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没有再急着赶路,主要还是看到刘俊在马背上颠簸,肯定没办法熬到应州就会断气,只能在南岸暂歇,先派人赶往应州报信。
这时候数百大同骑兵往饮鹤滩北岸逼近过来,他们对恢河的水情更为熟悉,当下就有十数骑兵直接驰入浅水中,显然是不想放弃对南岸的袭扰。
徐怀刚要招手喊牛崖山拿弓箭过来,却见刘衍已先一步取下长弓,率领十数骑人马往水边驰去,朝着涉水过来的大同骑兵且驰且射。
刘衍眨眼间的功夫就射出十数箭去,当即就将三名在水中无法灵活闪避的敌兵射下马来,溅起一蓬蓬水花,令余下的十名敌骑仓促退回北岸与大部队会合,不敢再轻易往南岸进袭过来。
刘氏在延州也是世代将门,刘世中及其兄刘世昆皆是经略使一级的人物,刘世中长子刘道早年死于与党项人作战的战场,刘衍是其次子,此时才三十六岁,乃是西军少壮派将领的代表人物。
“刘军侯好箭术。”徐怀见刘衍携弓驰归,赞道。
“雕虫小技而已,为将者不应以武自耀。”刘衍将长弓交给随扈收着,淡然回道。
徐怀身世可疑不说,在刘衍看来,徐怀更始终是小辈人物,他怎么可能会多高看徐怀?只是刘俊伤势太重,不便再强行上路,他才不得不与徐怀敷衍。
“刘军侯此时还觉得取大同易如囊中探物吗?”徐怀丝毫浑然不觉刘衍的冷淡,问道。
刘衍瞥了徐怀一眼,便转头看向北岸,似乎徐怀并无资格跟他探讨这个问题。
徐怀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大越在西北方向与党项人战事频繁,对西北也长期保持扩张势态,西军确实要比武备驰废的河东军、河北军要精锐许多。
徐怀相信西军也必然有一批武将,要比葛怀聪、葛愧、文横岳之流英勇善战,但很显然除开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世,除开派系党争,他这么年轻就居都虞侯之位,也必然叫刘衍这些西军将领看不顺眼……
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
徐怀起初是想着由论资排辈看上去更有资格、明面上军功也斐然的潘成虎担任天雄军第十厢都虞侯。
这并不会丝毫影响他对桐柏山卒的掌控,但天雄军最终定编时,他硬生生被抬到都虞侯、朔州巡检使的位置上。
徐怀当然清楚天雄军定编时,曹师雄并无意直接去捅桐柏山卒的马蜂窝,这些是出自刘世中、蔡元攸等人的安排。
而刘世中、蔡元攸等人此举也绝非好意。
刘世中等人除了想看到他木秀于林,成为众矢之的外,更主要的还是不想看到王禀、王番父子成功与他脱离关系。
似乎在刘世中、蔡元攸这些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祸害。
他们阻止王禀、王番摆脱他,为了就是有朝一日他犯下什么事,能将王禀、王番都拖进杀身大祸的火坑之中。
这一切明明都是刘世中这些人居心叵测的安排,徐怀他自己心里还不爽呢,这时候见刘世中之子刘衍一副对他看不上眼的冷淡神色,心里也只是冷冷一笑。
他才不信身为其父刘世中执掌兵权第一助力的刘衍,会不清楚这里面的蹊跷。
刘衍一副拒人以千里的冷漠样子,徐怀便无意再强凑上去,走回到随行的扈随之间,坐到马鞍上平静的眺望北岸聚集不去的契丹骑兵。
他虽然想找朱芝进一步询问他们在大同城下遭遇的详情,但朱芝作为兵部司吏,这时候显然不能将身受重创、命不久矣的上司丢下不顾。
“大同反应异乎寻常,要不要我或者周景潜往大同走一遭?”见徐怀蹙紧眉头,眺望大同方向,徐武碛沉声问道。
徐怀摇摇头,说道:“没这个必要了,我们静观其变吧!”
曹师雄在管涔山里捐资修缮马营海寺,并招揽蕃僧驻锡,他这大半年来也是隔三岔五往管涔山里走。
在外人眼里,曹师雄这是崇扬佛法,但一开始就认定曹师雄居心不善的桐柏山众人,怎么可能看不透这里面的把戏?
