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危急,一切从简,唐某怎敢不给徐军侯方便?”唐继尧拱手致礼道。
徐怀以都巡检使兼知淮源,除本部两千五百正卒外,还要奉诏在淮源招募两千五百乡兵操练。倘若淮源不从唐州划出去,徐怀这一刻在唐州就已经在知州董成之下,与通判并尊的第二、三号人物了,诸曹司参军地位都要差徐怀一些。
唐继尧既然认为诏函不假,当然也是执礼甚恭。
“唐郎君,你倘若想留淮源共御虏贼,我自当会极力向防御使推荐重用你;倘若你要回泌阳,我可能要等诸多事先安排好,才能派人陪你一起去见董知州办理交接事宜!”徐怀说道。
“没关系,我先回泌阳在董郎君面前禀告这事!”唐继尧目前就知道伐燕军溃灭,契丹残地云朔燕蓟等地尽落赤扈人的掌握以及太原被围,他并没有意识到汴梁有可能会陷入敌围,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不想赶去汴梁勤王。
而他乃是京西南路都部署司所辖的武吏,他要抽身而走,徐怀也不便强求,当下将巡检司衙门几名书办以及武卒队目召集起来,宣读诏函,简单的交接仪式便算完成。
唐继尧也是爽利,找了两名老卒收拾行囊,从徐怀这边讨要一纸文书,便将巡检司衙门交给徐怀,直接乘马赶往泌阳而去……
第十七章 县政
唐继尧来淮源赴任时,身边就带有几名老卒伺候,这时候也是带着这几名老卒,直接将行囊收掇妥当,捆到马背上,便赶到前衙来找徐怀、程益辞别,临了还从徐怀那里讨了一纸字书,便算完成交接之事。
看着唐继尧乘马扬长而去,程益半晌还没有回过神来,发愣的跟徐怀说道:“这些诏函都是真的?”
程益与邓珪不傻,剿匪事进行到后期,徐怀到底是不是蠢货,他们怎么可能还看不清楚?
问题是,程益却又非常清楚徐怀的行事风格,是那样的特立独行、不可揣度。
倘若犯事了,不容于朝廷,却胆大妄为伪造一份诏函,接管巡检司,然后占据桐柏山称王称霸,这在程益看来,这是徐怀完全有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再者说了,近一年来,徐怀往桐柏山送回多少人来?
而徐怀乃王孝成之子的事,程益也都有所听闻了,这叫他如何不忐忑:这丫的不会想在桐柏山扯旗造反吧?
“怎么,要是这诏函有假,老程你也要学唐继尧逃之夭夭?”徐怀侧着脸,看向程益问道。
“我说徐爷,你可别吓唬我啊,”程益哭丧着脸叫道,“这穷乡僻壤之地,我什么消息都听不到,你这突然带着百十人跑回来,说要接管巡检司,你怎么能叫我一点想法都没有?再说,赤扈人不是刚打下燕蓟,河北诸镇都还在,也没有听说太原失陷,怎么就汴梁危急了呢?”
“唐继尧都不管不问,直接走人;你要担心诏函有假,你也可以学唐继尧啊!”徐怀笑道。
程益唉声叹气道:“唐继尧是都部署司的武吏,走出淮源,到董知州那里交待一声,就径直回襄阳去,这里屁股上留下再多的屎,都不用他来擦。我要逃之夭夭,顶多是逃回泌阳城,但我知道真要有事,这小小的桐柏山,经不住你的大棒槌乱捅啊,最终你还不得捅到泌阳去?”
“诏函不假,汴梁危急也不假,淮源置县更名楚山,也是不假,你倘若愿意留下来担任主簿,我便与你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徐怀说道。
“老程,你晨间一壶酒,今儿应该是还没有饮酒,胆子便小了!我与你去喝一壶,这诸多事,我来与你细细分说!”郑屠搂住程益说道。
徐怀挥挥手,由郑屠跟程益解释一切,他也省得费唇舌——要不然,等诸大姓宗族的都保、耆户长都过来后,他有几张嘴够用的?
