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楚山除了两三千精锐骑兵锐不可挡外,除了大肆招揽汴梁降军的靖胜军旧部,鄢陵、尉氏等地还有上万贼众附从作战。
现在杨景臣率近万精兵主动困守于汴梁里城,不积极想着杀出来反击,岳海楼又无意率部北上增援,一心想着沿颍水拦截,单纯凭借郑州节度使府从各地抽调出来的兵马,是没有能力在汴梁附近,与楚山决一生死的。
而镇南宗王府即便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直接从太原派遣一部骑兵主力南下增援,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后才能渡河进入河淮地区,短时间内也指望不上。
“你们都说说,这仗要怎么打?”萧干轻轻叹了一口气,稍缓脸色,对身旁诸将说道。
“都说徐怀此厮诡计多端、擅用奇谋,其沿蔡河南撤意图未免太明显了吧?”
云州诸将多为大燕王朝彻底衰败时的西京权贵子弟,所沾染的种种恶习,不会因为归附赤扈就彻底改头换面,但谈及见识、城府甚至在一般的武将之上。
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认同岳海楼的判断,缘由就是楚山所暴露出来的意图太明显了。
现在见萧干脸色稍缓,便有人大胆提出质疑,
“倘若徐怀在汴梁搜罗舟船,以及从南线调集人马往宛丘、西华一带集结,是其掩人耳目、声东击西之计呢?倘若徐怀在将我们的拦截兵马都成功引诱到南线宛丘一带,而其真正意图却是从郑州南部西进,穿插到嵩山东麓地区,我们又当如何应对?”
云州诸将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实际是在他们内心深处,附从兵马是随时可以牺牲掉了,死伤再多,也无所顾惜。
就像当初南朝第一次北征,天雄军一度攻破西京大同外城,但萧干只是率领嫡系兵马谨守内城不出,完全无视当时驻守外城的汉军被杀得哭天喊地、七零八落。
就像此次杨景臣第一时间下令封死里城,完全不顾外城三四万汴梁降军是死是活。
倘若将鄢陵、尉氏贼军以及此刻从汴梁招揽的靖胜军旧部及家小考虑在内,徐怀或许沿蔡河南下是唯一选择。
不过,倘若鄢陵、尉氏等地的贼军以及靖胜军旧部与家小,都只是楚山随时可以放弃的筹码,徐怀最终只是想着率领潜袭的精锐骑兵撤回楚山就算成功,那他们听信岳海楼之言,率兵马赶到宛丘附近进行拦截,在郑州与许州之间留出来的空档就太大了。
要是昨日午前就接到岳海楼的手信,他们依计行事,结果并没能将楚山精锐拦截住,他们完全可以很无所谓的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岳海楼的头上;镇南宗王府也不可能责怪他们作战不力。
然而萧恒昨日午时被斩杀于蔡河古渡北,他们还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看待接下来的拦截战事吗?
“杨帅、岳帅先后遣使前往徐州见三皇子,我们或许可以等一等,看徐州会否有音信传来?”姚成孝看向萧干,迟疑的问道。
去年岳海楼所部进攻楚山,最终黯然退兵,就证明了岳海楼在颍水沿线看似坐拥六万兵马,但精锐实在有限。
短时间内他们指望不上太原援骑,真正能指望的,其实是驻守于徐亳等地的平燕军精锐。
平燕宗王府在东路坐拥五六万精锐骑兵、逾十万燕蓟降附军。
在姚成孝看来,倘若三皇子屠哥得信之后,能当机立断抽调一万精锐骑兵驰援过来,潜伏汴梁的楚山兵马,就算是插上翅膀,也绝不可能飞回桐柏山去。
在姚成孝看来,岳海楼什么建议并不重要,甚至他们自己怎么想也不重要,更关键的还是要看三皇子屠哥会不会派出援兵,更关键的是三皇子屠哥倘若派兵驰援,又是打算如何来拦截此次潜袭汴梁的楚山精锐……
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
“嗒嗒……”
马蹄疾驰,像春雷在大地深处滚动,卷起漫天烟尘,百余甲骑从东面往中牟残城奔驰过来。
云州诸将与萧干站在北城残楼眺望敌蹄,看到有一支骑兵从东面驰来,相距较远,来人脸面又叫卷起漫天烟尘掩住也看不真切,多少有着胆颤心惊之感。
来骑似乎也注意到北城残楼前将吏聚集,很快就径直往北城门这边驰来,有数骑直接驰至城门前,抬头喊道:“郑州节度使萧干大人可在城中?”