说到底曹师雄在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城后,心底就对大越彻底失望了,有心想附新主,但他搞不清楚赤扈人有无南侵的决心,同时又不想主动去投轻贱了自己,才玩这种愿者上钩的把戏?
越雨楼甚至还往马营海寺安排了一名眼线,盯着管涔山里的一举一动,确知消失数月的岳海楼于数日前曾在马营海寺与曹师雄秘密见面。
越雨楼安插进去的眼线,在马营海寺仅仅是一个厨头,虽说没有机会接近曹师雄,也不可能探知曹师雄与岳海楼秘密见面时交谈了什么,但岳海楼从岚州消失数月后重新出现,并不难想象他已经投靠赤扈人,此时再回岚州,实则是为赤扈人办事。
“岳海楼与曹师雄秘密见面后,此时有可能就在大同城里吧?”
虽然徐怀说没有派人潜入大同城以窥究竟的必要,但周景犹忍不住想揣测大同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萧辛瀚、萧干、李处林等人有意率领契丹在大同的残军投附赤扈人,这并不是多难以想象的事情,但在正常情况下,大越与赤扈还没有撕破脸,双方还是盟国,萧辛瀚等人想去投赤扈人,有必要杀害大越派去劝降的使者?
退一万步想,倘若赤扈人已经接受大同守军的归附,并有意撕破与大越的密约,他们大可以使萧辛瀚等人假意向刘世中、蔡元攸投降,以此将骁胜军、宣武军主力引诱到恢河北岸的包围圈里进行歼灭,哪里需要此时就打草惊蛇?
周景与徐武碛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觉得大同城有一些事情在酝酿着,他们需要潜入大同里才能窥得端倪。
“真想要搞清楚萧辛瀚他们为何选择这时杀害大越使臣,我宁可派人去找萧林石打听,欠他们一个人情,也不希望五叔你们去冒这个险,”徐怀说道,“萧林石在大同,在萧辛瀚等人身边应该有安排眼线;萧辛瀚等人身边必然有人不甘心投降赤扈,能为萧林石所用……我们不用去管岳海楼这时候到底在不在大同,还是先看看刘世中、蔡元攸等人得知刘俊被杀害的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吧!”
“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但凡正常一点的,就应举兵渡过恢河准备强攻大同!”唐盘拽住缰绳,在一旁恨气说道。
不管怎么说,都是大越将臣为契丹残族如此蛮横残暴的杀害在大同城下,唐盘他们心头也是窝着一团怒火。
要不是对岸敌骑人多势众,他们此行主要任务是护送徐怀到应州参加军议,他都想找机会率部渡河到北岸厮杀一番以泄心头怒恨。
徐武碛蹙着眉头,跟徐怀说道:“倘若这一切是激将计,或许针对刘衍这些将领更为有效,你看刘衍这些人多少还有些血性,但对付刘世中、蔡元攸这些谨慎过头的人物,未必没有可能弄巧成拙,吓得刘世中、蔡元攸不敢率部渡河也说不定。倘若岳海楼此时确实在大同,我怀疑这可能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你们的推测应该都是对的。”
徐怀说道,
“无论是刘世中、蔡元攸胆怯不敢渡河,还是刘世中、蔡元攸勃然大怒率部渡河准备强攻大同城,其实指向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大越兵马没有办法凭借自身的实力攻下大同城,大同守军也自行断绝掉向大越投降的可能。这与我们这段时间的侦察并不矛盾——赤扈王帐此时应该还没有做出南侵的最终决定,其王帐内部存在分歧,这使得其集结于阴山东麓的兵马,以劫掠附近的契丹残部人口及畜产为主,兵马并没有往大同、朔州展开的迹象。不过,很显然赤扈内部必然有相当多的王公大臣有着强烈举兵南下的意图。所以,大越兵马无论是胆怯,还是其他原因,只要没有办法凭借自身实力攻下大同城,萧辛瀚等人又先行断绝了向大越投降的可能,这不仅将进一步暴露大越兵马的孱弱,也必然使得集结于阴山东麓的兵马最终有借口南下进攻大同城……”
