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在他眼里,朱厚熜太急于抓稳权力,又是一贯的借题发挥!
  朝臣的支持难道就这么没价值?
  想起之前在左顺门附近听到了一片齐呼圣明,毛澄的牙都快咬碎了。
  杀鸡儆猴?先打后拉?
  他知道自己成了牺牲品,因此尤其不甘。
  现在听着江彬在远处喋喋不休,听着旁边牢房中某些人的隐隐啜泣,他怒吼一声:“哭什么?皇帝是非不分,青史之上自会有公断!今日死节便是!”
  “只是念及老母,因不能尽孝而悲苦……”
  借口是很好找的,谁家里没有老人孩子?
  于是这下更多人放心大胆地哭了起来,哭得委屈至极。
  江彬远远看着他们的模样,被铁链捆得严严实实地他笑得实在太开心了,可惜没有酒。
  结果没过多久,就有宫中太监前来宣旨。
  毛澄竟有些期待。
  他不是期待被赦免,而是期待被圣旨诛杀。
  已经到了这一步,被赐死是对他毛澄来说最好的结局。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初登大宝,本不欲大动干戈。今毛澄等二十一人,不愿忠君事上在先,狂悖辱骂君上在后。不忠不敬之罪,本不可赦。”
  听到这里,毛澄脸色骤然一白。
  “……朕曾于兴王府赏毛澄御用镇纸,望其以大宗伯之尊正朝堂上下规矩。不意毛澄罔顾圣恩、忘君臣位份,不念皇兄尊谥事急在前,不全君上孝心殷切在后,朕失望至极。”
  “然朕并非听不得劝,亦非不容谏臣之主。不忠之罪犹能宽恕,不敬之处何屑计较?毛澄等二十一人虽不忠不敬,朕仍可恕之。望其此后知礼守法,长做良民。”
  “朕或昏或贤,非因二三愚驽迂腐之士所能论断。朕心中装着九州万方,大明亿兆臣民!百年后青史煌煌,朕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尔等亦将亲眼目睹我大明再开盛世,或终身怨望,或幡然悔悟。著书立言也罢,私相议论亦可,褒贬俱由尔等,朕皆不在乎!”
  “钦此!”
  宣旨的竟是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张锦,他看着当时一同迎立新君的前礼部尚书,手里拿着这种专门戒敕臣僚的敕旨,笑眯眯地说道:“毛澄,听明白了吗?接旨谢恩吧。”
  远处的江彬听明白了,他手臂不能动,但血淋淋的手掌上下拍打着身子,笑得喘不过气了:“不忠不敬!哈哈哈哈……反贼竟是大宗伯,连你这反贼都饶恕了……”
  他笑着笑着却流下眼泪来。
  饶恕了毛澄等人,那就不可能又饶了自己。
  堂堂礼部尚书,堂堂十二团营提督、平虏伯,在天子和重臣们因大权而起的倾轧中又算得了什么?
  皇帝杀鸡儆猴,杨廷和应该是服输了才能求情保这些人一条狗命。
  这就是一同受“圣人教诲”、一样科举正途出身、一起同为文臣的好处啊。
  而自己呢?可有人会为他求情?
  江彬想起了告诉他没什么事、入宫镇守京师迎候新君的姻亲魏彬,想起了先自己一步就被下狱抄家的“义兄”钱宁,想起了和自己这些人走得近但自身难保的王琼。
  新君登极,哪能没有祭品?
  有了毛澄这一出,原本是杨廷和之威的钱宁、江彬二人项上大好人头,自然只能献为天子之威了。
  江彬一点都不指望皇帝会饶自己一命,用来钳制杨廷和他们。
  不需要了……毛澄这天牢一进一出,皇帝的威势江彬已经感受到了。
  可是这天下无知百姓,还等着一出奸臣授首的好戏,对着血淋淋的行刑台拍手称快啊!
  江彬涕泗横流当中,毛澄屈辱又绝望地吼骂道:“昏君!我岂能接这辱我不忠不敬之旨?”
  张锦叹了一声,只是举起了圣旨:“领旨谢恩的,这便可以回家了。”
  “……草民谢陛下隆恩。”
  终归是有不如毛澄那样诸多顾忌的人,只愿早点离开这充斥着疯狂和阴暗的地方。
  张锦又弯下腰对毛澄说道:“毛澄,杨阁老好不容易求的恩典,你怎么不领情呢?你赖在这也没用,这只是敕旨,你听到了,领旨谢恩与否都不改变什么。陛下宽仁,说了不杀人便是不杀人。还是留一分体面吧,总不好让刑部把你押回府中不是?陛下赏的三年俸,还要你回府领呢,应该都快送到府门口了。”


第61章 大朝会后的暗流
  毛澄眼前一黑。
  诛心啊!
  做得这么绝。
  把赏赐送到了府中,让他这个已经是草民的人去签收。
  不忠不敬之人,皇帝不仅没杀,迎立之功照赏。
  兴王府中拿到镇纸时的期待憧憬,全都化为乌有。
  不只如此,在朝堂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毛澄哪里会以为这就是最终结果呢?
