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霓裳铁衣曲_分节阅读_第414节
小说作者:克里斯韦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3:21
  屈突成原本被太平公主这番敲打弄得心惊胆战,又突然听到太平公主重提当初那颗让自己去两淮当刺史的甜枣,顿时大喜过望:“殿下当真?”
  “自然是真的!”太平公主冷笑道:“怎么?要不要本公主写一封誓书给你,你才相信?”
  “臣不敢!”屈突成被吓得半死,赶忙跪伏在地连连叩首,太平公主冷哼了一声:“记住了,往后这段时间休要多言,休要再来我这里,谨慎行事便是,到时候自然有你的好处,要不然,我能让你去两淮去当刺史,也能灭你满门!”
  屈突成被吓得混身哆嗦,连声称是出了门,心中暗恨:“这女人好生恶毒,用人朝前,用完了便翻脸不认账,她嘴上说要让我去两淮当刺史,谁知道这又是不是哄我的假话?要不我把她暗中让我作乱,坑害杨思俭的事情禀告皇后?让她也知道我的厉害?”可屈突成转念一想,以太平公主的身份,即便自己举报成功了,恐怕也伤不了对方半根毫毛,至多被训斥几句。太平公主要是报复起来,自己肯定是满门诛灭。
  “娘的,看来这次也只能忍了!”屈突成暗想:“护良性格仁厚,怎么娶了个这般泼妇回家,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皇后既然在王文佐三人面前发了火,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王文佐等人总得敷衍过去。王文佐回去后立刻派慕容鹉去详查,两日后便有了结果,当日在院子里闹事的兵卒尽数吃了军棍,其中闹得最凶的二十人被革除军职,依照军法惩治,砍了脑袋。这件不大不小的骚动就这么被压了下去,但有心人会发现,查案者并没有对发放的悬赏是不是充足给出结论。
甘露殿。
  “这么说来,此事就这么了了?”皇后放下手中的奏疏,对王少监问道。
  “正是!”王少监笑道:“王大将军派去的慕容鹉是北门禁军的老人,不是他,别人也没法这么快把事情压下去!”
  “我知道慕容鹉是谁!”皇后冷哼了一声:“只是这件事情真的背后就没有别人在捣鬼吗?这厮是不是想要杀人灭口?”
  王少监咳嗽了一声,没有回答。皇后看了这老奴一眼,冷笑道:“怎么了?在我面前里你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娘娘?”王少监跪下来磕了个头:“老奴见识浅薄,拼着性命在您面前胡言乱语几句:照老奴看,就算此事背后真的有人,至少表面上此时也不应该查的太深了!”
  经由王少监的提醒,皇后也明白了过来:能在北门禁军里捣鬼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要是真的查出来什么了,是处置还是不处置呢?与其撕破脸,不如装作不知道,等到将来再说的好!
  “我明白了,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那就这样吧!”皇后看了一眼王少监:“王少监,今后朝中的事情,你要多打听些,回来禀告给我,明白吗?”
  王少监闻言身体一颤,面孔紧贴地面,道:“老奴遵旨!”
秦州。
  高延年、长五郎所领的前锋过了岐州,道路就愈发变得崎岖不平起来,人烟也须发稀少起来。天气也愈发寒冷,河流封冻,远处陇原群山上满是积雪,山间峡谷白茫茫的一片,偶尔有一只觅食的狐狸孤狼,哆哆嗦嗦的从冻硬的河冰面上跑过。长五郎到了高处回头望去,身后的数百骑,就如同一条曲曲折折的小黑线,在荒凉凄冷的白黄色天地间穿行,让人愈发有种孤寂悲凉。
  为了避免坐骑的蹄子被冻伤,高延年让所有人用牛皮包裹坐骑的蹄子,攀上荒无人迹的山岭,穿过齐膝深的积雪谷地,一路上过平凉,下水洛城,穿越秦州崎岖的山道,翻越渭源白雪覆盖的山头,来到了洮水岸边的狄道城。高延年取出身上的兵符,递给闻声而来的当地守官:“我们是大军的前锋,只住一晚明日一早就走。护良大将军统领的本部会落后四五天,请你们准备好他们的草料、粮食和宿营地!”
