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226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伯爷勿虑。蜀中诸卫,侯爷已传令调派他们守住各处要津。卑职的兄弟们得令之后,自会就近面见各卫将官,围擒贼子。”
  “好,那我便放心了。”
  马车一路押送着高克威和他幸存的三个同伙,郭瓒到达成都府城时已是夜里。
  自然早有快马赶到成都府传信,薛伦喜出望外,亲自在北门外迎接。
  看了一眼马车内被捆好又防着他自尽的高克威及守卫,薛伦眉开眼笑:“问出他其他乱蜀之策了吗?”
  “他不肯说。”郭瓒现在的心情就没一开始那么美丽了,“恐怕要用刑。他如今自知必死却还不敢自尽,也许是有什么倚仗与后手。”
  宁愿受罪也不来点痛快的,郭瓒觉得高克威只怕还有侥幸之心。
  难道他还能被什么人救走?
  薛伦点了点头:“无妨。既已擒住他,就看陛下有何旨意了。有你我在,四川乱不起来!”
  ……
  京城里,四川传来的紧急奏报分为三条线。
  薛伦那边是一路,锦衣卫和内厂也各有消息传回来。
  站在参策们的视角,那就是五军营之乱刚刚结束、陛下旨意到了地方之后,立刻就有这样的反应,情形堪忧。
  最主要的问题是:薛伦的说法可不可信?
  “陛下,四川有此变故,应该还另有密报传来吧?”杨廷和现在是最担忧的,“那高克威竟说是要假借费子充、阳武侯之名前去坏老臣祖坟……”
  王琼等人心情复杂地看着杨廷和。
  费宏敢不敢假戏真做,一直是杨廷和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祖坟被刨过的费宏盯在四川呢。
  而如今一封奏报入京,赫然写着高克威扬言要带着人去铲杨家祖坟,杨廷和岂能不担忧。
  朱厚熜却笑着宽慰了一下他:“阁老勿忧,朕不是安排了人镇守在你杨家吗?阳武侯也说了,高克威故布疑阵,恐怕是声东击西金蝉脱壳之计。现如今他既然已遣成安伯去了新都县,那就无虞。前后不过一个时辰而已,来得及。”
  “……这么说,薛侯可信?”
  杨廷和担心的也只有家里祖坟和四川大势而已。杨廷中嘛……说得残酷一点,毕竟是弟弟。杨廷和一家,主要居于京中。
  当然了,不能说不担忧族人安危。只是与杨廷和如今作为新法党魁真正的结局相比,这已经只算小事了。
  皇帝的笑容给了他不少安慰。
  只要薛伦可信,那么有这个四川总兵官在,四川之事不会成为火苗点燃诸省蠢蠢欲动之人心头那些冲动。
  朱厚熜收起了笑容点了点头:“阳武侯阅历丰富、德高望重,他正如镇远侯一般是个明事理的人。如今四川之事刚发,倒不急着下结论,且再等一两天,看看后续奏报如何。倒是镇远侯请罪与靖安侯奏请留在湖广之事,卿等以为如何?”
  如今已是四月,朱厚熜做皇帝确确实实要满三年了。
  这三年的时间,大明各处那么多的事情都呈奏到他面前,后来又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后续奏报,朱厚熜也已经不是雏。
  许多事,身处京城,急也是急不来的,通信效率也就这样。
  对他来说,能控制住方向和节奏大势就行,微操是不可能的。
  锦衣卫和内厂的奏报,都佐证了薛伦说的一些东西:费宏确实不在成都府,杨君林确实被薛伦先看押起来了,高克威派出去想引乱的人都有人追踪着。
  那就只是如何处理的事。
  相比起来,湖广那边的事还没发生,倒需要决定怎么处置。
  顾仕隆的儿子与楚王府有了利益牵连,而湖广富庶之地藩王众多,诸多卫所这么多年来也只用防着一点藩王。
  而永乐之后,藩王没了护卫军之后,还用那么紧张地防着吗?