  他永不叙用了,族中子侄辈纵然有才华,在不糊名的县试、院试这最初关卡,毛家子弟还可能考中吗?
  墙倒众人推,这么多年对他不满的人,觊觎他毛家田宅产业的人,又会翻出什么样的由头来逢迎上意?
  天子杀人,从来都不能沾血,也不用沾血。
  身为礼部尚书,从不能让步的那一刻开始,毛澄就做好了死的准备。
  骂出“昏君”,更是主动求死。
  如果自己死了,杨廷和会永远亏欠自己,因为自己是为了忠义死谏的,自己的死会成为杨廷和用士林舆论慢慢扳回局面的筹码。
  为了他杨廷和在士林间的声名,他杨廷和也得竭力保住毛家的后人,不让其他人寒心。
  皇帝一定会得到他想要的,这些毛澄与杨廷和都清楚。
  他得到之后,如果还要发疯,那不是真的昏君是什么?他不发疯,不会牵连更广;他发疯了,毛澄终有沉冤得雪之日,后人仍有机会。
  可现在,杨廷和已经救了自己的命了啊!那还要怎样?
  那个皇帝……他不是年轻人吗?他为什么不发怒!!!
  在杨廷和眼中,在皇帝眼中,他毛澄始终只是一个牺牲品和筹码而已。
  都用来收拢他们所需要的人心!
  ……
  日上三竿之后,朝会已经结束了。
  躲过一劫的梁储和王琼等人长舒一口气,由衷觉得精明一点的天子对此刻的他们来说多么宝贵。
  而散朝之后,袁宗皋、严嵩、刘龙则成为了许多人恭贺的焦点。
  袁宗皋满面春风,严嵩却很谦虚,刘龙则比较拘束。
  这只是在午门之外、承天门之间的礼貌客套,谁都知道今天的京城会议论纷纷,暗流汹涌。
  新君第一次朝会,礼部尚书及诸多言官,共计二十一位朝臣贬官为民永不叙用!不再追究大不敬之罪,背后究竟都有哪些妥协?
  裁撤十二万冒滥、重设三大营、千万资财的分配、杨廷和推辞三公职位、新的礼部尚书……
  需要朝臣们互相交流意见、确认局势的话题太多了。
  今天许多地方的生意会很好!
  作为新任起居注官,严嵩先特地去拜会了自己的“恩师”杨廷和。
  他只是做足了样子,客套之后谈的也是起居注馆复设的公事。
  另外,下月初二的经筵也需要做准备:陛下在朝会上还首肯了王琼率九卿请奏的这件事,五月初二也没多少天了。
  所以其实他算是一同拜会阁臣们。
  文渊阁中的大家都心事重重,杨廷和虽然强打着精神,但严嵩看得出他的疲惫。
  离开文渊阁时,严嵩又多看了一眼蒋冕和毛纪。
  梁储今天还有一次插科打诨,但蒋冕与毛纪今天实在低调得异常。
  等散值后回到了京中家里,上个月刚过了生辰、虚岁九岁的严世蕃看着放松又开心的父亲好奇地问:“爹,今天有什么喜事?”
  “今日的功课做完了?”严嵩摸了摸儿子的头,看着伤了一只眼睛的严世蕃心中怜惜,“庆儿,万不可因为伤了眼睛就自暴自弃,将来爹一定会为你谋一条出路的!”
  “……做完了。”严世蕃很聪明,从父亲言语中的自信听出了什么,“爹莫非是升官了?”
  “没有,但比升官重要。”严嵩笑起来,“说了你也不懂,爹先出门一趟,回来再考较你的功课。”
  严世蕃觉得自己懂一点。
  明明是高中二甲第二的父亲蹉跎到了现在,自小还没过多少好日子还伤了一只眼睛的严世蕃,感受到了父亲身上涌出来的活力。
  听父亲说过,以自己现在的尊容,科举正途很难走通了:到最后的关卡,以貌取人是存在的。
  严世蕃已经感受过不少同龄小伙伴对自己的讥笑,所以他现在更用功地读书。
  是有用的。父亲说他在等,现在不是等到了机会吗?
  严嵩专门先回家一趟,是要换上常服,带着礼物去袁宗皋新被赏赐的宅第里恭贺。
  一来是恭贺,二来严嵩左思右想,自己绝不可能是因为杨廷和才被皇帝直接点名为起居注官的。
  最大的可能,反而是袁宗皋在江西按察使任上听说了自己在老家的事迹,向皇帝举荐了自己。
  虽然身为杨廷和的门生,但远离朝堂多年的自己,回来后也一直呆在翰林院低调着,算不得是杨廷和的人。
  已经过了四十,能力、阅历、经验都够,在民间呆过很久,欠缺的只是机会。
  这样的经历,才是被皇帝就那么“简在帝心”的原因吧?
  况且,他严嵩虽然是起居注官,但这个官全名叫做日讲起居注官。
  他严嵩是要给皇帝上课的。
  去拜会袁宗皋这个帝师,请教请教陛下之前的学业情况,谁又能说什么?
  ……
  此时此刻的锦衣卫和东厂里,骆安与麦福各坐其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