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慈寿皇太后前面加上昭圣二字,兴献王只追尊一个帝号而不称宗附庙,兴献王妃只加个太后封号,杨廷和想想就算了。
  袁宗皋对旧主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如同正式在位的皇帝一样以“X天X地”开头,但后面的字数一个不少。其中谥号还是沿用了献这个字,毕竟是当时兴王薨后就商议过的。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
  这个词,也是个好词。
  朱厚熜对这些也没有什么异议,他倒是对杨廷和等人没有发表看法感觉到有些意外。
  看来之前登基前议礼、朝会时盖帽、后来听政听讲听劝都表现得很不错,日精门火灾事件的“识大体”更让杨廷和既感觉到顾忌,又存了不少期望。
  可以说是pua初步成功了。
  随后就是杨廷和心目当中这次最关心的事情了:“陛下如天之仁,追谥于少保一事传到士林之间,天下臣民莫不称颂。然英宗、景帝旧事,民间议论纷纷终是不美。臣以为,今日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俱在,莫如尽早议定于公谥号,以安天下民心。”
  严嵩心里一突:你要抢这美名?我还在等着正德皇帝的庙号、谥号出炉之后就递奏疏呢!
  可杨廷和找的理由很有说服力:朱祁镇、朱祁钰这两兄弟之间的恩恩怨怨如果被翻出来反复议论,终归是不好滴。
  陛下,你也不想老百姓们天天议论你祖辈的是非吧?
  朱厚熜笑着问:“杨阁老,您认为于公当追谥何号?”


第83章 严嵩老师
  “文忠!”杨廷和坚定地说道,“文忠足慰于公英灵!宪庙曾有言:实怜其忠。于公慈惠爱民、愍民惠礼、博闻多见、忠信接礼、修治班制皆可曰文。臣以为,文忠此号最为妥当。”
  梁储眼睛微眯,看向了这个老相识。
  一出手就是文忠这个仅次于文正的顶级美谥,不能说不行。
  但杨廷和特别提到“修治班制”,于谦这个词“修理整治尊卑秩序”这个含义中的功绩是什么?
  其一,于谦明确告诉过景帝“皇位已定,不会更改”,迎回了英宗。但夺门之变在于谦看来应该是谋反,他为什么没动作?
  其二,于谦在兵部主持操练十团营,把土木之变后危急的安全形势稳定了下来。自此,有了文臣督掌京营的先例。
  而文忠,是文臣专用谥号,对于谦的军功是稍微模糊一些了的。
  这个谥号里的深意,皇帝会不会懂?
  其他人都看向了陷入沉思中的朱厚熜时,严嵩心里有点急。
  开口的是杨廷和啊!他这个起居注官此时怎能站出来公开反驳杨廷和这个恩师?
  虽然严嵩自信皇帝应该是要用忠武这个谥号,但那毕竟只是他的猜测。
  万一皇帝觉得文忠这个谥号不错呢?万一他其实不是要用忠武这个谥号去造势、而是有其他牌呢?
  万一是梁储误导了自己呢?
  在众臣各怀心思的眼神中,皇帝正在思考。
  朱厚熜既然私下向梁储提出了这件事,他对谥法自然也先研究过一二。
  现在,朱厚熜虽然一时看不透杨廷和提出这个建议的用心,但确实敏感地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谥号是文臣专用的。
  这不符合朱厚熜提出这个想法的用心,因此他沉思片刻就笑着说道:“现在头两桩大事,一是皇兄的尊谥仪,一是殿试。朕知道阁老是担心无知百姓借英宗、景帝之事影射朕藩王继统和前些天日精门之灾,这没什么大不了。没有追谥于公一事,私下议论朝堂重事的也不少,狂言配美酒,由得他们去。当然了,若有人要借这些议论生事,那自是另当别论。”
  先后顺序可不能颠倒了,况且朱厚熜要的就是他们议论。
  杨廷和正要再说,梁储开口道:“陛下,如今大行皇帝尊谥已定,其次则是殿试了。这策题,陛下当开始斟酌了。殿试之前,经筵只有一次,老臣请陛下早开日讲。舜卿、惟中二人既被陛下点为日讲起居注官,正可日侍左右。”
  严嵩心里一颤,把对梁储的感激压了下来,表面波澜不惊。
  杨廷和则深深地看了梁储一眼,难道民间对多年前的恩怨议论纷纷不需要先想办法平息、引导一下?
  从初三提出追谥于谦这件事以后,不单京城,随着消息传开,议论是越来越多了。
  也只怪初次朝会的大礼之争、日精门火灾事件和追谥于谦这三件事离得太近,这不由得有些爱表现的人多多大放厥词。
  而杨廷和因为不知道朱厚熜准备在于谦这篇文章上玩那么大,所以根本摸不透皇帝现在真正的目的。
  现在,梁储这个“首倡者”倒是显得对追谥于谦一事并不迫切了,反而开始为严嵩、刘龙二人铺路。
  日讲,可谓“帝师”了。
  杨廷和因为应激反应,哪怕见到了皇帝在经筵上的表现也没急着第一时间建议把日讲也搞起来。随后追谥于谦一事石破惊天,他这几天也忙着想用这件事的象征意义达到一些目的。
  结果被梁储抢了先。
  他这是提携一同奉迎新君的崔元姻亲,还是严嵩?
