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青属于岁月静好类型,啥也不会争。她做采访也适合做单人采访,她说话很有些哲理,讲究谦逊,但恰恰不适合做群访。
到主创纷纷落座,观看自己的片子时,刘天仙气呼呼的扶住半边脸:“方沂,我们付出那么多,就为了让人来奚落我们吗?”
“那倒不是,只是我们都是新人,肯定市场不会看好。”
“凭什么不看好我们?”
“我说了,新人。”
刘天仙踮起脚回头看后排,发现有记者因为不看好,提前开溜,而姜纹正姗姗来迟,在方沂旁边优哉游哉提裤子坐下。
刘天仙还记恨着姜纹那句吓着了没,趁着黑屏的黯淡,她朝姜纹虚空刺了一拳,“哈”喊了声,让方沂察觉到了,忍不住轻笑。
“笑什么,我是给你出头。”
她小声的抱怨。
方沂却说,“生日快乐。”
刘天仙安静下来,电影正闪出总菊的龙标,将她这儿照的亮堂堂的,她摊开手:“我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虽然你没有准备生日礼物,但我还是要许你一个愿望。”
她小声而认真道,“我们的片子大卖,要超过隔壁那个,我们都不用再被人问怕不怕,一雪前耻。”
末了,继续愤愤不平,“虽然,没有生日礼物……哦。”
刘生生止住接下来的话。
荧幕上在介绍电影的主演,第一个闪过的是领衔主演:
“刘天仙。”
这是她第一部确立真正主演的院线电影,事实上由方沂牵头。
她吓了一跳,终于想到了这一层,脑袋里闪电一样,联系起了所有事情,串起来龙去脉,她去看旁边的方沂,而方沂的表情不变。
这让她难为情又感动,“收到了。”
第190章 这是只有他才能有的技能】
另一边,刚坐下的姜纹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半撑着脑袋,显得很放松。
姜纹的演艺生涯是从考不上北大开始的,他是京城的大院子弟,那个年代的高知家庭,颠沛辗转的生活使得他小小年纪就对社会和生活有一定思考,这种思考往往和主流相背,因此挨了父亲很多次打。
打他的原因就是“姜纹,你不懂的装傻。”
在诸多因素引导下,做了演员和导演的姜纹,自然看不上一般的电影。
他存在一种偏见,即文化作品不应该只有纯粹的娱乐作用,它一定是看完之后让人思考片刻的,又因为这种思考,使得十年二十年后,今天来的观众仍然记得七夕节的凌晨,自己看过的电影如何影响了后来的人生。
《爱有来生》的开头平平无奇,像是那种俗套的奇幻爱情片:
单身女性小玉住进了山里的老宅,此前她从不对男人动心,对生活也没有太大热忱,梦里面常常会出现一个男人的背影,而镜头故意不给出男人的脸。
小玉对这古宅很有亲切感,她开始梦到更多,梦的更真,有几次甚至在半梦半醒中,似乎在现实中看到了那男人,她伸手去抓,但早已消失无踪。
到这儿,电影前十来分钟已经过去了,姜纹趁着黑屏转亮,垫脚回头望观众的神色。观众们忧心忡忡,担心七夕节看了一部鬼片,女生们依偎在男生的怀里,眼睛不敢瞪大。
导演的艺术在于,要么打破,要么超越观众的原有期待。
姜纹是这方面的行家,他的片子常常能给到观众惊喜,作为业内人士,姜纹很清楚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但他的阈值远远高于一般观众,他需要“扬”的非常多才会觉得有意思。
——小玉的朋友害怕她得了抑郁症,每周都要上山来看她,到了这一天,小玉就会备好一份热茶在石桌上等待,电影连续给了几个不同的二女聊天镜头,然后忽然某一天,茶备好了放在那里,却没有人来接。
小玉连着喊了几声,银杏树下似乎有动静,她害怕的拿起刀自卫,慢慢逼近喝问。
显然,接下来要“扬”了。
因为情绪烘托的到位,观众们都提心吊胆等着剧情,姜纹就太熟悉后面的处理法子了,这也是导演看电影常常觉得无趣的原因,他不知道,要怎么样的镜头才能让他也有吓一跳的情绪,因为他已经料到了答案。
