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327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爹,您也不是全懂啊。”
  陆炳比较谦虚,实则他爹可能很多样都算不得好。
  陆松气不打一处来。
  “武艺不说,那营阵兵法天文地理,我去找唐应德!”
  “……那个唐顺之?以他之才,应当要准备殿试吧?”
  “那家伙不用特地准备。”
  “……先让老子看看你的马步!去院里,蹲一个时辰!”
  “……”
  严嵩家里,严世蕃被严嵩留在京城的管家好好管束着,但管家现在很头痛。
  “公子,老爷说了多少次,陛下特地安排你去卫学,你等陛下安排便是。老爷还只是一省总督,你还是不要现在便出头的好。才十四啊!”
  严世蕃忍不了:“如今卫学里,同学们哪个不摩拳擦掌?今科武殿试,锦衣卫岂可落后于人?”
  “……公子才十四啊!”管家心想,比武艺的话,你这十四岁的如何能与那些及冠之年、身强力壮的人相比?
  但严世蕃自有一股狠意:“十四怎么了?我跟陆哥学了几年,拳脚就没怕过谁!”
  管家哭笑不得:“人家都知道了,公子是老爷的儿子……”
  严嵩,首任御书房首席,一省总督,于谦配享太庙和《大明忠佞鉴》编撰的首倡人。
  严世蕃这么独特的形象和造型,之前与诸多官宦之后干架的故事,哪里还藏得住?
  此时此刻,严世蕃想要去考武举的消息还没传到浙江、还没得到严嵩的许可,管家觉得不合适。
  但是武举要举办殿试的消息,正在传开。
  严世蕃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形象走文科举很难、也听父亲讲了陛下的用意,因此觉得这是陛下为他铺的路之一、必须抓住的机会。
  但更多的中低层军官、普通兵卒,则是翻涌起热血来。
  从京营之中开始,再到北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再到湖广。
  张镇也知道了这个消息,然后只能怅惋:“可惜……我年纪大了。”
  “在治安局里也不错!”张诚不屑,“这武状元再怎么样,还能比文状元更好?将来咱张家,还得靠白圭光宗耀祖!”
  张镇无语地看着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孙子:您就做了个梦而已,不必这么当真吧?
  状元哪里那么好考,那新的考制传到了湖广,荆州府内不知有多少士子在哀嚎:三年后,只怕又考简字和新体例,又考新学,还没法走走门路了。
  到三月初,那一期《明报》才在半个多月后传到了福建。
  俞大猷已经“奉旨”袭替了父亲副千户的官品,但守孝在家的他现在主要纠结的是两件事。
  第一,要不要响应“政策”,结束丁忧去任职,养家的同时也为牺牲的父亲再争取一份荣誉。
  第二,军队系统的消息比明报更快,在职五品以上武将六月大比,泉州卫的指挥使知道俞大猷武艺不凡,正在劝他。
  从五品的副千户,也是五品,有这个资格。
  俞大猷问他的兵法老师赵本学:“先生,学生该当如何?”
  赵本学一脸不满:“你心已不静!”
  他话少,但俞大猷有点惭愧,低头不语。
  确实,心有定见,何必来问?
  “此非忠孝难两全之时!你年方二十四,三年后又如何?”
  这是赵本学的观点,他觉得守孝更重要,不为别的,就因为是生父。
  俞大猷听了进去,告罪离开。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福建总督原本只是参策之中的小透明、大理寺正卿,新任的福建都指挥使也想在皇帝面前露脸。
  这在职武将大比之年,哪一省的将官勇冠三军,意义自然不同。
  更何况,谁也不能忽略皇帝当时在兵部叙功奏疏上单独批的两个人:靖国公顾仕隆,福建烈士之子俞大猷。
  前者,湖广平叛首功,大明最新鲜的一个国公。
  后者,区区世袭副千户之子。
  何况听闻武艺还不错?
  “军伍之中,本就夺情更多!如今新平台元、设了台元海防所,正是用人之时。你若想通了,便是那海防所千户!”
  俞大猷又有点纠结了。
  二十四了,不年轻了。
  既已从军,科举之路也就断了。
  现在,他们自然是想自己去参加那在职武将大比。
  俞大猷看了看父亲的牌位,心里想着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期待,摇了摇头说道:“某愿先考那武举恩科,再考那武举会试!”
