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好莱坞的地方拍特效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前人栽树,创作者一切通过看好莱坞片子得到的灵感,都未必能用得上。
要么你完全拍不出,要么你作为画家,得先学会造颜料造笔。
你当然不能,所以你得买人家的。
方沂领着这一群人看片场各种设备:
Sony的摄像机,富曼图的脚架,德国ARRI的镝灯、三基色灯,美国占美的摇臂……
考察团沮丧道:“没有国产设备吗?”
“也是有的。”方沂随口开了个玩笑,“桌子椅子、茶碗茶壶、种粮食磨成面粉,还能造纸,只是没有飞机坦克拖拉机……”
这话是建国初期,伟人对国内制造能力的评价。方沂引用它,意思是国产剧组设备和建国那会儿差不多,凡是真正硬核的东西,还得用洋人的。
“哦,我们的监视器是国产的,另外我还买了个仿Sony的35mm电影摄像机,据说是国产第一台,但现在买来发现附件支持太少,只能暂时搁置……”
考察团急了,“有没有其他国产的?”
“我们还有国产创作者,国产故事,很多国产观众……不要觉得无趣,这确实是很重要的。”
有人看到了DJ无人机,那玩意儿转起来能保持住平衡,使得画面不受损失,但凡是个行家都能想到技术难度,问道:“这是哪个国家产的?”
方沂就招招手,无人机在操控下飞到他手里,“你看到的这个,就是唯一能出海创收的拍摄设备。”
考察团大喜过望,“国产的?”
DJ其实有段时间想假装是个国外公司,但方沂在这儿斩钉截铁,“国产!”
韩三坪随后和领导们深入探讨了一番,无人机这个玩意儿“弯道超车”的可能,称能以点破面,直至循序渐进的发展其他技术。
——十年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现在先吹呗。
万一真成了,我老韩高瞻远瞩;不成,后面上来的人把事情办坏了,你可不能赖我。
今年年初,上峰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了解和探讨本土国情,搞了个制造2025计划,目前还没有完全推出官方纲领,处于草稿阶段,但底下已经嗅到风声。
其意在多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十年后不再受制于人,传言有五大工程,九项战略和十大领域……遗憾的是,电影工业在其中未能博到主要版面。
相比起来,肯定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重要得多。
但是,难道我们伟大的即将卸任的韩董就不能找到亮点了吗?
方沂这个团队就是亮点,他代表一种民间自发而生的草莽希望,考虑到创作这种事情的自由性,可能放手让方沂好好搞未必不是最佳方案。
但是,有一些洋人就试图要破坏掉我们的希望了,要扭曲我们的英雄形象。
另外,这么厉害的团队,这么厉害的人物一直游离在外也是不行的,他还是一个极其成功的青年商业领袖、公众人物,他不能一直做草莽英雄,得给他整个堂堂正正的官身!
导演协会副主席?
这种东西哪里够呢。
小区保安问你是什么委员?你说我是一个自创的野鸡协会委员,并得到了副主席之位。
保安挥了挥手,让你快点去交停车费。
方沂能拍摄《我来自未来》这样的战争大戏,让众多来探班的匿名三四代们赞不绝口,毫无疑问,方大导是久经考验的自己人,他也对得起积攒下来的人脉。
考察团最后的话题停在了朝战——因为《我来自未来》是朝战片。
方沂总结道:“上甘岭是人的力量,但也是大炮的力量。我们剧组的军史教授以前告诉我,4平方公里的一块阵地上,美军消耗190万发炮弹,志愿军消耗45万发炮弹,甚至在某些反击战斗中对敌人形成了局部炮火优势……”
“我们做宣传的时候,当然要宣传悍不畏死,勇于牺牲的精神,但我们自己应当清楚,钢铁确实比人来的坚硬。”
韩三坪情不自禁鼓掌,“好!好好好!”
“方沂,就是我们的支援大炮。”
“现在有人要污蔑他,应该让大家看到,我们对他的态度。”
送别考察团。
韩三坪在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录影棚。
方沂以为韩三坪邀功来了:老韩卸任后就只剩威名没实权了,他得给下半生讨好出路,以后他反过来靠着方沂呢。
但老韩却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方沂挺纳闷,“还没结束?我赶着回宽甸呢。”
“你先别着急,有个曾经在文化部任职,注重对外宣传,也很喜欢大片的领导,可能会视察你们公司……我只是说,可能啊。”
第561章 后续反应】
有关于“喜欢大片的领导”视察并没有立刻到来,倒是央妈在每晚七点半的《联播》中再次报道方沂。
也许领导的铺垫还不够。
这段时长一分四十多秒的短讯上介绍道:
“日前,国产商业特效大片《十二生肖》突破十八亿票房大关,打破了此前由好莱坞电影《阿凡达》所保持的大陆市场票房纪录;不仅仅如此,它还创下了最高首映日票房、最快破亿、最多人次观看、最大首周票房等记录;”
片段中,方沂和大哥成的银幕画面来回闪烁,而银幕下众多观众一边吃爆米花,一边微张着嘴露出期待表情。
可能是截取的电影上映前几天某些场次,所以影厅爆满,几乎没有空位置。
主持人到这顿了顿,看向镜头微笑,“得益于一众国产电影发力,去年我国电影市场再次保持国产片票房占比过半的良好态势,而《十二生肖》正是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电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该片描述了大陆特工和港地同胞,一起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最终夺回流失海外铜首的故事,充分体现两位年轻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弘扬了这个时代最基本的民族精神,也符合观众心中的价值取向,显然,《十二生肖》是一部摸清、摸透主旋律的,极高水准的商业特效大片!”
