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来和他攀交情的,都是武官或者勋臣管家。
  武官里,又以锦衣卫中目前的中层军官居多。
  陆松本身已是正六品,他世袭的官职又是锦衣卫总旗官,这次入京最可能的安排就是在锦衣卫中出任官员。
  以潜邸旧臣的从龙之功,这回少说也是一个千户起步。不是在核心五所担任皇帝护卫,就是派到南北镇抚。
  至于将来,只要没什么大错,恐怕迟早是要做到锦衣卫指挥使的。
  这样的人物,他们岂能不先来拜见一下?
  陆松一件礼都不敢收,只是先认识了一下这些人。
  好不容易以一路疲惫为理由闭上了门,陆炳忧虑不安地看着父亲走过来。
  “听陛下的话,明天去了之后好好读书,考个武举出来。”陆松满怀期待地嘱咐着,“你别看他们都来巴结爹,但陆家的将来不是靠爹,是靠你!爹的见识少、本事不行。陛下说,你爹我忠心有余,玩不过锦衣卫里那些老油条。所以,你要听魏公公的安排,别对人说你的身份,就当做自己是个普通人,好好学本事,知道吗?”
  “……儿子舍不得爹。”
  陆炳没经历过这阵仗,十二年来既没跟家人分开,也没跟朱厚熜分开。
  现在朱厚熜见不到了,明天连爹都见不到了。
  陆松一巴掌薅到他脑门:“男子汉大丈夫,别说这种窝囊话!早点睡,明天一早就把你送过去!我陆家世袭官位能升为何职,将来就全靠你了。陛下说了考个武举出来,就一定要考!考不上,老子打断你的腿!”
  陆炳瑟瑟发抖。
  十二岁的他承受了太多。


第36章 军权!
  袁宗皋那边,同样有很多人去拜访。
  这些人的身份就不一样得多了,都是文臣、贡生、举子。
  别看袁宗皋只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但现在他有了另一个身份:帝师。
  以这样的身份,等到皇帝在宫中休整几日开始视朝,他的第一个任命应该就会下来。
  本就已经是正三品,这一下必定只需要经过一个朝官跳板,然后就特恩拔擢入阁。
  这是谁都挡不了的,杨廷和也不行。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不一定立刻弃用旧臣,但一定会用一些自己人。他们可以没有别的功劳和政绩,只需要一点:从龙之功。
  任职江西按察使时为难过袁宗皋的六部官员,曾在江西共事过又调为京官的同僚,当年那一科的同科,老家的同乡……
  连带着马上就会举行的殿试还有明年的乡试、后年的会试,年轻的贡生或者举子也希望能向袁宗皋投递一下自己的诗赋文章。
  就算年已六十八的袁宗皋还不知道能在朝堂挺多久,但谁知道他有没有肩负着向皇帝荐举人才的任务?
  只要名字上达天听,那就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如今朱厚熜正式登基,这些过去从没多少人正眼瞧的王府属官,个个门庭若市。
  就连解昌杰也不例外。
  但他和陆松一样,一个人的礼都不敢收,表现得极为方正有节气。
  他不敢啊!
  他不知道天子现在对他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梁府之中,梁储正在接见黄佐。
  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小同乡,梁储是非常欣赏的。
  “以你的才学,在京城又已经准备了一年多,殿试是不用担心的。”梁储知道他的来意,“咱们这位新的陛下现在会对殿试如何安排,都说不准了。出什么题目、任用谁做读卷官,如今都是小事。今天的登基诏书,也传到你们这些贡生耳中了吧?”
  黄佐恭敬又郑重地点了点头:“学生们议论纷纷,都说陛下和阁老们是当真要大刀阔斧了。新朝政令之多、目的之明前所未有,又不似历代即位诏一般言明具体方略,实在耐人寻味。”
  梁储叹了一口气,回忆起之前那场关于登基遗诏的特别内阁会议。
  新君之强势,完全出乎众人所料。
  梁储不知道杨廷和他们现在的情绪如何,但梁储是头痛又欣慰的。
  头疼的是天子对权柄看得极重,欣慰的则是:天子似乎真的挺英明。
  他们只是说正德一朝出了不少弊政,国力衰减不少,皇帝言语里却像是说弘治、正德两朝把大明的根已经快挖断了吗?
  那些没说明该如何做的几个方向,比如吏治、经济、刑律等等,后来就换成阁臣们害怕天子过于大刀阔斧。
  要不然哪里来那么轻易的彼此让步?
  怎么看怎么像是陛下让他们退步的套路,用清丈土地就清丈个彻底这样的话吓得几个阁臣不敢接茬。
  如果写进去了,事情不就是阁臣们去做?
  那要得罪太多人,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好在陛下后来意味深长地笑着之后,就不再坚持。杨廷和他们一开始拟的许多新政,也总算没有删掉。
  “阁老?”黄佐见梁储陷入了沉思,小声提醒了一句。
  梁储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就说道:“才伯,你就记住一点。陛下胸有大志,性情坚毅,是重实务之人。盖于陛下看来,我大明实已至存亡之际。”
  黄佐知道他这是提醒自己殿试可能的方向,以及皇帝在点一甲时可能会有的倾向。
  但黄佐此时却只能骇然看向梁储:“何至于此?”
