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异能,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_分节阅读_第220节
小说作者:践行践远   小说类别:都市异能   内容大小:1.7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7:35:41
  预测最终有足足1亿的全球票房收入会到集团手上……
  这又是一笔非常可怕的进项。
  虽然杨若谦已经授权给法务部门和公关部门最大的花钱权限,但哪怕有权限,花钱也需要时间。
  原本国内票房的收入还没花光,全球票房的收入又忙不迭的打过来,这谁顶得住?
  要不是还有邵一奇负责的《泰坦尼克号2》的五亿大项目,杨若谦都想直接放弃这个季度的亏损目标,干脆吃提成得了。
  成菲又发来消息:“是了,忘记杨总你对钱不感兴趣这事了。那我就说点你感兴趣的?”
  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多从系统那赚点钱的杨若谦:“……”
  不是,我到底做了什么才让你觉得我对钱不感兴趣啊?
  明明每次拿到红包的时候杨若谦都不会掩饰脸上的高兴,拿到跑车那天更是差点直接笑出声来!
  都表现得如此明显了,为什么还是能有人对自己产生这么大的误解?
  杨若谦尝试着解释道:“成总,其实我对钱还是挺感兴趣的。”
  已经完成逻辑闭环的成菲根本就不信:“杨总每次收到钱之后那副佯装快乐的表情还需要回去多练练哈……你知道水城电影节不?”
  佯装快乐?!
  有没有可能那时我真的很快乐?
  我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就是佯装快乐,我表现出不快乐的样子就是真的不快乐,搞立体防御是吧?
  反正只要结论是杨若谦对钱不感兴趣,推理过程多离谱都没关系。
  果然,人只愿意相信他们相信的事情,哪怕当事人本人出来辟谣都无济于事。
  杨若谦对说服合作伙伴这件事情彻底绝望,只能把话题扯回正事上,免得对方继续加固这种不正确的刻板印象。
  “水城电影节?我知道啊,全球最权威的最有含金量的奖项之一,和我们电影有什么关系吗?”
  难道这部自己用脚想出来的电影还能拿一个国际奖项?
  一部电影想要获得这种奖项,很大一部分得奖的电影都是有内涵有深度,但是叫好不叫座,全球票房死扑的电影。
  商业性,能不能卖座固然是一部电影能不能获奖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
  《黑袍检查队》票房虽然高,但是还没高到那种可以破圈的程度啊。
  一部超级英雄题材的爆米花电影还真能有什么深度吗?骗骗自己就行了啊,为什么还真能骗到国际评委啊?
  这种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大部分是西方人,与祖国的电影文化内容天然犯冲。
  文化不同,塑造出的审美也就不同,文化认同感自然会淡薄许多。
  一部国内电影想要获得国际奖项,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别说是最高荣誉金狮奖,就是次一等的银狮奖也极难极难。
  成菲显然对这件事十分重视:“由于我们的电影内容极具深度,哪怕票房成绩并不算最拔尖的那一批,也被提名入围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刚刚否认掉《黑袍检查队》内容深度的杨总彻底无语了。
  只能说,一部作品有没有深度,有时候并不取决于作者怎么想,而是取决于观众怎么看。
  就像一篇散文的作者只是简单描述了一张地毯的颜色,或许就会有无数吃饱了撑的人去分析这张地毯的颜色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甚至还能把这种完全无厘头的分析变成一份份题目……
  至于作者本身的想法……大部分能贡献试题的作者现在都已经埋进土里了,想问也问不到。
  杨若谦想了想,回道:“只是提名入围而已,我觉得我们不应该高兴的太早。”
  其实对电影获奖这种事情,杨若谦觉得是希望渺茫的。
  国际的奖项缺乏文化认同感,难评上;国内的奖项都已经烂的出圈了,几乎没有任何含金量,杨若谦懒得费这功夫。
  而且,奖项是根据电影内容和票房评选出来的,等奖项最终颁布,电影的热度早已过去,对后续影响也不会很大。
  最最最重要的是,三大国际电影节都是非盈利组织发起的,只设置了奖项,不设置奖金。
  自认为脱离了高级趣味的杨总对这种荣誉毫不在意。
  所以,杨若谦对得奖这种事情基本就一个态度——大概率评不上,评上了也没多大意义。
  成菲又发来消息:“这只是我们的第一部电影,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不简单了。杨总不用灰心,我们一部电影进步一点,拿个奖还不是手到擒来?”
  “比起这个,国内的奖项我也争取到了一些,不过杨总应该没多大兴趣。”
  杨若谦开了句玩笑:“这种工业流水线批发奖项,看人下菜碟的成总也看得上?”