“来者何人,有何事寻我家节帅?”一名云州武将从垛口探出头问道。
节帅,乃是对节度使的尊称,有越以来才广泛用于称谓边州军镇统制级将领;倘若高级军事将领同时还兼领枢密使、副使、知判枢密使等职衔,称谓则要更上一层,是为“枢帅”。
“宋州刺史、万户将军兀赤惊闻汴梁遇袭,特遣帐前千户诃钦率前部兵马驰援,于朱仙驿得遇郑州探马,知萧帅在此,特来相会!”来人在城门前喊道。
“确是诃钦千户!”杨青山认出一箭地之外众骑所簇拥的青年武将,确是兀赤麾下的千户诃钦,跟萧干说道。
赤扈以镇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两系人马分东西两路南下中原,萧干始终都隶属于西路镇南军旗下,对东路平燕军诸将不熟悉。
不过,杨景臣作为河北路雄州降军主将,初时是编入东路平燕军旗下作战。
一方面大越两次北征的重心都不在燕蓟,另一方面契丹其他三京的残余势力后期主要撤入燕蓟,这使得契丹在燕蓟投降赤扈的兵马格外庞大,高达十万之巨。
而汴梁沦陷后,赤扈在中原的战事偏重于西路,因此王帐后期则将雄州等河北路的一些降兵降将划归西路镇南军节制。
杨青山作为雄州将领,也因此认得东路平燕军帐前的很多中高层将领。
萧干正愁不知平燕宗王府对汴梁遇袭一事有何反应,此时见平燕宗王府麾下的大将兀赤遣千户将军诃钦赶到中牟来,忙令人将城门打开来,将诃钦所部迎入城中。
“楚山众潜袭汴梁,杨景臣遣使报信,前日午后经过宋州,兀赤将军一面调动兵马往雍丘集结,一面派人随信使赶往徐州见三皇子,”诃钦登上北城残楼,见过萧干,便径直问道,“三皇子暂时也不知道汴梁到底什么情况,只是下令宋州刺史府见机行事。兀赤将军昨日已于雍丘集结三四千骑兵,但汴梁后续再无消息传出,便令诃钦率五百骑兵先行以探究竟!”
兀赤作为平燕宗王府的大将,并没有因为汴梁归镇南宗王府辖管,听到汴梁遇袭的消息后按兵不动。
不过,他作为赤扈宿将,在汴梁东南的雍丘城集结三四千精锐骑兵之后,汴梁城后续却无新的消息传出,也不敢贸然往汴梁城下出兵。
因此派诃钦率一半骑兵先行,一方面试探袭击汴梁的敌军虚实,一方面尝试联络汴梁城内的守军,了解更多的军情。
然而在杨景臣封闭汴梁里城之后,驻守外城以及汴梁附近诸军寨城池的汴梁守军都各自为阵,陷入很大的混乱之中。
诃钦麾下都是赤扈武卒,除了交流沟通不便外,他也不敢轻信汴梁降军,遇到萧干派出的斥候探马,便直接率领百余骑兵,往中牟这边赶来。
萧干昨日亲眼目睹最心爱的次子萧恒被楚山骑斩杀蔡河古渡之北,惧楚山兵马强盛,强忍住内心的仇恨悲愤,将云州骑撤到南岸来,此时得知平燕宗王府非但没有袖手旁观,甚至已经在距离汴梁不足百里,距离中牟约一百五十里的雍丘集结三四千精锐骑兵,他当下也是神色一振,眼睛仇恨的火焰越发旺盛起来。
“……徐怀善用诡计,又善用奇兵攻坚挫锐,我儿萧恒不察,昨天血洒疆场,我欲杀之而后快,”萧干说道,“既然雍丘已集结数千精锐,还请诃钦将军即刻派人赶往雍丘面呈兀赤将军,萧干邀请会兵于朱仙驿,以阻贼军归途,解汴梁之围……”
萧干迟迟不能拿定主意,就是担忧徐怀有可能用鄢陵、尉氏等地的贼军作为诱饵,将他们骗到南侧拦截,实际却率楚山潜袭汴梁的精锐从郑州与许州之间的空档穿过,进入嵩山东麓地区,而他们短时间内又无法集结足够多的精锐进行拦截。
此时得知兀赤在雍丘集结三四千精锐骑兵欲援汴梁,在萧干看来,他们实际有更好的选择。
