢作为客人去倭国,因为,身为客人,连高级一些的风俗屋都不能进去,这让人非常的扫兴。
  看到阿倍兴高采烈地样子,云初也不打算说破,反正以后刘仁轨这个人会成为大唐水师将军的,到时候走一遭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真的,没能去成北海道在大雪天洗一次温泉浴,是云初当年去倭国留下的最大遗憾。
  “准备饭食吧,丰盛一些,毕竟,今天里人人都是功臣。”
  二牛欢喜的躬身道:“唯!”


第一百六十五章 《论隐户流,氓疏》
  在水天一色的曲江坊,云初举行了一场盛宴。
  这是曲江坊百姓在与天抗衡之后且胜利之后的奖赏,更是提高曲江坊人自信心与骄傲的最好办法。
  阿倍身为首席功臣,自然获得了云初给予的最高奖励——一头牛!
  别看这仅仅是一头牛,却是官府奖励有功百姓的最高奖励。
  一般情况下,路人救人一命,赏羊一只。
  路遇盗匪,奋力反抗,且反杀擒拿至官府,赏奶羊一只。
  突遇水火二灾,大声呼喝,令人出逃,且奋勇当先救灾,有大功者,赏牛一头!
  给阿倍赏赐一头牛的原则就来自于此。
  阿倍很高兴,曲江坊的百姓们也为他高兴,在酒宴上这个倭国人喝的酩酊大醉。
  还一边哭泣,一边歌舞,并看着云初满怀希望的唱道:“奈良京城地,犹如樱盛开。香气到处薰,繁华满眼来。”(原作,倭国,小野老,于公元七百年)
  赏赐阿倍一头牛,这是公事公办,也是理所因当的,假如这一次出主意的是二牛,或者别的唐人,云初给他的赏赐也是一头牛,不过,还会有乡贤补助,至于这个补助有多少,那就看云初的心情了,总之,这些补助一定会让一个下户人家顷刻变成上户人家。
  云初自己也被洪水困在了曲江坊,且被困了足足七天时间,在这中间,有曲江坊人乘坐竹筏去了长安城给衙门,以及家里报平安。
  在这七天时间里,云初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布局自己的造纸大业。
  长安边上的竹子非常多,这东西在晋昌坊成害了,在曲江坊更是如此,如果一两年的时间里不砍伐,它们就敢长进农田里去。
  之所以选择曲江坊造纸,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的百姓已经有了做工养家的自觉,而云初希望将以前依靠土地才能进行下去的租佣调,变形到这些作坊里去,也就是说,在作坊干活的大唐百姓,其实对作坊来说,是拥有一定决定权的。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是作坊的做工者,同时也对作坊有一定的拥有权。
  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对农夫们来说甚至是翻天覆地的一种变化,云初希望有人能够勇敢的参与其中。
  万年县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配给成年的男女百姓,这就导致很多百姓的户口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万年县的户籍上,这也就是仅仅一个长安就有上百万的人口,此时,整个大唐的人口却不足三百六十万户的原因。
  根据万年县官吏们的调查,仅仅是一个万年县就有起码三成以上的百姓是以隐户,流,氓的形式存在于长安。
  也就是说,因为大唐朝廷没有给这三成多的百姓提供生产资料——土地,所以,这么多的人就不用负担租佣调,没有资格参与府兵体系。
  长久下去,官府体系越来越庞大,而纳税人口却不见增涨,甚至是在减少,官府的收入就会减少,同时,因为没钱,官府提供给百姓的保护也就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恶性循环,所以,在早早达到开元盛世这样的封建社会发展顶峰之后,大唐的国力就一路下滑,最终变成结局最惨的大一统王朝。
  身为官员,云初还算是一个称职的官员,以前他是这样的,现在依旧是这样的,于是,云初趁着被困在曲江坊的日子里,动手书写了万言奏疏《论隐户流,氓疏》。
