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486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莫非真如费宏所言,眼下太子尚幼,陛下点选伴读,那便是更重太子学业,用心御学一事便好?
  可张孚敬也有他的心思,他这一路往上走的过程里,实在杀了太多人。
  若在他这任上,东宫开府建衙了,将来太子登位后,多少会顾念他的这点功劳吧?
  张孚敬心头是疑惑的,以他对皇帝的了解,陛下应该不至于为了这件事不高兴才对。
  东宫开府建衙,不是册立太子之后应有之义吗?
  自己的苦衷,陛下难道不懂得?
  还是说以陛下如今的功业威望,他也需要去担心多年后东宫势力越来越强,必定裹挟着太子做出什么事来?
  不至于吧?
  本就处于敏感的时候,很快,张璧他们就从他们所在的偏殿出来了,张孚敬迎下台阶。
  “就在此处说说吧,陛下遣御书房首席亲来,催问东宫属官人选。”
  他的脸色像徐阶一样凝重,于是众人心头猛地一咯噔。
  这个时间,高拱才刚刚来到文教部,找到严嵩说皇帝要见他。
  “肃卿可知所为何事?”严嵩笑吟吟地问道。
  高拱就爽快多了,反正严嵩到了御书房也立刻会知道。
  他更觉得,皇帝既然派他来找严嵩,就是要让严嵩先有个准备,反正陛下都明说了是问御学。
  于是高拱说道:“是为御学之事。”
  御学要更加规范一些,找个更宽阔一些的地方,这都是文教部在筹办的事。
  “多谢肃卿了。”严嵩对他拱了拱手。
  能早一点知道所为何事,自然还是更好的。
  说来这也是设了御书房之后的好处,御书房的伴读学士终究不比太监、只听皇帝的。平日里有什么事情,真有重臣问起来,隐晦的言语、体态暗示,都能传递信息。
  以陛下之聪颖,他自然不会不懂这一点。
  但御书房存在至今,其实有两个妙处。
  其一,陛下贤明,本身就默许了这一点,让君臣之间少一些猜忌,多一些信息透明。
  其二,只是默许,那么如果御书房和朝臣们过线了,也是逾矩。
  拿不拿这个说事,主动权仍旧在皇帝那里。
  高拱是陪了皇帝一路北征的人,他觉得自己比徐阶更了解皇帝的性情一点。
  于是他过来的路上就想通了,皇帝让他来找严嵩,就是要把这件事当做公务来办了。既然提到朝臣们惴惴不安又私下旁敲侧击地询问皇帝的态度,那显然就是已经有了些猜忌。
  皇帝应该是因为这种猜忌而不高兴,所以先对高拱明说是为御学之事。
  这就代表他可以先跟严嵩说。
  果然到了御书房之后,皇帝直接就开了口:“朕想给太子选些从民间来、知民间苦楚的伴读,恰逢其会,你们私下里瞎琢磨些什么?”
  严嵩立刻跪了下来:“臣惭愧……”
  “倒是闹出笑话了。”朱厚熜再次看了看徐阶,“东宫开府建衙,本就顺理成章。你们这些人,一个个不多把心思花在公务上,猜度朕的心意做什么?若是朕觉得还不是时候,当时就会驳了。难道说外患稍宁,你们便觉得天下太平,君臣都已经是时候只看十年二十年后了?”


第416章 天威莫测
  十年二十年后的事,这个说法忒吓人了一点。
  严嵩战战兢兢:“陛下恕罪。先帝驾崩而无子嗣,幸赖陛下英明无双,大明这才不曾大乱、更是盛世再临。如今陛下春秋鼎盛,臣只盼陛下万寿无疆,本就认为东宫开府建衙不需着急。虽是顺理成章,然太子年幼,再等上六七年要议太子妃了也不迟。惊闻陛下有点选太子伴读之语,臣一时糊涂,竟不明陛下是一片苦心,要让太子多多闻知民间疾苦,臣惭愧至极。”
  “你惭愧的是什么?”朱厚熜冷笑了一声,“你找徐阶打听朕的真实态度,还做了些什么?”
