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将军好凶猛_分节阅读_第456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8:19
  “仲和,你坐过来饮酒。”邓珪喊住仲和。
  众人微微一怔,仲和更是愣在那里。
  晋龙泉也是眼疾手快,不需要晋庄成吩咐,立刻指挥仆役在邓珪与晋玉柱之间添了一张矮案,将酒水菜肴都摆上。
  不管朝中怎么传言邓珪受新帝猜忌,但他此时出任左龙武军都统制、原州刺史、兼知庐州、御带器械,封襄阳侯,兼领枢密院都承旨,地位绝对不比晋庄成稍低。
  他既然开了口挽留仲和在宴厅吃酒,晋庄成肯定也不可能驳他这个面子。
  要不然,晋庄成又何必请邓珪过来饮宴?
  仲和坐到案后,也是心绪难定,却不是嫌邓珪此时可能受新帝猜忌,他压根就没有这个资格去嫌弃,实在是有些受宠若惊。
  仲和刚才进来敬酒,宴厅里众人以为他只是晋家普普通通的一个同乡,此时看到他叫邓珪挽留下来饮酒,都颇感兴致的看过来。
  “想当初桐柏山匪患祸害唐邓随申等地,邓某得幸与靖胜侯携手清剿盗寇,仲家兄弟亦率族众杀贼,出力甚伟——朝廷赏功时,仲家兄弟叙功还在唐盘、徐心庵等人之上呢,可真真是桐柏山一员悍将,”
  邓珪跟众人介绍起仲和来,不掩赞誉之辞的笑着说道,
  “不过呢,仲家兄弟淡薄名利,喜读诗书,桐柏山匪乱平息过后就隐居乡野,朝廷屡次相召,最终也只在南阳府兵马都监司当过一段时间的军吏又挂印而去,我都没有机会与他相聚,没想到我这次回京,竟在晋公府上得见,真是幸事啊……”
  楚山除了诸州兵马都监司所辖的守兵外,还编先锋军及天雄军左右中军总计四镇战兵,以王举、徐武碛、陈子箫及王宪四人为统制官。
  眼下徐怀在荆襄组建南蔡招讨司进剿洞荆贼军,不管背后有多少明争暗斗,在新帝登基时,徐怀除了上表称贺外,还上书请求朝廷允许楚山新编天雄军后军,任命唐盘、范宗奇为正副统制官,专司进剿洞荆贼军,同时还上书朝廷,请求允许徐心庵顶替徐武碛,出任天雄军左军统制之职。
  朝廷还没有正式下旨应允,但这些事宴厅里的众人都已知悉,也很清楚唐盘、徐心庵在楚山军的地位如何。
  而整个朝廷就没有多少统制级的将领。
  跟崇文抑武、以文御武的天宣年间不同,即便脑筋再顽固的士子,也清楚武将在此时的地位已非往时能同日而语的。
  现在邓珪介绍仲和早年与唐盘、徐心庵齐名,剿匪作战功勋甚至在这二人之上,怎么可能不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他们看来,以邓珪的地位也没有必要虚言夸捧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一时间众人与仲和相饮甚欢,晋庄成、晋玉柱父子与他交谈也亲切许多。
  待一番饮宴后,邓珪才问仲和怎么会在建邺。
  “我之前多次游历江东,对江南风情人物素来仰慕,再加上内人王氏前年染疾留在南阳一直未愈,这次便痛下决心举家迁来建邺居住。”仲和哪里知道邓珪跟楚山有多少牵涉,小心翼翼的回答邓珪的问话。
  “你此时在何处高就,还是留在宅中一心苦读圣贤书?”邓珪问道。
  “世道变乱、胡虏未灭,哪里还能静下心来不问窗外事啊?只不过迁到建邺还没两天,想效力朝廷,还无从投效。”仲和说道。
  “那你家小留在建邺,你随我去庐州可好?”邓珪相邀道,“你一身本事,不能效力军中以御胡虏,实在是太可惜了!”
  仲和怔在那里。
  桐柏山匪乱过后,他就与邓珪没有任何的交集,这些年过去,随着双方地位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也抹不下脸去攀附,却没有想到邓珪竟然有意招揽他。
  见仲和竟然有所迟疑,晋庄成站起来,笑着问道:“怎么,邓侯都请不动你为朝廷效力?”
