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530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不用多想,联系了人,随着一个商队一同顺江而下。商队之中的部分水手、力工,自然都另有身份。
  但主家还真不知道,这商队的少东家在船舱里眉飞色舞:“到了武昌,定要去那秀江楼共谋一醉!兄弟我做东,我宋家所供养的楚艺团,人称武昌色艺双绝。当家头牌舒姑娘,那可真是……”
  戚继光在一旁听得额头冒汗,看了看张居正。
  这一路上是交了些朋友,但是让陛下知道了咱们带太子交了些什么样的“狐朋狗友”,竟要带着太子逛青楼,回去之后会被打死的吧?
  张居正只是兴致非凡地向他了解那武昌的风土人情。
  戚继光又看了看太子:您那发亮的眼神是怎么回事?
  咱不是来体察民间疾苦的吗?
  ……
  时间转眼到了十一月,京城一时重臣云集。
  养心殿里,君臣再相见,朱厚熜和唐顺之已经都是中年人了。
  “臣是想通了。历来地方重臣,至多三年就要回京见驾一次。陛下胸怀广阔,只说路途遥远,来往费时误事。”
  在交通条件如此落后的时代,让地方官员必须来到皇帝面前走一趟、象征性地述职谢恩,无非是强调皇帝对人事权的掌控而已。
  近一点的地方还好,远的地方,来回一趟小半年就过去了。
  朱厚熜见他拿这个举例子,说自己对任用的官员的信任,只是微微笑了笑。
  “你回京了甚好。以你之才,领文教部事外,军务会议也可以挂个参谋。”朱厚熜对唐顺之极为欣赏,“今后这些年,帮着朕把周围的秩序建立起来。大国策会议上,许多人对于朕为何要先拿日本开刀还是会不理解的,你怎么看?”
  以唐顺之的学习能力,让他去领文教部事,不会占用他太多精力。
  科学院的设立,大明科研系统的建立,围绕新技术的研发,更需要的是思维开明、管理得力的人才。
  唐顺之在办好这件事之外,更可以发挥他在韬略上的长处。
  “太祖虽有言,日本乃不征之国,然今非昔比,航路已经熟知,大明兵甲之利更非日本可挡。”唐顺之想了想之后说道,“言利之余,更重要的是陛下要拿日本做什么。曾听闻,陛下要在日本试行虚君之制?”
  他对朱厚熜很直白地问了出来,看着皇帝的眼睛,等待答案。
  朱厚熜沉默片刻,缓缓点了点头:“朕确实是这么想的。”
  唐顺之欠了欠身:“臣斗胆叩请陛下,万勿如此。”
  “为何?”
  唐顺之眼神坦然地看着他:“臣遍翻史册,未有如陛下谋虑深远者!陛下忧心将来有立储非贤、误国误民之忧,如今就在日本试行虚君之制,适得其反。”
  “你详细说说。”
  见皇帝丝毫不因为他说得坦白而变化表情,唐顺之的眼神里很钦佩。
  “依臣之见,将来大明在位之君,能贤明、勤勉如陛下者,几可称再不可得。在日本试行虚君,只会让陛下子孙忧虑不已、大明将来群臣人心浮动。君臣相忌,于大明是祸非福。”
  朱厚熜没说话。
  有榜样在外面,确实会有这样的后果。
  唐顺之傲然说道:“臣不明白陛下为何非要留着外藩虚君。臣闻陛下三问,知陛下有爱民如子致天下大同宏愿,以大明如今国力、文教之盛,只要外藩百姓安居乐业,何须留着那些外藩权贵?”
  朱厚熜有点意外地看着他。
  “臣在河套,归顺蒙民一概视之,自食其力而已。如今河套蒙民,谁不称颂大明恩德?饱有食,寒有衣,居有定所,民心所求并不多。外藩权贵留得太多,还要盼他们不添乱,助大明治理好外藩,那不是自缚手脚吗?”
  唐顺之是带着经验来的,不屑地说道:“虽不必以蛮夷视之,然彼辈争权夺利,不学无术,实在落后大明太多。大军到处,先诛民贼,再宽和治政,兴文教,予其饱暖,允其出仕。陛下与其忧虑将来,不如趁陛下年壮,管好外藩。只需一代人,外藩百姓谁还会心念旧年?”
  朱厚熜被他给惊住了,唐顺之这么粗暴的吗?
  不得不说,朱厚熜还是带着些后世的思维,感觉民族问题只怕很复杂。
  但是现在唐顺之这么一讲,他忽然又觉得:就连大明,他都还在为了凝聚民族和国家意识而为难。像朝鲜、日本那种地方,如今真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吗?
  说起来,只要外来者不是过于残暴,那么最容易凝聚一致对外的民族意识的战争场景就不太会出现。
  也就是说,唐顺之的意见是你就以比较有纪律的王师推过去,然后实行仁政,一代人的功夫就大变样了。
  “……历朝历代,开疆拓土之后极难教化。”朱厚熜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应德何以如此乐观?”
  “此陛下之功。”唐顺之认真说道,“历朝历代,不闻有陛下此等明君。新学之下,百官务实,赏罚得宜。陛下又有致天下大同之志,更兴物理大道以创民富、以壮国力。日本这等遥远外藩,自然难以视为实土,然海运既兴,往来便利,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看待了。封皇子以为藩,制同中华,有何不可?”
  他总结道:“虚君之制则万万不可!体制不同,何以能天下大同?”
  从他嘴里听到体制二字,朱厚熜半晌没回过神来。
  “……这不妥。”朱厚熜说道,“若日本立的是这等榜样,其余诸藩惶惶不安,大明边疆隐忧不断。”
  唐顺之有些古怪地看着他:“陛下……大明军伍改制,兵甲改进从未懈怠,您对大明军力,只怕不如臣清楚吧?”
