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512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如今的安排也很简单。
  “先把皮囊都吹上气。”那个中校将领安排着,“再去码头那边调些船,营里裹车轮的橡胶都运来没有?先把桥墩稳住!”
  说罢大声问着直属于山西省政府的蒲津桥管理处一个官员:“更换的铁索和工人呢?”
  “鲁将军,铁索倒还有五捆在库房里备着,已经在往这里拉,工人也有。”那官员脸色有些苍白,“但要把铁索拉上去,得要人爬到铁柱顶上装好滑轮啊。那滑轮大匠,被请到了太原帮……帮……”
  姓鲁的中校勃然大怒:“没有别人懂得了?怎么装?”
  “……那倒是不难,铁柱顶上有榫槽……但那滑轮不轻,还要背着绳索上去。如今桥墩铁舟漏水,也不稳当……”
  “谁不畏高,力大?”
  这时,远处又传来一声脆响,又有一根铁索被崩断,从空中狠狠抽向水面。
  “……快些,先把船划到桥墩,把皮囊都系在那艘破铁舟上!”姓鲁的也看向了刘显,“刘兄弟,劳烦你带着码头的力工也都先去那边,帮忙稳住桥墩。会水的兄弟,轮流下水,堵住那个破洞,把那铁船里已经进水的厢格里的水舀出来!这件事办完,省里重重有赏!”
  刘显见他有些指挥若定的模样,转头看了看那边,知道桥墩虽是根本,但斜拉的铁索也很关键。
  有一条充当桥墩底下浮台根基的铁船漏了水,整个桥墩自然力道不匀了。如今铁柱上悬着的铁索陆续被崩断,铺设在被横拉起的铁索上的木制桥面,那可不轻。
  “鲁将军,卑职不畏高,爬树更拿手,一把力气自认也不差。”刘显对他抱了抱拳,“桥墩铁舟十数余,一时不致有大患,先把桥面拉着不垮了,也能多撑些时间。”
  山西本地的鲁中校看了看他,片刻之后就断然说道:“好,辛苦刘兄弟。何处长,你与刘中尉分说清楚。”
  不久之后,刘显也坐着小船来到了那桥墩基座。
  从远处看,这桥墩基座的晃动范围很细微。但离得近了,水流拍击,才看得出摇晃的幅度也并不算小。
  但看到那高大铁柱的底部,其实又压在数块或直或弯的钢板上,桥墩的晃动对铁柱的摇晃影响反而又更小了。
  不知多少斤的重量压在这十余条铁船撑起的基座上,还有数个铁锚坠入河底稳住了前后左右的移动。
  刘显虽然知道这桥定然有大智慧在其中,此刻仍觉得太险了一些。
  毕竟只是浮于水中,铁柱不曾深深扎入河床。
  但这是黄河,若非这河中央断流了,又如何能在河中央筑起桥墩来?
  刘显来不及多想,先在肩膀上系紧了一条胳膊粗的麻绳,又把一个牛皮包跨到了肩膀上,开始沿着其中一个铁柱往上爬。
  这铁柱高有二十余丈,一侧铸有既供手抓、又供踩踏的铁环。
  牛皮包里的两个滑轮颇重,刘显爬到了五六丈高时,腰间系牢的绳索也变得越来越重了。
  底下松放绳索的人自然不会拽他,这只是被拉长了的绳索本身的重量。
  越往上爬,就会越来越重。
  刘显低头望了望,底下嘈杂不已。
  数个会水的汉子轮流憋气,没入水中去压住那个堵在破洞外面的牛皮。很多人围在基座上留下的数十个孔洞中的一个旁边,接力用木桶把进入铁舟厢格的水舀出来。还有人在旁不断往蒙元人传过来的羊皮囊里吹气,然后系紧在铁舟水线处预留的铁环上。
  见到那鲁中校应对有序,刘显倒是松了一口气。不管如何,怎么保这蒲津桥不失,还是提早做了很多安排的。
  也许就只是不巧,而这样的事情也不只是第一回 发生了。
  刘显再往上爬,此刻就感觉不算那么稳了,颇有些摇晃。
  然而说来也怪,从这里看去,尽管仍剩下的铁索也在微微摆动,但桥面看着是稳当的。
  然而他还没再爬上去两丈,又有一根铁索崩断。
  这一次,这条铁索是从桥面上面不远的地方崩断的。斜拉着的铁索更长,呼啸着抽向了基座旁的人群。
  “当心!”