  “能在邓侯帐前效力,仲和求之不得,难免有些喜出忘外,还请邓侯见谅。”仲和连忙站起来,给邓珪行礼。
  众人纷纷举杯相贺:“仲将军一身本事,当效力军中以御胡虏!贺邓侯又新得一员虎将!”


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
  酒宴结束,邓珪热切的与仲和携手离开,晋庄成也是带着长公子晋玉柱恭送邓珪、仲和离开——南阳士绅会多留些时间听晋庄成教诲,看到这一幕,特别是看到仲和受宠若惊的样子,忍不住酸溜溜的嘀咕几句:
  “别真以为有多大能耐,要不是当初看走了眼,此时说不定都已封伯封侯了,还需要灰溜溜倚仗他人的提拔?”
  大越崇文抑武、以文御武、厚待士臣,诸部公卿及宰执级人物基本上都有封爵,而统兵将臣哪怕是做到都统制一级,品秩也被压得极低。
  像郑怀忠、高峻阳等人在天宣年间就已经是经略使了,但才勉强加刺史头衔领取相应的俸禄,但想得到封爵非要有泼天大功才行。
  建继帝在襄阳即位登基之后,危急的局势决定了迫切需要提升武臣的地位。
  当时除了高峻阳、顾继迁、郑怀忠、文横岳、徐怀、葛伯奕、韩时良、刘衍、邓珪、张辛等人都直接封郡公、县侯外,另外有一批军功卓越的武将都得以封爵。
  像唐盘、徐心庵二人早就册封开国子爵,这次楚山举荐唐盘、徐心庵出任统制官,朝廷一旦应允,少不得还要改封开国伯。
  即便仓促迁到建邺的南阳士绅,骨子里怨恨楚山那种野蛮践踏士绅的做法,但楚山武功之胜,却非他们闭上眼睛就能不承认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仓皇变卖田宅逃离南阳。
  桐柏山匪乱期间,仲和立功在唐盘、徐心庵之上,他们自然就有理由认定仲和倘若没有跟楚山众人分道扬镳,今日之成就也必然在唐盘、徐心庵之上,哪里还需要邓珪的提拔?
  再说邓珪此时恐怕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吧?
  又有人忍不住酸溜溜说几句邓珪受新帝猜忌的事情来。
  当然,也有一些人敏感的觉察到不同的,还是能看到邓珪在酒宴上招揽仲和之后,晋庄成对邓珪多了几分热忱,禁不住想,邓珪招揽仲和,或许并不是看重他真有几分本事,更重要是借仲和表一下姿态,就像今日出现在晋府的酒宴之上?
  ……
  ……
  “孙彦舟等贼,还要怎样才肯接受招安?”
  阴暗的垂拱殿,登基之后改元绍隆的新帝没能痛痛快快的享受几天即位后的愉悦心情,葛伯奕再次遣使来到建邺,呈禀对洞荆联军的招安诸事进展远没有预想中顺利。
  绍隆帝赵观坐在龙椅上,费解而困惑的盯着奉葛伯奕之令赶来建邺面圣的荆湖南路制置司签事赵靖诚。
  面对新帝的质问,毕恭毕敬站在殿中的赵靖诚无言以对。
  能解释的已经解释了,除此之外也不是他能胡乱去说的。
  顾藩刚刚回到建邺,此时与汪伯潜坐在一旁,听赵靖诚详说魏楚钧之前从建邺返回岳州之后,与孙彦舟、胡荡舟等贼将洽谈招安等事。
  顾藩这次前往楚州招抚淮东军将还是较为顺利。
  神武军除开郑家子弟之外,其他三名统制、九名都指挥使,都具状弹劾郑怀忠、郑聪父子贪弊枉法、结党营私、妄行废立等罪,以此划清与郑家的界线。
  淮东的危机看似得到缓解,但还并没有彻底解除。
