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特效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数字王国每年的运营费用都居高不下。
即便是以卡梅隆的人脉,也无法养活这个吞金大户。
若非如此卡梅隆也不会卖了它了,说到底还是养不起。
不得不说,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好是好,但贵也是真的贵。
贵到连好莱坞的影视公司都觉得贵的地步,也难怪数字王国一直半死不活了。
当然,在报价方面虽然被抱怨过无数遍,但其实数字王国也冤枉。
因为电影特效行业是一个高人工的领域,无法像普通工厂一样自动化。
并且特效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步骤和技术,想要完成这样的工作,不长期雇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国内的高级技工,基本上也都是有固定单位养着。
于是乎当电影来了项目的时候,大家加班加点忙的要死;
而没有项目的时候这些人也要养着,因为经过培养和磨合,这些技术人员往往手握重要的核心技术,这也就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也使得好莱坞的特效行业一直都处于人力成本高位运行的态势。
人力成本的一直居高不下,则反向导致了特效报价越来越高。
而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就算是卡梅隆的数字王国,也难免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想到这里,江哲心里顿时有了决断。
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回复大狗哥,而是表示先考虑考虑。
待大狗哥走后,江哲立刻便让老马去商业调查公司打听情况去了了。
……
次日,当两人再次见面时江哲第一句话就让大狗哥瞪大了双眼。
“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是数字王国就没必要买了!”
正当大狗哥想着江哲是不是在耍他的时候,江哲却紧接着又补充道:
“我知道数字王国的特效水平虽然一流,但它的价格也太高了,没有上亿美元的预算根本用不起这个技术。”
“相比于买一个烧钱的祖宗回家供着,我觉得还不如咱们自己培养一个!”
说罢,江哲便将昨天从商业调查机构买来的行业资料递给了大狗哥。
话说江哲之所以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数字王国的诱惑,主要就是因为国内养不起。
近年来国产大片虽然特效画面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在特效上面的花费并不高,
比如《金陵十三钗》的特效开支是一千万元,江哲和徐老怪的那部《龙门飞甲》,用在特效上面的费用也不过是两千五百万。
嗯,也就冯晓刚的《唐山大地震》多点,足足在特效上面花了三千万。
看似国内特效市场好像很广阔,可实际上特效花费已占据10%-30%拍摄成本的情况,就已经是国产片的极限了。
所以数字王国的荣誉再多,但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却并不适合。
更别说即便收购成功,数字王国也依旧只能在洛杉矶办公了。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依旧都留在好莱坞,江哲和大狗哥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送钱的。
于是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之后,江哲这才想出了第二套方案。
“废话我就不多说了,老外是什么尿性你也知道。”
“这些年桩桩件件都表明了,一件东西如果中国没有,那么价钱就很贵很贵。可一旦中国能够制造一部分,那么它的价格就会降一点。如果能全部做出来,那么价格就会彻底降下来。”
“所以数字王国的贵,其实是基于咱们没有的情况下才会那么贵!”
“一旦咱们中国人能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那么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听完江哲的话之后,大狗哥顿时陷入了沉默。
确实,有钱归有钱,但当冤大头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大狗哥的出发点其实非常好,可以说相当有前瞻性。
只是被数字王国那耀眼的名头给唬住了,这才忽略了一些事情。
眼下被江哲说破了其中逻辑,大狗哥自然知道哪种方案最好。
念及此处,他当即果断的点了点头。
“行,咱们就自己搞!”
