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心知,再留下来,这些杂役道童搞不好会抛出许多难题让他解答,解答又不给灵石,吃力不讨好。
而且他发现原随风他们几个的眼神都不对。
毕竟讲道过程中,令人突破,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这一点顾青也解释不清楚,毕竟哪有这么巧的事。
顾青微微一笑道:“点道为止。”
一阵风起,顾青身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法台上那朵朵青花犹在,只是那透露玄妙的清香却很快消散了。
一众杂役道童纷纷窃窃私语起来,更讨论什么叫点到为止,顾师兄讲道又不是切磋。
随云童子洒然道:“大家想错了,顾师兄说的道,不是到达的到,而是大道的道,点道为止,顾师兄是提醒我们不要贪多,要适可而止,相信大家回去消化顾师兄讲道的内容后,自会大有所获,无须此时心有憾焉。”
他语气微微一顿,朝着诸人拱手道:“话已至此,不再多言,各位道友,我先告辞了。”
随即随云童子飘然离去。
有杂役道:“随云师兄不愧是常年跟随在教尊身边的人物,他说的大有道理,咱们得赶紧回去参悟顾师兄讲道的内容。”
“刚才顾师兄讲的内容大部分出自道经,我这里有一位金丹修士手写的道经,有没有人感兴趣,说不定结合顾师兄的讲道内容,能大有收获。”
又有人道:“不止如此,顾师兄还讲了金刚经,说不定以后的考核跟里面的内容有关系。”
一时间众人吵吵嚷嚷。
原随风出声道:“你们别吵了,我见顾师弟擅长书法,有时候会抄写道经、佛经,你们谁想要,我到时候弄一本出来。”
“价高者得。”许瑾瑜补充一句。
他们两个本来也不是缺灵石的人,只是这次出去一趟,寻找成丹机缘,不知得多少年才回来,因此一些修行资源还是能多备一些就备一些,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以往不曾在意的善功,亦不像从前那样好获取了。
“市侩。”有神剑峰的弟子冷笑道。
“丢人啊。”随性峰一名弟子叹口气道。
“顾师兄,咱们回去吧。”那神剑峰的弟子又对顾少华道。
顾少华微微颔首道:“我回去请师父给我手书一本道经,这次出去游历时带在身上,说不定会有点作用。”
那弟子嗤笑一声,道:“我才不信这个。”
过了些日子,这弟子突然发现一个神剑峰的杂役拿着他师父手写的道经捧读,问过后,才知道是从顾少华那里买的,只是那时候,顾少华已经出山游历,寻找成丹机缘了。
第一百六十章 一枕黄粱
自从讲道后,顾青又回到昔我峰里深居简出,他练功之余,亦从善功堂里借了有关问心路的资料,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加上对七情六欲诀的理解,顾青推演出一门阵法,专门用以测验真境以下修士的道心。
而且这门阵法有点类似做梦,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得很深,忘了现实的身份来历。
因此顾青将此阵取名为“一枕黄粱”。
不过威力也就那样,绝大部分真境修士,都能很快分清真假现实。
但是用考验杂役道童,算是足够了。
这些积累到足够善功的杂役、道童本来就在做那些针对心性的任务,能够完成,说明毅力和心性都还不错,而且完成任务的过程,亦得到了磨砺。
即使原本心性不足,亦多少会有些长进。
顾青完成阵法后,就摆在了院子前的小溪外。
没过多久就来了第一个进入阵法的人,正是随云童子。
随云童子进入迷雾般的阵法,忽地眼前涌起阵阵黑雾,不由晕了过去,再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回到了家里,身边有婢女服侍,过着富足的日子,如此一连过了许多天,随云童子几乎忘了万象宗的事,偶尔想起来,都觉得那是一场梦。
温香软玉围绕,且衣食无忧,没事就斗鸡走狗,或被红袖招走,日子快活又逍遥,只是随云童子心里仍有些遗憾,他说不清是什么。
有一日他回家时,遇见一个乞丐找随云童子讨要饭钱,随云童子见他可怜,便给了一些,那乞丐得了钱后,又不依不饶跟着随云童子到了家里,问他继续要钱,随云童子虽然心里有点生气,不过也奇怪这个乞丐这样的性子,居然没被人打死,他心中一动,跟乞丐交流起来,问他会做什么事,乞丐倒也老老实实回答了他,原来对方本来是个书生,只是没有考上功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脾气也因为考不上功名愈发恶劣,又不肯主动去做事,渐渐穷困潦倒,最后成了个乞丐。
随云童子听完后,请他吃了一顿饭,洗了个澡,给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让他去做了个账房。他接着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人脾气虽然坏,但是做账十分老实,过了段时间,这人也坐稳了账房的位置,脾气有所改变,最后娶妻生子,竟成了左右邻居称赞不已的好人。
随云童子觉得自己做对了一件好事,只是心里还有些遗憾。
有一次他出门办事几个月,回来后发现家里人相继染了恶疾,他忙前忙后,寻医问药,都没帮到家人,最后眼看着至亲离世。
随云童子没有悲痛,叫人买好棺木,将家人安葬。但是要下葬的时候,家里人又活过来。
随云童子第一时间不是高兴,也没受到惊吓,而是想到人终有一死。
往后一段时间,他有些心神不宁,有一天有个疯疯癫癫的道士在集市卖药,说道:“吃了我的药,立即会死去,但下一辈子却能得道。”
因为听说吃了会死,而且道士疯疯癫癫,所以没有人敢去尝试,随云童子听了后,觉得如果是真的呢?他想到人终有一死,不如试一试。
他将药买回去,吃了后,没有死去,一切无恙。
只是心里总有些遗憾,世上真无长生不老的仙术吗?