“中选部于今年年初召开电影创作者座谈会,会上,本片导演和男主演方沂发表了《十二生肖》电影创作思路,他表示,中国创作者应该扎根本土文化,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既叫好又叫座的故事片……”
新闻播出时,方沂还在干自个儿老本行——导戏。
恰逢刘天仙探班。
她如获至宝,把这段新闻视频保存下来,拿给方沂观看。
“张一谋,哇!陈恺戈!全来了!方沂,这是你们导演的大聚会啊!”
座谈会不止方沂一个人参加,凡是够格的导演全来了。港地有个擅长拍爆炸戏的导演林焯贤,特地空了一两天,赶飞机来京城。
林焯贤此前长期和英黄娱乐合作,英黄娱乐也是《十二生肖》的主要投资方之一。
11年林焯贤拍了部两亿成本的电影《逆战》,请来当时的顶级流量周天王、谢逼王,片子港味很重,特效合格——然而没辙,票房一亿出头。
血亏。
大陆人不像以前那样爱看港片了。
他于是北上发展,正在苦心摸索如何拍大陆版本的“港片”,去皮留骨,而就在此时,有人交了满分卷。
方沂!
有的人考满分,是因为只有满分。林导是来膜拜的。
12年国产片真扛住好莱坞了,作为最大功臣的方沂,荣誉还在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袭来。
说个不夸张的话,就这几周,新闻轮番的播送,方沂觉得剧组的人看自己,就像是看神仙一样,以至于做事过于诚惶诚恐。
方导这么做,是否有什么深意?
——他毕竟是年轻的老艺术家,力挽狂澜的猛男。
刘天仙指着屏幕上的座谈会嘉宾:“这是路海波,我认识,是你们央戏的教授,文艺组专家成员……”
指下一个,“这是谁?”
方沂道:“好像是电影某常务副局长。”
又换了一个,“这个?”
“电影技术处处长。”
“还有这个?”
“座谈会在京城开的,好像是他们市里面某个代表吧。”
“那这个呢?”
方沂双手一摊,“我不认识了。”
刘天仙道:“这可是前面两排的人呢,人家特地来参加你的座谈会,结果你不知道人家是谁?”
方沂捂住半边脸,小声说:“我不认识没关系,他认识我就行。”
刘天仙很少看到他这么得意,哈哈大笑,“可把你美到了,方沂!”
方沂问:“不如说说你,我最近听说《vogue》拍了个导演太太团的封面,六个人,你在最中间,和蒋文丽在一块儿……是不是蒋文丽又发了脾气,强行把你拉到正中间的?”
刘天仙故意撩了撩头发,哼道:“胡说!是人家主动叫我的行吗?再说了,我是想往边上去的,但是她们都很客气,不敢不留位置~”
眼睛十分促狭的看着方沂,并且故意低下头,好像自己实在是被勉强了一样。
方沂乐道,现学女友的原话:“把你美坏了。”
两人当着剧组一堆人的面,你侬我侬一番,刘天仙说:“我当然知道是沾了你的光,我不是知恩不图报的人,为了报答你,现在给你一个大奖励好吗?”
“什么奖励?”
“方沂,我只是和你客气一下,你没有拒绝的权力……我早就想好了,就奖励你晚上语音通话吧。”
方沂楞道:“我们不是每天都打电话吗?”
刘天仙摇手指头,“不不不,我说的是一直打下去,不许挂掉,让我听听你的呼吸,还有你无意识翻动发出的一点儿声响,情侣之间就该这样,我们却没有试过……”
“当然,这件事情是公平的,你也是听得到的,你要是想我了,就喊我一声,说不定我睡的比你晚,还能答应你呢!”
“你要是想狗了,我也把它叫起来,汪汪两声!”
“方沂,你找得到这样贴心的陪睡……呸!我是说,陪玩吗?”
方沂抱着她摇头,好像这人已经无可救药一样:“没想到你思念到这种程度?唉……”
刘天仙随即翻身,想要压在方沂身上,威胁他道:“你又开始胡说?是你太想我了,我只是知道你不好说出来,我帮你考虑到了而已。”
“你肯定巨想我,方沂,我已经完完全全的看明白了!”
副导演郭凡一向和方沂走得很近,不论是抽象意义上的,还是现在的实际空间距离。他这会儿把对话基本听了个全,发觉聊天越来越亲密,于是悄悄离开了。
有人想要喊方导休息时间到了,兄弟们等你发令干活呢,你在干什么……却被郭凡眼神示意,止住了。
好在不久后,方沂腾一下弹起来,“怎么还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