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一路走到了承天门附近,仍旧是什么事都没有。
  但他知道,应该有许多人在盯着他。
  寿宁侯如果没入城、突然返回通州,应该也有人盯着他。
  可是没关系,都一样。
  寿宁侯就是张太后的亲弟弟,皇帝就是张太后的亲侄子,他就是张太后选立的。
  很为难吧?
  想到这里,方沐贤就更开心了。
  寿宁侯、建昌候跋扈这么多年,他方沐贤参与了多少事?
  户部?方沐贤不屑地看了看远处的户部,反而在官吏们来来往往、时刻有人盯着的承天门外金水桥畔站住了。
  随后,他郑重又严肃地理了理衣袖,大礼跪拜后挺直了腰杆朗声大喊:“罪民寿宁侯府管事方沐贤,有不法事自愿出首!”
  从他在那里站住开始准备行礼时,暗中留意着他的骆安、承天门楼上的陆松就变了脸色。
  但他们的人赶过去需要时间,而方沐贤的喊声已经响彻六部五府与承天门附近。
  日已西斜,他消瘦的身影里骤然就生出一团令人感觉刺骨冰寒的风暴,席卷开来。
  ……
  范廷瑟瑟发抖地看着被押向锦衣卫的方沐贤,他没敢大胆地走出户部大门去看热闹,但方沐贤竟然发现了他,并且冲他笑了笑,微微点了点头。
  ……你妈,范廷缩回了头,冷汗淋漓,满脸发白。
  放值之后要不要先回去安顿好家小?虽然没任何牵连,他只是办事的,但万一呢?
  天杀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个疑问盘旋在很多人心头,直到六部九卿还有崔元等都出现了,告诉他们该干嘛就干嘛,放值后照常回家。
  可那是寿宁侯府的方管事啊!他到底有什么不法事要出首,还是在承天门外跪禀?
  国策大臣们出来安抚了一下人心之后,又重新往承天门内走去,不就说明发生大事了吗?
  可是京城又没有宣布宵禁,城门还开着!
  藩王继统的刺激,都已经半年过去了,还没结束吗?
  但御书房里,君臣是放松的,而且表情古怪。
  那极富仪式感的一跪,竟让此时的君臣感到滑稽。
  “朕与众卿有定力,京城官民就会有定力。”中圆殿里,朱厚熜说道,“虽然确实很意外,但现在反倒越来越明显了:那个方沐贤越是刻意做这些,越证明其实并没有已经很强横的勾连。他的目的,只是想制造猜疑混乱。”
  疑惑也笼罩在国策大臣们的头上,崔元说道:“寿宁侯急匆匆赶返通州,不用管吗?”
  “不用管,他难道敢起事?建昌候不是还在城中吗?”朱厚熜脸色古怪,“先看看这个方沐贤要出首哪些事。”
  蒋冕凝重地说:“臣倒是大约有揣测了。连月来看似四处火起,逆贼既然只是希望我大明乱起来,这几桩事自阴谋起,贼子是以阳谋自诩。”
  有几人都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后神情复杂地看着皇帝。
  “蒋阁老,说说。”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骆安那边把方沐贤的自首内容呈过来,但蒋冕一开口,又显得他的呈奏内容根本不重要。
  “日精门之事,寿宁侯知或不知,不重要。”蒋冕叹了一口气,“其时陛下不愿继嗣,初次视朝又锋芒毕露,杨阁老哭谏、毛澄贬官为民,君臣似成水火之势。日精门之火发于雷雨之夜,虽可托辞天灾,然既然意不在陛下,自然还是希望朝堂乱起来。观其今日承天门外出首,这贼子本就有死志,根本不怕陛下怒而彻查,只怕是盼着彻查。”
  归根结底一句话,张太后身份超然。
  “不意陛下极为持重。”毛纪也开了口,“其后慈寿太后面前,晨昏定省无有缺失,朝堂渐趋稳定。然陛下策问富国、钱宁江彬案再起波折、追谥于忠武公、王侍郎于经筵剖讲经义,暗流又起。待到张孚敬南下,陛下令天下官吏论海,贼子又以为觅得良机,借东南偶有因仇因匪杀官之时悍然出手。所凭恃者,是杀官大案不得不查,而东南官绅本就因学问之争、新法之忧、海禁之变而人心惶惶。”
  杨廷和无奈地摇头:“朝堂亦如是,东南事起,其时臣等也顾忌重重。贼子以为此乃阳谋,盖因陛下御极以来确实风急雨骤。”
  朱厚熜默默地听着。
  王佐和张子麟的密报,东南那九起命案中蓄意杀官的几起,从迹象来看确实就像是随机动手,目的只有一个:短期内凑数,显得东南已经要炸了一样。
  借新法、海禁以及心学理学之争给东南带来的担忧,挑拨生事。只有这样大规模的杀官,朝廷无论如何不能置之不理。案情很难查,就得查很久。查得越久,神经越紧绷。
  “及至今日一经传召,贼子径直挑拨寿宁侯返转通州,再到承天门外出首……”王琼脸色古怪,“这个方沐贤,实在是早存死志,一环扣一环。看来……日精门之事,寿宁侯恐怕真脱不开干系。陛下,难办了。惊弓之鸟,那寿宁侯为活命,恐怕极难轻信,难道调兵捉拿?”
  于是纠结点又回来了:张太后身份超然。
  “可见德才与地位不相配,危害多大。”
  许多人都表情复杂地看着皇帝: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调侃这一点,难道明年选后妃真准备改改祖制?
  眼下的事情不够麻烦吗?