  “啊!”
  刘显才喊出口,就见几人被那铁索抽打得坠入了水中。
  他咬了咬牙,这下便只专心往上爬。
  又失了一条铁索,铁柱的晃动幅度明显又大了一些。
  看来都是一环扣一环,力道相互牵制,平常才稳如泰山。
  腰间已经延伸了十来丈的绳索把刘显往下拉,刘显吸着气,一门心思往上爬。
  到了铁柱顶端,才看见那里果然留了一个榫槽,那是放置那铁滑轮的位置。
  而到这里也就看得到,斜拉向两边桥面的铁索,到了这里便都是两边有上下一排的诸多粗厚榫槽,其内是卡住的带铁环的方铁块,铁环上,是连着那些铁索的粗铁钩子钩在其中。
  “……刘……中尉,绳索……”
  底下有人着急地大喊,刘显呼吸有点急促,观望了一下四周,找到了两个铁柱之间连接的横梁,那个能让人稍微歇坐。
  他把滑轮卡到了槽上,解开腰间绳索的时候手臂陡然往下一沉。咬着牙将绳索的一头穿过了滑轮,接下来就是不断把绳索提起来,把那一头放下去。
  黄河上的高处风不小,刘显没想到他这一上来,就要在这里呆上那么久。
  而后,还有那么多的事需要他做。
  虽然后来又有了爬上来的工人,但他们检查一下已经崩断的几条铁索在铁柱这边的铁环磨损如何,只能校正一下新铁索绷直的程度。铁索只需要在底下的力工通过滑轮吊起来,但另一端在桥面连好之后,在底下力工的辅助下把一个个铁钩钩入铁环的事,却只有刘显来做。
  而后还要换到另一个铁柱……
  进展不快,刘显很快累出了一身汗,手臂也开始越来越酸。
  蒲津桥自这一天开始中断了通行近半月,第二天就赶到这里的徐阶亲自督办了全面的检查和维修更换,自然也接见了临机处置得力的当地文武,还有刘显。
  “听闻刘中尉在上面呆了两顿饭还多的功夫,下来后就脱了力,不知如今缓过来没有,可要再去看看大夫?”
  “卑职无碍。”刘显抱了抱拳,“多谢徐参政。”
  他已经知道了,这是严国老的门生,也做过御书房首席的大人物。四年前到任山西正三品右参政,这回是有希望在大换届后回到中枢,或者赴任一省之长甚至总督的。
  不过听说现在的先惯例倒是先回八部做个尚书,再到地方做一两任总督才能进国务殿,也不知他会怎么样。
  徐阶亲切地感谢了他之后,独自一人时才皱起了眉头。
  如此关键的事,那镇守蒲州的山西南路游击,为什么要让一个外人来做?
  难道蒲州营中,就没有既不畏高也忠勇力大的将卒了?
  来蒲州的途中,他的幕僚见过了王家的儿子。
  此时,蒲州的密报必定已经进京。
  这座蒲津桥……在御书房呆过那么久的徐阶,知道皇帝一定不会忽略此事。
  当初奏请修这座实验桥,不就因为徐阶了解皇帝应该很乐意吗?