  除了正德朝时有了两次藩王作乱。
  所以边镇以外的诸多地方卫所这些年来是越来越糜烂的,这都不是默认的事实了,而是在诸多奏疏里多次被谈到的问题。
  糜烂,代表着的就是利益牵连。
  如今张伟的罪名之一就是贪墨军饷。
  “臣担忧孙阁老暂留湖广反而会让有些人想岔了。”崔元立刻说道,“让这些人跳出来虽本就是目的,然此刻四川有变,若作乱之地太多,臣恐应对不及……”
  朱厚熜暂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看向了其他人。
  王琼也说道:“五军营虽经定国公初步清查整顿,仍需一段时日安定军心。神机营及三千营选锋虽已可派往各地,然京营选锋一动,其势也必然侵略如火,难以预料到了地方之后会引起何种变化,还是需因事而动。”
  他们还是因为四川已经有了这般变化而持重。四川已经有一个按察使拉着布政使一起搞事,目前尚不知道事情走向如何。而京营若明晃晃地派往各地镇守,那就真的得做好多线应对平乱之战的准备。
  这个时间点,孙交这个国丈留在湖广,那是给其他省一些人错误的信号,还以为孙交不肯还京是因为身为国丈保全自身。
  杨廷和却咬了咬牙说道:“臣以为九峰公这是持重之举!九峰公与镇远侯之请奏,陛下可一准之,一勉励之。镇远侯请以他为先,让陛下有震慑某些勋戚之由,如今既有张伟之事便无必要再治镇远侯之罪。莫不如请九峰公查办此事,令镇远侯以身作则受罚、训诫其子,速速清整湖广水利。”
  “同时,可派神机营三千开拔湖广,受镇远侯调派。”杨廷和受了四川的刺激,此刻刚勇了起来,“此举可视若督促镇远侯,也可视若陛下与臣等心意已决。诸省若有人不甘新法终将推行开,大可加快串联。陛下于诸省暗布之锦衣卫行走及内察事厂自不会毫无所获。”
  随后更是说道:“四川高克威如惊弓之鸟一般如此胆大妄为,臣猜测其必与张伟之事有关。陛下虽不急于处置四川之事,然而,可先传令阳武侯,盘问杨君林与张伟之事有无牵连。杨君林此前供述,为求脱罪必定是不尽不实。若查问清楚了,则各省还有哪些人牵连其中,自会水落石出。”
  过去了这么久,张伟虽不是真正悍勇之人,现在倒反倒是个“憨勇”之人,什么都不多开口。
  当然了,也可能因为他另有一些血脉隐于某处、受某些人庇护。
  就像他有个女儿嫁给了李翔一样。
  杨廷和这话说完,其他人都不由得凝视着他。
  他在希望镇远侯和孙交于湖广举刀,还希望以四川之事作为突破点,在更多地方找出一份名单。
  然后,京营选锋就都有明确理由过去了。
  到如今,杨廷和已经无所谓皇帝在地方上所派驻的锦衣卫及内厂力量如何,是不是会让地方官心惊胆颤。
  新法不成,杨廷和家的祖坟一定会被铲。
  吴廷举这个户部尚书只提醒了一句:“陛下,今岁粮赋不可不虑。”
  是的,接下来几个月都是农忙之时。
  之前决定对李翔之案深入查办时,虽然知道了皇明记现在每年从交趾、安南采买之粮已达到三十余万石的级别,但那也不够。
  最主要的还是这一场动乱会波及大明多大的范围、影响多长时间。
  纵然某些人家里有粮有钱、粮饷无虞,但若兵祸不止,百姓因此误了耕种、没了收成、酿出灾乱,那就弄巧成拙了。
  参策们充分发表了意见,现在需要朱厚熜来拿主意了。
  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朱厚熜说的法子很简单:“南直隶及其余一十三省,没总督的设总督。各省镇守太监,朕会再斟酌人选,令其暂提督锦衣卫各省行走,与总督共享密报。万寿圣节前,先给朕打扫一遍。湖广以孙阁老为总督,南直隶、山东、江西,卿等谁愿往?”