  想起几日前严嵩到文渊阁拜会梁储,杨廷和眼睛微眯,不动声色。
  朱厚熜的目光落到了严嵩身上,嘴角露出笑容。
  严嵩老师啊,那他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学的东西。
  旁边的刘龙一边头皮发麻,一边又有些小不带劲:日讲起居注官是两个人啊!陛下你不能也看我一眼?
  可等到朱厚熜又看向他时,刘龙又不禁脚趾一紧,抠起官靴来。
  “日讲……”朱厚熜的目光看向四位内阁大学士,“也好,御极之初诸多事务繁忙,朕也需要熟悉内宫诸衙,倒是没有先把日讲办起来。梁阁老所言极是,关于这策题,朕有些疑虑之处时身边也该有人能问问。那日讲就从明日开始吧,严卿、刘卿,今日要辛苦你们先做些准备了。”
  严嵩和刘龙这才离了座行礼:“臣遵旨!”
  机会,就这么来了!
  杨廷和百感交集。重设日讲起居注官虽然是他提出的,但皇帝早就有这意思,算不得他杨廷和的成果。
  而经筵之后,日讲重开却又是梁储的“恳请”。
  内阁之中,现在有皇帝撑腰的是梁储啊。今日之后,形势更加明显。
  朱厚熜这又看着袁宗皋:“大宗伯辛苦了,旬日间就把朕交待的四件事都办妥了,连大学士们也没有异议。”
  蒋冕和毛纪顿时起了些鸡皮疙瘩。
  你刚被烤没几天,之前还那么能搞事,我们还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结,碰你“杀无赦”那句话吗?
  另外,你恐怕从安陆接旨之后就在算计这件事了,真的是旬日间就办妥的吗?
  袁宗皋恭敬地行礼:“此乃臣分内职责。”
  “以大宗伯之功,待尊谥仪及殿试之后,当领大学士入阁了。”
  蒋冕和毛纪心里酸溜溜的:陛下,这升迁速度会不会太快了一点?
  眼下的内阁,杨廷和的地位仍然受到皇帝尊重,梁储也开始不完全做老好人了,又来了一个潜邸旧臣、帝师。
  要不是夏言奏请杨一清去总制三边,蒋冕、毛纪就要面对更多猛人了。
  当然,还有一个资深阁老费宏……
  蒋冕、毛纪顿时地位减一,再减一。
  袁宗皋赶紧谦虚推辞。
  朱厚熜先没有继续劝,这不是还有为朱厚照上尊谥的仪式和殿试两件事吗?
  杨廷和被朱厚熜一句“狂言配美酒、由得他们去”噎了回去,再继续劝皇帝早定于谦谥号,会不会被认为是“借着这些议论生事”?
  这位君上扣帽子的本领,杨廷和是领教过了的。
  他上前一步:“既然礼部也在,不妨再宣石掌院,议一议殿试读卷官之选。”
  算不上又要扳回什么场子,但这位新君对朝堂新血也必然是极为重视的。杨廷和很想在随后的商议里,看看能不能引导策题的方向。
  至少真的不要再继续纠缠礼法了。
  追谥于谦之事一起,陛下究竟要拿礼法做文章做到几时?
  石珤随后而至。
  严嵩仍旧履行着记录职责,但心情已然完全不同。
  要开日讲了,他这个将为皇帝上课的翰林院资深学士,自然可以名列读卷官。
  青云,已在脚下!


第84章 表面师生
  离殿试还有十天,全部读卷官的人选倒也不用此刻就确定。
  这次是提议读卷官的人选。
  朱厚熜听毛纪推举杨廷和的弟弟、担任兵部右侍郎的杨廷仪,不动声色。
  六部尚书中,除了袁宗皋之外只有刑部尚书张子麟被提名。
  除此之外,杨廷和与毛纪所推选的都是某左侍郎、右侍郎或者翰林院中某些有侍读、侍讲学士头衔的人。
  当然了,杨廷和也特别推选了严嵩与刘龙。
  依旧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王琼这些当日被弹劾过的尚书没资格担任读卷官?
  梁储随后就毫不犹豫地提议了王琼、张璧、解昌杰,内阁会议就因此吵了起来。
  首倡追谥于谦后,梁储的底气就这么足了不少。
  面对这次内阁内部借读卷官人选争夺话语权的争议,蒋冕一直没有开口。
  严嵩看在了眼里:虽然还是这些人,但就因为有了个不同的天子,内阁的格局已和之前截然不同。
  “卿等推选的这些人,朕都先记住了,随后斟酌确定人选。”
  至于策题,朱厚熜也让杨廷和失望了。
  没透露什么风声。一句不急就揭过了此事,一句回头如有疑问会向日讲官请教更是令严嵩狂喜、杨廷和忧心。
  天子出席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开始变得像走过场一般,杨廷和本来寄予厚望,希望商量一些实际的大事。
  赶紧把给于谦的追谥定下来只是开胃菜而已,后面重设三大营的方略呢?关于宦权的事呢?岁入翻倍的方法呢?
  皇帝学会了拖字诀,他似乎在等五军都督府那边拿出他们的方略,也可能是在等杨一清、费宏等一些人入京。
  回到府中的杨廷和很忧愁。
  说好的君臣一心革弊图新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