  当地的守官接过兵符一看,赶忙双手还给高延年,躬身道:“下官遵命,本地的毗沙门寺已经准备好了住宿地,不如二位校尉便在寺中歇息一夜,明日再走?”
  “毗沙门寺?”高延年皱起了眉头。那守官见高延年似乎有意,笑道:“二位校尉有所不知,这毗沙门天寺庙供奉的是毗沙门天天王,乃是武将庇佑之神。途径此地前往西域、陇右的武人,多有前往祭拜的,据说颇为灵验!”
  “若是如此的话,那就劳烦守官了!”高延年笑道。
  “不敢当!”那守官赶忙派人带路,高延年长五郎两人来到寺庙,下马来到佛堂之上,只见当中毗沙门天王塑像高约丈余,头戴平冠身披七宝铠甲,煞是威风凛凛,两人赶忙下跪参拜,祝祷道:“弟子奉命出兵征讨吐蕃,愿神保佑我等弓矢破敌、旗开得胜,回来必大行布施扩建寺宇,重塑金身。”
  两人跪拜起身,高延年向一旁的僧人询问此番出兵吉凶,那僧人合十颂佛说:“每日颂《法华经》,可破灾获福,得尝所愿。”
  “多谢法师指点!”高延年谢过僧人,出得门来,却听到一旁的长五郎叹了口气。高延年便询问道:“长五郎,你叹什么气?”
  “没什么!”长五郎笑了笑:“我记得这吐蕃人也颇为信奉佛教,想必吐蕃武士在出战前也会向我们这般向神佛祈祷能够取胜。若是我们和他们都每日念诵《法华经》,那哪一边能取胜呢?”
  “呵呵!”高延年笑了起来:“那多半是念诵虔诚的一边赢吧?”
  长五郎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要真的是如此的话,那大将军何必豢养我等?干脆养一群沙门,日日念经不久成了?”
  “罢了!”高延年笑了起来:“我说不过你,自从你拜了小野家这个义父,便变得愈发伶牙俐齿。不过念不念《法华经》无所谓,我们今晚住在人家的房子里,至少嘴巴上总要小心点吧?”
  “这倒是!”长五郎点了点头。
  两人被领到偏院的屋内,分别坐下,一宿无事。次日清晨,重新上路。一行人马一路往西,只见白色的冰面一路向西北方延伸,一直到天边,天空没有太阳,四周灰蒙蒙暗淡无神。河边,一座石头佛塔立在枯萎的草丛中。据向导说,当地人送友远行,一般便是送到这里作别。高延年和长五郎经过时,正好有数人正在佛塔旁作别,其中一人取出胡笳吹奏,曲调清远苍凉,如倾诉,如叹伤,闻之不觉酸肠。
  “这人吹得是什么曲子?”高延年问道。
  “乃是陇头流水之曲!”向导答道。
  “陇头流水?”高延年记住了:“曲子很好,就是太过伤感了。我等远行讨贼,须得作壮士曲,激人奋进!”随行之鼓吹闻言,便奏《兰陵王破阵曲》,曲声如似层层铁骑踏地而来,飞鸟惊起、猛兽骇奔,令人闻之便热血昂流。虽然阵阵寒风从河面吹来,众人依旧禁不住挺起了胸膛。
  高延年之军过了狄道,一路继续上陇。一日经过一小山,只见此山孤立于一隅,三面缓坡,一面崖壁陡立。崖壁上有无数洞窟,窟中皆有佛像,颇为壮观。正好遇上雪霁天晴,有僧人上崖扫雪。高延年和长五郎策马山前,可见晴空湛蓝清澈,麦积红暗,微风拂动,浮图风铃发清脆之声,令人闻之忘尘。
  “长五郎,想不到这兵戈之地,竟然还有令人忘尘清净之所!”高延年叹道:“你看这浮云苍狗,名利转眼幻梦,英雄总成枯骨。只有菩提稳如须弥磐石,慈悲之心,光照万千代!不如你我在这里布施一崖窟,雕塑佛像,以求福报如何?”
