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348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顾仕隆认识他,所以看到了严春生,他不禁眼睛眯了眯。
  “严佥事,一身好本事,回到锦衣卫里之后这一年多倒没听到你的消息了。”
  严春生也笑眯眯:“国公爷贵人事多竟还挂念卑职,实在惶恐。”
  “今日怎到了此处观战?”
  “指挥让卑职来的。国公爷知道,殿试之后他们便要授职。蒙陛下恩典,允了锦衣卫十人。”
  “十人?”顾仕隆眼睛瞪了瞪,“三十六天罡,十人归锦衣卫?”
  “误会!误会!”严春生顿时说道,“副榜里也要取一些。如今近水楼台,指挥让卑职先来看看,挑些好苗子。人真多啊,都是来挑人的吧?”
  严春生说的是五军都督府的人,而京营的大将们自然不会错过。
  今年的武举先易后难,从会试的武试开始,几乎称得上考程繁琐。
  但越是这样安排,越显得皇帝重视。
  皇帝这么重视的武举,最终在会试之后还从三十六正榜里重新排定位次了的人,绝对是个个都前途无量。
  这批人授职到哪里,将来立下功劳,难道长官不能跟着沾沾光?
  个个都是潜力股,只看能奏请皇帝分到哪几人到自己那边。
  顾仕隆忽然感觉有一点点不同。
  过去,都是中低层武将们走勋臣的门路,经过五府报兵部,这铨选的流程一贯如此。
  但现在,先是各省里比过一遭送入京中大比,而这新将的争位次也这么众目睽睽。首先是皇帝在关注、亲自看,送来的人都必须要有真本事,其次……这还需要走勋臣门路吗?现在变成了大家想抢到、提携入了皇帝亲眼的人。
  重重决选虽然难,却也是皇帝为有本事的新人搭的青云之梯啊。
  俞大猷看到的是武状元的选拔规则太有利于自己,顾仕隆看到的是军伍之中这种晋升制度带来的新变化。
  再加上新军制、新操典、新军器、新战法……
  三五年后,只怕整个大明军队都会有一个新面貌。
  军务会议……陛下真的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谋,他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比所有人都大。
  顾仕隆在这边主持武举殿试的武试,杨一清则在与李全礼、仇鸾双方开会,通报那“实战演习”的规矩。
  为显公平、避免仇鸾的老兵营这边提早准备,直到此刻,他们才知道这演习要怎么搞。
  给了李全礼两天的时间与前十的将卒队伍熟悉彼此之后,今天,两边的主帅、佐将全都到场了。
  大门紧闭,杨一清坐在上面,肃然说道:“此次演习,还有个代号:秋狝!”
  众人心头一凛。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左传里的这话,说的是自殷商年间就开始的于农闲时演武的传统。
  但这个时节,熟悉军伍的人都知道,正是北元战马膘肥体壮之时,堪称战力最强。
  “每年这个时节,天将大雪之前,是北虏最容易南下劫掠的时间。”杨一清继续说道,“此次秋狝,地点在密云。襄城伯,三日整训后,你便要先率军先去,接管石匣堡。”
  李全礼微微一皱眉:“石匣堡?那处营寨,可容不下近五千军卒。”
  杨一清凝重地说:“军务会议众参谋重研京北防线,那石匣堡北望古北口,西北是白马关和石塘岭,东北接应曹家路,乃各路南下兵马汇聚处。襄城伯先去,如何安营扎寨,布置防御,便是考较内容之一。”
  “这么说,咸宁侯所率五军营老卒,是要攻来?”李全礼看向了年轻的仇鸾。
  “三个方向。”杨一清点头,“侦骑尖哨如何布置,襄城伯也需用心。你们先行,而咸宁侯率部如何避开你耳目,便是考较他的科目之一。”
  杨一清看向了众人,“都是大明官兵,自不能当真生死相搏。此次演习,分三个类目。”
  众人赶紧凝神听好。
  “其一,侦察。军务会议已在石匣堡正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定下几个险要之地,只告知襄城伯。分兵驻守之外,襄城伯是不是设疑兵、假据点,自己斟酌。咸宁侯则需察知有哪些据点。”
  仇鸾有些头大:李全礼他们是先去的,而他们肯定还要留人注意老兵营的动静。说白了,这个阶段就是考较老兵营的夜行军。避过耳目让李全礼猜不到他们会从石匣堡北面的哪个方向来就已经很难了——得绕一个大圈,很累的。
  还不告诉他有哪些据点,可能有疑兵和假据点。说穿了,大家都得熟知那里的地势,把哨骑侦察做好,再决定怎么攻怎么守。
  “其二,劫粮草。如今据点中无粮,第一次过去时,只许带足十日口粮。其后石匣堡每次往各处转运,也不得多于十日口粮。演习结束之前,但凡哪处据点口粮断绝,那处守军便先判负,退出演习。”
  说到这里他提醒了一句:“不要想着去左近村镇买粮,陛下安排了三百锦衣卫散在演习区域,违反规则都会被记着。”
  “……”李全礼只想骂娘,难道他便靠着一群新兵疲于奔命、分兵据守多处指挥不畅还要考虑好粮草之事?