  在这封奏疏中,云初用追根溯源的方式,以及探讨的口吻,向皇帝以及群臣,说明了隐户,流,氓的产生,与发展,再到隐户,流,氓继续发展下去对大唐社会的危害,以及对大唐皇权的危害。
  最后,还用威胁的口吻写到:“若不解隐户,流,氓之危,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定有天下倾覆之忧。
  如此,则唐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是第一篇论证式样的长篇奏疏,云初仅仅是写,就写了足足五天,他希望能从皇帝那里得到处置隐户,流氓的权力。
  在这一封奏疏,上呈之前,云初分别拿给狄仁杰,温柔,以及刘仁轨看过。
  三人齐声叫好,尤其是刘仁轨在看到这一封奏疏之后,激动地难以自已,不仅仅在这一封奏疏上签名,落印,更是在月初的大朝会上,亲自将奏疏呈递给了皇帝。
  李治看过奏疏之后,长久默不作声,即便是巨熊陪伴在侧,脸上也毫无欢颜。
  于是,他的晚膳就便宜了巨熊。
  大唐社会有隐户,有流氓,这件事李治是知道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隐户流氓的人数竟然能占到大唐户籍人口的三成以上。
  而且,他还知道,云初在奏疏中还有一个庞大群体没有说到,那就是——部曲。
  假如皇帝对隐户,流氓,不闻不问的话,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就会成为勋贵们的部曲。
  到时候,云初说的大唐有倾覆之忧,将一定会出现。
  高祖皇帝依靠甚么起家的,李治如何能不知晓,部曲对主人的忠诚,已经训练有素方面,远不是一些乱民造反所能比拟的。
  云初的奏折,将大唐社会一个毒瘤用刀子切开,血淋淋的展现在了李治的面前。
  李治再三阅读了云初的奏疏,直到深夜,武媚到来之后,他依旧面对奏疏长吁短叹,他想过几个解决办法,最终因为投鼠忌器而一一放弃。
  在得到李治允许之后,武媚这才看了云初的奏疏,看完奏疏之后,武媚也呆滞住了。
  此时此刻,她与李治的利益是相同的,李治遭到的损失同时也是她遭到的损失,李治的利益被隐户,流氓所侵害,同样的,她的利益也在受损。
  夫妻两人枯坐在大殿中沉默许久之后,武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恬淡。
  “陛下,纪王封户一万。”
  李治猛地抬头,瞅着武媚道:“你觉得……”
  武媚又道:“汉王,周王,鲁王,舒王,霍王,荆王封户万五。”
  李治咬着牙齿道:“这都是高祖,太宗所封。”
  武媚又道:“高密,长广,万春,九江,庐陵,万春诸多公主,各封户五千。”
  李治的身体打了一个哆嗦,因为武媚仅仅说的是高祖的女儿,而高祖足足有十九个女儿,除过平阳公主的封地是依靠死战得来,其余的能够获封五千户,不过是因为出自高祖皇帝而已。
  这还不算太宗皇帝的二十一个女儿。
  武媚拿起云初的奏疏指着上面的一行数字道:“陛下州县户籍上的丁口不过三百五十八万三千数。
  当初太宗皇帝提议将原本的郡,州,县,三级变成如今的州县两级,使得政令下达通畅不少。”
  李治盯着武媚的眼睛道:“你想……”
  武媚点头道:“赏赐钱财不过是一时之痛,赏赐土地就成了万世之灾,大唐国朝,只应该有朝堂百司,而后州县官吏,越是清减,陛下的政令就越是通达。
  臣妾以为,这个王,那个公侯的会成为阻碍陛下政令下达的阻碍。
  就如同眼下这场水灾一般,不是因为雨水太多,而是因为河道疏浚不力,若是河道疏浚有力,即便是再大的雨水也只会被河道送去大海,而不是在这关中变成灾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4页  当前第2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6/10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人的餐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