可是,当和尚真的出场时,他还是为这过于精彩的答案“嘶”的轻叫了声,前伸着身子认真的看,他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因为整个影城的反应要比他剧烈得多,众人齐声“哇~~~”的长叫:
银杏树叶纷飞,穿袈裟袍的僧人从黑夜中逐渐显出真貌,视线从他的腿上移到脸,最后是复杂而深情的一双眼睛。
姜纹心中激动起来,他知道自己一定要请方沂来合作了,这不是导演技术高超的问题,这是演员自带的天赋技能,换了另一个人,就不会有这种效果。
片子有不少符合商业要素的地方,让片子不要显得太沉闷。
比如小玉先是持刀而立,看清楚了来人的容貌后,刀哐当落地上,让观众会心一笑。
比如和尚来到石桌前坐下,和小玉讲起自己为什么会出家,伴随着他的故事,整部戏进入到新的时间线,一开头就给了方沂看书的侧颜特写,这种和好莱坞特工片子一定要有的炫肌肉环节一样,是行之有效,且浅显的吸睛手法。
比如焦恩骏,修清二人的出场。姜纹认不全这俩,但他从观众笑的前仰后合的反应中,猜到了方沂取了某种巧。
那这电影仅仅如此吗?
不是的。
让姜纹惊喜的是,男女之情只是开胃菜,是引子。主角背后的对立不是私仇私恨,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土客大械斗,你一旦知道了这个事情,就会明白这俩的感情一定是悲剧,因为他们不可能在农业时代违逆族群的意志,搞现代的原子化个人小家庭,这就拔高了整部片子的立意。
在这两人作为个体,从敌对到相知,相爱的过程中,两方的族群仇恨却没有消融,而是一步步走向更深。大部分观众都以为电影在发糖,演了个古代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并不是这样,实际上那些发糖的镜头恰恰已经开始虐了,只是观众还不能预料到。
小玉喜欢杜鹃花,但他们结婚的时节没有杜鹃花生长,和尚就招呼大家用染红的绸布裁剪成杜鹃花的模样,将整个婚房打扮得喜气洋洋。
演这一幕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泛起旖旎的气氛来。
然而,这种花永远也不会凋谢,不需要顾及到时节,即便是褪色了脏了也可以染了再当新的,只是没有花香,没有蜜蜂来停留,不需要水分的滋养,换句话说,它终究不是杜鹃花,用它来代替只是年轻人的自欺欺人。
这对新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自觉。
新婚夜,和尚讨论要不要离开寨子,从此两人远走高飞,做神仙眷侣。
然而,他们仰仗的热茶,绸布,乃至于染料,都是族人供养给他们的,根本无法离开了族群生存。他们只有抓紧了时间,好好过二人世界,不闻窗外事。
小玉也做过努力,她既舍不得和尚,也无法背叛养她的族群,就只能伪造自己死掉了,安心在和尚这边生活。
可惜,反而促使那边找到了这边的踪迹。
在这种矛盾下,终于到爆发的那天也不足为奇。和尚的大量族人被杀,小玉无法面对这一切,只求让和尚了结了自己,失手下,真的倒在血泊中。
而和尚从此真的成为了和尚,为双方的亡人超度,直到变成了一缕幽魂,他也不愿意轮回,而是等待着转世的小玉,希望能见到小玉的最后一面。
在故事外,现在的小玉也渐渐发现和尚故事中的人是前一世的自己,她知道了和尚不对劲,因为和尚总是在傍晚后才出现,也特意叮嘱小玉不要在白天试图去找他。
有时候能听见和尚敲击木鱼,念经的声音,但如果靠近了,却又不再有任何声音。
在最后一个夜晚,小玉不断的为和尚添水,说“茶凉了,我再为你续上一杯”,开始还能保持平静,后来逐渐声音颤抖,和尚也只是望着她笑。
小玉回房在镜子中,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她选择不顾一切的冲出来找和尚,也是在这一刻,导演用了个浪漫化的表现手法,她一下子变成了前世的模样,拼命地抓住和尚的手。
但天逐渐发亮,和尚把故事讲完的这一天,也是他能在人间留的最后一天,天亮了,自然人也消失了。
第191章 单膝跪地】
爱有来生吗?