那就是与兀赤所部在朱仙驿会合,将楚山潜袭汴梁的兵马直接拦截在京畿地区无法南下,这样就不用担心徐怀还能玩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阴谋。
朱仙驿之所以关键,与蔡河旧河道(荥阳-郑州-中牟-朱仙驿)与新渠(汴梁百济门-朱仙驿)交汇于此,同时又有渠道往东延伸与涡水相接直接相关。
楚山兵马倘若从汴梁百济门沿新渠、蔡河主干流南撤到陈州治宛丘入颍水,朱仙驿是必经之地。
倘若徐怀最终目标是要率楚山潜袭精锐,往嵩山方向穿插,他也需要先率兵马到朱仙驿以南。要不然,楚山精锐就被水势还颇为汹涌的蔡河旧道拦住西撤的通道,根本就没有办法绕到郑州、中牟以西、以南区域去。
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朱仙驿有堰陂截断蔡河新渠及旧道。
堰陂即堰坝也。
河淮诸多河流,特别是衔接诸天然水系之间开挖的运河,受季节因素影响极大;枯水季时,通常都会因为上游来水不足,致使水流浅缓,不利航行。
而隋唐以来,每年会从东南地区运入上百万石乃至数百万石的粮秣、布匹,对维持中原统治变得极其重要,为保证蔡河诸河流常年都能够通航,历朝最常规的做法,就是用土石筑坝将河道截断。
这样就能保证两道堰坝之间的河道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用通航的水位。
漕船通过这些堰坝时,一般是先卸货,然后用大型轱辘将舟船通过堰坝两侧的缓坡,拖拽到另一侧;当然,也有时会采用分段运输的方式组织漕运。
虽说以后世目光,截断河道的堰坝也会大幅降低航运的效率,但在大越立朝之前,却已经施行数百年。
大越立朝之后,为维持国都汴梁巨量的日常消耗及商贸所需,为了进一步提高往汴梁运输粮秣的效率,则开始在蔡河等河修建斗门。
斗门也是后世船闸的雏形,简单的说就是在原先的堰坝基础上,开挖一座或数座并列的、供漕船通过的水口,安装巨木为门。
平时斗门关闭,维持河道有较高的水位,等两侧的舟船聚集到一定的数量后,再打开斗门,供这些舟船快速通过——斗门之上通常覆石为顶,还能保证河道两侧的陆路通道不被中断。
虽说与后世的复式船闸不能相比,但比单纯的堰坝截断河道,斗门还是先进了许多。
楚山在黄羊湖与明溪河之间修建石闸相隔,保证黄羊湖平时能蓄积足够量的湖水,威胁敌军不敢进入明溪河两岸,实际就是当世斗门营造之法的集大成者。
朱仙驿之所以能成为京畿名闻遐迩的繁荣镇埠,就是控制蔡河新渠、旧道及涡水上游河道水位的三座大型斗门,都建于朱仙驿左右。
不过,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时就将朱仙驿附近的三座斗门摧毁,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撤离之后,汴梁当时来不及修复斗门,又急于恢复蔡河、涡水的航运,就又重新用土石将水门填上,以维持诸河的水位。
也就是说蔡河新渠、旧河道与南下的主干道,实际是被两道堰陂截断的,而这两道堰陂同时又是人马往来蔡河旧河道南北、新渠东西两侧的陆路通道——南北往来的舟船,注定要在朱仙驿停顿。
这也是侍卫亲兵营假扮黑衫军经蔡河北上,到朱仙驿之后就弃船登岸的原因——河道被堰坝截断了,没有办法直接乘船到百济门下再发起突袭。
这同时也决定了,楚山潜袭汴梁的兵马,无论是沿蔡河南逃,还是往西逃往嵩山,朱仙驿都是其必经之地!