  “也好!”这次长五郎倒是没有反驳,他看了看来时道路:“我们还没到陇右,这道路就如此艰险,吐蕃人的地域只会更难走,我们这次出征恐怕未必能活着回来,不如便在这里先修好崖窟,取出身上一件贴身物留下,若是寻不到尸骨,这里便当是我俩的葬身之地吧!”
  两人商议已定,便唤来僧人,拿了一笔钱布施给僧侣,令其在崖壁上凿一洞窟,又各自取了一件贴身衣物留下,当做念想之物,然后才领兵继续向西而去。
  公元681年的二月,岁末年初,冬雪早已经下过,山河沉寂,大地封冻,放眼望去,陇上从青海到陇右,就仿佛一块巨大的磨刀石,大唐与吐蕃两边都秣兵厉马,等待着来年的大战。吐蕃国相钦陵统领十万大军在攻克了河西之后,沿着河西走廊而下,攻克武威,过乌鞘岭,兵锋直逼黄河,关中震动。
黄河畔。
  “这就是黄河,渡过这里就是兰州了吧?”钦陵立马于黄河畔的渡口,远眺着远方的土地。吐蕃军的骑兵在黄河岸边的平地上排起了长队,人和战马哈出的水气就像白色的烟雾,在阳光下闪着光。静悄悄的大河就在他们的脚下,大河从南而来,却在他们的脚下拐弯东进。河道很宽,但大部分地方都已干涸。有水的地方覆盖上白色的河冰,如同一条条闪耀光芒的细带,互相交叉缠绕,或汇合或分开,向东绵延而去。
  钦陵看着河对岸的土地,看的都出神了,河对岸的河堤上种了不少树木,不过这个时候的树都已经掉光叶子了,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林后的村落和一层层山峦,偶尔还能看到林子里有飞鸟在晃动,他皱起眉头,问道:“冬天里林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鸟?”
  “应该是附近村落的缘故!”侦骑答道:“当地的唐人村民都逃走了,经过林子时撒下了谷物,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飞鸟!”
  钦陵没有说话,半响之后才问道:“唐军的营地在哪里?”
  “禀告国相,唐军的营地在对面的山坡后,已经修筑了数道寨墙,连绵十余里,十分坚固!”
  “弃黄河不守?”钦陵皱起了眉头,虽然他是吐蕃人中的极端强硬派,经常口头上把唐军贬的一钱不值,但真伤了战场上却十分谨慎,就像这次,虽然黄河已经封冻,渡河对于吐蕃人已经很简单,但他还是极为谨慎的在河边等待了许久,不敢贸然渡河。
  “父亲可以让我先领兵渡河,试探一下唐军的虚实!”弓仁道。
  钦陵没有理会儿子的请战,而是继续查看了一会地势,半响之后方才道:“先立下营寨,渡河之事,先放缓些不迟!”
  天色已晚,狂风从西北边吹过来,帐外立起的厚盾都仆仆作响。钦陵盘腿坐在牦牛皮帐中,对着面前的佛像诵读了一会儿佛经,方才回到几案前,重新开始查看起地图来。
  “父亲,我已经巡完营地了!”弓仁从帐外进来,脱下结满白霜的甲衣,坐了下来。
  “情况如何?”钦陵问道。
  “都还好!”弓仁笑道:“这天气对于唐人来说是酷寒,但对我们吐蕃人来说却是正好。估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将才避战的!”
  “突厥人灭亡时,唐人可是冒着雪连夜行军,一举袭破突厥汗帐篷的!”钦陵冷声道:“唐人是怕冷不假,可若是倚仗这个小视对手,那就距离灭亡不远了!”
  “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记住了!”弓仁低下头。
  “甘州的事情,你做的不错!”钦陵突然道。
  “啊?”弓仁没想到父亲怎么一下子话风转到那边去了,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唐人的人口百倍于我们吐蕃人,如果不能把唐人化为己用,就算我们能百战百胜,最后灭亡的还是我们吐蕃人!”

第871章 芦苇荡
  “父亲,想不到您也是这么想的?”弓仁闻言大喜:“那您为何不在众人面前……”“这些话我为何不在众人面前说是吗?”钦陵问道。
  “对,对,孩儿就是这个意思!”弓仁道:“将领中有很多人都反对孩儿的做法,如果您表明态度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人改变想法的!”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钦陵摇了摇头:“军官们之所以愿意支持我,是因为在征服吐谷浑人和西域之后,他们都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实惠。而如果依照你的办法来,就必须对唐人的豪强怀柔,这样一来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他们反对你也是理所当然!”
