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川又寒暄了几句,说出他意思:“三爷是建议让你来配音。”
方沂:“三爷的意见还是你的意见啊?”
“我也是这个意见的。”卢川老实说。“这片子要放到影院公映,虽然我们不指望票房,但是能多卖一点,还是可以多卖一点,是不是……就算不考虑到这些,借你的名气多一点人关注也好。”
他说,“而且还有个好处,三爷应该跟你讲过,可能有机会到联合国当代表讲话——你去过纽约吗,纽约是个好地方,大苹果城啊。”
这还真是瞌睡来了就枕头啊,方沂急需正面新闻。
国际章怎么洗刷黑料的?营造慈善名头,展示自己的业务能力……然后岁月史书,该忘掉的都忘掉。
章的真黑料都能洗掉,何况方沂的经不起查的假风波呢。他得给自己镀点金。
回去和真姐一说,真姐是双手双脚的支持,顺便给他看新朗围脖新发的稿:
这次讲的是方沂学历问题。
确实过去三年来,他没怎么上课了,虽然央戏和教育部都没有意见,但一部分网友会有意见。
这次发稿就很明显了,新朗和方沂杠上了,开始打击这些在其他平台的人气明星——倒也不是直接天马行空的开始瞎编,而是结合现实,对原有的推波助澜。
于是嗖狐代言人刘一菲也遭了难,早年一些耿直采访被翻出来鞭尸,柳蜜这些就更别提了。这些人的金身都远不如方沂的硬,大众看完了那不是将信将疑啊,而是直接开骂了。
镀金身这事儿是被动技能,特殊时期拿来撑一撑,真想彻底扭转局势,还是得老张早点把新朗干垮才行。
老张最近火气极大,和新郎CEO狂骂到凌晨三点,之后砸钱广招天下英才,势必要为方佛报仇雪恨。
这天方沂出现在录音棚,给纪录片配旁白音。他拿到了配词后左看右看,心中久久不能平息,道:
“你这词过于拗口,之前真没找过其他人?”
卢川已经把他框进了录音室,说话现在真诚了:“其实,之前想过找周公子,方导你觉得这人选怎么样?周公子台词里有戏。”
他望着方沂,推了推眼镜。一副快夸我的样。
方沂不回他,而是给了一个善意的微笑。心中暗道这哥们属实是自我感觉良好。
第418章 导演公敌】
我们这故事最近稍显寡淡,主要是没有乐子,而卢川属于是特定圈子乐子人的顶级富矿。
他选周公子配音错在哪?
错在周公子嗓音不行,她一口嗓子漏气,虽然这种音色演哭腔的时候甚至能加分,但是在纪录片里面是大忌,因为纪录片力求不加字幕,配音要让观众听起来不费力。
费力了就出戏了呀。
《海洋》那片当时为啥选了姜纹?
因为张麻子其实台词很顶。
周公子是厉害的演员,08年和邓朝合作《李米的猜想》,把一部黑深残片子演得画风大变,几近于“痛到极致的爱情片”。
电影参加西班牙电影节时,娱记问导演曹宝平:“这不是你的风格,是否原本的电影不是爱情片?”
导演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无奈道:“她(周公子)纯粹又疯狂……”
片子末尾,邓朝饰演的男主留下一段录像遗言,表达爱意,周公子则根据看到的录像给反应,或是哭或是笑,镜头不断在邓朝和周公子两人间切换——本来是一段精彩的隔空对戏,而且邓朝的角色极有张力,经历了一个由无赖到深情男的转变过程,到那一刻终于揭秘。
然而,即便有这种剧情buff加成,邓朝还是被周公子无情秒杀了。
她这么厉害,卢川偏用她最不行的一个点全力发挥。好比是让诸葛亮阵前拼杀,吕布把持朝政,曹操监管后宫。
——说那么多,方沂其实只在心中想了一瞬。
随后就着卢川给的台词,方沂注意看画面,念道:
“中国是一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
“她广袤无垠,变化万千;从东部沿海平原,穿过高山和森林,再到青藏高原……”
“无数生命,诞生在这一片辽阔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这壮美诗篇的一个音符……”
卢川双手抱胸靠在墙边,静静听监听耳机里方沂的声音。想到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方导已经和他不在一个档次。
前年也是在中影组织的讨论中,韩三坪让畅所欲言,说古装大片不流行了,现在海外卖不出去,得创造新时代的国产大片。
满朝文武皆支支吾吾。
张一谋胆子大点儿,说如果有人出钱他愿意尝试,挨骂也不怕,就当学习好莱坞的操作。
姜纹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直接开摆,意思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那一代人大院长大的,你让他拍大片他真不行。
没有那个经历,没办法凭空想。
好莱坞拍《星球大战》那帮导演当年是美苏太空争霸熏陶出来的,我们没那氛围,自然拍不出来。
韩三坪最后只能讲些空话套话了事。
妙的是,现在出了个方沂,他还真就是下一代人,神舟五号升天的时候,方沂还是个少年人,他的世界观是那种情况下形成的。
所以方沂出成绩后,成了新一代的唯一指望。和方沂合作对卢川现在来说属于高攀,所以来前很担心有两人冲突的地方,卢川作为导演要坚持己见,他有这个倔劲儿,而他不好得罪方沂。
但今天这配音啊,一连听了几分钟,竟然是什么瑕疵也找不到。
再听了会儿,只能道不愧是方沂。
卢川放下心。
中场休息,录音助理给方沂递水,卢川接过来,“我来给方导,他辛苦了。”
上去夸了方沂几句,接着说:“方导是有真功夫的,这配词不是很平和,而有点朗诵诗的感觉,但你配来了不让人觉得拗口……”
主动提道,“你觉得我之前找周公子这个人选怎样?”