  梁储幽幽叹道:“是啊,何至于此?”
  梁储也想不明白,情况有那么糟了吗?
  这句话,现在杨廷和也在听人说。
  杨府之中,杨廷和现在只想睡一觉。
  从昨晚到此刻,他真的太累了。
  本以为忙完了登基大典能补个觉,所以回府之后他哪个外客都没见。
  但因为登基诏书的事,他被儿子缠着。
  只是面对儿子担忧的询问,他还是说出了今天的经历,也说出了那句“始亡于此刻”。
  杨慎就愤然回答:“何至于此?如今贤臣在朝,只要尽除奸佞、革尽弊政,便又是中兴局面!陛下何故危言耸听?”
  “中兴?”杨廷和憔悴地轻声说道,“国库空虚、边防废弛、流民日增、民穷财尽,弘治一朝中兴只有朝中君臣和睦、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时六千一十万五千八百三五口百姓过得好吗?这就是陛下对弘治中兴之见。”
  “朝堂不清睦,天下何以致治?百姓何以富足?”杨慎悲愤莫名,“现在宦官弊政那样多,陛下却在诸多新政上那般含糊其辞,陛下要做另一个正德吗?”
  “正德?”杨廷和一时有点恍惚。
  不,他不是正德。
  杨廷和回想着今天初次打交道的天子,总担心他会突然变成太祖、太宗,挥起天子之剑就将群臣杀个头颅滚滚。
  听他对于藩王的恩威并施,看他说起彻底清丈土地时盯着几个阁臣的眼神,还有后来那种了然于心一笑置之时的耐心……
  这些东西,谁教他的?
  ……
  乾清宫里西暖阁,回来这里的朱厚熜在等着魏彬他们。
  一清早人还在良乡,上午在城外行殿吵架、劝进,然后入城、入宫,开会、吵架,登基、和张太后初次周旋……这一天显得如此漫长。
  结果现在才戌时六刻,也就是晚上八点半左右,睡觉还早着呢。
  朱厚熜也还有紧要的事情没处理完。
  “陛下,臣让朱尚宫给陛下备些饮子点心?”
  朱厚熜心想刚才在张太后那里其实也没吃好,他点了点头,继续看手里那一版原稿登基诏书。
  还是老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录、分析。
  现在登基了,朱厚熜的老方法还要继续用。
  登基诏书中的诸多事,后面还是要进一步吵下去的。
  吏治不仅仅是什么反腐倡廉,它涉及到怎么发掘人才、任人用事、监督、考核……这相当于整个官吏阶层的管理问题,绝不只是杨廷和他们几条空洞条例就能焕然一新的。
  经济更是系统性的大问题,赋税徭役制度、土地制度、包括皇家在内的权贵兼并、漕运盐课马政……
  刑律也同样错综复杂,至少锦衣卫北镇抚司及东厂这些力量,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法司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大重点。
  而另一条更是朱厚熜对杨廷和心底里嗤之以鼻的一点:又当又立。
  在继嗣问题上口口声声说要遵祖训,但弘治十三年颁布的《问刑条例》就是他们不遵祖训的实际表现:他们把朱元璋定下的贪污罪可处死刑废除了,贪污罪的最高刑罚变成了发附近卫所充军。
  为什么原版登基诏书里弘治十三年后新增的问刑条例就都要废除?那当然是因为不利于文臣们啦。
  这么多的问题,朱厚熜一时之间也理不清。
  但他知道,动这些根本问题之前,他需要更强的实力。
  直到魏彬等三人进门后跪了下来:“奴婢叩见陛下。”
  朱厚熜看向了他们,然后更是看向了张永:“谷大用之前在安陆想要私下里先谒见朕,朕奉诏后召见了他,他提到了军权。张永,谷大用有没有转告你,朕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第37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
  乾清宫中的书房比王府中舒服多了,现在这里的陈设、用具都非王府可比,书房门口及外面更有许多随时待命的太监、宫女。
  带到宫里来的太监,还有张佐没做安排。而带过来的女使则分成了两拨,一批去了仁寿宫,另一批留在乾清宫。
  留在乾清宫的宫女以朱清萍为首,她是蒋氏当女儿一般养大的,一直在王府长大。现在虽然只有二十六岁,但很沉着冷静。
  端着点心和热奶进来后,她就发现这西暖阁中气氛不太对。
  静悄悄地把这些放在书案旁的小几上,朱清萍看了看张佐和黄锦之后先退了出去。
  现在,张永听到天子这样问,顿时磕头说道:“谷大用已经转告奴婢了,奴婢们万死,万不该拿万岁爷给的恩典自重身份。”
  “朕倒不怪你们,事实就是如果有你们的配合,朕接收一些东西会轻松一点。”朱厚熜是实用主义,“就是你们未免把朕看得太年幼无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