  绍隆帝此时除了下旨使韩时良兼领神武军都统制,统领神武军外,此时还没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接任淮南东路制置使一职。
  顾藩虽然对淮南东路制置使一职极为心动,但他对继续统领人心惶惶、不知道暗中还藏有多少变故的神武军守御淮河下游,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周鹤、胡楷等人却是举荐刘衍接任淮南东路制置使,然而刘衍与张辛、邓珪三人,绍隆帝一个都不放心,此时还没有松口应允。
  而葛伯奕在荆南对洞荆联军的招安远没有像预期中那么顺利,绍隆帝意欲对楚山进行限制,就没有办法进行。
  虽说绍隆帝授意葛伯奕在荆南从权任事,一切以尽快招安洞荆联军为要,但实际上除了周鹤、胡楷等人在朝中极力反对外,荆南地方也强烈反对不加限制的招安洞荆联军。
  去年洞荆联军大肆侵凌荆江北岸,特别是长时间盘踞千汊浦不退,除了徐怀上表外,朝野也有很多人怀疑洞荆联军有与赤扈人勾结的可能。
  洞荆联军即便确有与赤扈人勾结的劣行,也不是不能招安,也不是不能容许孙彦舟等贼将洗心革面、重新做出选择——毕竟在朝野绝大多数人眼里,举兵造反与勾结胡虏乃至投附胡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无力快速剿灭,又迫于形势需要尽快解决荆湖匪乱,招安也是无奈之举,但不能不加以限制。
  朝堂群臣,甚至包括胡楷、朱沆等人在内,从来都不觉得揭竿造反的贼将,会是什么忠良之辈,倘若没有足够的钳制手段,他们怎么可能不担心贼军接受招安后反复无常,成为更大的心腹之患?
  地方上所能感受到的威胁则更为迫切、直接。
  没有足够的限制手段,又或者说在洞荆联军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之前,谁敢轻易同意让为祸荆湖多年的孙彦舟率领数万乃至十数万兵马直接进入境内,甚至进驻城池之中?
  不要说荆湖南路诸州地方士绅强烈反对了,荆南兵马乃至葛伯奕率领前往荆南剿匪的嫡系兵马,也没有谁愿意去冒这险。
  多方磋谈,荆南制置司内部最终能形成的妥协方案,即便同意孙彦舟、胡荡舟等贼将继续统领其部兵马,但也强烈要求诸贼将兵马汰弱留强,缩减六万规模以下,并进驻指定的城池;同时还要求诸贼将把八万将卒的家小集中起来,由荆南制置司统一安置,实际上作为人质迁往岳州等地接受地方兵马都监司的监管——孙彦舟、胡荡舟等贼将的家小,则要求迁往建邺居住,实际上是作为人质,直接接受朝廷的监管。
  荆南制置司的招安条件,绝对谈不上苛刻,但前提是要先将洞荆联军打服了,打得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同时也要叫洞荆联军相信朝廷不会出尔反尔,招安不是诱杀之计。
  许蔚编练荆南兵马,待至葛伯奕率一部精锐接替许蔚出任荆南制置使,荆南确实是扭转了之前被动的局面,联合荆北兵马将贼军限制在一定区域,也几次重创贼军往两翼扩张的野心,但对贼军控制的核心地区的进剿作战,尚未取得决定性的大捷。
  而建继帝驾崩之后,荆南变进剿为招抚,叠加汛期令贼军获得喘息之机,孙彦舟等贼将又怎么不滋生观望之心?