  “……你的意思是,谁不服,可以都打过去?”
  朱厚熜心里也是有数的,他只是没想到唐顺之是个保守派,唐顺之觉得他太保守了。
  是务实到已经不讲师出有名了吗?
  唐顺之凛然道:“有天下大同之志,大明诸藩,尽该真正臣服!”
  朱厚熜心情复杂地看着他:莫不是因为你将来要做军务总参,才变得这么鹰派?
  事情真能这么顺利吗?
  “……应德,你心怀壮志,故而愿意在边陲十余年如一日。”朱厚熜开口道,“太宗昔年设交趾布政使司,就是因为贤臣大多不肯去那边陲之地,因此教化不得力,最终还是害民误国。”
  人的问题才始终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的军队推过去自然是不难的,但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活在大明的体系里,不给他们本地有实力的人一些地位和出路,大明有那么多贤才愿意过去吗?
  唐顺之笑了起来:“正如臣所说,此陛下之功。如今陛下明谕天下,农工商皆国之本。直道、河运、海运,往来已经大为便利。历来轻视商人,盖因其奸猾贪婪,恐误国害民。然商人行走四方,却是最不畏路遥艰险的。既然商人日后沾惹重权会如何让众臣忧心不已,陛下在外藩该试的,是商人为官将如何才是。”
  “……”
  朱厚熜这下是真的惊了。
  唐顺之竟然看穿了将来这个时代里商人作为急先锋热衷于开拓殖民的本色,他的意思是,鼓动商人,去周围外藩实行被特别设计的资本主义制度?
  说实在的,朱厚熜既然已经觉得大明实质上算是某种“农业资本主义”了,对此倒不抗拒。
  也许……只有大家都是对工商业、贸易都很重视的本质,那么整个大明主导的东方大市场才能更快地建立起来?
  随之会发生的,自然是一整套东方的标准。
  唐顺之又说:“如今陛下三问天下百官,让诸臣谨记公心、修身齐家,然人人都有私心、都想保子孙后代富贵无忧。在大明不便做的,何妨去外藩做?此两全其美之策,百官拥护,大明百姓也能得利。纵然天下大同,大明与外藩也好比嫡庶。嫡子过得好些,庶子虽然差一点,比以前也能好得多吧?这就够了。”
  “……多年不见,应德,你变了不少。”朱厚熜如实说道。
  唐顺之正义凛然:“臣始终忠心一片,只为大明谋国!臣在河套见蒙民之苦,着实怜之!陛下爱护天下子民之心,臣感同身受。明君在位,贤臣满朝,诸事何须缓图?天下大同何等基业,不经血火岂能炼就?况且就算要师出有名,也无需费力。”
  “应德有何高见?”朱厚熜觉得自己已经被他撩得有点心动了。
  唐顺之斩钉截铁地说:“明年诸藩宣交使呈递访查结果来后,以宗主君父之名,诏告诸藩,令其如大明一般废百姓徭役、官民共担、理清赋税以减民苦。此陛下之恩,外藩百姓翘首以盼,诸藩君臣却如何能从?既然不从,吊民伐罪便是!”
  朱厚熜没想到他明晃晃地说着干涉别人内政的话。
  但是按照这个时候的情况来看,他们明面上确实奉大明皇帝为君,自称臣子。
  要求臣子去做什么事……好像也没毛病。
  过去要求没什么用,那是实力跟不上。
  现在有这个实力了?
  “应德,朕没想到你这么激进……”
  “陛下既言天下大同,何以如此踟蹰?”
  朱厚熜无语:得!合着朕太保守了?


第448章 把坏事做尽
  朱厚熜是有心理准备的:在他手上,把“坏事做尽”。
  经过唐顺之的“撩拨”,他发现自己的素质还是太高了。
  大国策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朱厚熜来到了奉先殿。
  站在朱元璋的画像和神主面前,朱厚熜静静看着他们。
  朕要的是什么?
  是华夏的未来。
  是山河永固,不受外侵。是百姓安居,荣享富裕。
  “太祖在上,只怕也会笑朕优柔寡断吧?”
  朱厚熜笑了笑。
  哪怕在几百年后的现代,面对超级强国,其余小国也只能俯首低眉。你说大家要一起发展,人家觉得不踏实,觉得你只是说辞。
  阶层一直就存在,尊卑从未消失过,朱厚熜心里那隐秘的理想,几百年后也只是在艰难探索的路上。
  现在,他只是一个最大的农业资本家,是星球上最强大帝国的君主。
  “列祖列宗在上,厚熜此去,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述了。”
  朱厚熜行了一礼,转身前往国策殿。
  事情自然不可能像唐顺之说的那样顺利。
  在大明都有对自己人的压迫,在外藩又岂会没有?
  当真要铲除那边最有实力的一群人,他们岂会不隐入山林来游击抵抗?
  一旦开始了这一步,征战、治安投入,又将是长期的抽血泵。
  可是唐顺之有一点说得很对。
  有些事,朱厚熜自己不做,就不能指望他的后代将来还有雄心魄力和能力去做。
  他对周边讲仁慈、讲道义,将来西方列强大概还是必定会发展起来的。他们自西而来,自东而来,他们对大明周边的这些邻居却不会讲仁慈。
  时代在变,所谓陆海长城,若无重兵把守、征调得心应手,那也无非虚设而已。
  只是疆域太广阔,不能当真只是抽大明的血。
  让他们能自己造血,还要当真成为大明的兄弟盟国,在如今这样的时代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5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0/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