不管怎么说,徐怀是不会让程益离开的,拿绳子捆住也要将他留下来。
桐柏山占地太广,即便是从泌阳单独划分出来,也够得上一座上县;而上县里,除了知县或县令外,朝中还会委派县丞、县尉、主簿等职事官共掌县政。
然而一切都仓促,吏部在这节骨眼上也没有办法找几个合适又乐意的低级官员塞到淮源来,胡楷则要徐怀直接找几人先用,然后由他一并举荐上去。
徐怀用徐武江、苏老常他们,将县衙、都巡检司的框架搭起来容易,桐柏山也绝对不缺干练之人。
然而不要说徐武碛、徐心庵以及郭君判、潘成虎等人了,徐武江、徐武良都有勋功在身,就算不通过科举,也是可以举荐担任主簿、县尉等低级官职的。
不过,在桐柏山里,除了程益,还找不出第二个精通案牍文书之事的人来;即便徐怀知道程益更擅工造之事。
在从滚石冲翻越大复山、北岭回淮源的途中,徐怀就跟徐武江、苏老常他们商量过县衙的人事安排。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淮源正式置县,人口也要在十万开外,事务性的工作绝对不会少。在主官知县以及县丞、县尉、主薄佐贰官之外,吏、户、礼、刑、兵、工六房具体负责刑狱、粮马、田赋、缉私捕盗、田亩、营造、征募等事,还要有三班衙役以及看守城门、巡逻街巷的刀弓手、看押县狱的狱卒。
苏老常虽然处事干练,但对朝廷州县衙署那一套却不熟悉。
徐怀在淮源大权独揽,做什么事都行,但要不想将来被人挑刺,文书上的工作都要做得妥妥当当,所以更需要一个精通案牍文书之事、也能叫他们信任的人担任县丞或主簿才行。
没有谁能比程益更合适了。
除了程益之外,县衙六房及其他杂琐事务,将由苏老常、徐武江、郑屠等人具体负责;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徐怀以及大多数人手精力都要放在兵马操训及统兵作战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县政。
而当前最为紧迫的事务有两桩:
第一桩则是征募乡兵。
这是兵房负责之事。
传统的乡兵编训等事,主要掌握在地方大姓宗族手里,乡兵首领也通常都是由各大姓宗族的核心人物直接担任;县衙兵房通常只需要做一些登记造册的事务性工作。
徐怀这一次自然要彻底打碎掉传统的乡兵编训模式,直接募兵入伍,甚至还要将现有两千五百名正卒的兵籍管理、功过奖罚等事,都统一纳入兵房。
京西南路都部署司所直接管辖的兵额也就六七千禁军而已,淮源县兵房未来将直接负责五千兵马的兵籍等事,自然要比想象中重要得多。
兵房将设左右经承,分别由徐武坤、范雍担任。
第二桩是要在确山县西部的大复山脚下择地修建都巡检司大营,以及开辟从淮源直接翻越北岭前往都巡检司大营的道路;同时更为复杂、繁琐以及令人头痛的是五千人马粮秣及兵饷筹措、发放。
在没有找到合适、值得信任的人之前,工房、户房以及吏房经承,都由苏老常一人兼领。
此外,原淮源巡检司武卒直接转为刀弓手及刑房狱卒,徐武江兼领县尉司及刑房经承,实际负责新县城的城防、治安及刑狱等事。
礼房掌举学、科举、教化、祭礼等事,在当前形势下已不再重要,没有合适的人选之前,则由程益兼领。
淮源置县,驿传之事也是重中之重,不仅包括人员往来的接待、安置,还包括与各衙署的沟通、文书传递,徐怀则有意由郑屠兼领驿传。
在六房之外,徐怀还计划将金砂沟矿场、铸锋堂的炼坊以及原唐氏所属、后为铸锋堂实际控制的十八里坞铁矿场,设置三座监司并入县衙由徐武良等人负责。
当世役兵,除了供给口粮以及赏银钱外,平时并没有固定的兵饷。
绝大部分底层兵卒,自己想混口饱饭,还要指望将吏不克扣,很难依赖军中所得养家糊口。
这使得兵卒在宗族、州县的地位越发低下,越发不受重视。
徐怀要改变这点,说再多的大道理,普通兵卒有可能听得进去?