  “可是父亲您刚刚明明说若是不把河西的唐人化为己用,即便我们能百战百胜,最后吐蕃还是会灭亡的!”弓仁急道。
  “不错!”钦陵点了点头:“但那都是将来的事情了。而且那些支持我们的人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领地和财富,既然他们会为了领地和财富支持我们,自然也会为了这些反对我们!”
  “哪怕这样会导致未来的灭亡?”弓仁问道。
  “那毕竟只是未来!”钦陵叹了口气:“所以哪怕我明明知道你是对的,表面上我也不能表态支持你!”
  “我明白了!”弓仁叹了口气,他此时已经明白了父亲的奇怪态度:“那我应该怎么做!”
  “做你觉得对的事情!”钦陵道:“我是我,你是你,虽然我比你强大,但我只是过去,而你才是未来,明白了吗?”
  弓仁眼睛一亮,他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兰州,唐军行辕。
  “裴公!”程务挺压低了声音:“护良公子的前队已经到了,我让他在城南珈蓝寺扎营!”
  “嗯!”裴行俭头也不抬的问道:“兵马情况如何?有多少兵马?”
  “有兵士八百余人,战马一千三百多匹,其他骡马杂畜九百余匹!”程务挺低声道:“听领兵的将佐说,他们这一路上陇十分艰险,途中病倒的、累倒的、摔伤跌伤的就有一百多人,马匹杂畜更多。不过以末将亲眼所见,这些骑士虽然途径长途跋涉,但志气不馁,应该是精悍敢战之兵!”
  “能大冬天上陇的兵马,自然不是一般之辈!”裴行俭抬起头来,叹了口气:“这次王大将军是下了本钱呀!”
  “裴公!”程务挺低声道:“要是王大将军亲自领兵,末将自然没啥好说的,都只有任凭驱使的份。可他这次就派了个儿子来,听说才刚刚二十,只不过娶了天子的妹妹,就要位居您之上。军中众将都不服气!”
  “不服气?”裴行俭笑了笑,站起身来拍了拍手:“年纪小你就不服气,那当今太子还在吃奶,你是不是也不服气?”
  程务挺脸色大变,赶忙双膝跪下,连连叩首道:“裴公,末将该死,末将该死!”
  “起来吧!”裴行俭笑了笑:“只不过是私下里说话,你也莫要太在意了!”他伸手将程务挺服气,叹了口气:“你这个脾气,见小而不见大,若是不改早晚要吃大亏!你觉得王文佐为何不自己亲自来,而派儿子来?你觉得他把对吐蕃的战事当儿戏?好吧,就算他不在乎大唐的西疆、不在乎自己儿子的性命,那他总得在乎这些上陇的精兵悍将吧?这些可是他近二十年累积起来的本钱,要说天底下谁最在乎这些,那就是他自己了!”
  “他觉得这次儿子也能赢?”程务挺低声道:“钦陵可不是一般人,如果好对付的话,也轮不到他儿子出马!”
  “这个用不着你操心!”裴行俭低声道:“王文佐肯定给他儿子准备好了底牌,他这次派了两个儿子来,可谓是势在必得!”
  “两个儿子?还有一个是?”
  “叫彦良,是他和倭国女王生下的那个,也是他的长子,现在是倭国大王!”裴行俭看了程务挺一眼,目光阴冷:“明白了吧?别犯蠢!”
  程务挺被上司的目光吓了一个哆唆,赶忙沉声道:“裴公放心,我一定会听从号令!”
  “不只是你,还有其他人!”裴行俭道:“别以为我不知道,除了你之外,不服气的人还有不少吧?把你拱到我这里来试探口风对不?我给你交个底,若是不尊号令,犯了军法,谁也救不了你们!”
  程务挺赶忙俯首道:“末将一定会把您的话转告其他人!”