  “那怎么决胜负?”
  “先不急,还有其三,接敌。攻方若有人摸进了剩余据点两百步以内而守军仍未侦知,则守方直接判丢掉了那处据点。若已侦知,则先由随军裁判官记下那处据点攻守两方人数、所携军器辎重、两边口粮,即刻止戈。”杨一清沉声道,“都是大明官兵,这演习自然不能当真实弹攻守。”
  仇鸾很疑惑:“便只是攻守据点?襄城伯若不管石匣堡呢?”
  如果他们根本不管石匣堡,人全散到外面去,铁桶阵一般呢?那还侦查个鬼、劫个鬼的粮草。
  “如今虽知有演习,守军也不必想着钻空子。石匣堡内时刻不能少于千又五百固守,视之为主城。而若演习结束之前北面据点尽失,守军便告负。”
  “……那演习究竟何时结束?”
  杨一清笑了起来:“襄城伯是守将,敌军何时大举攻来,何时退兵,会告诉你吗?”
  仇鸾眼睛一亮,那可就热闹了。
  新兵本来就更弱了,虽然将更勇,但兵熊啊。
  “从这京城南郊到密云一带,若是指挥得当,攻守双方在十月初十以前应该都能到那一带。那演习不会早于十一月初十结束,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用陛下的话说,主要是侦察与反侦察、攻守分兵与行军的较量。这段时间里你们两边的哨骑较量、劫抢粮饷之时都不可杀人。没办法,碰上照面了,只能拳脚肉搏分输赢。输掉的,这些将卒就退出演习。”
  “……”
  仇鸾顿时不那么快乐了。
  他底下都是老兵,有没有兵器是两个样。至少这箭都不能用,非要上去肉搏,这算什么事?
  可又不能建议真的上兵器,不把兵卒的命当回事。
  听都听得出来,这是陛下的意思。
  不仅如此,仇鸾觉得很多东西白准备了。
  五军营的老兵,那主要都是打阵地战的。
  这些老兵里在这样一些考较重点里的优势,顿时就被拉下来不少。
  这一场秋狝演习,最主要的精力得放在侦察、行军、粮草上——他攻方难道就不吃喝?
  “显统帅大军本事的地方多了。”杨一清看了看两个人,与他们不同,杨一清是真在边镇统帅大军多年,“行军打仗,不是只有阵前搏杀。”
  “杨公,之前说若据点两百步内进了人便判负,这……咸宁侯若只派一二人趁夜摸进来……”李全礼并不轻松。
  “咸宁侯,你需记住,只派一人摸进去是没用的。人少于据点守军,你的人全退出,守方一人兑你三人。”
  杨一清的回答让李全礼轻松多了,而仇鸾则很郁闷。
  “……总参,太麻烦了。”
  虽说守方占地利,但也不是没有过几人就摸掉对面很多人的战例。现在,仇鸾感觉自己的老兵受到的限制更大了。
  杨一清瞥了瞥他,不然呢?枪炮齐名真杀个死伤过千?