  杨若谦也并非完全在开玩笑。
  诸如薇薄之夜这种节目,都会给各种艺人各种偶像各种演员像模像样的发个奖。
  什么影响力歌手、年度突破演员、年度进取艺人、新锐艺人、年度女神、社交软件大王等等等等之类一大堆看着就没啥含金量的奖。
  看着是发奖,其实是大型分蛋糕现场,场面堪比奖杯批发菜市场,十分滑稽。
  内娱的奖项向来都是十分水的,这是共识。
  杨若谦并不想融入这个圈子,也没必要去融入。
  成菲明白杨若谦的意思,于是很认真的解释道:“我知道杨总看不上这些奖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我们现在还不够强大嘛,总是要借借势的。”
  杨若谦也不是什么自命清高的人,对这种奖项不感兴趣不代表就一定非要彻底划清界限甚至闹个你死我活。
  反正只要不给岿光集团造成重大盈利,杨若谦基本持一个无所谓的态度。
  杨若谦打了一行字:“行,这种事情成总自己安排就可以了,我这边没多大问题。”
  “好,杨总忙吧,我这边有消息再通知你。”
  杨若谦看了眼微信左上角突然弹出来的几条未读消息,客套一句之后,手指一戳,退出了聊天框。
  被新消息顶到最上方的名字是邵一奇。
  当然杨总给这位大学同学的备注是“义子”。
  置顶消息上,邵一奇发来的信息简单明了:“大老板,避难所公司那边基本同意了收购,不过有几个细节方面的条件,我拿不定主意,要不你亲自去谈谈?”
  作为一家那么大集团的老板,其实大部分业务都不太需要亲自出马,手下的人就能自己决定。
  但是毕竟涉及到预计5亿的超级大制作,如此重大的决策,没有任何一个员工能担负起责任。
  最后的拍板,必须杨若谦本人亲自到场。
  而且目前阶段,杨若谦绝大部分注意力确实在新电影和新收购的电影制作公司上面。
  杨若谦想来想去,觉得一个如此巨大,有大量盈利风险的项目确实让人不大放心,于是决定亲自走一趟,到避难所公司去看看他们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
  ……
  “老板,这边这边!”
  避难所公司的门口,邵一奇给杨若谦挥了挥手,顺带介绍了一下避难所公司的几位负责人。
  名字叫蔡猛,早期是大制片公司的员工,后来从公司辞职,自己通过业内的关系找了些专业人士,自己组了家制片公司。
  杨若谦时刻谨记自己这一回来要用盈利模式思维思考问题,于是走上前去,和蔡猛握了握手:“蔡总你好。”
  “杨总您好,客气了,里面请!”
  具体事务邵一奇都已经基本商量妥了,就剩下一些细节问题,蔡猛要和杨若谦亲自说说。
  “杨总,您愿意投资避难所公司,我个人是非常欢迎的……您也知道,我们业务有些单一,虽然从长线来看,我们自信一定能够盈利,但是短期风险带来的失败很可能会把我们击垮。”
  “我们可以跟您签对赌协议,如果三年内我们无法完成盈利目标,公司随您处置。”
  “但如果完成了,我们有一个小小的不情之请,可以吗?”
  盈利思维的杨若谦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有什么要求现在就可以提,如果合理,未必需要对赌协议。”
  见对方是这样的态度,蔡猛稍稍放了下些心,说道:“就是,我希望您在成为公司最大股东之后,不要过多干涉电影制作的相关决策,我知道我们公司是有些奇怪,但是请您相信我,一定是可以盈利的。”
  以盈利的角度来看,杨若谦一开始的构想并不是收购避难所公司全部的股份,而是只收购67%,掌握绝对控制权,但保留其他股东董事会的地位。
  只有这样,股东依旧兼任管理层,才能以公司长远盈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要是全额收购,那曾经的股东就成为了纯粹的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冲突了。
  蔡猛那边希望的是,岿光集团收购份额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只掌握相对控制权,给原有的股东留下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如果三年之内没有完成盈利目标,那是杀是剐,就任由杨若谦决定。
  五亿投资如果全亏进去了,控股不能超过三分之二的岿光集团会承担3亿多的损失……
  就算没有全部亏损,等票房回本也需要时间,那时候早就超过第二季度结算日期了。
  《黑袍检查队》的海外票房的收入只是预计,全部到账还需要一些时间。
  总而言之,用正常收购和盈利的角度去看,蔡猛的要求是符合逻辑的。
  杨若谦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吧,几位把贵公司之前拍摄的电影盈利报表再给我看看,等会带我到你们片场走一走,我再做决定。”
  对自己思路十分有信心的蔡猛早已准备好了相关资料,当即就给杨若谦发了一份过去。
  不过对于到片场视察的要求,蔡猛就有些为难了:“呃,杨总,我们的片场是租的,而且和您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
  对于眼前这个老板拍出了《黑袍检查队》这种顶级爆款电影的事迹,蔡猛当然是知道的。
  问题是,只有避难所公司自己的人才知道,在决定转型后,他们的盈利逻辑和一般的电影完全不同。
  甚至和他们以前拍摄的那些小制作精品也不尽相同。
  这种不同,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蔡猛也不觉得杨若谦这样的大老板能够理解。
  所以干脆提出对赌协议,用结果来说话。
  杨若谦一边翻看着避难所公司出品的电影,一边随意问道:“没事,就看一眼……具体是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从盈利报表上来看,避难所公司的人没骗人,这些小制作电影虽然盈利额不高,但是投资同样很少,利润率非常出色。
  同时,也和他们所说的一样,由于盈利额太低,维持公司日常的开销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就像假设有一种生意,投入五毛钱就能回报一块钱,但是一小时只能做一次……那就算利润率再高,利润额也很难维持住生意以外的开销。
  只要一不小心出现电影扑街的情况,资金链即刻断裂,哪怕他们后续有足够的能力拍出更多电影把亏损弥补上,捉襟见肘的财务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一切看上去都像一个正常项目。
  就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突发奇想,要拍什么《泰坦尼克号2》。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2页  当前第2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0/5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