很快,一个星期后。
随着花果山影业和小马奔腾发布了一则联合公告,顿时又引起业内一震。
因为花果山和小马竟然联合收购了四家业内知名后期制作公司——天工映画、异彩影视、乐盛文化以及异彩映画,并且在收购之后,重组为“天工异彩”影视科技。
在联合公告里两家公司十分明确的表示,将致力于打造独一无二的全流程一站式华语电影大后期平台。
此消息一经传出后,圈外倒是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圈内却一阵哗然。
因为越是懂行的人就越明白,这种事情看似吃力不讨好,但一旦让江哲和大狗哥做成了,那么日后他们的优势也会十分巨大。
想到这里,不少业内人士都忍不住暗自心惊。
毕竟江哲这布局越看越不得了,完全不是传统影视公司的路数。
有鉴于此,当日花果山影业的股价就直接涨停,并且连续五个涨停板,将花果山影业推过四百亿大关,市值直接达到404.33亿的高位。
即便这次收购还并未看见什么成果,但是那些老股民们却十分看好花果山影业的这次行动,提前就将股价给顶上去了。
一时间,花果山影业在诸多影视股中堪称是遥遥领先……
第320章 猴王出世【2/2】
随着天工异彩的重组,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后期公司便诞生了。
收购数字王国要四千万美元,但是打造天工异彩就便宜多了。
四家公司的收购价加起来也不过才一亿出头,堪称是物美价廉。
虽然看起来这个行业第一拿的有点草率,但事实上就是这么简单。
要知道在此之前,这四家公司和影视圈不少公司都合作过。
但是除了江哲,没有一个愿意花钱打造一个实力更为强大的特效公司,包括华艺!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内的特效技术不行那就找老外好了,反正都是花钱。
比如冯晓刚在拍摄《集结号》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视效就找了南棒的特效团队。
当然,从导演的角度来说冯导这么想并没有什么不妥。
为了提高电影的质量,自然是要在有限的预算里找一家特效技术好的。
但如果从整个行业考虑,这种想法就有点短视了。
若非如此,国内也不会直到现在也没有一部硬科幻电影了。
不过这个锅也不能全让民营影视公司背,中影等国企其实也有责任。
比如中影旗下的华龙特效,明明千禧年就成立了,各种政策、补贴也没断过。
可是十几年扶持下来华龙却发展成了一个鸡肋,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只能说有时候国内的很多想法是好的,就是偏偏没有遇上对的人。
不过话又说来,江哲这次之所以这么顺利,也是因为本身就处于行业上游。
当花果山影业和小马奔腾组成的联合收购团队出现在面前之后,四家后期公司几乎都没有拒绝的心思,大部分时间反倒是花在了讨价还价上面。
而脱离了这个自带的优势之后,江哲的收购行为就不是那么顺利了。
比如土豆网的魏明曾经建议江哲收购哔站,然后并入土豆网之中。
当时江哲也没有多想,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便让老马去谈了。
可是没想到哔站那边竟然直接拒绝了。
为此感觉有些丢脸的老马还几番找上杭城,准备啃下这个硬骨头。
奈何几番忙活之下,终究还是没有达成目标。
因为哔站的一把手换人了。
原来的创始人兼宅男总裁退居二线,主动将公司大权让给了新加入的投资人陈瑞。
而这个陈瑞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商业经营上却是一个老手了。
29岁就当上了金山毒霸事业部总经理,后来又成为了猎豹移动的联合创始人。
“猎豹移动”本名“金山网络”,背后站着的是BAT和雷君等互联网大佬。
这几位互联网大佬之所以合力打造了一个金山网络,其目的并不在于赚钱。
至少赚钱不是主要的目的,因为给360添堵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
不得不说,周宏伟这拉仇恨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3Q大战、3B大战、小三大战,互联网圈里几乎都是他的仇人。
去年猎豹移动成功上市,闲下来的陈瑞这才有心思入主哔站。
所以哔站现在的规模虽小,但如果想卖的话以陈瑞的人脉和手段并不缺买家。
陈瑞之所以接手哔站的运营,主要还是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
面对这样的情况,江哲也就打消了收购的念头,随手投了个一千万拿了20%的股份,就当是风险投资了。
不过收购哔站失败对花果山的影响不大,毕竟江哲手中已经有一个土豆网了。
……
“啧啧~你这盘旗下得不小啊!”
翌日,随着重组后的“天工异彩”正式在花果山基地落户,不少人都闻声而来。
韩三品便是其中一位,而在走马观花看了一圈之后,他便忍不住发出此次感慨。
对了,随着江哲、宁皓等人在西郊幕后基地待的时间越来越久,公司的中心也开始慢慢迁移了,为此这个新的基地还被老马戏称为“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