爱显然无来生。个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无法弥补。
但是,把范围拉大,放到族群上,爱可以有来生。它未必发生在小玉与和尚身上,可以发生在其他人上。
片子没有明确讲出这一点,可能很多观众以为这是纯粹悲情的电影,但姜纹能有更多思考在剧情之外。
从一开始,小玉的朋友之所以一周才找她一次,就已经说明了。
因为小玉对男人不感冒,而她朋友却早早的结婚了,有家庭要照顾。
在小玉和朋友的聊天过程中,镜头特意给了朋友递来的结婚照特写,那上面正是身穿不同民族服饰的结婚照。也就是说,这样的悲剧已经不再发生。上一世的,也随着上一世而去。
姜纹看到的是院线版本,到这里片子已经结束。摄像头对着悬起的朝阳一怼,越拉越近,直到画面全白,开始出字幕。
如果是俞非虹的导演剪辑版本,最后还会有一段意识流的戏份。即小玉骑着马在草原上飞奔,她发现了和尚,便停下来把和尚拉上马,两人一齐消失在画面中,到了天涯海角去。
这种意识流镜头比较对业界人士的味儿,因为知道你在表达什么意思,同时也是演员飙戏的场所。
有人会问:
和尚都已经死了,怎么又遇见了骑马的小玉?
实际上这俩是各自族群的化身了,是一个意象化的表达,两族群现在可以各自通婚,自由自在的恋爱了。因为电影里,一开始是和尚掠走了前世小玉,所以在结尾反过来拍。
《投名状》最后一幕,金城武有一段几分钟的凌迟戏,当时花了大价钱做肌肉特效装,然而导演狠下心剪得一点不剩。
不是因为不该拍,也不是金城武演得好,纯粹是因为破坏了故事节奏。
来电影院的观众审美水平差异较大,前面提到的杜鹃花、精心设计的台词对话等等,他们未必都注意到了,而只是纯粹的感受到了一个不知道为何,但似乎走向悲剧的爱情故事。
什么族群啊,时代的变迁啊,片尾的希望啊,通通都没发觉。
你给他一个意识流结尾,他们会觉得,“啊?”电影bug了吗?
东京影节的评委主席代表作《通天塔》也是如此,讲的是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上帝试图打造前往天堂的通天塔,然而,上帝却又让人们讲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种族。
即便个人在努力,然而现实却犹如天堑。
这老外在结尾也给了个希望的结局,而且给的比俞非虹直白得多。
就是女主脱光了衣服,在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坦诚相待——东亚文化不能这么搞,必须含蓄着来。
影院的大灯打开,好多人已经是泪流满面。情侣们看了虐片更珍惜了彼此,眼下相拥着求安慰。
姜纹抖了抖腿,整个背因为意料之外挺直了很长时间而酸痛,但他还是坚持站起来面对着方沂。
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爱情,还有更深要表达的意思在,这片子当然还远远称不上折服他,但配得上他拍手。
作为一部七夕爱情片子,能有除了爱情外的立意,难能可贵。
前排的条件反射的跟着拍,像是链条反应一样,掌声随即传遍整个影厅,这个过程说起来慢,实际上只花了不到十秒钟。
在这种掌声下,众主创也不得不提前上台,俞非虹相当紧张,有人给她送来了一束鲜花,主持人让俞非虹发表感言,结果俞非虹哽咽了几下,让方沂来说。
方沂接过话筒:“我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要等待来生。”
很讨彩头的一番话,底下的掌声更烈。
“还有,好电影要用实在来支持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身边的朋友去分享……”
底下很多人答他的话,隐隐约约能听出来肯定的意思,方沂点点头,看俞非虹状态好些了,把话筒还给她。
俞拿来便道:“十年前……”
她分享起自己冗长的十年拍戏路,先前媒体都不愿意听,现在有不少人在记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