乡野之民,有几个人知道家国大义?
单纯用乡土手足之情,可以将他们聚拢起来,但是接下来可能会持续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战事,又要如何叫所有人都咬牙坚持下去?
就目前而言,唯一可以奏效的手段,就是发兵饷,让应募的兵卒可以养家糊口。
虽说兵马开拔、进驻险地,可以向上面讨要种种经费,但要保证兵饷按期发放,缺口还是极大。
仅仅靠桐柏山里的田赋、人口税,是无法弥补这个大缺口的。
淮源置县之后,桐柏山道的商税将并入赋税之中,徐怀也都可以全部用来填补军用,目前看每年也有两三万贯的税入。
不过,随着战事的发展,只要有小规模的赤扈骑兵进抵淮河沿岸,从光州往唐州的商旅锐减,这一块的商税收入到时候也就指望不上了。
目前桐柏山中,较为稳定的财源,一是金砂沟的金矿,一是十八里坞铁矿场,一是铸锋堂的冶炼工坊,目前每年差不多能额外提供三四万贯的钱粮。
至于玉皇岭及徐氏的草场,后期放牧军马都不够用,还需要开僻新的草场,是需要县衙源源不断的贴钱粮进去的大缺口、大窟窿,不要指望其还能产生什么收益。
回淮源途中,苏老常他们早早估算过,除了营造事务不算,单单想养五千精兵,特别是那么大体量的军马编入军中,除开朝廷、州县所拨给的钱粮、铠甲、兵械外,他们每年少说还要补贴进十数万贯钱粮才够用。
更为关键的,徐怀下一步的真正目标,是要将桐柏山打造成一个有纵深的防御体系。
那样的话,除了即将兴建的都巡检司大营及新县城外,还需要在桐柏山选择要冲之地,建造次一级的巡检司军寨。
玉山驿乃是从泌阳东进桐柏山的必经之路;桐柏山道的东段,淮水南岸的周桥驿,乃是光州西进桐柏山的必经之路;而淮水北岸的石门岭,乃是从淮北平原进入桐柏山北岭与大复山两山之间谷地的屏障,需要设立一座军寨,不仅能保护石门岭以西的腹地,还能兼顾从周桥驿淮河北上前往确山县的驿道。
除了上述三处外,玉皇岭需要设立一座巡检司军寨,保护那边最为密集的军眷及金砂沟金矿监;淮源旧寨也需要设立一座巡检司军寨,除了兼顾十八里坞铁矿场、冶炼场;此外,还要在磨盘岭设立一座巡检司军寨。
这三处军寨,位于桐柏山纵深腹地,还都位于关键节点上。
这是考虑到虏兵大举南侵,徐怀凭借有限的兵力,无法守住桐柏山道两端的隘口,被迫往桐柏山腹地收缩,这三处军寨将能确保他们在桐柏山里还继续控制大部分区域,而不是被憋死在某个犄角旮旯里,最终逃不了矢尽粮绝的死局……
第十八章 婚配
“爹爹,你摸摸看,你眼前确实是忻儿,脸皮子被风砂吹得黑亮,却凿实长壮实了,也高了一截!”
