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一个人谁无过自然是不行的,有罪不罚就会出大问题。
  可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放弃了入阁!
  用他潜邸旧臣和准阁臣的身份,为王琼等人担保!
  同样,他也再次支持皇帝将来想办法实现岁入倍之。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变法,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朱厚熜表态还没决定变法与否的情况下,袁宗皋这就是卖他的身份,堵住所有人的嘴,同时把决胜局往后拖。
  新法,毕竟还没开始。杨廷和那一大段表演,也只能用一句“路险、慢行”来暗示劝阻。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
  他的这次出手,逼走了梁储,现在只要朱厚熜点头,他又堵死了袁宗皋的入阁可能。
  岁入达到八百万两,那是何年何月的事了?袁宗皋活得到那个时候吗?
  杨廷和眼睛看着地面,手臂微抖。
  他不想这样赢。梁储算什么?王琼才是重中之重。
  何况现在这算是赢吗?在一些人眼中看来,皇帝此败何等壮烈,连潜邸旧臣之首都必须牺牲掉前途。
  要么竟全功,这样的话就算君臣隙深也行,时间能证明一切。
  此刻不上不下,算什么?
  但袁宗皋的身份太特别,在他已经支持了自己不再继续查下去的情况下,还继续反对他用政治前途为王琼等人担保吗?
  杨廷和闭上了眼睛,心里幽幽长叹。
  梁储认罪,王琼认罪,严嵩背刺,袁宗皋自断前途,皇帝似乎早已尽得臣心,他们全都用他们的言行来给自己施压。
  今日,尽是杨廷和威凌君上之势。
  连那段言辞恳切的陈情,也立刻被袁宗皋分走了一部分“功劳”。
  皇帝如果现在点头,那不就是新旧老臣之首共同努力的结果?
  朱厚熜又看向了袁宗皋,只觉得他这次踊跃早了。
  不过也没关系,不改变结果。
  御书房的十八张交椅不就防着这种可能吗?
  杨廷和大概以为这是“决战”,但朱厚熜心里,这连开场戏都算不上,只能算暖场。
  他所导演的这场新法求富大戏,还要等王守仁抵京才揭幕呢。
  “大宗伯既如此陈情自请,此事便这么办吧。”朱厚熜再次站直了,俯视着群臣,“依蒋大学士之见,王琼等各缴赃银赃物、另行罚俸三年,以儆效尤。依大宗伯之请,仍令暂任原职,戴罪立功。从杨卿之谏言,令在京百官自陈昔年情状过失,月底前呈上来。”
  提了袁宗皋,提了蒋冕,最后才提杨廷和。
  称呼,分别是蒋大学士、大宗伯、杨卿。
  杨廷和眼神黯然。
  短短一月,气势初成,这一次皇帝都不用亲自下场的。
  虽然为了他而冲出来的,基本上都“下场惨烈”。
  可既然皇帝仍在位,那些终归都只是一时磨难而已。
  皇帝开始往外走,身后有的是不甘愿着,有的是感动着,但总归还是要齐呼一声陛下圣明。
  “严嵩、刘龙,随朕回宫,昨日未讲完的,今日继续。”
  “臣遵旨……”
  杨廷和目光复杂地看着皇帝的背影:仍然继续学习熙宁变法的成败得失吗?
  皇帝没有坚决把他杨廷和赶走,皇帝在这件事上继续保住了王琼等人,却也损失了梁储、袁宗皋两人的政治前途。
  谁胜谁败?
  窸窸窣窣的起身声音中,解昌杰看到了袁宗皋冰冷的眼神。
  他知道自己大概是真的完了。
  吏部尚书还是王琼,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是陈金。
  解昌杰已经到处不是人。
  这次风波最大的得益者是谁?
  散去之后的诸臣都在心里琢磨着,想来想去,竟是蒋冕。
  杨廷和今日之举,是亲手撕碎了皇帝当日所说的“君臣一心”。
  虽然现在他暂时被留下了,但应该已经进入了致仕之前的倒计时。
  费宏身陷侄子高中状元的舆论漩涡,杨一清是要再度去总制三边的,袁宗皋已经不再能入阁。
  嘉靖元年的内阁,极大概率会以蒋冕为首。
  而京城里,等待授官的新科进士们听说了消息后,几个谈得来的同科不约而同地看向了黄佐。
  毛澄为他开了特例让他参加会试,刚刚迎立新皇登基,第一次朝会后毛澄就没了。
  梁储把他点入上一等卷成为榜眼,刚刚首倡追谥于谦,士林尊崇还没几天,梁储又没了。
  怎么这么邪乎?
  要离他远一点吗?身为同科怪难为情的……
  “……我去梁公府上拜访一下。”
  不论梁储是不是有其他罪过,他对黄佐是有恩的。
  何况,现在同科们的眼神也让黄佐感觉低落下来,而且真有了意兴阑珊的自弃之意。
  我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


第99章 朝廷扫把星之威
  “听明白了吗?”