  善后必须做好,还有那被铁索抽中,溺水和重伤不治的两人……
  徐阶一时不知当初想立下这个功劳是祸是福。
  ……
  北京城外,路易斯在这一天重回大明都城。
  几年不见,北京城更加繁华了。
  刚从北京城外的京广直道京师站下了车,到了站外的那片空地,就见那里人声鼎沸。
  而空地一侧居然有一排矮棚,上面都贴了纸张,上面写满大字。
  【方记稠布厂招织工,月银两元包吃住】
  【琼楼书局印刷学徒……】
  【金坷垃肥厂……】
  路易斯早已熟识大明文字,此时自然看得目瞪口呆。
  望着那些矮棚前或松或紧的人群,路易斯感觉很震撼:大明的手工业和商业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
  “这京广直道通了,至少河北、河南的不少人,花上两三百铜钱就能到京城来。重工园、轻工园,如今热闹非凡。在这里做工,两三年下来,再省吃俭用一些,回去之后老婆本就有了。贵使,这些都没什么可看的,先入城吧。”
  十数年来,北京累积起来的人力和技术优势,让这里成为了新的手工业中心,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最新机械的效率加持。
  海运局、河运局、直道和转运行,使这里的商品流通也比较通畅。
  路易斯入了城,到了原本就离部衙不远的会同馆附近时,又见到承天门西南部的那个巨大建筑。
  面向南面主干道一侧的牌楼上,是“国立北京图书馆”几个大字,后面留有御印。
  当此之时,许多士子正在牌楼和那图书馆大门之间进进出出,不少人还提着小箱子。
  “……若我没有记错,原来这里应该是五军都督府所在才对。”路易斯愕然问道。
  “贵使记性确实好,五府如今已经迁到了旧十王府一带。”
  陪同他的礼部官员只说了这些,没说迁建的缘由。
  之前皇城重新整修,自是先以禁宫之内为主,依皇帝的意思添了些引雷入地的物事,又对三大殿及诸多重要大殿做了一些防备。涂泥抹灰本就是春秋时就有的防火做法,这次也不例外,此外还新建了一些隔火的砖石火墙和火巷,宫里宫外又造办了一批水龙。
  但前年,太庙还是失了火。虽然扑救及时,却也烧毁了一些神主。借着重修之机,八部、五府新衙的事也正式提上日程。
  这国立北京图书馆,八部官衙,都有了一番新面貌。
  “会同馆离这里不远,不知道这图书馆,我能不能进去看看?”
  “这……贵使先不急,待本官呈奏上去问问再说。”
  其实图书馆是对百姓开放的,只需交上点押金办了牌证便可。但外藩使者允不允进去,他确实得问一问。
  路易斯被接待着,此时御书房内,气氛又很紧张。
  如今担任着御书房首席的,是已经四十七的朱纨。
  自四品总司徐阶任了御书房首席后,再任御书房首席的却又门槛更高了,是已经做到广东右参政的正三品。
  而另外两个御书房伴读学士,一个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已经在地方任过知县的胡宗宪,另一个则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所有人都很奇怪为什么被直接点进御书房的沈炼。
  三个人在一旁,看着皇帝对面站着的五人:领工商部事的国务大臣刘天和、转任工商部尚书的翟銮、负责皇明资产局的驸马余承业、袭爵之后担任建设局总裁的成国公朱希忠、从皇明大学院工学院院长转为博研院院长的申仲鸣。
  朱厚熜开了口,语气森然:“蒲津桥虽是实验桥,却也不该如此快就出问题。徐阶的奏报虽然还没来,但经办此事的,上下都先自查一遍!耗铁何止十万斤,泡在水里才两年不到的铁船这就锈漏了水?余承业,每个环节你都要查!”
  “……臣遵旨!”
  “这是你袭爵后专门办的第一件大事!”朱厚熜又看着朱希忠,“是不是建设局自己出工做的,你也要给朕一个明确答复!”
  “……臣这就去查。”二十五岁的朱希忠脑门上都出了汗。
  “申仲鸣,你这便派人,再去勘验一下。”朱厚熜望着申仲鸣,“每月在那里采集数据、查勘磨损,怎么就没发现问题?还有翟銮!蒲津桥管理处也要对工商部汇报工作的,车马限行管没管到位,维护工作怎么做的?”
  翟銮叫苦不迭,怎么大国策会议前夕又出了这种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5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2/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