徐武俊抓住他爹徐仲榆枯瘦有如老树皮的手,往徐忻脸上摸去。
徐仲榆这两年得了眼疾,仅能感受到微弱的光亮,已经看不清物体了。
徐忻几次捎信回来,徐武俊都读给他听,但徐仲榆心里却是不信,以为家里编这一通谎言安慰他,认定长孙早就死于匪乱之中。
这一刻徐仲榆枯瘦的老手,摸着长孙徐忻的脸,颤抖着叫道:“没错,没错,眉弓有这道疤假不了,却是忻孙儿八岁时顽劣,一跟头磕石块上,心疼得我好几宿都没有睡踏实……”
桐柏山匪乱后期,受徐武富算计,落入贼军手中,乃至充军岚州,继而经历两次北征伐燕——徐忻这短短两三年的经历,却是要比当世绝大多数人都要来得曲折、艰难,这也叫他从当年的跋扈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武将。
“七爷,你家是不是早就给徐忻说了一房媳妇,就等着徐忻回乡成亲?”郑屠凑过来,跟徐仲榆说道,“徐忻现在还能抽出几天假来,是不是抓紧时间把这亲事给结了?在朔州,我本来帮徐忻找了一个胡姬暖被窝,这小子啥好不学,偏学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恁大奶、大屁股、脸蛋贼漂亮的一姑娘,叫郭君判给糟踏了……”
“征兵、操练,诸事忙碌,哪里能走得开去!”徐忻叫道。
“这诸多事是忙碌,但又差你一个?!”郑屠说道,“这也是军侯的命令,趁着这当儿还能抽几天空当,所有到下崽年纪的,只要得闲,全都赶回家成亲,你也在列。”
“会不会太仓促了?”徐武俊也是微微一怔,迟疑的问道,“忻儿之前在军中,仅有书信稍回,是说了一房媳妇,但三书六礼都还没有走呢。”
“虏兵都要杀过来,往后战事一场接一场,徐忻到时候在前面统兵作战,哪有那个闲工夫三书六礼走上一遍?”郑屠说道。
“如此仓促,姑娘家未必乐意啊?”徐武俊说道。
“许的是哪家姑娘,要是有什么难处,找个人去说叨说叨:就告诉姑娘家,徐忻现在已经是副指挥了,再有功勋赏下,说不定明儿就是军侯,到时候他家就得掂量掂量能不能配得上徐忻了,可不要怨这边会悔掉婚约,叫他们找不到地方哭去,”郑屠说道,“要是死活不乐意,你们还替徐忻看上别的哪家姑娘,找人说媒去!一家不行,就不能再换一家,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两次北征伐燕,最终聚拢四千多桐柏山卒,大多数都是光棍汉。
这也不奇怪。
招安、流充岚忻等地的贼军,当年要是炕头有婆娘有孩儿相守,有几人会铤而走险、落草为寇?
即便是那些陈年老匪,也仅有大小头目有条件在山寨成亲,但也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也就潘成虎、郭君判等贼酋,才有能力“狡兔三窟”,在山寨之外给自己安排退路,当然也需要他们自己有这分心机与算计。
在朔州对桐柏山卒进行编训,徐怀基本上将性情滑脱的老匪编入工辎营,而将在匪乱期间因为激愤或胁裹入伙、热血未泯、作战勇敢的新寇作为行军作战的主力,编为正卒。
而那些编入工辎营的老卒,在朔州时就基本给他们婚配了家人被屠杀后、生活无着落的胡族妇人。
倘若不这么做,四千多胡族妇孺即便都迁到桐柏山里,大多数人拖儿带女也没有生计可以依赖——不要说淮源山多田少,即便是平原地区,铸锋堂手里并没有掌握多少田地,赏赐有功将卒还不够,又哪里可能配放给胡族妇孺?
唯一能解决这些胡族妇孺生存的,就是将她们婚配给老卒,让他们搭伙过日子——这同时也能解决胡族妇孺的归化难题,以及叫这些滑脱老卒安下心来,即便回到桐柏山,也能成为他们所能发动的人力资源,而不是回到中原后,隔三岔五就从军中逃走三五十人。
郭君判等人在朔州纳娶胡族少妇、少女,徐怀也是持鼓励态度。
桐柏山匪乱,淮源青壮损失接近两万,青年男女比例就已经严重失调,而接下来的战事还不知道会持续多少年,也必然会大幅加剧男丁的消耗。
无论是从人丁繁衍,还是考虑到乱世之中,家中没有男丁支撑的妇孺难以生存,回到桐柏山,徐怀也无意阻拦众人多纳妻妾。
郑屠他在朔州也纳了一名胸部贼大的胡吏遗孀为妾,也早两个月安排送回桐柏山来了。
虽说他家宅子就挨着新巡检司衙门,但进城到这时已经过去两三个时辰,他愣是没胆子回他家宅子看一眼。
他就怕他家婆娘早将娇美胡姬卖到哪家窑子不算,还拿菜刀在院子里候着他。
此时入编正卒的桐柏山卒,大部分人都还未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