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_分节阅读_第870节
小说作者:洗澡的兔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6:20
  如果是稳扎稳打,周围的小地方都占住了,自然也就不必发愁了,四面八方都是自己人,害怕残余势力会闹事?
  但是,很遗憾的,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王谧现在面对的形势和历史上的刘裕等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如何把单独攻打下来的军事重镇保持住,才是重点。
  这里还有一个困难。
  那就是氐人。
  现在,他们将要接受投降的,是氐人,并不是其他什么人,氐秦狡诈成性,这一点,被他们欺负了多少年的晋人算是深有感触。
  这样的人性,如何能够相信他们?
  一旦晋军的势力稍稍减弱,他们就很有可能卷土重来,这种事情几乎是防不胜防的。
  于是,所谓的战后问题就摆到了桌上,十分棘手。
  尽数杀光?
  倒是解恨了,也把麻烦都解决了,但是,又过于残忍,晋军在北方毕竟势力还比较弱小,如果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引起四邻的紧张不安,反过来和氐秦联络,推翻晋军。
  这是很有可能的。
  几大部族都是脱胎于当初的五胡,这些部族内部虽然也纷争不断,谁也看不上谁。
  但是,一旦面对传统的汉人势力,就又会欣然携手,一致对外。
  在邺城丢失之后,氐人的势力已经大大减弱了,现在看来,在五胡之中都排不到前面了。
  但是,羌人、鲜卑人,他们的实力还都比较强,还要时刻防范就喜欢偷手的丁零人。
  在这些强盛的部族当中,鲜卑人倒是可以先放一放,如今,鲜卑军团的首领是慕容垂。
  这个人头脑清醒,不是个贪心之人。
  在邺城侥幸逃脱之后,王谧断定他一定会占据一块地盘,或许就是以他们大燕曾经的王城,龙城作为据点扩展力量的同时,站稳脚跟。
  这样的部族,不会轻易招惹恢复中原的晋军的。
  更何况,慕容垂和晋军已经有过几次交手,他对晋军的实力是有很深刻的认识的。
  心里有数,不会和晋军硬碰硬。
  这样看来,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姚羌的部族。
  在几大部落之中,姚羌一族的战斗力也是相当强的,再加上,他们的首领姚苌、姚兴都是勇猛且贪婪之人。
  当他们发现,身边的老朋友已经换成了晋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如何在异族林立的北方,顶住压力,站稳脚跟,这才是晋军现在的当务之急。
  而更加可笑的一点正是,大晋内部现在基本上也是朝廷和前线的军队是割裂的。
  比如,王谧是谢安推荐才能领兵打仗的,那么他理应听从谢安的安排,事实上,王谧也是这样做的。
  就在行军途中,他每五天都会给谢安写信,汇报前线的消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谧能在邺城前线挺那么长时间,也是谢安认可的。
  如果谢老爷子不同意,就算王谧是孙猴子,恐怕也翻不起多少波澜。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谢安虽然也觉得,王谧的行为轻纵冒险,但是年轻人嘛,谁不喜欢冒险。
  想当年,谢老爷子不也是一样嘛。
  现在正是一个好时机,如果能真的夺取邺城,谢安也想亲眼见证一下,晋军能够在这个北方腹地坚持多长时间。


第841章 世家之PUA
  要知道,上一次晋军深入北方,还是在桓宣武的年代,那个时候,他可没有坚持多久,就灰溜溜的跑回来了。
  并且还挟持着并没有彻底胜利的战功,要挟朝廷,最后弄得灰头土脸的。
  而这一次,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孙女婿,谢安何不笑纳他的功劳?
  在现在的晋朝,只要谢安支持,王谧的腰杆子就硬,其他的大臣的逼逼赖赖,完全可以不予理会。
  但是,这也反映出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当王谧想要拥有朝廷的支持的时候,比如很多武器装备,钱粮上的支援,甚至是友军的援助,就很困难了。
  因为人家友军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你是谢安的人,这场仗,打的赢,打不赢都是你谢家的事。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荆州兵也还要保持实力嘞。
  如今,晋军,尤其是王谧带领的这支北府兵,也算是被逼到了一个境地。
  不胜则退!
  战斗!