换作以往,徐怀窥破赤扈人内部对举兵南下有分歧的玄机,或许还会努力挣扎一下,但他此时已然明白,大越乃是羔羊,赤扈则为虎狼,这一本质状况得不到改变,任何阻止赤扈人南下的试图与努力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而接下来每一步都将步步惊心,徐怀会尝试着率领桐柏山卒与赤扈骑兵接触作战,但他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带领桐柏山众人熟悉赤扈人的作战模式,而非妄想在恢河两岸就彻底逆转历史的走向。
倘若骁胜军、宣武军注定在恢河河谷将遭遇到灭顶之灾,但只要不是像天雄军那般轻易被围困在大同城里,溃逃入四周山野里的将卒必然不会是少数。
而在赤扈人的主力继续南下之后,这些溃逃将卒也会有重新聚集起来的可能。
骁胜军、宣武军乃是家小都是麟延泾凤等地的西军,他们只要不是在战场上被俘虏,只要还有机会重新聚集,直接投降赤扈人的可能性很低。
徐怀没有想过有收编西军残卒为己用的可能,但是帮助他们经西山逃往麟延等地,后续的勤王战场无疑能加强这边的抵抗力量,也未尝没有再次相遇的机会。
这也是徐怀明知道西军诸将看他不起,彼此尿不到一块去,刘世中、蔡元攸这些人更是对他不怀好意,这次也决定亲自到应州参加军议的原因。
即便是波澜诡谲的险局、恶局,他不入局,就永远在局外。
徐怀、刘衍等人没有在饮鹤滩南岸等上多久,却不是刘世中、蔡元攸等人很快就从应州得信赶来,而是刘俊在饮鹤滩南岸没能撑过半个时辰就咽气了。
这时候北岸聚集的敌骑越来越多,徐怀与刘衍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在饮鹤滩南岸停留,各自率部携带兵部郎中刘俊的尸体往应州赶去……
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
应州城外有大量的流民滞留。
新的战火,并没有弥漫恢河全境,流民并非从其他地区躲避战乱而来。
也并非为大越兵马占领的应州城更给人安全感,吸引普通州县的民众前来投靠。
这些流民都是从应州城里驱赶出来的汉民,深秋时节寒意日渐凛冽,无法从雁门关南下逃难,又别无他处可去,只能淹留在应州城嗷嗷待哺。
萧林石举族从应州撤出,经金城、朔州北部的榆树冲往西山转徙,但恢河南岸及应州城中逾十万汉民,其中包括最后驻守应州城的万余汉民,在大越兵马抵达之后都选择投附。
不过,有天雄军的前车之鉴,应州城的汉军、汉民都不再受到信任,刘世中、蔡元攸率中军大部进驻应州城后,第一件所做之事,就是将城中三万多汉民统统驱赶出去。除开有一部分人去投靠城外的村寨外,还有小两万人无处可去,只能滞留在城外。
虽说徐怀暗中派人引导这些汉民经西山往府州、麟州等地逃荒,但奈何与直接经雁门或阳口砦进入代忻及岚州相比,这是一条相当漫长而曲折、看上去甚至有点自讨苦吃的逃荒之路。
更多的流民宁可滞留在恢河两岸等候局势最终稳定下来,也不愿转辗数百里到比云朔要荒凉、贫瘠得多的关中北部荒原讨活。
相比较而言,当初被抛弃在朔州城的胡族妇孺以及一部分乌敕部族人,除了依附于桐柏山卒,却没有其他选择。
徐怀策马停在城门前,看着这些流离失所、饥困交加又将面临严寒威胁的汉民,知道随着战事的蔓延,他们中大多数都会沦为赤扈人的附庸,甚至还有可能被驱使着南下攻城夺寨。
刘俊前往大同劝降遭受杀害,渡过饮鹤滩时,刘衍派人赶回应州禀报消息。
刘俊在饮鹤滩南岸咽下最后一口气,刘衍再与徐怀护送刘俊尸骸返回应州时,又派人快马加鞭通禀消息。
但徐怀与刘衍及朱芝护送刘俊尸骸抵达应州城下,却未见刘世中、蔡元攸二人的身影,仅有郭仲熊带着十数军士,牵着一辆马车运了一具棺木在城门前相候。
“岂有此理!”在抵达应州之前,朱芝还没有彻底摆脱遭受追杀的惊惶,这一刻也是脸涨得通红,难言气愤。
徐怀冷冷的朝刘衍看去。
刘俊身为兵部郎中,虽说谈不上声名显赫,但也是士臣里的中坚势力。
不管刘俊主动前往大同劝降是否有争功之嫌,但到底是死于国事,他同时又是代表兵部从征,尸骸运抵应州,刘世中、蔡元攸稳坐中军帐,不亲自出城接刘俊尸骸进城,算怎么回事?
