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450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2:03
  张斐也明白了过来,讪讪道:“但是我才疏学浅,只怕不能胜任这助教一职。”
  换个闲官让我混一混,镀一层金。
  这么简单的政治手段,你不明白么,国子监的老师,难度也忒大了。
  司马光摆摆手道:“你在韩相公、富公面前都能够侃侃而谈,还怕那些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张斐登时激动道:“司马学士,我也才二十多岁,我也没有干啊!”
  一旁的许芷倩、高文茵默默低下头去,双肩微微耸动着。
  “行了,行了,你就别谦虚了,我今儿来也不是找你谈这事的。”司马光摆摆手道。
  讲学一事,他对张斐真的是充满信心,这小子口才,他是亲身体验过的,而且范纯仁都曾受点拨,完全没有问题。
  我特么是谦虚么,我是怕麻烦,这学问之争,就不可能会有个结果的,我表现的好,只怕天天会有人来找理论,我若表现的不好,又会被人笑话,这老头自己就知道低调,老是让别人去高调,可恶。
  张斐憋着一肚子怨言,问道:“不知司马学士找我有何指教。”
  司马光正色道:“我今儿找你,是想向你请教,该如何建设这律学馆。”
  此话一出,许遵都傻眼了。
  这真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晏几道拿着晏殊的词,来找张斐讨教,这就已经难以让人理解,如今司马光又跑来找张斐请教建设学馆的事。
  这。
  许芷倩都憋不住了,“司马叔父,张三他自己都没有上过什么学,又如何懂得学馆的建设。”
  分享一下争讼技巧,这倒是还说得过去,学馆建设也找张斐。
  离谱的有些过分了。
  司马光呵呵道:“倩儿,你未免也太小瞧你未来的夫君了,这律学馆的教程,可都是你夫君拟定得,他如何不懂。”
  说着,他又看向张斐,“张三,你说是么?”
  张斐干笑几声,“司马学士,当时我就说了,这教程是按照我争讼的经验所拟定,但学馆建设,我可没有什么经验。”
  司马光呵呵道:“无妨,无妨,你就说说你的想法,我先听听,择优取之。”
  看来这老头是赖上我了吧。张斐有些疑惑地看着司马光。
  你司马光的能力,建设一个学馆,这还用去请教别人。
  许遵突然抚须笑了笑。
  司马光瞧他一眼,面露尴尬之色。
  张斐忙问道:“岳父大人为何发笑?”
  “没什么。”
  许遵摇摇头。
  司马光尴尬道:“到底还是没有瞒过仲途啊!”
  说着,他又向张斐道:“不瞒你说,王介甫为那算学馆设有三舍法,但我不想与他一样。”
  王安石早就在考虑教育改革,故此这算学馆刚刚被批准,他马上就祭出自己三舍法,并且还绕开科举取士。
  这逼得司马光也只能这么干,但司马光又没有一个具体计划,他的教育改革还是继承范仲淹的思路,重实务。
  但问题在于,范仲淹并没有想绕开科举取士。
  这思来想去,如果要绕开科举,这三舍法好像确实非常不错,但他又不想去学王安石,不仅仅是他,保守派中很多人都不愿意。
  这本来就存在竞争关系,你这方法都是直接用对方得,这不是输在起点吗。
  司马光突然想到,张斐拟定教程非常新颖,也与他理念吻合,何不来问问他的意见。
  张斐这才反应过来,可仔细一想,王安石的三舍法,就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制度,再简单一点说,那就是大学三年教育,并且使得学院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已经是非常超越时代的观念。让他来想,他也是这个套路,最多就是将三年变成四年。
  但张斐还真是在仔细考虑,因为教育对于他而言,也是至关重要。
  他弄这慈善基金会,目的也是为渗透教育,而不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司马光也没有打扰他,而是在旁静静等待着。
  过得好一会儿,张斐突然道:“根据王学士的三舍法,这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
  司马光点点头,“正是如此。”
  张斐问道:“为何这人数会逐步递减?”
  都不等司马光开口,许芷倩就道:“如此才能选出天才为国效力。”
  司马光点点头:“芷倩说得对。”
  张斐就问道:“那么根据三舍法,最终入朝为官的,最多也就一百人,剩余的一千九百人干嘛去?”