  “臣……”严嵩犹豫了片刻,立刻接了话,“臣劝了劝张总辅,办好御学便好,东宫开府建衙无需着急……”
  那一天,当张孚敬在午门前聊起这件事时,严嵩就觉得他很勇,陛下可能会多想。
  当时还只说是御学应该从中圆殿移到前朝,在御学中安排更多文臣作为教师。
  谁知道后来他和张璧还有礼交部、工商部拿出来的方案里,还把东宫开府建衙一事也提了出来?
  紫禁城的东部,奉先殿以南、文楼东北面,如今的元辉殿加上御用监库和御马监的值房,合而为御学。御用监库和御马监值房,都可移到北面的外东裕库院子里。
  而御学的东面一墙之隔,则可改建起一大八小至少九个院落,将来作为年龄稍长、不宜再居于后宫的太子和皇子居所。
  其中大的院落,自然便是太子东宫。
  在早年间,文华殿曾经是太子东宫。而如今要新建的太子东宫,礼交部也拟了个名字叫端本宫。
  严嵩当日积极接话,强调的都是御学,这也确实利于他发挥文教部的作用。
  可是要建端本宫,还让东宫开府建衙,严嵩就心里更加打鼓。
  知道朱厚熜有点选太子伴读的想法,严嵩也许是离开御书房、和皇帝相处的时间变少了,也许是皇帝经过了十来年想法也让他吃不准了,所以他觉得这是个机会。
  “劝他们,若朕果然是不太乐意如今就让东宫开府建衙,那么你严惟中果然是深悉圣心,提醒了他们悬崖勒马?经了此事,那么明年再推选国务,有你同在文华殿,茂恭心里也更踏实一分?”
  听着皇帝这样的话,严嵩立即匍匐在地上:“臣不敢有此念,只是担心君臣因此生隙,有害国事。”
  朱厚熜沉默不语。
  严嵩虚岁五十四了,他在二品这个位置上已经呆了十年。
  他心里当然有这样的念想,毕竟年龄越来越大,早一步,就多一点机会。
  朱厚熜不信他没这么想过,他应当确实是不赞同现在就让东宫开府建衙的。
  因为严嵩只有一个儿子,他这个儿子还是个残疾,只有个武举人的出身。
  他与其去尝试围绕太子,倒不如就把皇帝的心思琢磨好、把皇帝交待他的事情办好。
  沉默之中,徐阶更加明确感受到皇帝对严嵩的“警惕”,或者说是不公。
  在御书房这么久,他也见过皇帝召问不少重臣了。
  像是对严嵩这样直接诘问、语气毕竟凌厉的情况,很少。
  在徐阶看来,围绕大位、储君的事,朝臣们多想一下是很正常的。
  而严嵩已经做了十年二品,总督一方的资历有了,礼部尚书和文教部尚书的资历也有了,更曾是王守仁之后的第二个御书房首席、参策多年。他就算想在这件事里显示一下自己的先见之明,为明年被推选为国务提前做些工作,那也是十分正常的。
  这事又不曾害了谁,确实是帮助张孚敬他们,免得他们真的触怒了皇帝。
  若这件事情君臣意见实际上不一致,那可不比其他国事,这是关乎皇权的大问题。张孚敬他们如果从此惴惴不安、束手束脚,国事确实会受影响。
  由此联想到自己,徐阶心里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陛下对我的态度也时有警惕、教训之意?
  “也罢。”
  胡思乱想间,徐阶听到皇帝又开了口。
  朱厚熜叹了一口气:“朕不可能什么事情还告你们周知,详述缘由。你们身为臣子,忖度上意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这回你猜错了,身为储君,要学的东西更多。御学要办好,开府建衙多学着与臣属打交道也很重要。御学里学的纯粹是知识,东宫里学的是当前实事的剖解、是御下之道。两不耽误,你再去文华殿,跟茂恭他们说清楚吧。”
  “陛下圣明坦荡,臣等望尘莫及……”
  朱厚熜摆了摆手:“朕叫你来,让你去传话,你心里就要明白。着急什么?朕登基时,你才几品?前面爬得太快,现在就该安心一点。说到春秋鼎盛,你也是。我瞧你的身体,活到八十没问题。”
  严嵩不由得呆了呆,然后喜滋滋地说道:“陛下天人降世,既说臣能活到八十,臣喜不自胜!臣不着急,臣这不是一直自请把文教部的差使理顺办好吗?”
