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部领导这才醒悟过来。以前的卡车在路上坏了,也就坏了,自己能修就能修,不能修就放在那里,回去找人。
但是冷藏车这玩意儿真的在路上坏了,没地方修,里面的东西怎么办?
“老孙,我就单纯觉得你亏的慌。”一机部领导当然不能实话实说,想着从另外一方面让孙爱国自己搞。
孙爱国有些不理解的看着领导,领导才开口解释:“你看啊,冷藏车本身平台是你生产的,核心的冷藏设备,是你生产的,你把最重要的东西全部生产了,配套厂拿去安装一个车厢……”
被领导这么一说,孙爱国一下子愣住了,好像是这个道理,车子是自己生产的,冷藏的设备是自己生产的,其他厂就搞个车厢?
“这都不是关键,你说你要是把好好的设备交出去,他们生产出来的,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你觉得是不是浪费?”一机部领导又开口说道。
“那好吧。”孙爱国这边衡量了一下,发现自己造这个冷藏车还可以,更多的给厂子带来福利,也就点点头。
下午刘海就把全套的资料送走了,还有样枪之类的,这次设计制造都是刘海,一个人维修科的,其他人在车间那边搞冷藏车的压缩机设备之类的。
一把狙击步枪不算什么事情,刘海还后续准备搞14.5毫米的重机枪,当然,这玩意儿就要配在装甲车上了。
主要是这么大口径的重机枪,不配装甲车的话,人工携带子弹的话,真的要累死。
装甲车这个以后就作为一个机枪火力支援,当然也可以上机炮什么的,至于是履带还是轮式的,后续再说,还可以搞两栖……咳咳,真不是刘海想针对谁,毕竟咱们广阔的海岸线。
刘海现在主要是布局基础领域,也就是在咱们缺少的领域拿出一项产品来填补这个空白,后续升级优化再慢慢来。
当然,这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要说现在咱们缺的东西就太多了,从飞机到导弹,然后再到军舰。
刘海这边是根据这边的工况水平来进行衡量的。
“离心机生产完了之后,就把所有的设备再升级一次。”刘海又准备对机床这类设备下手了。
这一次,机床设备之类的升级之后,就是数控机床了。
“距离第一枚四位单片机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刘海记得第一枚4004微处理芯片好像是在1971年。
“可惜自己对半导体领域不精通啊,看来之后后面自己想办法扶持这个产业了。”刘海也不是什么都会的。
其实八十年代发展芯片,也来得及的,刘海为什么要让小云去港岛,不外乎就是想自己手里有一笔资金可以使用,想干啥就干啥,刘海可没有想去干涉政府的事情什么的,那是找死,而且有一帮子人一直都存在的,这些人为了钱……啥事情干不出来?
第268章 啃骨头
大西北这边,众多的专家对大宝贝飞机进行了专业的测绘,然后就开始准备拆。
“你们说是不是老美的这个维护保养手册数据错了,怎么可能一个小时就把发动机更换呢?”专家们首先看的就是维护保养手册,部队领导给上级领导汇报的维修手册,就是这个东西,大家对里面的数据感觉有些怀疑。
“应该不会吧,这种手册都是十分严谨的。”有专家开口说道。
“具体的要等打开之后才知道。”也有专家保持谨慎的态度。
“这个飞机的维护口设置的十分合理,并且采用的接头都是我们没见过的。”还有的结合着维护保养手册仔细看过飞机的,这些就来的比较早一些。
“老美的科学技术,不愧是最发达的,就这种维护保养手册上面的数据,如果真的做到了比老大哥的飞机都先进。”
“是啊,不过有了这维护保养手册,也方便了我们,不然我们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拆。”
众人手上拿的就是刘海在航母空间专门制作的维护保养手册。
这个其实就是让这些捡到大宝贝的人怎么拆,因为很多东西要是不会拆的话,会研究很久的。
从飞机蒙皮的检查口检查,到发动机的更换都有,至于说这个东西为什么在飞机上,这个也许是白沙瓦的维护人员大意了什么的,谁知道呢。
要是国内工业水准足够,说不定技术人员会遗忘图纸什么的也不一定,反正天上掉下来的,谁知道?
当然后续等到咱们的工业水准差不多了,说不定刘海亲自捡到一些U盘什么的……咳咳。
到了现代飞机,基本上都是模块化结构,就像老美的飞机换发动机,按照要求是一个小时,要把发动机拆下来,还要把发动机换上去。
模块化涉及的东西就很多了,最简单的就是接口,更复杂的涉及到整体的飞机本身架构。
一众专家小心翼翼的拆开了飞机的蒙皮,露出了飞机发动机。
“按照维护保养手册上面这里有三个紧固点,拆下之后再把接口拆开就可以把发动机整个放下来了。”一众专家看着发动机上密密麻麻的线路,还有各种零部件,很快就按照手册上面找到了固定飞机发动机的固件。
发动机下面专家们已经准备好了用专用的设备,把发动机顶着,类似于千斤顶一样的,不过是一个架子。
按照顺序把连接发动机各个的接口拆了,然后拆固件,一边拆专家们一边就做好记录,还要反复照相。
当飞机发动机缓缓的离开机体,在场的人更是难以相信。
换发动机就真的这么简单?
这感觉就像给汽车换轮胎一样?