  只有不停战斗,攻城略地,才能让自己继续存活下去,而随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强,渐渐的就可以摆脱朝廷的控制,不再看那些朝廷大臣的眼色。
  接下来,这个朝廷的主人就要换一换人了。
  以往以军功起家的皇帝,都是这样一串操作下来的。
  对于王谧来讲,他现在的处境当然要比那些纯粹的军功起家的平民将领要好得多。
  他现在不只是有军功,他还有堂堂的出身,并且,这个出身还很高,比朝廷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要高上半级。
  这些人不能因为他的出身就排斥他,看不起他,而当初那些因为世家子弟从军就被看低的莫名其妙的情绪就更是不值一提。
  他王谧可不是当初的桓温,他才不会因为这些羸弱的玩意看不起自己就郁郁不得志。
  就算是行伍出身又如何?
  等到老子大权在握,坐在那皇位上,这些人就是再叽歪,不是还要替老子打工?
  这种情绪,大约就和李二凤当初差不多。
  你看,我关陇李氏,也算是大家族了,可是那些传统的中原世家还是看不起我们。
  满口就是什么清河崔氏,什么范阳卢氏,什么赵郡李氏之类的,一通打压。
  这要是一般的皇帝,还吃了他们这一套。
  其实,所谓的世家出身的排位,也是一种身份地位PUA,明明各方面都不如别人。
  却还要用所谓的出身压别人一头。
  人家勤劳致富的人有什么错,难道生来就要低人一等?
  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最擅长的就是编写家谱,动不动就是把十八辈子以前的祖宗搬出来,考据源头,编写成书,然后呢,可不要小看这些家谱。
  所谓的家谱学,就是从晋末开始流行的。
  为什么所谓的家谱学会在那个时候流行开来呢?
  都是有原因的。
  想象一下,当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之后,大批北方的缙绅世家从北方千里迢迢的奔到南方。
  所谓衣冠南渡。
  等到大家都渐渐站稳了脚跟,如何才能证明我们是堂堂大家族呢?
  人家原本南方的士族也不承认你们这些北方来的偷渡客呀。
  更何况,南渡的时候,情况是非常混乱的,有的跟着一起过来的世家子弟,想要找到自己的宗族都难了。
  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更何况,还要让别人都相信呢?
  当然是自己编写了!
  就因为这个家谱问题,想当年,在北齐末年众位世家子弟,还曾经大打出手,面子上特别不好看。
  魏书的编写者魏收,出身河北大族,巨鹿魏氏,他也是唐朝著名的魏征的先祖。
  可是,这位魏收的品性可不赶魏征,他是这样一个人,当时,乱七八糟的北齐迎来了难得的政治比较稳定的一段时间。
  也就是著名的疯子皇帝高洋当政的那十年,那个时候,高洋致力于将境内的鲜卑贵族和传统中原士族融合在一起,保持一种比较良好的关系。
  于是,他就组织魏收等人去撰写魏书,一方面帮已经远去的大魏撰史,另一个方面,就是抬举那些北方的传统世族,让他们捋一捋家谱,写到史书中,很有面子。
  结果呢,这个魏收就干出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撰写前朝历史在古代,那可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大事,绝对不能疏忽。
  要说选人是绝对不可以轻忽的,但是,北齐的时候,文笔很好的人也确实不多。
  于是,高洋就选择了自己宠信的魏收。
  结果魏收呢?
  他的文笔暂且放在一边不谈,他竟然在撰写史书的时候,干起了任人唯亲这一档子事。
  好端端的魏书吧,只要是和他魏收关系好的,即便是在前朝是看大门的,也能写成将军。
  但要是关系不好的,或者是出身比他好,却混的不如他的,魏收可就有发挥的余地了。
  那个时候,有个出身清河崔氏的大家族的官员,就因为无儿无女,就被魏收看低。
  竟然把人家的祖宗安到了别人家,不承认人家是堂堂清河崔氏出身。
  这还得了?
  古代人,尤其是经历了魏晋九品中正制之后的士族,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了。
  我可以不当官,我也可以混的不如意,但是谁也不能污蔑我的出身!
  这样的事,魏收还不是干了一件两件,他是经常这样干,还经常被人抓包。
  如此一来,朝廷上的大臣岂能饶他,每天投诉他的奏章好像雨点一样向高洋飞来。
  他简直是难以招架。
  大臣们唾沫星子横飞,舌灿莲花的不带脏字的辱骂魏收,他倒是也有一套。
  不管你们怎么骂,我依然故我,根本就不为所动。
  最后呢,高洋也不能把魏收怎么样,当然也不能把那些激情辱骂他的大臣们如何如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8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