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周瑞毕业论文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吴华民改完格式,刚刚提交到学院,首先拿到手的,就是赵院长。
学院办公室里,赵院长捏着论文的影印版,带着老花镜逐行逐行的看。
《关于钙钛矿晶体薄膜气相沉积法与大规模工程制备可行性的研究》
国际惯例,名字越长,内容越水,但在周瑞这却不一样了。
赵院长细品了三个多小时,久久不能平静。
整篇论文非常的干,比塔克拉玛干沙漠都干,没有大段大段的背景介绍废话,也没有过多的引用东拉西扯,与现在灌水的主流做法截然不同。
哪怕是纯中文,理解起来也需要相当程度的基础知识,因为信息密度太大了。
赵院长年纪大了,看了三个小时有点头晕眼花,但还是强忍着又上网撸了一遍,国际学界相关领域目前的成果。
闭眼沉思了许久,然后拨通了周瑞的电话。
“小周啊,在忙么?”
“还好,您说。”
赵院长斟酌了一下:“那什么……你的毕业论文,我看了一下。”
周瑞笑道:“哦?院长有什么指导意见?”
“嗯……可能……发不了……”
“哈?”
周瑞皱了皱眉:“咋就发不了了?不是说纯中文也可以么?我发个校刊也要写英文啊?”
“不是中文英文的问题……”
赵院长心说你要不要看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
钙钛矿的光电效应,是很早就被发现了,但有光电效应的物质多了去了,用其制作太阳能电池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中。
目前最高的实验室数据,效率也才搞到了3.8%,且没有大规模制造方法。
周瑞这个,成品效率29.7%%,不要说和之前的钙钛矿路线比,哪怕和主流晶硅路线,也拉开了近一倍的差距。
大规模制造,成本则只有晶硅路线的一半。
能源是要算经济账的,一来一回,经济效益就是四倍的差距,虽然在集中性、可调控性、广泛性上还是比不了火电,但在太阳能自身领域,已经是爆炸级别的技术进步了……
且钙钛矿还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得的自然资源,国内就有大量矿储。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篇纯“理论发现”的论文,而是带着一套制备方法的,哪怕大规模制造方法是周瑞“设计”而非“验证”的,也足够完备,有理有据。
让赵院长有一种我上我也能造的感觉。
周瑞的制备方法,做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准确的说是电池膜,轻薄可弯折,赵院长从里面看出了许多“四象材料”工艺的痕迹,正是周瑞最熟悉的领域。
也难怪周瑞选了这么一个课题。
一般来说,一种新技术都是先解决能不能造的问题,再解决怎么更快,更好,更便宜制造的问题。
但周瑞的“工程学”是他的最强项,再加上气相沉积法和“四象材料”工艺的关联性,他对于大规模制备的设计和构思,有一种“一步到胃”的感觉。
这都不是送进嘴里,是给送进胃里了,消化吸收养分就完事儿了!
“你这些东西……有注册专利么?”
“哦……您是说这个,我让公司的人去跑了,不过咱们校刊一个月才一本,我就先交上去审核一下。”
周瑞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他短时间内没有再开新坑的想法,只是让人去各地注册一下专利以免被剽窃。
对于一般的学者,全球范围内注册专利很昂贵,不少成果都是因此扩散开来的。
但对周瑞来说只是小钱。
大致范围和“开明智能”构建的专利网络差不多,覆盖区域非常大,只是拆分的没那么细。
未来可能会应用在无人机上,至于纯粹的能源领域,周瑞暂时没有计划。
赵院长想了想:“我的建议是……这篇论文先压一下,如果大规模工程制备确实可行,这里面的影响很大,你这个已经领先太多了,短时间内学界不可能有人赶超你,咱不急……”
周瑞:“不是不可以,但这已经到期末了,我毕业的事情?”
“要不……你再写一个?”
周瑞: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这是他精挑细选的课题,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呢!
他在“全氮阴离子盐”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间,选择了后者,就是因为后者没那么敏感。
“或者这样,我和学校沟通一下,你的毕业论文就不公开了,但手续上可以先给你按照通过办理。”
原则上所有毕业论文都是强制公开的,这涉及到办学公正性的问题,不过……周瑞的事情特事特办也不是第一次了。
“那还行……不过毕业论文评分,记得给我一个‘优’哦?”
赵院长:我给你一个“秀”都可以!
挂了电话,赵院长叫来通讯作者吴华民想要好好讨论一下,结果发现吴华民对里面的东西也理解不深,他就改了个格式!
甚至很多东西都没看懂!毕竟无论是太阳能电池,还是化学工程,都不是他熟悉的领域。
这个指导老师和通讯作者怎么当!