  司马光捋了捋胡须道:“自然还是继续努力,就如同科举一样,一次考不上,就回去继续苦读,然后再考。”
  张斐道:“那如果一直都考不上呢?”
  “那。”
  司马光讪讪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张斐立刻道:“然而,事实就是大部分人都考不上,这些人都将被淘汰。可见王学士的三舍法,虽然大开入口之门,也就是针对庶民开放国子监,但并未改变出口,还是过于狭隘啊。如果司马学士想要超越三舍法,就必须大开出口之门。”
  许遵皱眉道:“如今朝中本就出现冗官现象,若还大开出口之门,岂不是会进一步加重冗官的现象。”
  张斐笑道:“岳父大人此言差矣,常言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我朝教育往往就只负责达则兼济天下,至于穷则独善其身,就全凭自我修养和奋斗,教育不给于任何支持。”
  司马光听得也糊涂了,“穷则独善其身,本就应凭借自我修养和奋斗,不然何谓独善?”
  张斐摇摇头道:“但是教育可以给予独善其身支持。”
  司马光问道:“教育如何给予独善其身支持?”
  “毕业证。”
  “毕业证?”
  司马光双目一睁,是一头雾水。
  “正是如此。”
  张斐点点头,道:“但凡学业合格者,一律发放毕业证,至于入仕与否,则在于自己的选择,国子监可以在此,再设一道考试,愿意入仕,则参与考试,合格者,将入仕为官。”
  许芷倩好奇道:“可谁不想入仕为官?”
  “我啊!”
  张斐道。
  “!”
  许芷倩无言以对。
  这真是铁一般的事实。
  张斐又道:“虽然如我这种人,是非常非常少的,但是朝廷也只能容纳那么多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入朝为官。可话又说回来,不入朝为官,就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吗?亦非如此。
  他们可以成为大珥笔,赚得腰缠万贯,也可以成为法律援助,为民请命,甚至可以去警署做事,是可以从其它地方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人人都能够独善其身,国家便也能够长治久安。
  而毕业证的作用,就是他们的学历和能力的证明,让他们可以更加从容的独善其身,更加自由的择业,得到大家的认可。
  从而做到人才疏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又能从侧面缓解冗官的现象。”


第三百四十一章 入仕
  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的许多政治理念,都是超越时代的,但有趣的是,他最终目的,却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集权。
  他始终没有跳出这个理念。
  王安石的教育理念就是务实轻虚,他认为科举考得内容,实在过于浮夸,没有什么卵用,故此他要设专科,培养专业人才,以供朝廷取才。
  这是多么超前的理念,但他的目的就是为朝廷取才,他并没有考虑到,其实社会也需要人才,如果这些人才能够将自己的才能用于坊间,社会也能发生进步。
  相反,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这一批庆历旧臣,他们都是希望能够限制君主集权。
  如范仲淹就试图将祖宗之法直接套在皇帝身上用。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你皇帝若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是违反祖宗之法。
  而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其实就是在他们这一批大臣身上发扬光大的。
  范仲淹、文彦博都跟皇帝摊牌过,就直接明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司马光其实也是这个路线。
  革新与保守争得到底是什么?
  仅仅是政治理念吗?
  而富弼、文彦博他们,他们又仅仅是反对王安石吗?
  还真不见得。
  因为最让他们的忌惮得,肯定不是王安石。
  自古以来,一切党争,其实都是围绕着皇权在进行。
  而张斐的毕业证制度,就不仅仅是局限于朝廷,而是将教育面向全社会。
  其实这里面也暗藏着限制皇权的思想。
  科举的制度,就是要将天下聪明人,都招到皇帝身边去,成为皇帝的人,如此龙椅才坐得安稳。
  如果教育变成面向社会输送人才,肯定是在削弱皇权。
  只不过这人才往高处走,水往低水流,当官始终是华夏民族最为崇尚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必须要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才能显现出一些效果来。
  但这个理念,显然非常符合司马光的执政理念。
  他也非常崇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在历史上,王安石掌权后,他就跑去修资治通鉴,其实赵顼是想留着他的,身为帝王,肯定还是要讲一个平衡,但是司马光坚决推辞。
  是后来高太后掌权,他才回来的,他才又回来得,开始对新政进行清算。
  王安石也是如此,仁宗、英宗在位期间,他也是选择远离中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