他隐约间觉得是有的。
随着年岁一天天增长,当初那个乞丐账房也老死了,家人亦相继离世,最后轮到了随云童子,他白发苍苍,牙齿掉落,咽下了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口气。
随云童子再度醒来,发现他在一间院子里,有个老头,有一只乌鸦,还有一位儒雅随和的俊秀公子。
好一会他才回过神,他是明心峰茱萸子掌教座下的道童随云。
他忙向顾青行礼道:“随云见过顾师兄。”
顾青笑了笑道:“今后我传你青木长生功,你也不要叫我师兄了。”
随云心中一动,忙道:“拜见顾师。”
他知道过了考验,也跟宗门弟子有区别,只是记名弟子。
只是这青木长生功亦是直指元神大道的真法。
随后顾青带随云去了昔我峰附近的一座无主灵峰,往后这里便是万象宗的别传,顾青取名长生峰。
里有道观,写着一联: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后面大半年陆陆续续有几个弟子进入顾青的阵法,只是在阵法内,不是看他们能不能过阵法,不受迷惑,而是在里面会做出什么选择。
随云童子借助顾青赐下的道术,亦能观看阵内人的经历,每每大有收获。
最后顾青收下七个杂役道童,然后向掌教道:“四十年后,再收弟子,到时候看看这七人的修行成效。”
对于修道人而言,四十年不长不短,却足以能修炼出一些东西来,若是这七人中能出一位神气合一的修士,便说明这种别传的方式值得推广。
七人都修炼的青木长生功,不过每个人体质不同,顾青亦有针对性的稍加改动。其中以随云童子进步最快,大约一年时间,就将从前所学尽数转化为青木长生功,摸到真境门槛。
剩下的徒弟中又有三弟子莲舟子、五弟子余远山紧随随云之后。
顾青观察弟子们修行之余,对青木长生功理解更加透彻,反馈在生死气旋上,亦有收获。
这日许久不见的朱一鸣上山来。
顾青让随云泡了一壶普通的茶,请朱一鸣入内一叙。
他笑道:“朱师兄,好久不见,来我这,不会是又来找我切磋吧?”
朱一鸣摆摆手,取出一个宝囊,他道:“这是家祖转世轮回前命我交给你的东西,请你收好,我这次见了你后,就准备坐死关了。”
顾青神色凝重起来,他知道坐死关的话,朱一鸣要么一生一世都不出来,要么出来就是上品金丹,意思是朱一鸣除了上品金丹外,不再有任何考虑。
各峰的死关都是布置有上品金丹修士的法力才能突破的法禁,因此若不能突破,就只能困死在里面。
过去不乏有万象宗弟子困死在死关的例子,过三五百年后才会由本峰峰主开启,取出遗物。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山游历
顾青用神念探查了一下没有禁制的宝囊,然后徐徐道:“随云,泡一壶万古空青来。”
随云问道:“淡一点,还是浓一点?”
顾青道:“我和朱师兄君子之交,自然淡一点。”
自从随云告诉顾青这万古空青十分难得后,顾青已经没有拿出来招待人了,自己都不太舍得喝。
清茶上好,朱一鸣抿了一口,随即放下,笑道:“顾师弟,我还是喜欢浓茶,等我出关后,记得泡一杯浓的招待我。”
他随即起身离开。
顾青喝一口,问随云道:“很淡吗?”
随云小声道:“我只放了一根。”
顾青拍拍他肩膀道:“以后不要这样小气,我说泡淡茶的时候,起码放两根嘛。”
随云脸皮一抽,暗道:“顾师和掌教真像。”
他面上恭恭敬敬道:“谨遵教诲。”
顾青微微一笑,拿着宝囊回到昔我峰的石洞,宝囊里有八卦炉的详细炼制方法,还有一门炼体的神通,叫做金刚不坏体。
这门神通要配合三昧真火修炼,而且需要大量的灵丹妙药,将药力通过三昧真火彻底炼化,若是神通彻底大成,便类似神魔不死躯,即使法宝都难以损毁肉身。
对于修行人而言,哪怕是修炼到元神,肉身都极为重要,如果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坏,此生都道途无望再进一步,甚至退步。
因此有不少元神真人转世就是因为肉身出了事,不得不被迫转世重修。
顾青本就有混元童子功的基础,因此浏览金刚不坏体的修炼内容后,发现两者是殊途同归。
不过世间炼体之术,无论道门,还是佛门,源流都在远古神魔,传到现在,最完整的传承却在妖魔岭,至于道佛两家,都各有改良,所以总体而言,只是限于人族先天体质的原因,比起最正宗的神魔炼体术稍有逊色。
而且肉身如果强大到一定程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修道士人人闻之变色的成丹,能有一定容错率。
因为成金丹过程中,天地元气将以平时数十倍数百倍的速度涌入体内,一旦没法将元气和法力融合,水火相济,成龙虎金丹,肉身就会承受不住巨量的元气,将根基彻底摧毁,道途彻底断绝,运气好还能苟活一些年,运气不好,直接身死道消。
故而有许多修士明明到了神气合一境界,都不敢尝试成丹,这种情况在散修中尤为明显。
因为大宗门的真传法,法力纯净,肉身也受到一定洗练,相对而言成金丹的把握要大一些,若是放弃上品金丹之路,选择中品金丹,往往十拿九稳。
除此之外,宝囊里还有一个很不错的茶壶,以及朱长明毕生的炼丹心得。
不过有一枚玉简,顾青无论如何都打不开,因此暂且放下。