  参策们不由得眼神凝固:参策奔赴各地就任总督?


第225章 末将必不辱命!
  两京一十三省,北直隶在朝廷中枢眼皮弟子下,南直隶有守备和另一套朝廷班子。
  其余地方,也并非处处都有总督。听皇帝现在的意思,难道将来要常设总督?
  众人心里都想到了如今广东的做法,随后陷入沉思。
  朱厚熜在问出“谁愿往”之后暂时没人搭话,他也不以为意。
  杨廷和与蒋冕是曾请奏过总督南直隶去的,过去三年里几次大事,也都有参策请命去地方镇抚。
  但这回的意味不同。
  这是新法推行至整个大明之前的扫荡了,此去是要杀得人头滚滚的,所以是总督。
  总督有标兵,总督节制总兵官。
  谁愿去地方亲手执刀杀人?
  后续影响还不止如此,还有参策之中数人离开,那么朝堂中枢又将有新变化。
  过了片刻之后,蒋冕站了起来行礼:“臣愿去南直隶。”
  崔元有些欲言又止地看着皇帝。
  这不是开玩笑的。总督之所以不常设,就是因为总督权柄过大。从史书上来看,虽比不上唐时节度使,但如今大明要面对的可是不知多少勋戚武将及官员士绅蠢蠢欲动的不甘之心。
  以如今参策之威望,去了地方,进可慑服一方,退……也有割据一方之能。
  恰似四川,高克威的谋划不就是以费宏、薛伦为文武之首,意欲拥蜀王而先行割据,引天下之乱吗?
  陛下虽说乱不起来,可新法如此迥异于以前,参策们谁不是战战兢兢。
  人心是会变的,若风向有变,不敢保证谁都还始终如一。
  然而朱厚熜只是点了点头:“南直隶新设总督,南京守备及六部必定有话说,故而南直隶总督只暂设,兼管漕运、盐法、水利三事。军务方面,武定侯会听朕旨意。”
  “臣领旨。”
  蒋冕坐了下来。
  真让他做个像其他省一样实打实的总督,那也不敢。南直隶何等要地?南京一整套留守衙门,上头只能有皇帝,岂能有总督?
  如今杨廷和是新法党魁,处于不可替代状态。只要他身体不出问题,首辅稳稳的。
  次辅蒋冕领办京营重设大事领办出了一个五军营之变,虽然有皇帝故意考验一些勋戚的原因,但蒋冕仍然需要做些什么,让皇帝认可他的重要性。
  他毕竟才刚满六十,身子骨还可以。
  有了蒋冕开口,毛纪也站了起来请命去江西。他是山东人,总督山东不合适。
  朱厚熜却摇了摇头:“毛卿可去福建。”
  大家心里都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王守仁。
  江西,只怕是要等王守仁丁忧完成:反正就两个来月了,他从浙江去江西赴任,也快得很。
  原本的“杨党”有两人请命,之前曾牵涉到广东案子的吴廷举也站了起来:“臣愿往山东。”
  朱厚熜又摇了摇头:“不,你去广东。”
  众人愕然,只听朱厚熜继续说道:“广东已经颇有基础,张孚敬离京已近三年,也该回来一趟面圣了。等他回来,对他论功升赏,才是对天下宣示朕决意变法之机。山东,让张孚敬去。”
  无他,山东有衍圣公而已。
  朱厚熜记得张孚敬敢对孔家动手的壮举。
  而广东那边的市舶司改制,最早是吴廷举请奏的。现在他重新回去,对广东也很熟悉,把张孚敬没做完的事做完了不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2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6/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