  杨廷和府中,他萧索地讲完今天的过程后,杨慎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因而大受震撼。
  “这第二篇,又是一日而就,为父深感失望。”杨廷和的眼神很疲惫,终于提起了笔开始写字。
  杨慎刚受打击,看到父亲写下的几个字之后就大惊失色:“父亲,纵然今日未竟全功,陛下亦知父亲之公忠体国、计国事之深远,何以请辞?”
  “原来你并未听明白。”杨廷和的目光更失望了,“用修,从今日之后,你要开始只依靠自己了。”
  杨慎虽说早就觉得自己也没多靠父亲多少,但此刻终究感到不安:“何以非请辞不可?”
  这自然不是最后一课,但杨廷和也终于抱着一份为儿子考虑的心思,决定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尽管有些东西说了没用,终究要靠他自己经历、感悟。
  “陛下只是在以史为鉴,决心未下,为父不能劝阻陛下想都不要想。今日为父对变法可能反应之激烈,陛下已然知晓为父将来定然阻拦。未能尽驱奸佞远离中枢,蒋冕又已为己身谋,则此后一心革弊图新之愿已是空中楼阁。为父今年不去,明年必去。这革弊图新之功、之名,为父能在陛下登基诏书中言明,已得其一二,又何必再与陛下相争?陛下比为父,更需要这些。”
  杨慎第一次发现,自己除了脑子聪明之外,可能真的还欠缺很多。
  他喃喃问道:“父亲是说……诸项新政尚未议决,非是陛下欲引费宏等人入京后掣肘父亲,只是要父亲先有去意,不再以首辅之尊争先施政再立新功、再享美名?可新朝焕然一新,功绩美名不都尽归贤明之君吗?”
  “……傻孩子。”杨廷和忧愁地看着他,“圣天子初登大宝,除了这功绩美名,更愿匡扶他成就这功绩美名之臣,乃如臂指使之肱骨、拔擢之恩出于上啊。当日要给为父加太保,就已经是此意了,你竟悟不出来吗?”
  杨慎终于豁然开朗。
  所以革弊图新还是会做的,陛下其实是贤明的,只是这功劳不能由杨廷和再来做。
  杨廷和是拥立之臣,功高震主了吗?
  “父亲忠心为国,何以受忌至此?”杨慎替父亲委屈。
  “雄主登位,古往今来概莫如是,此乃定数。你这又是迂腐之言!”
  杨廷和连连摇头,他自然是看得更透的。
  挥了挥手之后,他就说道:“这第三遍,你再好好斟酌。记住,从节流上多想。开源方面,学一学费子充之侄!治荒治灾,能在殿前挥就此文,他费懋中当得起这状元。那篇文章,值得你多加揣摩!”
  纵然杨慎心有不忿父亲觉得费懋中比他强,但杨廷和认为费懋中名副其实的评价仍然流传了出来。
  结合着次日杨廷和首次在正常状态下请辞的消息传出,有心人都懂了:这次杨廷和是真心想退,不再沾染将来可能的新法是非。
  但他又很清楚:铅山费氏一定会接过他的理念,拉住君王将来可能伸向士族的刀。
  如此看来,当时费懋中被评为第一呈到皇帝面前,还真不一定只是为了给费宏穿小鞋。
  个中筹算,其他人也只能再私下议论着了。
  眼下京中朝堂的热门话题简直多得议不完。
  于谦谥号还没定,议!
  钱宁、江彬等人定案了,下月磔死于市。其余案犯,斩首弃市等不论,议!
  陛下似有变法之意,议!
  费宏、杨一清、王守仁等将抵京,梁储致仕、袁宗皋自断入阁之念、王琼等戴罪任原职、杨廷和请辞,议!
  瓜太多了,一时有点撑着众人的感觉。
  他们还不知道,现在又有一个新瓜先抵达通政司,然后到了内阁。
  这里现在只剩下三个人。
  “阁老,这道奏疏,如何拟票?”毛纪神情复杂地看着杨廷和,“请谥于谦忠武,并修《大明忠佞鉴》以彰忠名、以传奸迹、以咨帝鉴,这……”
  蒋冕表情平静。
  上疏的是严嵩,那个当日第三个站出来的“于谦忠粉”。
  这段时间不是没有人上疏说这件事,人人也都有理有据,但严嵩这封不一样。
  首先是严嵩的身份:作为杨廷和的门生,他这是公开反对了“文忠”这个建议,没有选择附和支持他的“恩师”。
  其次是时机:杨廷和刚刚公开批评过严嵩心术不正不堪担任日讲起居注官,皇帝刚刚在杨廷和手上吃了个闷亏。
  然后是形式:著书立传,配合着宣传于谦这样的忠臣,同时又总结奸佞的发迹史,让刚刚想要明察下情的皇帝以后有一本专门的日讲教材辨别臣下忠奸。
  最后是依据:以于谦之能文能武、功盖于世,只有忠武这个通谥足以彰显其丰功伟绩,激励天下臣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