吐蕃军队在黄河边并没有停留多久,在钦陵河边巡视后的第五天,吐蕃人过河的斥候在探查村落时,遇到了唐军的斥候,由于双方的人数相差悬殊,唐军的斥候发现敌人后立刻调转马头逃走,吐蕃人没有追上,便派人送回消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吐蕃人的斥候还取下几颗残留在树上冻硬的柿子。(一般这种果树都是在村子周围才有)
  得到消息时,钦陵正和吐蕃众将一起吃饭,他看了看手中的柿子,随手递给旁边那人,让其传视。
  “我军应乘机先渡河,过了河堤立营,若唐人不来战,就继续进逼!”一名吐蕃将领大声道。
  “对,唐人明显已经夺气,否则不会弃险不守的!我军应该乘胜追击,直取兰州,这样就可以北联突厥,从西北两个方向夹击陇右,进逼关中!”
  “对,如今河面冻硬,正适宜渡河进击,若是过几日突然变暖,冰面变薄,那就错过时机了!”
  营帐中绝大部分吐蕃将领都赞同渡河进击,这也难怪他们,自从大非川之战后,唐与吐蕃在青海地区就已经攻守易势,唐军败多胜少,即便取胜,也是那种防御战的胜利,而非主动进攻的胜利。时间一久,在吐蕃人心目中就形成了己方勇悍不畏死,唐人羸弱怕死的印象(当然这也有一定的真实性,毕竟大非川那样的大败仗之后,陇右唐军的战斗力肯定不是短时间内能恢复的)。觉得唐人只不过是依靠屯堡坚守,野战不如己方。而这次钦陵出奇兵穿越山谷,突袭河西,取甘州后一路东向,翻越乌鞘岭之后,兵锋已经直逼兰州,便愈发志气轿狂。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摧毁陇右唐军主力,进逼关中,迫使唐帝国与吐蕃议和,承认其对河西、青海、安西等地的占领事实。
  钦陵并没有立刻表态,他思忖良久之后,下令先让儿子弓仁领兵渡河,在河堤上立营,同时派出大批斥候巡查,寻找唐兵的主力所在。
  弓仁得令之后,立刻派人找来熟悉当地情况的百姓,在冰面上厚实之处立下标记,然后领兵从厚实处过河。那天是个阴天,虽然已经是中午时分,但太阳也只露出一个惨淡的轮廓,丝毫不能给天地间带来多余的光亮。弓仁渡河之后,在对岸的河堤高处放下胡床,自己坐在胡床上看骑兵渡河。他回头向对岸望去,只见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萧索,太阳只有一个光晕留在空中。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吐蕃人的斥候回报,说他们在一条当地小河汇入黄河的河口附近发现了一支唐军:“就在河岸便的芦苇丛边,黑压压的,约莫有四五千人,马匹并不多,但兵士的甲胄齐全,阵势也不齐整!”吐蕃的斥候这般禀告道。
  “弓仁,就让我去将这伙唐兵尽数擒拿来吧!”说话的叫赞婆,他是钦陵的弟弟,吐蕃军中有名的勇将。钦陵每次与敌军野战,多以赞婆为前锋。
  “叔叔,要不还是先请示父亲,再作决定吧!”弓仁道。
  “兄长在河对岸,两边相距有十余里,等信使往返回来,天都黑了,谁知道唐军明日还在不在那儿?兵势如火,迟则生变呀!”赞婆催促道。
  面对叔叔的催促,弓仁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好吧,不过还请叔叔小心,莫要中了唐人的计策!”
  “放心!”赞婆见弓仁应允了自己的要求,大喜道:“天黑之前,我便将唐军将领的首级取来!”
  他策马回到自己的旗下,喝道:“来人,取我的金甲来!”他在奴仆的帮助下穿上金甲,吐蕃将士们也纷纷披甲上马,持矛挽弓,甲胄撞击之声,遍野可闻。随军的沙门走到军前,唱诵《法华经》,将士们纷纷下马屈膝,吟唱阿弥陀佛,发愿祈福。然后诸军便沿着河边谷地,一路蜿蜒向南而去。
彦良看着天空中的热气球,一根绳索连接着热气球和地上的木桩,使得其不被猛烈地西北风吹走,他吐出一口长气,搓了搓手:“这鬼天气,地上都冻死人了,天上只怕更是难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9页  当前第4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4/4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霓裳铁衣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