  朱厚熜笑了笑:“古来刺驾者不知多少,朕既为帝,此生只怕也必然会遇到,不会因此怒极失去理智。但寿宁侯如果真是那般愚蠢,慈寿太后岂能不识大体?许多问题啊,其实往往都要靠坦诚沟通来解决。朕现在虽然还不明白这方沐贤生乱是图什么,但总算知道他并非已经暗中纠集了难以想象的力量,那有什么可怕的?”
  顿了顿之后,他严肃了一些:“朕今年登基之后,朝政的新气象可能会令人不安,因此给了贼子机会。但是,只要是朝政有新气象,终归会让一些人不安,终归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如今可喜的是,朕是懂得这一点的,众卿也知道朕确实懂得。之所以显得风急雨骤,无非藩王继统、新旧之际的大背景而已。改元之后,自会渐渐安定下来。”
  说完之后,朱厚熜神情略显悲伤:“若无袁师,今日恐怕局面相当不同。”
  袁宗皋病重,听到皇帝提起他,杨廷和也沉默了。
  如果没有袁宗皋在刑部大堂上以身作保,让王琼等人能够戴罪立功依旧担任九卿,那件事当时就失控了。
  而其后如果这个国策会议不能顺利设立,没有国策会议上越来越不同的说话议事风格,中枢的君臣之间会有如今这种状态吗?
  这恐怕是那个方沐贤唯一漏算的一点。毕竟国策会议上,许多事情尤其是过程,基本上不出御书房。
  中枢不乱,大明就不会真正乱起来。
  袁宗皋居功至伟!
  与此同时,年少的天子也因为非同一般的气魄,推动了这个局面的形成。
  虽然只是暂时的。
  毕竟新法还只在广东观望效果,毕竟心学也没有被大肆提倡的迹象。
  毕竟,这件事与日精门之火有关,是帝位安危,是底线。
  杨廷和站了起来行礼:“陛下,逆贼供述并不重要。寿宁侯既不入城,臣去建昌候府了。”
  朱厚熜点了点头:“辛苦阁老。”
  连月来莫名其妙的这么多事,现在只剩下一个疑问:那方沐贤借皇帝登基后带来的诸般变化之机,想要搅乱大明究竟图的什么?
  这肯定不会是他想出首的内容。
  他只会把脏水都往张鹤龄兄弟甚至往张太后身上泼。
  所以眼下,出现后续动荡的可能已经越来越小。
  因为方沐贤根本不清楚国策会议上是什么状态。
  过来确认了一下情况和天子态度的国策大臣们也都点了点头:“陛下,既然如此,臣等还是不要都留在宫内,以免京城官民不安。”
  “以众卿之见,甘州兵变是巧合吗?”
  王守仁犹豫了一下,随后说道:“臣认为是巧合。正如之前大天官所言,边镇哗变时常有之……”
  如果能够插手边军,傻乎乎地出来自首做什么?
  朱厚熜放下了心。
  所以可能是歪打正着,借着那个方沐贤以为已经挑起四方危机沾沾自喜时,一个行动就让他甘愿跳出来用他自己再烧最后一把火?
  还以为又是个姚广孝一样的人物,之前搞得忒吓人。
  看杨廷和他们一个个安心地离开了,朱厚熜才看向黄锦:“朕这半年时间,终究还是没浪费,对吧。”
  “陛下气魄吞天,群臣咸服。逆贼如跳梁小丑而不自知,可笑至极。”
  朱厚熜想了想这半年来的凶险,摇了摇头说道:“他还是很厉害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只是个真正的少年皇帝,来到毫无根基的北京登基为帝,那些动作还是很强力的。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的嘉靖怎么做的?
  不……应该还是自己从登基前后就开始的做法,给了他机会,让他觉得他已经赢麻了。
  他不是原来的嘉靖了,所以大明也有了新的波澜。
  就好像开过视野的地方又有了迷雾,有些事情越看越阴谋。
  其实这才是常态:皇帝耳目再多,也是靠眼前的信息做决策。
  怪不得古往今来皇帝猜疑心都重。
  现在呢?朱厚熜感觉有点离谱,这数月来,精力是被他调动了不少的。
  就算开了小半个全图,但皇帝面临的各种信息和突发状况,要想真能每次都沉稳应对,还真不容易。
  敢让子弹先飞一会的,都有大定力啊。
  朱厚熜暗自告诫自己,注意力回到眼前这场闹剧。
  那原本的嘉靖朝,什么乱子是这帮人挑起来的?
  既然兵变大概率与他无关,那他们有点力量的就是在东南了。
  倭寇吧?开了小半个全图的朱厚熜心想。
  这么一想,他对方沐贤无比厌恶起来。


第143章 听朕说谢谢你……
  方沐贤暂时自然是安全的,甚至得到了礼待。
  因为骆安知道这件事的轻重,这可是天级戒备下的天字第一号案件,石榴花开行动。
  骆安并不理解为什么叫石榴花开,反正是陛下取的名字。
  王佐从广东回来之后,这个行动就开始安排布置了。等王佐去了东南,陛下又专门取了名字,可见它在陛下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罪民出首要说的便是这些了。”方沐贤很乖巧地说道,“罪民在侯府已经用事这么多年,早已泥足深陷。康陵督造乃是寿宁侯唯一交待不要贪墨一两银子的案件,罪民此前也是第一次如此踏实地代侯府与户部、工部核账。范照磨到侯府说起此事,罪民便知陛下应当是命指挥查到别的事情了,故而出首,只望能因功赎罪,留个全尸。”
  骆安警惕又佩服地看着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人在城门外等着,然后通知寿宁侯跑?配合着把他拿下不是功劳更大?
  不过这些不是他关心的,他要等待皇帝下一步的决定。
  离开了诏狱准备去呈报给皇帝时,就见陆松来了:“陛下旨意,提他入宫,陛下要见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