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359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是铁厂的矿渣。砖窑厂领了旨意,如今还只是先简单碎成渣粉,听说要试着烧制一种叫水泥的物事。”
  郭勋已经有点目不暇接之感,看着面前有车子经过时候仍旧难免灰土飞扬的样子:“……水泥?”
  “还没个眉目,然则陛下十分着紧。每到重工园,必定去砖窑厂见一见那个封了乡爵的郑魁。”
  “那个试研印刷机时封爵的工匠?”
  “正是。”管家一本正经,“听说陛下又许了郑魁,若再把合用的水泥烧制出来,便封县爵。不只如此,听说这水泥烧制出来之后,以后驰道便平整如镜,和铺铁轨更是大有关系。要不然,重工园那边那么多炼铁高炉干什么用的?只是铸铁农具,那也太多了。反正现如今,重工园那边不知多少大匠都奔着县爵在拼命,听说铁轨快试制出一些了,不然侯爷之前也看不到那准备运到这边来的轨轮车。”
  郭勋仿佛听到了儿子要咒骂:你再不立功,将来儿子就跟工匠一样只是个县爵了!
  “……走走走,入城!”
  郭勋并没有直接走入重工园,所以他没看见重工园的核心区域。
  在这里,去年的榜眼唐枢授职工部主事,但其实一直呆在这重工园。去年,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就是在这里做实验。
  这卢沟河的上游,就名叫永定河。
  而这永定河还另有一名字,叫做无定河,就是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无定河。
  永定河是期盼,无定河是现实。原因与黄淮一样:水患。
  上游一直在张家口那边,自太行山与燕山之间流到京郊之后,它也如同黄河流入平原一样桀骜不驯。
  唐枢在这重工园的西北面卢沟河上宛平县的大宁村,主持修筑着以一个蓄水库和主河道、由拦水坝和泄水坝共同组成的工程。
  而其中蓄起来的水经泄水坝而下,那一道新修筑的泄水河道两畔,耸立了许多高大的水车。
  水车旁边,就有着远比外面看到的齿轮更大的齿轮。水车在水力的冲刷下转动,这些齿轮带动着一根粗壮的精钢柱转动着,再里面的情形便被沿着着泄水河道分布的厂房所遮掩。
  唐枢知道这还不够,若要真正驯服这永定河,还需往上游再筑一坝,拦水取用。
  那那里就是宣府边镇,只有宣府边镇从此无忧才行。
  这法子有没有作用,就要看今年夏讯之时功用如何了。黄淮自然比这条无定河难治多了,但这种筑坝冲刷的法子,还是有一些借鉴作用吧?
  他在这正月末给刘天和写着信:“恩师那乘沙采样器,学生已收到。永定河上游宣府一代连年战事,荒山处处。河中泥沙虽无法与黄河相提并论,但眼下工部也在依学生所倡,于下游疏宽河道,以助泥沙淤积。若学生在这永定河拦水攻沙之策有用,想来黄淮也可因地制宜,借鉴一二……”
  师生二人一南一北,仍旧在琢磨着治水之策。
  此时,郭勋终于到了南城的范围。
  这里是即将成为京城新城区的区域,道路就已经铺上了砖。
  郭勋还没进入皇城的城门,就听到了许多人议论这南城人议论着什么地价。
  “……什么意思?”
  “侯爷有所不知,这是侯爷回京路上才出的新规。南城这天坛地坛周围,陛下划了一些地方,许户部卖给京城官民营造私宅了。这可是天坛地坛边上啊!”
  郭勋张大了嘴巴。
  这俩地方他当然熟,之前没少奉旨祭拜过。
  地方也确实很大,天坛足有四千余亩,地坛也有近千亩。
  但天坛、地坛何等神圣所在?
  这绿树成荫、庄严无比的所在,竟准备拿出来卖掉、允许京城官民盖私宅?
  “真能买些地皮盖个宅邸?”郭勋都心动了。
  风水不论,这可是紧挨天地灵气、时常沾着皇气啊!
  “能啊!天坛留了里面一圈,但外面现在可以买的地皮,一共也有一千余亩。”
  郭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随后龇牙咧嘴倒吸凉气:“陛下缺钱至此,竟要卖天地坛的地皮筹钱……没有士绅议论纷纷吗?”
  “也有人说,天地正该人间社稷烟火拱卫。而地坛西边就是诸王府,其余地方,自然也都必须是忠臣良民才可申买。”
  郭勋点了点头:“我是忠臣!”
  皇帝都用这种办法表示缺钱了,忠心臣下不得表示表示?
  贵肯定是很贵的,但这可是绝好的机会!