  他又看了看李全礼,然后沉声说道:“想必你们也听明白了,这一场演习,演的是北虏打草谷、攻边寨。我大明将卒与北虏多年来,当真据寨接敌时,均算下来折一人能换几人,这个数字陛下那里有统计。虽都是边镇报上来的数字,不见得完全真,但权且以此来算。除了小队侦察和劫粮,剩余便都是接敌拔寨,人不会少。”
  “故而,二位都需按这个数字来分派攻、守人数,这又牵涉到口粮转运。演习结束之前一旦接敌,就按这数字判每一处据点胜负。负的一方都退出演习,胜的一方退出相应人数。演习结束前,襄城伯也可派人夺回据点,规矩是一样的。这一次不把伤员需要照料这种情况算进去,已经是简单了。”
  “……”两人都觉得已经很麻烦了。
  “既如此,那所携军器辎重、口粮,为何也要记?”仇鸾问了一句。
  如果只是拼人数,那……
  “要记住,只有接敌了,因为不能真打才这样来判。可若攻方空手空脚跑过来,那是送死吗?接敌之前,诸事求真。攻方军器辎重口粮,不足三日用的,攻方判负。”
  “……总参,可那蒙古人,都是骑马来去如风,以战养战啊。我这五军营可都是步兵车兵……”
  “所以侦察在先,劫粮不战拔寨为上,行军隐蔽为上,提前侦知敌军动向增兵救援为上!”
  杨一清凝视二人:“最后告知咸宁侯哪一日演习结束,若他战局不利,必会加紧攻伐,襄城伯自然也知道那是决战了。此次演习不必分出最后的彻底胜负,最终战局形势便是结果。再加上这段时间里的军令决策,便是参比武将和你们得失的评判依据。若真憋着一股劲不服气,将来,有的是机会,与敌军见真章!”
  众人都心头一凛,参比武将中的前十也听明白了:很显然,这是最大限度只考察他们十个人和这些主将的指挥、日常安排、统帅能力,而尽量不因新兵老兵的战力高低受牵连。
  这确实是演,但……这个演法,能在李全礼和仇鸾这两个人立功心切的统帅下看出一些真本事。
  甚至包括他们这些将官在勋臣底下用事时候,怎么与之相处的本事!


第313章 大家都要面对很新的东西
  “不消我说,你们也该知道咱们演的是大明天军!个个都是花了大半年时间,一道道关闯过来的勇将!兵,也是你们练了三个月的。若在京城北面输了这一仗,本都督都没脸面继续掌着神机营!”
  李全礼在动员。
  留到最后一轮的十员参比武将懂得他的意思:模拟北虏寇边,守军败了,不就是大明败了?
  何况对方主帅只是刚过弱冠之年。
  “寨在人在!必坚守之!”
  “开拔!”
  守方先行,而这一次也并没瞒着谁。
  京城人都知道了,这是演习。演,说明不是真的。习,说明了练兵的目的。
  但是近五千将卒自京城南面开拔奔赴北面,这动静看着真的不小。
  通州与京城之间,各色人等往来何其之多?
  往北面去,这到底是……
  口口相传中,一些刚来到京城的很快就知道了几天之前还有一次更大的阵仗。数万大军齐聚京城南郊五军营大营,炮响连天。
  虽然解释的人嘴上也说着“听说只是演习,并非真有边患”,但总觉得背后是不是藏着不能说的秘密,现在只是扯一个幌子。
  而此时还在秋收。
  尽管只有数十里地,但是大家都清楚这是一次考较。难道因为此时并无危险,就不顾着会不会有人掉队全速行军?
  因此路上,还有扎营、埋锅造饭、哨探侦查,一样都不能少。
  从京城南郊到密云,第一天是在顺义县城西面扎营的。
  “只留一晚,除了值夜和哨探,谁也不去出营!都吩咐下去了,别因为是新兵,现在知道百姓家里收着秋粮就起什么心思。本都督丑话说在前头,陛下治军,军纪为先。有犯百姓者,提头来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3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8/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