怕这事声张出去,军卒受激于刘俊之死,义愤填膺成为哀兵,迫使他们不得不出兵强攻大同?
相比刘世中、蔡元攸等人缩在城中不出,郭仲熊同为蔡系一员,此时却来为刘俊扶棺入城,却是叫人要高看他一头。
而刘衍自诩西军悍将,一路过来对徐怀也极为冷淡,并不掩饰瞧他不起的踞傲,这一刻面对徐怀瞥望过来的凌厉眼神,却是难堪之极的别过脸去。
徐怀抬头看着城楼之前披坚执锐的兵卒,沉声叹道:“贼虏可恨,胆敢射杀我大越将臣,但更可恨应州十万军卒,却无几个胆气男儿!”
郭仲熊、刘衍都未作声,待军士将刘俊尸骸装入棺木,便驱赶马车往城里走去,朱芝朝徐怀拱拱手,胸口憋着很多话,一时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说道:“待置办好刘郎君的灵堂,我去寻你。”
徐怀点点头,看着朱芝追随刘俊的棺木先进城去。
“可是徐怀徐军使?”
这时候一名黑脸髯须的魁梧武吏牵马带着两名军卒从城门洞里迎出来,说道,
“都部署司幕吏范雍见过徐军使!经略使怕徐军使不熟悉应城,特遣范雍招应……”
大越立朝以来,在路一级设立都部属司作为具体的统兵机构,管辖驻泊正军(禁军)及诸州厢军、乡兵,通常以经略使兼领兵马都部署,掌管一路之军政。
徐怀作为天雄军第十将(厢)都虞侯,平时接受天雄军统制行辕及岚州兵马都监司的辖管,但到应州参加军议,对口接待部门则是都部属司。
徐怀身为都虞侯,别人当敬称为军侯,但他同时又兼任朔州巡检使,范雍以军使相称,也不能说错。
不过,从称谓的细微区别里,也能看出路司的文臣武吏对他是什么态度了。
当然,徐怀真要讲究这些,这次也不会亲自赶来应州参加军议了,当下只是朝范雍拱拱手,说道:“劳烦范军使了!”
徐怀如此风轻云淡却叫范雍颇为意外,打量了徐怀两眼,才翻身跨上马,带着两名军卒在前面带路。
“小心些……”在进城门时,徐武碛驱马往徐怀这边靠近过来,小声提醒道。
“怎么了?这个范雍你认得?”徐怀小声问道。
“应是靖胜军的老人,他似乎没有认出我来。”徐武碛压低声音,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那就叫大家都小心些……”徐怀感慨的说道,却不是多么的警惕。
靖胜军老人多了,卢雄是靖胜军的老人,岳海楼也是靖胜军的老人。
靖胜军兵锋最盛时,编三万精锐武卒,中高层将官及底层军吏也多达两三千人。除开一开始就附从蔡铤行事、之后在西军为蔡铤倚为嫡系心腹的岳海楼等人,除开在矫诏之事后受排挤、迫害离开军中、他生父王孝成的嫡系,靖胜军即便到这时还有大量的将官、军吏在军中任事。
因为他生父王孝成执掌靖胜军前后也就五六年的时间,靖胜军绝大多数的将军、军吏跟他生父王孝成并没有特别深的牵涉。他们在矫诏事变中,也都选择中立,在他生父王孝成为蔡铤矫诏诛杀之后,也都纷纷听从蔡铤的号令行事,自然也不可能受到打压、排挤。
所以,在应州遇到当年曾在靖胜军任过事的武吏,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就像解忠,当年跟他养父徐武宣以及徐武碛他们都相识,但要不是他们在大同城共襄难事,解忠对十数年前的旧谊压根就没有提及的意思,更不要说故人相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