  于是入宫陛见,先激动落泪又连连告罪之后,郭勋就眼巴巴地问道:“臣听说天地坛旁边的地皮可以申买盖宅子了,臣能不能择一处好地?”
  朱厚熜笑了起来:“你被罚俸三年,一回京就准备买地,看来在南京过得还不错。”
  “……臣毕竟是陛下殊恩留了侯爵的南京守备,那些人情往来臣都没推。但臣心里清楚,臣可不能收了好处开后门,臣只是不坏一些人的事罢了。”
  这“人情往来”的部分,本就免不了。到了南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严嵩一样不推辞,让其他人去做那些坏事以待秋后算账,这本就是“帝党”南下秉持的大方略。
  所以郭勋表示:罚俸三年影响不大,我这一趟还是替您捞了点钱回来,现在以这种方式还给您吧。
  朱厚熜看着他,打量了一番才说道:“这几年什么立功机会也没赶上,有没有不甘?”
  “……臣实话实说,是有些着急。”
  不是不甘,是着急。
  郭勋学会了说话一些,朱厚熜笑了起来:“你倒是误打误撞,替李福达说了说情,撞上了这个机会。襄城伯这回演习赢了,他可是暗中连连给朕上了三道表,想去宣大。”
  李全礼是军务会议参谋,现在陛下和军务会议在边镇谋划什么,他知道得清楚。
  以新胜之帅,带着那些已经熟悉了的、大概率会调任不少到边镇的参比武将,那是何等机会?
  将帅用命,一举建功,大胜北虏,那是晋级侯爵最好的机会,近在眼前的机会。
  郭勋咧嘴笑道:“臣练兵五年,轮也该轮到臣了。”
  朱厚熜点了点头,收起笑容严肃道:“去了大同,首要是厘清诸路,要收兵卒之心。”
  郭勋回京,最重要的就是和皇帝当面搞清楚去大同之后的策略,此时也肃容问道:“大同诸将,问题有多大?”
  朱厚熜只淡淡回答:“甘州兵变后,这五年,单单给付大同的钱粮,总数就超过两百万两了。五年之内,大同报灾十次。而去年北虏寇边,若非中路参将李瑾有勇有谋、王宪当机立断亲率标兵往援,朔州全境都可能被劫掠一遍。”
  “……当真好胆!”郭勋不由得怒骂。
  “造反的胆子是没有的,筑好宣宁五堡压迫丰州滩的胆子也是没有的,但倚仗边镇之重要钱要粮的胆子很大。”朱厚熜既然要郭勋去大同,也不对他隐瞒自己的态度,“无非只是他们这么多年,虽无大功,也无大过。诸边有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如今大同镇毕竟新立战功,却不好于此时查办。朕现在不办他们,却也不能指望着他们。”
  郭勋点了点头:“若都明升暗降调任他处,诸边会有许多将领不安心。如今大明军伍之中,边镇虽凶险,却也是最容易捞钱、最容易混资望的地方。新调将领到边镇,还有如网一般的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两三年内恐怕还不如眼下如臂使指。”
  “是这个问题。”
  边镇的军队,不单纯是把将领调任了就好解决的。或者说,如果朱厚熜不准备在边疆再尽快胜一场好推行下一步战略,那么也可以在新法已经初步顺了之后着手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俺答先动了手,又吃了个亏。
  既然他找回场子的可能性相当之大,那么边镇的问题就紧迫了。
  朱厚熜需要这一仗大胜,要不然,后续许多对外的战略阻力会更大。
  趁大同镇这回立了功,把几个高级将领都升迁调任到别处?那也不行,新接手的将领对底下将卒都不熟,无法尽快就发挥出比现在更大的战力,反而可能受到掣肘。
  既然如此,就只能靠庙算策略了。
  “以你的性子和眼下处境,去了大同,干脆就摆出立功心切的模样。”朱厚熜对他说道,“有两个人,你用好。俞大猷,你放到西路练兵守朔州。俺答在朔州吃了一个亏,这回想要再壮声势,不啃一下硬骨头是办不到的,朔州那边再接敌的可能性更小。李瑾,你放到大同北面分巡冀北道,督筑宣宁五堡,顶在最前面。”
  郭勋已经做过一些功课:“我听闻那李瑾勇则勇矣,但有点不要命。既不惜己命,也不惜兵卒之命。让他去督筑宣宁五堡,恐怕会苛待将卒匠役,弄不好……会激起兵变。”
  “宣宁五堡总要有人筑、有人守。这些年在大同只是有胆捞钱没胆打仗的,你让他们选,是筑堡后回守腹地以为后援,还是等到入秋后北虏最易寇边之时去守堡。”朱厚熜提醒了他一下,“你儿子的爵位一下被削了两等,你很急。”
  “……”郭勋心里不是滋味,敢情这也是为了我过去好开展工作呗?