方沂实话实说:“不适合。”
“哪里不适合?”
方沂把心头想的说了一遍。
一通分析把卢川干沉默了,水递给他,因为得到了不好的反馈,卢川的手在颤抖。
隔了会儿,又问,“我好像选演员的功夫不好,方导。你这方面很成功,到底怎么选的。”
方沂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
——你当年选姜纹的时候,就该知道你选演员眼光不行。结果到现在才明白吗?
“怎么问这个问题?”
“《我们诞生在地球》这纪录片不长,所以其实今年我主要在筹备我的一个古装片,涉及到楚汉时期的历史……当时初步挑了近千个演员,我选到人昏头了也没有选到合适的‘虞姬’,最后出来七个女演员打分最高,但是我回去反复看面试录像,我一个都看不上了。”
方沂:“张一谋当时选人演《山楂树》也差不多,我记得是整个京城表演院校走遍了,没有合适的,最后找到了个来考试的高中生……”
卢川就点头,“你说到电影工业化,其实像选拔演员这种过程啊,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工业化——我们和好莱坞不一样,有些东西非得导演亲自出马才行。比如你搭个组,你让那些大牌演员来试戏,副导演编剧这些坐上面提要求,那人大牌演员就觉得你在侮辱我,你脑子有问题……”
他给方沂大倒苦水,“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以前我一个电话直接找得到演员,我们约个地方喝点酒,吃东西,了解档期,然后就把这个事儿定下来……现在不是的,导演没有直接和演员沟通剧本的渠道了,我要见到一个演员,得经过四五个乱七八糟的经纪人……”
最后下结论,“说实在的,没有感到电影工业化的好。”
卢川这人虽然业务不行,但不和方沂对着干。方沂就宽慰他,“不能因为火车一开始跑得没马车快,就说火车不行。电影工业化的参照物就是好莱坞,好莱坞就是这样,各司其职——选角有选角导演去负责,你是正导演,你起码得两三轮之后再抽时间参加。”
卢川楞道:“但是,你这样导演的地位就降低了,不是吗?”
“如果一个剧组达到了几百个人,甚至于几千个人——”方沂挥手止住卢川插话,“事必躬亲是不可能的,导演的地位不是靠大包大揽来的。”
卢川终于懂了,脱口而出:“方沂,你和我们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
卢川不答了,心中想你这不是扛红旗反红旗吗?你这样搞,最后导演也成了工具人了。
电影还是导演的个人表达吗?
导演的地位,就是靠领导全部得来的呀。
他这话不敢讲出来,憋心里,等配音结束后,口头上一直夸方沂配音配的好。急忙忙的回到家,给他做编剧的老资格父亲打电话,说了今天这么一回事。
方导根本不是我们圈子的生力军啊,他不是我们这一派的!最终他这么搞下去,是拆所有人的台。
然而,卢川的爹听完了,很镇定,叫他不要乱惹事。
卢川无奈道:
他要一直干下去,可不得了啊。
这难怪方沂风评那么好,也有新闻黑他,你这搞些事情坏我前程,砸我饭碗,你是伟大了,老子怎么办?
我怎么不黑你啊。
“我只是质疑,就跟方沂那新闻一样,我不造谣,我质疑不行吗?这天下有这么霸道的事?我也是良性讨论,我有发言权。”
他爹随后让他看最新一期的《中国银幕》,说:“这报道转载到《日报》、《军报》了……我意思是当前他这个搞法,已经定性了,你可以继续我行我素,这又不犯法;但不要再公开唱反调,那是傻子的行为。”
第419章 还真是巧合呀】
卢川老爹成就比儿子高得多,他吃主旋律这碗饭,所以知道厉害。
《中国银幕》是中影承办,总菊主管的杂志,58年创刊。以前提过,内容相对严肃,版面人物一般是影视工业背后的制作人、导演或者是关键演员。
杂志会介绍行业发展现状,电影流行风潮,一些人物的深度访谈……自我定位是业内人士或者深度影迷。
因为是全铜板印刷,卖的很贵。
09年开年第八期,当时做了一个“中国导演新势力”的专题,所谓的“新势力”一共有十六位,当时方沂还没有出头,这里面没有他。
10年起,隔几期就会有一次方沂的消息,他一共上过封面两次,都是工作室提供的艺术照。这两期销量还不错,有些有收藏癖的粉丝会特意去二手市场上买。比如某不知名粉丝柳姓人士,以了解行业资讯为借口,先后买了两期。
11年最近这一期重启了“导演新势力”的专题,打开看,里面还是没方沂,但是封面有他。
因为他不是“新势力”,他是单列出来的一个人。
——封面是《重返十七岁》的海报,方沂拿着伞的镜头,那个画面被一分为二,加上伞叶伞柄,正好构成一个隐隐的问号,标题是“古典和工业”。
这个宣传海报当时方沂没有露脸,相当于他背面登上了杂志,估计也是这杂志几十年来的头一回。
这主要是他认知度高,杂志才敢这么搞。
去年,方沂有次回学校办事,碰见张毅——《我团》里面的搭档。两人好久不见,分外亲热,在央戏外的路上散步,不久后上了新闻,但是新闻上不怎么写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