就算楚山军在汴梁搜集到大量的舟船,在经过朱仙驿时也需要停顿下来,将这些舟船拖过堰陂,才能开始新一段的逃亡之途。
萧干之前不觉得仅凭借他手下四千兵马,赶往朱仙驿能够封挡住楚山军南逃、西逃之通道,但倘若兀赤率精锐骑兵从雍丘赶来,与他们会合呢?
第八十三章 争先
作为东路平燕军辖下千户,第一次南侵期间,诃钦曾率部转战雍丘、通许、中牟等地,但时间都很短暂;第二次南侵率部追随兀赤从沧魏等地南下,则主要在东线青齐等地作战,直到兀赤担任宋州刺史,诃钦才有机会率部来到汴梁东南方向上的宋州驻扎下来休整。
不过,他对汴梁及河淮诸州县的了解非常有限。
这次他作为先锋将率领五百余骑先往汴梁而来,却在朱仙驿附近遇到萧干派出的斥候得知萧干身在中牟,将一部分兵马留在朱仙驿附近,独自在百余骑兵的簇拥下先赶来中牟,与萧干见面。
诃钦今日清晨粗略看过朱仙驿附近的地形,觉得萧干所言甚是在理,点头赞道:“我即刻遣骑赶往雍丘禀告兀赤将军促成此事!”
“贼众在蔡河两岸猖獗,信使往返雍丘,少说要耽搁一日……”
杨青山紧蹙眉头说道。
杨青山虽然仅率一营雄州兵马驻守军都寨,但这主要是没有想到御马湖马场会受到强敌袭击,他本人作为杨氏子弟,身兼三四千匹良马的监牧重任,在雄州军的实际地位并不低。
而杨景臣之前所遣的信使,被萧干怒极之下一脚差点踹掉半条命,虽说心里再怨恨也无计可施,却也不愿再出面来跟萧干及其他云州将打交道。
这时候也只有杨青山能代表雄州军说话。
不管怎么说,杨青山绝不愿看到徐怀在潜袭汴梁,阵斩杨从宗、拔格等将之后,还能从容率兵马撤回桐柏山去。
那样的话,就算最后能将大部分罪责都推到岳海楼其部陈州军头上,但雄州军也必然会沦为笑柄。
现在看诃钦的态度,显然是被萧干说动了,但问题是,倘若要等在征得兀赤同意之后,两军再正式往朱仙驿开拔,前后至少要拖延一天多的时间。
到时候,进退如风的楚山军说不定都已经通过朱仙驿南下了。
楚山军突袭汴梁,精锐或许是有限,只有两三千人,但从南薰门杀入汴梁南外城之后,先后强攻昌泰桥、广利门、百济门、龙津桥等要冲之地非常坚决。
进入汴梁城后也第一时间搜集南外城的舟船。
而昨日徐怀亲率三四百精锐突骑立于蔡河古渡之前,其目的难道就是单为了斩杀萧恒,而不是重创云州骑的锐气,以便能心无旁鹜的进攻军都寨,确保军都寨里的战马落入他们手里?
种种迹象都表明楚山军在杀入汴梁城之后,就同时在周详考虑撤离之事。
以徐怀及楚山众人的算计,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到朱仙驿的重要性?
杨青山怀疑楚山这时候很可能已经在筹划出兵强攻朱仙驿之事了……
“嗒嗒!”
杨青山刚将他心里的担忧提出来,就见十数骑探马沿着蔡河南岸快速驰至城下,禀报今日一早就有两千余贼军,兵分水陆两路,出汴梁城沿蔡河新渠奔朱仙驿而去;其先部百余骑兵已经驰至朱仙驿军寨之前,将附近数十骑云州斥候逐走,有迹象表明他们下一步就会强攻朱仙驿军寨。
“朱仙驿守将是谁?”得这一消息,萧干也是一惊,愕然看向杨青山问道。
“应是汴梁降将、皇城司亲事都虞侯赵彰麾下一员指挥使率部驻守朱仙驿。”
汴梁沦陷时,总计有七八万兵马投降,最终有四万五六千降卒收编皇城司旗下使用。
营指挥使以上的汴梁降将总计有两百多人,杨青山也不尽识,但外城以及汴梁外围城寨划分八个区域,分别由赵彰等八名汴梁降将担任亲事都指挥使、亲事都虞侯负责驻守,杨青山还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