  他当然不会真因为皇帝一句话就相信自己能活到八十,他只不过从这句话里读到了暗示:皇帝还是支持他、或者有这个意愿让他将来列身国务殿的。
  这就够了。
  刚才这番奏对,前面太恐怖,后面却又甜晕了。
  朱厚熜让严嵩去传话了,随后又看向高拱他们,最后瞄了瞄徐阶。
  “在御书房,要锻炼的不是如何揣摩朕的意思,是怎么就事论事。”朱厚熜淡淡说道,“如今不比朕刚登基时,你们有的是先进御书房锻炼,有的是先在地方任官过再来朕跟前熟悉朕的性格、原则。但无一例外,在朕御书房呆过的,都是朕看重的。戒骄戒躁,提高觉悟,用心积累,他日总有所成。”
  御书房新任小透明眼神激动地看着皇帝:我也是被看重的吗?
  徐阶是探花郎,是首席;高拱虽然比自己晚一科,但是伴驾北征,是他去了。
  只有自己,虽是嘉靖八年进士,却是先在户部观政、又做个小主事,最近才被点到御书房来。
  而皇帝给了他们一些激励之后,竟然直接对他说道:“伯华,陪朕到中庭下下象棋,散散郁气。”
  可见皇帝还是心情不好的。
  李开先看了看徐阶和高拱,只得跟着皇帝往养心殿这御书房与后面寝殿之间的中庭走去。
  “你那当头用炮能惊众,夹肋藏车可突围,朕约摸是领悟了一些,今日再教教朕怎么用卒。”
  “……是。”李开先一边摆放棋子,一边说道,“依臣之所得,这用卒当先。彼敌为其阻碍,我师借以遮拦。行行不断,着着求先。纵仇越复,恤弱邢迁。昏中见日,火星生莲。出能破扃,入可斩关。禁子若泰山之压,成家如磐石之安。”
  “……边下边说,你慢一点。”
  李开先心头微叹:我被点来御书房,莫不是因为平日里下象棋的名声传过来了,陛下只是想找个棋搭子?
  在京城做了五年官,李开先的政绩名声不怎么样,倒是隐隐有象棋下遍京城无敌手之势。
  但象棋也只是他的爱好之一,他还好戏曲,好藏书,好交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到了御书房,他的任务并不重,皇帝也不向他咨询什么、请教什么。吩咐他的,聊得多的,反倒是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李开先私心里觉得,御书房伴读学士,多少人想来啊。而自己的名声,多半在这些方面。若要不客气地说一句,那是不务正业、本职工作不做好,玩心重。
  莫非陛下当真就是找自己来陪玩的?
  下完了两局棋,皇帝果然开了口:“听说你的古琴弹得不错,试奏一曲?”
  “……陛下,这不妥吧?臣那只是自娱自乐……”
  朱厚熜笑呵呵地看着他:“你不是自号中麓放客吗?到御书房几个月了,每日里倒是拘谨得很,没有在户部那么自在?”
  李开先心里一突,离座弯腰:“臣虽没有一心公务,但不敢误事。臣自知官声有些不堪,还请陛下治罪。”
  “你若有罪,朕为何要点你到御书房?坐。”朱厚熜指了指对面,“奏一曲试试,朕不是要你抚琴媚上,此事关乎朕一直考虑的国计。”
  李开先呆了呆:国计?
  话说到这份上,倒是不能拒绝了。
  而黄锦果然找来了一张古琴。
  养心殿中庭里响起了悠扬的琴声,朱厚熜闭上了眼睛慢慢听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4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6/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