  他想了想之后说道:“鞑子可不一定等到入秋了再寇边,虽然那时候他们战力更强。但既然是吃了败仗急着挽回声势,只怕随时打来。让一些畏战将卒去筑堡,只怕还是百般推脱。”
  “如果那样,倒是好说了。若如此,你就名正言顺请奏弹劾,反正你很急。”朱厚熜又强调了一下,“朕自然顺水推舟,调他们去一些省的治安司享清福。”
  “可那些千户百户和兵卒……若经此一乱,岂非大同防务空虚?”
  “空虚更好。”朱厚熜眼里目光锐利了些,“李瑾放在北面,就是要俺答看到他的将旗就走不动道。依李瑾的脾气,他也不会只乖乖在那里督筑五堡。他若要请战烧荒,你让他去!”
  “……”郭勋试探着问,“要在大同扎口袋?这恐怕还不够,除非鞑子真攻下大同,不然在北面还是能轻易遁走。”
  不论是主动营造大同北面防务空虚的情况,还是李瑾这个在小小荷叶山上硬扛了数千精骑甚至最终还率数十骑兵反冲的人在那里拉仇恨,怎么看怎么像是要设个包围圈。
  可怎么设得起来呢?鞑子也不傻,宣大重兵把守,万一太过深入,那不是闹着玩的。
  朱厚熜笑问:“听说你入城前去重工园看了看?”
  郭勋一点都不奇怪皇帝知道自己的动静,那很正常,只要忠心一点、乖一点就没事。
  “臣叹为观止,陛下勤勉视事,臣只离京三年,回来都快不认识了。”
  “修新驰道,铁轨,马拉的铁轨马车,许多根本还无力、现在也做不到的事,朕都命人通过明报先散了出去。”朱厚熜微笑着看他,“马上,工部就会带一大批大匠出居庸关,勘察线路。”
  郭勋:???
  为什么说这个?
  “首先,是永定河桑干河,朕准备在那里修个大坝,拦水为湖,让永定河能行更大舟船。其次,朕要在那怀来造办同样一个重工园,以军械为主。用煤冶铁更能得好铁,大同多煤,故而最后,朕还准备自京城经宣府,一步一步修一条铁轨不绝的铁路到大同。如此一来宣大兵卒转运更易、军械支用更足,朕要是那也聪明得紧的俺答,一定是既寝食难安,又对那过万能工巧匠垂涎欲滴。”
  郭勋:!!!
  你……您疯了了吧陛下?奇观误国啊!
  永定河自然是能通航的。蒙元修大都时,就开金口引永定河水运输木材石料,更是专门修了一段运河联通了大都护城河。当年还有一幅《卢沟运筏图》,描绘的就是永定河下游上舟船不绝的模样。
  但那是下游啊。
  上游和位于燕山、太行山之间的中游呢?不是不能行船,但条件不好。
  如今竟要在张家口南面那一带拦住河水聚起一个大湖,再一路疏浚到京城,形成一条能行更大舟船的水道?
  还要修用铁轨铺成的铁路直达大同?那得耗用多少铁?
  再者,在宣大腹地修建一个主要以造办军械为主的重工园,虽然是在宣大腹地,那也很危险啊!
  但郭勋毕竟也是个脑筋挺灵活的莽夫:“现在做不到……那就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朱厚熜严肃道,“现在做不到,不代表将来做不到,所以这件事是认真的,朝廷会把这件事作为边镇防务在将来的一件大事来办。所以,真有工部官员去勘察,也真有上万能工巧匠要过去。过不久,南郊新驰道旁边,也真会有铁轨和轨轮车试验。并且,朕已命宣府重兵把守下西路和南路。”
  “……”郭勋听明白了,“口袋扎在宣府?鞑子怎么可能深入到那里,除非大同被破……”
  说完郭勋脸色大白,哭丧着脸说道:“陛下,臣是想去大同立功,不是想去获罪啊!”
  大同镇矛盾很多,难道是要想法子激发一下,然后诈败?
  可是诈败也是败啊!
  “大同何必被破?无非是北面先吃了一下亏,李瑾也受了罪责被调离,宣大都敕旨不得丢了一城一堡罢了。怎么营造形势,让俺答觉得可是试试抢一把大的就跑,那就要看你们随机应变调派兵力了。”
  郭勋连连摇头:“宣府不是已经重兵守好下西路和南路了吗?”
  “若是宣府北面空虚,葛峪一带破了呢?难道不回援宣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3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9/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