  俞家算不得富贵,如今阖家的担子都压在丁忧的俞大猷身上,他也因为自家已经上达天听、不愿堕了门楣。
  大明第一个通过殿试的武状元,和第二个,又或者在职武将单独的大比夺魁还是不同的吧?
  定下了心,次日清晨,他再次去拜会了赵本学。
  对方一声长叹后,带着复杂的心情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武举再开殿试,今科不知多少豪杰。你守孝未满,若不夺魁,于心何安?若要夺魁,谈何容易?”
  “还有半年,学生自当勤学苦练!”
  武举乡试,俞大猷把握很大。
  但会试、殿试,确实如赵本学所说。今年把待遇和规格搞得这么高,又更加重武而不看重谋略,多少人摩拳擦掌?
  “……为师所长,却正是兵法谋略啊!”
  俞大猷面不改色:“学生既弃文从武,岂会只甘做勇将?当为帅也!先选勇将,再进修谋略,实更重谋略!”
  “……那便进屋吧。”
  赵本学的家里,除了父亲和祖父等人的牌位,还有一个没刻名字的牌位居于最上。
  他看了一眼那个牌位,转身领俞大猷进了书房。
  先祖重文抑武,最终丢了山河。赵本学毕生引以为憾,潜心精研兵法。
  如今,这大明江山的主人竟开了武举殿试,要再激天下武人热血。
  燕云十六州、漠北、滇南……
  人到中年的赵本学近距离见证了福建和浙江海防道攻下台元西岸、再行拓土之实的尝试,福建多了一小块并非化外之地的地方。这件事天下议论的人很少,因为事不关己。
  但赵本学很受用,他对如今那个天子,心里有隐隐的赞赏。
  那么武举殿试再开,若干年后,在他归于尘土之前,能见到大明再复套、再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那一天吗?
  在赵本学面前,现在只有一个他内心里很器重的学生。
  “今日,再细讲《韬钤内外篇》!”
  晨光之中,唐顺之、王慎中等人也走进了奉天门。
  殿叫做了国议殿,门仍叫奉天门。
  皇帝奉天主天下,众臣佐君理国事。
  但此时,是众臣的预备役,五百贡士登丹墀。
  唐顺之远远看到了御座上的皇帝,在人群之中先跪了下来陛见:“学生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试之后,都是天子门生。
  殿外案桌摆放得很整齐,众人一一入席,等候那殿试策题被公布。
  龚用卿有些忐忑。
  放榜之日,他虽然名列正榜,却连前一百都没进。
  去礼部查了成绩,都是第三场的分低了些。
  这让他想要名列一甲的心冷了半截。
  殿试,不会还是那种很实务的时务策题吧?
  过了一会,不同于以往,殿试策题不是被宣读,而是每人都发了一张纸下来。
  龚用卿看完,脸色都发青了。
  这从何作答?


第300章 掌控温度的人
  嘉靖五年的贡士们受到了来自申论式材料分析题的大大震撼。
  农历三月,太阳不烈,但许多人的额角和身上沁出了汗。
  在前方的大殿门口,是站在前方俯视着他们的皇帝,还有皇帝身后的二十四参策。
  那又是另一重压力。
  快走吧您们嘞,反正也只是出于礼仪先过来瞧瞧。
  不然的话,就好像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实际上许多人还不知道该怎么耍。
  这道题他们不会答,太难啦!
  现在审题环节,第一则材料大略概括了大明的赋税徭役制度,同时也给出了天子认为的三大患。官田、优免、折银,皇帝定了性这是患,你至少得知道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情况、为什么是祸患吧?
  第二则材料太接地气了。什么叫朋名、独名?什么叫倾销、滴补?秤兑、火耗、常例有哪些苦,给谁的苦?许多两耳不闻窗外事、碰到论虚的时务策还能掰扯得像模像样的贡士们此刻傻了眼: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第三则材料只是呈现了一个观点:有人认为,是白银导致了贪腐更厉害,白银让铜钱流通不畅,让官吏以之为宝,让百姓痛恨不已。
  好,折银是赋税徭役三大患之一,征银会产生很多流程上的麻烦,还疑似加剧了贪腐,但问题又为什么不只是论其弊,而是利弊?利在哪?
  龚用卿眼神有些忌惮地看着这殿试策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3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