模块化设计的冲击力绝对是难以想象,其实老美那边现在根本没有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换装发动机也不会有这么快的。
要等到新一代的三代机战斗机才会有这种标准模块化的概念。
现在虽然也有模块化的概念,但是还是在一个萌发的状态,要真正的发展起来,还要再等一些年。
仔细看着这发动机,专家们激动的不得了,这里的专家来自各个地方,精通的方面也不一样。
京都这边上级领导时刻的关注着大宝贝那边的情况。
当今天的情况汇总送到上级领导手里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一点多了。
“老美的飞机太强了,一个小时居然就能换装发动机。”
“是啊是啊,这飞机发动机也很先进,在场很多专家都没有见过。”
“就连里面很多的快速接口设计都很巧妙。”
“我建议是把所有专家集中起来,啃这块硬骨头。”部队领导这边做了一个建议。
上级领导抽着烟,仔细的看着最近给的报告,更多的都是专家们看不懂,没见过。
上级领导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前几年跟十七个堂口干了一次,那一次要不是对方空军太厉害,说不定这十七个堂口的人都被赶到了大海里面,有人问说南边还有一个岛?真的到了那个地步,直接过去就是了。
所以听到专家说看不懂,没见过,心里庆幸的同时,也有那么一丝担忧,这飞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吧,对方的飞机自己这边的人居然看不懂,这不再是那个小米加步枪的年代了,是飞机大炮的年代了。
“那就这样办。”上级领导想了一下,想到了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这架飞机的载重,果断的拍板。
“那么这个放在什么地方进行研究?”部队领导又请示的问道。
上级领导想到现在的局势,开口说道:“放到蜀都,你们感觉怎么样?”
“蜀都那边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过搞研究倒不是多大问题。”
“这个地方选的好,现在老大哥跟我们不对付,如果把这种保密研究所放在北边这边,万一以后有事情搬迁也麻烦。”
“那就放在蜀都,务必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学习里面的先进技术。”最后,上级领导一槌定音。
于是在第二天,一个代号为鹰的工程正式的展开了。
从全国各地抽调有关飞机方面的精兵强将,全部调往蜀都那边。
而拆下来的部分零件也被运送到那边,准备开始啃这一块硬骨头。
专家们对着大宝贝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严格按照别人的维修保养手册进行。
比如拆下来的零件,用棉布包裹之后单独储存。
专家们准备把飞机在这大西北拆了,然后回到蜀都给组装起来,每一步都有人反复拍照记录,并且做好标记。
有了刘海给的维修保养手册,拆飞机就要简单多了。
一架飞机缓慢的被拆成了一个个的零件,这些零件的加工技术,不少专家都感叹,老美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开玩笑,这里面很多零件都是刘海,在航母空间用顶级的数控机床加工的。
刘海当然不知道自己这个举动让国内的飞机研发拧成了一股绳,主要是这飞机的数据太优秀了。
对后世的影响力太大了,这样一个飞机研究单位,会出多少成果,真不好说,当然了,飞机制造工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技术,理念已经就很不错了。
至于最终可以有多少可以拿来用,这个就看上级怎么安排了。
咱们的上级领导这些可是吃过飞机的大亏的,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大宝贝拿来学习,上级不重视才怪呢。
不单单是飞机这边,刘海上交的狙击步枪有关资料里面,一部分图纸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内地其实对火炮以及弹药这方面都是十分重视的,因为内地这些领导也吃过火炮的亏,所以在建国之后,在火炮方面的投入是比较大的。
在整个二战的时候,当坦克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破甲与防御两个方面进行争斗。
钨合金的穿甲弹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钨合金穿甲弹早在二战的时候就被使用了,不过那个时候用的是动能弹头。
60年代发展出了技术成熟的脱壳钨芯穿甲弹技术。
在70年代,又发展出了翼稳脱壳穿甲弹技术。
刘海的这些设计图里面就有最终版本的翼稳脱壳穿甲弹技术,当然只是一个技术雏形。
有些时候,技术其实比一张纸更加简单。这些专家一眼看到这个技术雏形,脑子里面就冒出了很多的想法。
一机部领导刚开完了会议,回到了部里面就接到了狙击枪的验收报告。
一机部领导对于刘海已经没有什么二话可说了,可以说无条件的相信,但是看到真实的数据之后,还是吃惊不已。
一把狙击枪居然堪比一个重机枪,领导可是军人出身,当然知道一个重机枪阵地需要多少人,那玩意儿真的敞开子弹打,估摸着要十个人来回的运送子弹才行。
特别是这狙击枪的破甲深度,这才是让领导最看重的。
“领导,这里有一份资料十分的有用,我们可以根据这一份资料设计更先进的炮弹。”专家组的负责人就拿出了一张图纸,开口说道。
“那就搞,搞出来试验一下再说。”一机部领导现在也是财大气粗。
国内财政状况良好,延伸出来的就是各个研究方面的投入,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
要是别的人这样说,一机部领导肯定会找专家组审查一下,但是这个图纸是刘海做的,一机部领导就让下面的做出来试一试,成功了固然更好,失败了也没有什么。
部队领导这边也同样的到了一份详细的资料汇总,主要就是12.7毫米口径狙击步枪的实战检验效果,包括枪膛,枪管,还有子弹,这些各种数据。
比孙爱国等人到靶场的实验数据精确多了。
于是拿起电话就找一机部领导商量装备这枪的可行性。
最终,两人商议先小批量的制造一些,然后取得更多的数据,再来确定要不要全军都装备。
主要是我们的部队数量太多了,当然也是因为国家太大了,如果要全军装备的话,这又是一笔海量的开支。
这个样品要谁来生产呢?当然肯定是摩托车厂,因为摩托车厂的技术过硬,倒不是说不相信军工厂,而是军工厂那边也有各自的任务。
另外就是涉及到大批量制作的工艺流程,这个还是要原来的研发单位来做才做的更好。
“小刘,上次的狙击枪验收通过了,不过需要大量的下放部队进行试验,你这边能不能先造100支出来。”孙爱国这边接到任务之后,就找到了刘海这边。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刘海当然不会拒绝的,大规模装备这种枪不现实,主要还是成本问题,但是小规模的装备完全没有多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