吴华民简直是无妄之灾,本以为帮老板改改格式,混个通讯作者是好事呢,结果莫名其妙在院长这加了一个“学艺不精”的标签。
赵院长左看右看,都觉得这东西非常重要,在取得了周瑞的同意后,干脆叫了几个学生,推掉了手头几个事情,带着学生自己试着搞一下复现。
第477章 反套路一下
办公室内,周瑞挂了赵院长的电话。
毕业论文的事情,虽然生出一点波澜,但也算有了一个好结果。
周瑞要求不高,能毕业就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如果国家感兴趣,周瑞也不介意按照“四象结构”的合作模式简单搞搞,但自己建厂造太阳能板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随着“开明智能”的疯狂吸金,周瑞渐渐对于纯粹的金钱已经有些脱敏了。
他有些庆幸于,自己在高考前刚重生的时候,将“系统”的发力领域定在了“技术”、“科研”方向。
经过长时间的深耕,他在这个部分的词条越来越多,越来越猛。
如果当时将自己的方向定在纯粹的“商业”,亦或者是“娱乐”,虽然有系统肯定也会混的风生水起,但他应该不会向现在那么从容。
毕竟金钱是可以被坑走的,娱乐圈更是无根浮云,只有脑子里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
也正是因为“科技”,是一个无论取得了多少成就,都可以持续向前的领域,才促使着他不断前进。
见过歼二零的威猛身姿,见过毕方的惊世啼鸣,见过机械智能的广大未来,眼界已经变了。
收回思绪,周瑞继续听着甘媛的汇报,刚才赵院长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和甘媛开小会。
“比亚蒂那边的新厂已经准备完毕,下周有个小仪式,邀请您去参加一下。”
周瑞道:“速度真快,仪式我就不去了,让王涛代我去吧,他既是开明智能的首席技术官,也是军用无人机研究所的一份子,农神什么时候可以量产。”
“一月底之前开产,预计月产量在60台左右,不过春节会停工一段时间。”
周瑞算了算时间,说道:“春耕是个很重要的节点,我希望三月前交付数量能过两百,哪怕假期开工成本高一点也好。”
春耕时撒种、撒肥、撒药,正是“农神”大展身手的时候,想向社会展示出“农神”的恐怖效率,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否则就像现在这样,虽然交付出去十多台,但大冬天的没啥活可干。
农神至今都没有频繁出现在各种报道里,就是被天气限制了,不像是灵鸟系列,各种媒体报道变着法来,都快吹上天了。
春耕开个好头,明年才能更大规模的推广,周瑞心里有一系列计划,都是关于农神的,农神和其背后代表的意义,在周瑞看来并不比“毕方”弱。
天上研究卫星是科技,地头研究水稻也是科技。
周瑞道:“还有一件事,明年‘水神’也该面世了,咱们在消防领域没有什么积累,你记得去关注一下,生产销售消防器材需要哪些手续和资质,免得到时候被卡住。”
“好的周总,我马上去问。”
周瑞:“不着急,年初再弄都来得及。”
正说着,玻璃墙外,白晓莺走了过来,对周瑞挥了挥手,似乎有话要说。
甘媛道:“事项都汇报完了,那我先走了周总。”
周瑞点点头,补了一句:“年会你爸妈来么?”
甘媛挽了挽耳边的长发,有些不好意思:“来的,他们都很好奇公司的年会。”
当然,最主要是好奇把女儿彻底拴在腰上的某个“老板”。
甘媛推门离去,换了白晓莺走进来。
周瑞好奇道:“稀客啊,有什么情况?”
白晓莺翻了翻白眼:“我如果天天有事找你,那还了得?”
等玻璃门完全关好了,白晓莺才继续说道:
“两个事情,一个是上次‘农神’的事情,夏梅和杜全依旧零口供,但海员们都基本都审出来了,这伙人都来自于台岛的走私者,夏梅是他们的合作方,常年依靠这条线路获取资金,夏梅和杜全的很多生意,都是靠着这条线的维持。”
周瑞点点头,然后期待的看着白晓莺。
白晓莺抿了抿嘴:“我知道你关心什么,各方口供互证,张鑫之前交代的都是实话,整个事件中只有教唆他人伪装警察比较敏感,但由于只是穿了保安服,并且没有造成任何后果,只会拘留,不会判刑。”
周瑞暗自点了点头。
这下张城叔叔该放心了,一切都还来得及。
“第二件事情,你前两天说的那个钟正南,我们在不惊动他本人的情况下查了一番,他的境外求学、工作经历是假的,境内的身份也有很多问题,此人高度可疑,但和夏梅他们似乎不是一伙的。”
周瑞好奇道:“境内身份也有假的么?怎么做到的?”
你要是说他身份证是假的周瑞倒是能理解,身份也能假么,系统一查不就知道。
即便是夏梅这样的奇葩,系统里的身份也非常清晰,属于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