  就算没有蒋昂等人在洞荆联军内部牵制,孙彦舟、胡荡舟等人此时接受招安的意愿也没有那么强烈。
  “南蔡招讨司现在有什么动作?这些贼将迟迟不降,该不会南蔡招讨司暗中又搞什么小动作吧?”绍隆帝了解过诸多难解决的细节,也很是无力的问道。
  “南蔡招讨司在荆襄之间行招讨事皆有上表陈奏,而据荆北制置司及荆州北部四县官员所述,除徐怀上表招讨策所言诸事外,南蔡招讨司似乎并无别的动作。”汪伯潜回道。
  徐怀十月中旬上表言南蔡招讨司进剿招讨策,明确要对洞荆贼军要剿抚并用,不宜操之过急。
  在招讨策之中,徐怀长篇累牍提及汉末吴国以及前朝末年荆南割据势力都曾在荆州城以北、瓦子湖、白露湖以南修筑大堰,截断沮漳水,使之东流淹没荆北低洼地区,在一马平川的荆州北部形成绵延百里水泽,以阻止敌军南下之事。
  因此南蔡招讨司这次借鉴前贤反其道而行之,准备在瓦子湖、白露湖、赤桑湖以北修建长堰,辅以塞垒,连垣一体,到时候长堰、塞垒以及长堰以及南面连成一片的白露湖、赤桑湖等水域,则可以将封锁贼军于荆北之外。
  而在修造长堰过程中,南蔡招讨司将同时从游离于洞荆贼军核心势力之外的小股流民军先着手进行招抚。
  这么做除了补充修堰劳力之不足外,同时还能达到剪除洞荆贼军枝叶的目的。
  为了保证长堰不受汉水汛季洪水的影响,南蔡招讨司还需要将华陵河改道,从华陵县东部南下,经沔阳南流监利县洪湖之中,需要于荆门东章山新辟河道,使通樊台。
  徐怀在招讨策里拍着胸脯保证诸事得成,荆北匪患必绝,为此向朝廷请求调拨二百万石钱粮确保长堰能如期修造。
  额外的钱粮肯定是没有的,但说到用兵,朝中包括胡楷在内都没有谁能对楚山指手画脚?
  葛伯奕在荆南进行招安迟迟没有进展,朝廷也没有哪个言官愿意站出来弹劾徐怀修堰锁敌之策是胡闹。
  目前从荆北四县反馈的消息看,徐怀在荆北确确实实在全力推动修堰等事,也有相当一部分流民势力接受招安。
  不过,这些流民势力基本上都是孙彦舟、胡荡舟等贼将瞧不上、甚至是被他们所抛弃的老弱病残,招安十人都未必能得一个青壮。
  这些老弱病残,葛伯奕在荆南只要能拿出足够的钱粮去招抚,甚至只要给口吃食,也会源源不断有人来投。
  不过,一来葛伯奕看不上这些老弱病残,二来老弱病残人数太多,多达几十万、上百万,荆南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粮去安置。
  要是能够安置,洞荆匪患也不会持续好几年都没法平灭了……
  “你们就袖手坐看竖子借修堰之事,将触手伸及荆襄的各个角落,还是说你们也都希望将荆襄都划入楚山,使竖子能骑到朕头上拉屎撒尿?”绍隆帝见汪伯潜、顾藩说了半天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了,气急败坏的问道。
  楚山除了在荆北四县广设粮栈哨所,随着修堰凿河等事的推进,南蔡招讨司直接控制的一座座军寨沿着长堰及华陵新河、章樊河建成,到时候与其说是对洞荆贼军的封锁,还不如说楚山拒朝廷兵马渡过汉水、荆江之后进入荆襄腹地的防线。
  汪伯潜、顾藩他们能看到这一点,却没有好的办法阻止,只能一个劲的请绍隆帝息怒……


第四章 徐徐图之
  “暂时没有办法,也怨不得你们——其人要是容易对付的,这些年也不会声名鹊起,骗得皇兄如此信任了!或许是朕操之过急了……”
  见汪伯潜、顾藩二人站在殿中连连告罪,绍隆帝叹了一口气,说道。
  见绍隆帝也认识到事促难成、意识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顾藩这才顺着他的话说道:
  “先帝在位时,郑怀忠嚣张跋扈、屡诏不从,先帝也是戒急用忍,选其女入宫伺候以安其心,加官进爵,累至温国公、枢密副使、原州节度使,直至其罪行昭然而以遗诏除之。靖胜侯恃功骄横,殊可恨也,但此时朝廷内忧外困,淮南未固,朝中士臣人心向背难测,朝廷又需要倚仗楚山庇护荆湖,陛下更当徐徐图之,不能急于一时……”
  不管他们暗中或当着淮东军将的面如何散播郑怀忠、郑聪父子乃徐怀设计所擒,但他们并不怀疑建继帝遗诏有假,也就不能在朝堂之上公开抹除徐怀诛除郑怀忠、郑聪父子的功劳。
  而当下不管他们揣测徐怀如何居心叵测,组建南蔡招讨司协同荆南荆北进剿洞荆贼军的征调令,乃是绍隆帝以嗣皇帝的身份授意枢密院签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9页  当前第4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6/6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将军好凶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